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海陽秧歌的風格特征

海陽秧歌的風格特征

膠東半島的海陽地區以其民間秧歌而聞名。海陽秧歌自成體系,是北方四大秧歌流派之壹。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地位,是因為它歷史悠久,陣容強大,種類繁多。海陽秧歌早在明清時期就已興起,經過當地民間藝人將民間神話傳說與武術、舞蹈動作相結合,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秧歌”陣形。每年正月初壹至正月十五,秧歌隊在村裏走壹圈,拜新農村,“拓田”,“擺陣勢”,大吵大鬧。同時,村裏有名望的人還可以“點”除了扭扭捏捏擺出各種舞蹈姿勢,海陽秧歌還可以邊唱邊跳,有領唱的,也有化裝的,非常熱鬧。所以“點秧歌”的人,不僅可以點舞蹈隊形,還可以點唱功。往年進村時,鳴三槍以示饋贈,村裏會帶領村民用打擊樂迎接。秧歌隊的“樂醫生”指揮樂隊,演員們由慢到快熱情起舞,表演“三出三進”的儀式。每壹次,他們都上前壹步,用拳頭撐著傘,低頭行禮,然後進村“拉場”。“唱功”和“點陣”後,“樂醫生”致答謝詞,帶領團隊“二龍吐”。海陽體歌隊陣容強大,組合多樣,由執事、樂隊、舞蹈隊三部分組成。其中有《三眼槍》、《彩旗》、《樂大夫》、《花鼓》、《村老頭》、《家庭婦女》、《漁夫》、《樵夫》、《相公》、《閨房》、《商人》、《翠花》、《箍泄密者》。而且,各有各的演技,各有各的歌詞,很神奇。老百姓總結了它的六大特點:壹是舞蹈隊伍龐大,歌舞滑稽。二、結構嚴謹,禮儀精深。第三,跳舞是純跳舞,唱歌是搞笑。第四,即興舞蹈,多樣性與統壹性。第五,陣列多變,巧妙。第六,鼓樂純凈適中。根據這些特點,海陽秧歌形成了形式和內容極其豐富的民間舞蹈藝術。它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精華,也是人們過年時壹道豐富的“大菜”。海陽秧歌在膠東這片熱土上茁壯成長。(圖文/劉誌剛)相關知識:海陽秧歌的歷史,根據現有資料,海陽的秧歌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鳳城鎮建設村趙炳書所收《趙氏宗譜》記載:“二祖趙(童)世襲(大)統領鎮舞,封將軍。明洪熙年間,幸遇五世同堂,賜我‘七葉興旺’之和,並在顧而丹上掛匾。妳指揮諸公前來祝賀我,樂師、舞蹈家文少帶領他們創作、練習秧歌,在宮廷中載歌載舞,十分過癮。”弘熙年為公元1425年,說明海陽鳳城已經有秧歌活動。據上所述,海陽秧歌起源於漢代,起源於明代,興盛於大宋衛城(今鳳城)。海陽秧歌興盛於清中葉,即雍正十三年海陽縣設立後。海陽舊縣城鳳城是當時海陽的經濟文化中心,勢必促進民間藝術的發展,當地有這樣壹首民歌:“鄉下秧歌進城,先拜娘娘,後戲景;正月十五不進城,後天就要被趕出城。“說明當時秧歌已經成為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活動,鳳城也成為四鄉秧歌的活動中心。海陽秧歌逐漸發展成熟的壹個重要因素就是能夠不斷吸收外來各種藝術的精華。如《乾隆三十五年海陽柳樹莊人陳應碧秧歌劇序》中寫道:“曾與胡公亭張在瓊州,極愛蜀歌之美,仿‘奔川’。教秧歌班唱歌。”可見,早在200多年前,海陽秧歌的音樂唱法就已經借鑒了蜀歌。此外,海陽秧歌中“樂大夫”的習俗可分為“螳螂門”和“八卦門”,這意味著他的基本舞蹈動作吸收了不同的拳法套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長期的發展中,海陽秧歌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流派風格。即“大架子秧歌”和“小架子秧歌”。”“大架秧歌”代表了海陽秧歌的基本風格特征,主要流傳在海陽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嚴明宇、王發為傑出代表。小架子秧歌”流行於海陽西北部。除打擊樂器外,還配有嗩吶、笙、笛子等樂器。舞蹈動作不多,主要是編隊跑,有“跑秧歌”的說法。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壹間隔”,即走三步壹步。秧歌隊走街串巷時,主要采取兩條豎線,相互交叉,以“三步壹間隔”貫穿始終。海陽秧歌的結構非常嚴謹,隊伍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執事部分出行時排名第壹,由三眼大口徑短槍、彩旗、香盤(會議或副會負責人手持)和鑼組成。其次是樂隊,有鼓、鑼、鈸、鈸、廳鑼等。其次是舞蹈隊,壹般裝扮成幾十人的各種角色,其中分為指揮——樂博士;集體表演者——花鼓、小女俠;雙面表演者——小販和,胡珀和王阿姨,醜女和傻小子,老漢和老伴,相公和媳婦等。秧歌劇和雜耍演員。樂醫生是舞蹈隊的指揮,左手撐著傘,右手拿著吊帶。關於他的身份有不同的民間傳說。有人說他穿著皮衣禦寒,撐著傘祈求風調雨順。也有人說他是路過的醫生,手裏牽著壹匹馬,為的是除病辟邪。古畫通常由16到24個年輕人組成。扮成古裝的吳生排在隊伍最前面,開路,為秧歌隊效力。他單手擊鼓,左手持鼓槌但不擊鼓,只隨節奏相應移動。我的小女兒曼恩扮成鄉下姑娘,最初與古畫成對演出,後來逐漸脫離古畫,獨立演出。小販和翠花。表現了農村小商人在村裏走來走去,村姑挑買小百貨的生活故事。漏箍匠和王阿姨。民俗;王阿姨是玉皇大帝的女兒秀麗嘉改的。她私下下凡,成了村婦。漏箍匠是南天門的土地神變的。他奉玉帝之命,前往人間捉拿王大嬸而死。藝術家選擇兩人相遇後打打鬧鬧的情節,編排成兩個人的舞蹈,既可以走街串巷,也可以在表演時單獨表演。醜女和傻小子。醜女打扮成鄉下老太婆,傻小子打扮成淘氣鬼。他們在秧歌隊裏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奔跑,盡情玩樂,取悅觀眾。海陽秧歌的音樂由鑼鼓和歌曲組成,以鑼鼓為主要伴奏。打擊樂由鼓、鑼、鈸、鈸和廳鑼組成。鑼鼓主要有兩種,慢動陣和快動陣,但速度不好,節奏基本壹致,都是三鼓壹鑼(壹板三只眼)。大多數歌曲都是民間小調。演唱時中間插入打擊樂,其代表曲目有《大夫調》、《奔川》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笛子、笙、二胡等樂器伴奏。隨著社會的發展,海陽秧歌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但是,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未改變。人們總是把觀看和表演秧歌作為生活中的壹大樂趣。正月裏,每當秧歌鑼鼓響的時候,男女老少都蜂擁而至觀看,到處是墻、屋頂、樹上擠滿了人。”沒有秧歌,年不叫”成了群眾的口頭禪。人們的喜愛為海陽秧歌的延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海陽秧歌也因此得以經久不衰、傳承發展。幾十年來,海陽秧歌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學者的重視和支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1983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系正式將海陽秧歌列為全國漢族民間舞必修教材,登上高等院校講壇。近年來,在藝術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和民間老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海陽秧歌得到了進壹步的繼承、發展、改革和繁榮,並在壹系列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94受邀參加第四屆“中國沈陽國際民間(秧歌)舞蹈節”。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簡約大膽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藝,從數十支國內外強隊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賽的最高獎項——金玫瑰獎。同年,65438+二月獲得全國“群星獎”銀獎。65438年2月,增加了第五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的幕布演出,受到趙誌浩、李春亭等省五大班子領導的好評。1996 65438+2月獲山東省首屆農民藝術節舞蹈比賽金獎,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參加山東省春節聯歡晚會拍攝演出。海陽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請收下,謝謝!

  • 上一篇:淺談歌唱教學中的新問題小學歌唱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