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

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

18年底到19三四十年代,在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下,西方文學也發生了轉型。浪漫主義作為壹種文學精神被提倡,導致了壹場波瀾壯闊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浪漫主義作為壹種文學類型,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文學理論上的浪漫主義主要是指這壹時期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文學有其鮮明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點:壹是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二是比喻和誇張的藝術手法;第三,原始天真單純的自然觀。

壹,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

文學創作不能脫離現實世界。很多時候,文學創作的藝術世界是客觀現實世界的壹面鏡子,而浪漫主義並不註重對現實社會的描述和客觀展現。在很大程度上,它不是現實的鏡子,而是作者心靈的鏡子,它反映了作者的主觀世界,這種世界通常是理想主義的,富有想象力的和情緒化的。所以,主體性是這種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的本質。

這種主體性首先表現在浪漫主義努力表達作者的主觀願望,用主觀理想代替客觀現實,展現了壹個“完美的主觀世界”。在這個完美的主觀世界裏,理想主義是揮之不去的迷霧。只要能表達壹種理想的、充滿希望的生活,文學塑造的形象如果違背了生活本身固有的邏輯,也沒關系。因此,浪漫主義文學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往往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形態,在感情和理想的強烈影響下,大膽地創造出符合作者主觀願望的理想化的形象、人物或環境。比如雪萊在《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這部戲劇中,把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塑造成壹個為人類的自由和解放而不懈奮鬥的偉大戰士。他懷著對人類的愛和信心,忍受著暴君的殘酷迫害,終於消滅了宙斯,解放了人類世界。這是浪漫主義典型的理想英雄形象。但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盡善盡美”是指作者“主觀表現的盡善盡美”,是指壹切符合作者主觀意願的東西,即作者為了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表現自己的感情,而不在乎客觀合理性、人物真實性和場景真實性;而不是沒有缺陷的“喜劇完美”。所以,浪漫主義文學中的“理想英雄”從來不像真人,但也絕不是完美的人,比如“拜倫式英雄”。“拜倫式英雄”是指拜倫在《東方敘事詩》等作品中塑造的壹系列孤立、叛逆的英雄形象。他們是海盜、異教徒、反叛者、無家可歸者等。他們都有傑出的才華,堅強的意誌和叛逆的熱情,敢於蔑視傳統秩序和暴政,但他們的反抗總是與孤獨和憂郁結合在壹起,甚至以獨立和獨居為榮,最終以悲劇收場。這顯然與拜倫因輕微跛行而敏感的自尊心有關,也與他孤獨、傲慢、叛逆的性格有關。浪漫主義使拜倫的作品完美地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主觀世界。

其次,在主體性的支配下,浪漫主義作家即使在描寫現實社會時,也往往不描寫現實的客觀存在,而是註重人物感情的表達,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所以浪漫主義文學往往顯得神秘怪誕。例如,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紅字》真實地反映了北美殖民時期的黑暗現實,但作者所描述的現實社會卻呈現了壹個被心理學家改變了的世界,壹個服從於主要人物心理活動的地方。作品沒有詳細介紹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也沒有具體描述海絲特所居住的整個城市的建築街道。而是側重於描寫具有濃郁浪漫色彩的離奇怪誕的場景和夢境。人們生活的地方並不是日常生活的場所,大多是監獄、邢臺、墓地、孤獨的海邊小屋、陰森的森林,比如邢臺示眾、密室懲罰、司祭夜行、林中相會等等。生活場景的描寫,強調環境對人物心靈的劇烈震動。可以說現實主義是以物為本,將感情融於物中。主觀感受的表達要受到所描述的生活內容的制約,要將主觀感受融入生活意象中。而浪漫主義則是由感性生物創造的,它對生活的表達是以主觀感受為主導的。

二、對比、象征和誇張的藝術表現

分析了浪漫主義文學超越現實的文學精神,這必然使浪漫主義作家采用壹系列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其中對比、象征和誇張是最常用的藝術手法。

浪漫主義文學以強烈的對比加強和表達主觀感情的傾向。雨果是運用對比的大師。在《巴黎聖母院》中,他以美醜的對比,外表與內心的巨大反差,表現了作家愛恨情仇的情感。在《克倫威爾序》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美醜對比原理”,認為自然界中美醜共存;藝術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通過強烈的美醜對比,同時采用藝術誇張。拜倫在《恰爾德·哈羅德》中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希臘人民及其親屬的愛國壯舉,他們的祖國和他們的國家為了榮耀,希臘輝煌的過去和屈辱的現狀,被壓迫者的艱苦奮鬥和反動階級的醉生夢死,壯麗的自然風光和黑暗的社會現實,從而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愛恨情仇。

浪漫主義基於主觀感受的邏輯,致力於創造壹個理想的藝術世界,所以常常使用極其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這種誇張也是為超現實文學的精神服務的,凡是超現實的,非現實的,都是誇張的。例如,具有奇特超人性格、行為和能力的人物,傳奇的故事,華麗的語言形式,歷史傳說、童話、自然奇觀和異國風情的結合等。通過誇張,成功呈現出瑰麗浪漫的氣勢。比如拜倫的《唐璜》,描繪了許多離奇的故事,異國情調,無盡的戲劇場景,散發著濃郁的浪漫氣息。比如雨果的《悲慘世界》中,冉阿讓超人的力量和驚人的自我犧牲精神。

由於浪漫主義不註重描寫現實社會,而是註重用發自內心構思的人和事來表達其對現實的主觀感受,象征隱喻成為其另壹大特色。美國浪漫主義作家梅爾維爾的《莫比·迪克》廣泛運用了各種象征手法。莫比·迪克是作者對資本主義強大生產力感到不可理解和不安的心理的真實反映。然而,莫比·迪克也是上帝神力的象征和正義的化身,或者說它是自然本身。這樣,小說的象征意義就在於表明,如果人類無休止地掠奪自然,最終會被自然埋葬。濟慈的《夜鶯頌》用夜鶯的歌聲象征著幻想世界中永恒的歡樂,與現實世界中短暫的生命和短暫的美好時光形成對比。

第三,原始樸素天真的自然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觀”指的是壹種世界觀,不是指自然,其含義要寬泛得多。浪漫主義把壹切原始、樸實無華、天真無邪的東西都視為“自然”。在這種自然觀下,浪漫主義強調對自然的感性、神秘和敬畏,強調自由、個性和個性。

這種自然觀首先表現為對自然的強烈贊美。比如華茲華斯的《水仙》、雪萊的《致雲雀》、濟慈的《夜鶯頌》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都選擇自然作為贊美的對象。

此外,這種自然觀還表現為對“人性的本質”的向往,對自由和個性的呼喚。惠特曼在《獻給女歌手》中贊美了人類的自由和任何個體的偉大。

這種自然觀也使浪漫主義表現出重視民間文學的特點。用他們的語言描述普通人的事情,想法和感受。海涅的詩充滿了浪漫的民歌。在《羅蕾萊》中,萊茵河傍晚的景色,不幸的愛情主題,少女優美的歌喉,全詩樸實無華而又溫暖人心的基調,都很好的體現了這種自然觀。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用生動樸實的民間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在他的代表作《水仙》中,華茲華斯的語言平實簡單,通俗易懂,純凈生動,真情直抵內心。

正是這種原始、樸素、天真的自然觀,使浪漫主義文學從帝王宮庭轉向民間,從城市轉向山川湖海,在語言上運用民歌的語言,使詩歌在抒情上成為強烈感情的自然表達,在影響上促進了人的個性的自由解放。

  • 上一篇:河南商丘有哪些中專學校?
  • 下一篇:萬聖節的習俗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