所以對於很多食品企業來說,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而對於我們這些食品人來說,發展前景還是看好的。
食品工程專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1.食品行業將成為最大的行業。
從中國食品工業有關部門獲悉,中國食品工業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並在2020年左右成為中國第壹大產業。
食品工業已經是我國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預測,如果到2020年農業產值與食品工業產值之比達到1:1,中國食品工業產值可能與農業產值壹起突破3萬億元,成為中國第壹大產業。如果兩者之比達到1: 2,食品行業產值將達到6萬億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超大型產業。專家分析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第壹,壹日三餐的成品水平會進壹步提高。人的“吃”壹直是最吸引人的行業。現在發達國家居民消費的食品中,工業化食品已經普遍占到70%,有的達到90%或95%。而中國居民食品工業化程度不足30%,多為糧油、糖、鹽、調味品等初級加工食品,餐桌食品較少。工業化餐桌食品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第二,農村食品消費水平的提高是食品工業增長的強大動力。農村地區的貨幣消費顯著增加。1995年,農村人均糧食現金支出從37.1%提高到46%。目前,我國農村的溫飽型消費水平、過渡型消費水平和小康型消費水平之間的比例約為3: 5: 2。隨著政府擴大內需的壹系列措施開始見效,小康消費的比重將逐步提高。21世紀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將對食品工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第三,食品工業和農業將在新的結合點共同發展。未來的食品工業不僅是農業的延伸和延續,而且對農業起著明顯的引導和制約作用。下壹個世紀,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依然很嚴峻。要解決這壹問題,不僅要依靠農業自身發展科技,增加投入,提高糧食產量,還要依靠糧食產業實現農業生產的隱形增長。這是因為,壹方面,采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產量,另壹方面,食品生產可以根據人體的營養需求對天然食物進行重組,更有效地利用食用資源。
2.中國食品工業十五展望。
中國食品工業“十五”計劃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實施的第壹個五年計劃,也是進入21世紀的第壹個五年計劃。它關系到新世紀中國食品工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中國各族人民小康水平的實現。根據國家計委的部署,制定具有戰略性、預見性和指導性的中國食品工業第十個五年計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引導中國食品工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進壹步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十五”期間,食品工業發展重點和目標
發展重點之壹是大力發展短期基礎原材料和配料產業,適當減少產能超過市場需求的長期產品的生產。糧油制品、乳制品、肉制品、調味品、食品添加劑等。,應特別註意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多樣化和專業化,滿足食品工業加工的需要。糖、化學合成甜味劑等長期產品要壓縮生產。第二,積極發展進入“壹日三餐”的主食、方便食品、快餐和軟飲料。第三,研究開發適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強化食品、保健食品和學生營養餐。第四,穩步發展出口食品,讓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食品進入國際市場,增加出口創匯。第五,利用生物工程和酶技術開發食品工業的新領域和新品類。重視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加工,搞好綜合利用和深加工,實現無公害、清潔生產。第六,食品機械工業應相應發展,以滿足食品工業自動化、高效化和現代化的要求。第七,食品包裝材料及其包裝工業應向便利化、多樣化、無汙染方向發展,以適應食品工業發展的需要。
第壹個發展目標是: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計劃在“十五”期間年均增長9% ~ 11%,並計劃在2005年“九五”末的基礎上翻壹番。二、2005年主要產品產量:糧食加工2?4萬噸~ 2?6萬噸;食用植物油3000萬噸;加工肉制品7000萬噸;水產品5940萬噸;原鹽3770萬噸;糖654.38+00萬噸;罐頭食品380萬噸;乳制品90萬噸~ 654.38+0.2萬噸;31.8萬噸飲料酒,其中啤酒2500萬噸;2700萬噸軟飲料;食品添加劑43?5萬噸。三、重點發展領域:(1)豆制品及深加工。大豆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在大力發展大豆生產的同時,要繼續實施“國家大豆行動計劃”。除生產傳統的豆漿、豆腐及其豆制品外,應采用新技術生產豆漿、各種大豆蛋白、低聚糖等營養保健食品。(2)玉米澱粉及其深加工。充分利用玉米資源生產味精、檸檬酸、酵母、各種生化產品和國內外市場所需的食品。(3)學生營養午餐,學生牛奶。(4)兒童食品。有必要研究、開發和生產廉價的嬰兒主食、斷奶食品和專用果蔬汁飲料。(5)肉類及水產品加工。專註於生產可以直接擺上餐桌,進入“壹日三餐”的產品。(6)果蔬加工。利用豐富的果蔬資源生產各種罐頭食品和飲料。
將實施的主要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以市場為導向,以食品加工為中心,適當調整農業種植、養殖、飼料產業結構,實現食品產業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種化、良種區域化。推進農業原料生產集約化、產業化和現代化。要立足本地優勢,分區域建立面粉、特種油脂、肉類、水產品、啤酒大麥和麥芽、優質葡萄和葡萄酒、果蔬等品種的生產加工基地。以食品工業生產加工為重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逐步增加。加強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適當控制煙酒等嗜好品的生產,逐步降低其在食品行業中的比重。積極開發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方便主副食品、快餐食品、兒童食品、學生營養餐、老年食品和特色營養食品,不斷提高在食品工業中的比重。大力支持食品工業出口產品發展,合理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進壹步減少食品原料和初級加工食品出口,不斷擴大深加工食品和最終產品出口。
堅持“三改壹強”,合理調整企業結構改革、重組、改造和加強管理,是新時期食品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積極穩妥地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多種公有制經濟。通過兼並、破產、收購、聯盟、股份制等形式,抓大放小,搞活企業。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籌集資金,加快技術改造。
●加強質量管理,繼續實施名牌戰略。首先要加強規範管理。所有投入市場的產品都必須有產品標準;所有在全國範圍內生產、銷售或出口的產品都必須制定和執行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許多地區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必須制定和執行行業標準;沒有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可暫制定並執行企業標準。樹立品牌意識,企業要爭創名牌產品;國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和實施扶持名牌產品的優惠政策,促進優質名牌產品的發展,擴大名牌產品的市場覆蓋面。
●實施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前,高校開設食品工程、發酵工程、制糖工程等專業的積極性很高,以適應農產品加工和市場的需要。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利用各種渠道辦學。加快食品行業專門人才培養,努力不斷提高全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要充分發揮現有各級食品工業研究所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場化水平,積極倡導產學研結合的新體制,把科學實驗與生產緊密結合起來,盡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的生產力,逐步提高食品工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
●積極實施西部經濟發展戰略,以此為契機,推動民族食品工業的發展。開發西北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階段作出的新的戰略決策,對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強國富民之路具有重大意義。也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難得機遇。二是制定計劃。在國家總體規劃中,從市場、資源和發展前景出發,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西北地區食品工業發展規劃。三是選好突破點。當地居民的居住需求是發展的重點。因此,應優先發展進入人們“壹日三餐”的主食、乳制品、飲料、酒和軟飲料。重點發展肉類加工、果蔬加工、名優食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業。第四,面向西部周邊國家市場,有針對性地開發出口產品,西進創匯。第五,走東西部共同發展的道路。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土地、市場優勢與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結合起來,是發展西部食品產業的良策,東部地區的企業也謀求自身發展。目前,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團等企業已經先行壹步。西部經濟開發將是中國食品工業新的增長點。
●堅持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第壹,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要進壹步總結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的經驗,發展中國食品工業,把利用外資提高到壹個新水平。二是制定和實施食品行業利用外資的具體政策,明確提出鼓勵、支持和限制的產品目錄。第三,把利用外資的重點轉移到發展高新技術、開發新材料和新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汙染治理、開發西北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上來。第四,利用外資要與發展民族工業緊密結合,提高民族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水平。
●加快食品工業配套產業發展。食品機械、食品包裝、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劑等行業要加快發展,在數量、品種、性能上滿足食品工業發展的要求。有必要開發高速、高效、安全、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的食品包裝機械和可降解不造成汙染的包裝材料。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劑應安全、營養、高效、復合和多功能,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產品品種。
●考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食品工業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措施,以利其弊。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言,有利有弊,利大於弊。要全面分析利弊,采取切實措施,在世貿組織基本規則和國際慣例允許的範圍內趨利避害,不斷擴大食品工業的對外經濟貿易,促進我國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
●加強行業宏觀指導,充分發揮各級食品行業協會的作用。各級政府的經濟計劃部門應做好糧食行業的計劃、協調、監督和服務工作,定期發布生產、建設、科技、市場等信息。,加強市場管理和預測,為行業和企業提供指導性意見。各級食品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當好政府的助手和參謀,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雙向”服務。“十五”期間,要協助政府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參與西北大開發,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研究分析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食品工業的利弊和對策,做好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為促進我國食品工業在新世紀開好頭,為我國食品工業在新世紀持續、健康、協調、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中國綠色食品-綠色食品項目
1990年,中國以政府行為正式啟動綠色食品工程,該工程被列入中國21世紀議程。30個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了綠色食品管理機構,農業部在全國不同地區委托了9個綠色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北京、天津、河北、青海等十幾個省市成立了由省長、市長掛帥的綠色食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已成為21世紀中國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之壹。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食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初步形成了綠色食品組織管理、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網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3500多萬畝耕地用於發展綠色食品,6000多家企業從事綠色食品的生產經營,* * *擁有數千種綠色食品產品,年產量840多萬噸,產值402億元,年銷售額254.6億元,利潤654.38+0.68億元,出口7.3億元。
4.食品工業科技動態發展的探討。
中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01-2015)》明確指出,為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效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十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八大科技行動,實現農業科技的新跨越和大發展。“把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村經濟的增長點,推進農業增效科技行動”是“十五”期間重點推進的科技行動之壹。突破壹批糧油等大宗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和裝備;食品加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是農產品協同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壹、食品加工科研的主要任務“十五”期間,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將進入壹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農產品短缺時代的結束和供求關系的根本變化,市場對食品加工業發展的惡導向作用和約束作用將不斷增強。食品加工面臨著擴大市場、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深度利用、精細分離和增加效益的新形勢。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
1,品種豐富,城鄉居民消費和工農業生產需求正趨於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優質化、專業化。市場想要更豐富多彩的產品。以方便食品為例,不僅需要方便面和香腸;方便菜、方便湯、微波食品等。也是需要的。我們應該爭取更多的優質名牌產品,創造民族工業的知名品牌。
2.提高質量檔次。質量等級區分包括新穎性、營養性、功能性、安全性、穩定性、觀賞性、標準化和國際化。產品要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覆蓋率、高效率、高創匯、低消耗、低汙染。
3.放大利用的方式要強調綜合利用。比如大豆除了大豆油、大豆蛋白食品外,還能產生大豆異黃酮、面包酵母、維生素、白地黴粉、凝固素等。
4.擴大應用領域農產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村生產野生動植物產品。這些產品不僅用於食品工業,也是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許多領域的原料,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5.創造更高的效益。通過深加工、精加工、節約資源,不斷提高加工效益。比如5%大豆異黃酮300元/公斤,90%純化大豆異黃酮會漲到10000元/公斤。
6.更新加工工藝外資企業在中國食品工業企業中的銷售收入已超過22%。外資企業產品質量好、檔次高、需求強,關鍵在於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和國際營銷渠道。因此,傳統產業的改造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都離不開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
7.引導消費趨勢,需要通過科技進步推動產品性能創新、品質創新、消費觀念創新,而不是開發、引導、培育市場。
8.擴大產業規模我國鄉級以上食品加工企業有17萬多家,但平均產值只有10萬元左右;國外食品加工業高度集中,美國前十大公司占全國屠宰能力的80%。科學技術應當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擴大,解決工業化生產的技術難題。
二。十五期間食品加工優先研究領域根據我們的研究,從市場細分、服務行業和技術特點的差異出發,建議優先研究以下食品加工領域:
1.大宗農產品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食物供應是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之壹。超過90%的世界人口依賴15種主要栽培植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甘薯、馬鈴薯、高粱、小米、黑麥、大麥、香蕉、蠶豆、花生、木薯和椰子)和5種主要食物。到2010年,我國糧食將達到5.4-5.6億噸,油3000萬噸,糖65438+2億噸,肉7500萬噸,水產品4200萬噸。大米、面粉、肉類、味精、方便面產量已居世界第壹;茶、啤酒、檸檬酸位列第二;糖排第三。發達國家工業生產加工的食品約占食品消費總量的80%,而我國不到30%。因此,應深入研究解決大宗農產品加工這壹最具發展空間的關鍵技術問題。
2.膳食補充劑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按照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分類,食品是指:(1)人類或其他動物食用的食品或飲料;(2)口香糖;(三)構成上述兩類物品的物質。膳食補充劑是指除煙草以外的輔助性膳食和含有下列壹種或多種成分的產品:(1)維生素;(2)礦物質;(三)草本植物或者其他植物;(4)氨基酸;(5)其他可以添加到膳食中的膳食物質;(6)上述成分的任何濃縮物、代謝物、結構成分或合成產物。1998年,美國膳食補充劑的銷售額達到6543.8+038億美元。我國農村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是膳食補充劑的重要原料。多年來,我們沒有對生物積累量最大的天然動植物資源進行加工利用。
3.農產品生產天然食品添加劑的關鍵技術研究。在日本,天然食品添加劑通常是指通過幹燥、粉碎、修整、沈澱、提取、分解、加熱、蒸餾、發酵、酶處理、中和等方法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質。日版1997確認的天然食品添加劑有489種。天然食品添加劑有巨大的市場。近年來,僅日本天然色素的貿易額就達200億日元。美國天然色素的銷售額占所有色素的78%。中國應該加快這壹領域的發展。
據統計,我國農村現有藥品12700多種,其中植物來源的165,438+065,438+065,438+065,438+08種,動物來源的1574種。壹般來說,藥物可以分為生物工程藥物、化學藥物和傳統藥物。傳統醫藥是中國醫藥行業最具競爭力的醫藥。眾所周知,現在藥品已經成為最有可能獲得超額利潤的行業之壹。近年來療效顯著、銷售火爆的天然藥物多為古物種植物活性物質(如紫杉醇、銀杏)、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如海洋海綿細胞毒素、甲殼素)和動物藥物活性成分(蛇毒、蠍毒、水蛭素)。如果與醫藥產業相結合,深度開發利用農村動植物藥用資源,將大大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有效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5.輕工、化工農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研究皮革、造紙、煙草、木材、橡膠是傳統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天然化妝品和天然農藥是新興的農產品加工業,利潤豐厚,前景廣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6.植物發酵生產酒精、植物纖維農膜、輕質墻體、新型包裝材料等面向能源和材料的農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7.面向其他工業領域的農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如用於石油工業的植物源鉆井液冷卻劑、礦物浮選劑等。
8.食品加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必須重視環境汙染的防治。對於壹些農業廢棄物和農產品加工業的下腳料,可以綜合利用。比如利用油渣生產澆鑄膠,利用糖廠廢料生產沼氣,利用稭稈、稻草、米糠、蔗渣和豬、牛、羊、雞、鴨糞便生產高價值有機肥,微量生化產品精細回收等。
9.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如食品加工單元操作技術、大型農產品加工設備開發、食品加工廠多媒體控制技術、工廠設計與管理技術、貯藏保鮮技術、分析測試技術、產品配送技術等。
10,食品加工高新加工技術研究:生物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超高壓處理技術、膜分離技術、分子蒸餾技術、電磁場能量處理技術、離子束改性技術、超微粉碎技術、計算機技術。特別是食品原料生物改性加工技術的應用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