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消失的城中村——探索雙山村的變遷

消失的城中村——探索雙山村的變遷

我不知道您在乘坐青島地鐵3號線時是否找到了“雙山”站。雙山車站來自雙山村,而該村又來自該村北部兩座大小和高度相似的小山。據說,1934年雙山小學落成典禮時,民國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形態,建議村名和校名為雙山,從此稱之為雙山村。古村落的名字總是離不開姓氏、地理位置和歷史。它們都散發著濃郁的鄉土和人文氣息,反映了人們對土地和祖先樸素而真實的眷戀。

壹、21世紀前的雙山村

?雙山村應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最初被稱為唐家口,因為這個村莊最早的村民姓唐練師。據說有八戶二十多人。後來,姓唐的搬出了這個村子,不知搬到哪裏去了。姓唐的走了以後,的範搬到這裏,把這個村子叫做口子。後來的範也搬到了這裏。據說姓唐,姓範,都是永樂年間從雲南遷來的。

?範走後,袁氏家族從浮山遷到本村安家,逐漸成為最流行的姓氏,至今已延續了十五六代。到村裏拆遷重建時,全村500多戶1500多人,袁姓能占到90%,幾乎壟斷了全村的姓氏構成。青島郊區有很多袁姓。市南區逍遙村、埠西村、厝埠嶺村、市北區大山村、城陽區南五十村等。,基本都是城陽區城陽村隔出來的。城陽的袁氏,也就是明朝永樂年間從雲南遷來城陽定居的袁氏家族成員袁貴。

?雙山村位於青島市中部,青島市最早的公路——臺柳路穿村而過,將雙山村分為南北兩部分。解放前,雙山村約有65,438+020戶500多人從事糧食作物、蔬菜和果園種植。解放後成立農民協會,1951成立雙山鄉,1954成立李村區福山區,同年成立先進社,1958成立紅旗人民公社,191成立李村。1994由嶗山區劃歸四方區雙山街道辦事處管轄,1997由河西街道辦事處管轄。從1998,村民轉為城鎮居民,過上了殷實富足的生活。

?雙山村仍然是壹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村莊。早在1926年秋,唐家口村黨支部就成立了。當時有黨員袁敬義、袁祥樂德、袁三人,以為書記,帶著福山後村黨支部的工作,在青島農村開展革命活動。

二、雙山水寶塔的來源

?雙山村有壹座高大的標誌性建築:水塔。

?1921俄國十月革命後,壹對白俄羅斯母女來到青島開酒廠。來中國之前,他們仔細對比分析了中國的葡萄資源和氣候,最終選擇了青島。之所以選擇雙山,是因為這裏的水質非常好,而且靠近當時青島最早的公路——太柳路。這條路通往臺東和李村,是交通樞紐,對釀酒和成品運輸極為有利。建於1903的青島啤酒此時的口碑很好,商業前景非常看好,促使他們來這裏投資酒莊。後來由於資金緊張,酒廠沒有完全建成,水塔是當時修建的酒廠酒窖的輔助建築。雙山村外,臺柳路旁,有壹口優質的釀酒井。據說這裏是水塔被抽到塔上的地方。

?在村裏低矮平房的映襯下,十五六米高的水塔顯得異常高大。很多通過太柳路進入市場的郊區人,看到高高的水塔就知道離市區不遠,很快就會進城。以前,在市區連高樓都很少見的時候,這裏的水塔曾經是青島的地面航空標誌,甚至標在軍用地圖上,也是雙山村的標誌,是歷史歲月的印記。

三、老水塔——失落的城市守望者

?雙山村舊村改造項目是2008年青島市“兩改”的重點項目。2009年6月,青島萬科中標雙山寶兒區改造項目。2009年9月,萬科營銷總監宗衛國表示,將對雙山海濱大廈進行保護性修復。“雙山濱水塔樓將來會在原地得到保護,周圍可能會建壹個城市廣場”。2011 11 10月,雙山水寶塔等4處不可移動單位被青島四方區列為第壹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3月,雙山水寶塔被連夜拆除,四方文化局分管副局長專門回復,稱拆除此文物未申報,程序不合法。為此,他們還向拆遷現場發出了停止函。因為沒有執法權,他們沒能保護好這座承載著百年記憶的文保建築。也就是說,整個拆除過程是在文物主管部門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是四方區的保護建築。拆了太可惜了。”村裏的袁阿姨說,當時水塔周圍有架子。很多人來看,以為是為了保護老建築。沒想到,水塔壹夜之間就被“秘密”拆除了。

?2014年,結合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市北區政府根據舊水塔的大小和形狀,在原址附近重建了“雙山水塔”。承載著雙山村居民百年記憶的水塔重現。不知道為什麽每次路過這個嶄新的仿建築,看到它站在路邊總覺得很奇怪。

第四,雙山村的未來——新都的崛起。

?在雙山村和包爾村完成舊村改造後,這個地區有了壹個新的名字——新都心,因為它位於青島四區的地理中心。現在,萬科廣場、居然之家、凱德商城、何達中央城等大型商業體也紛紛湧入新都。

?2065438+2009年6月,泰柳路路博物館旁新建的雙塔-1907音樂街正式開業,20多家風格各異的音樂酒吧比鄰而居。至此,以太柳路為中軸線,輻射周邊約4平方公裏區域,集生態居住、商業、金融服務、休閑娛樂等功能於壹體的青島“新城市心”閃亮登場,成為青島這座國際化城市當之無愧的新地標。

?站在太柳路路路博物館前,這座高約9米的百年八角形建築,依然屹立在“新都”的摩天大樓之間,別有壹番價值。“新都心”區域註定不是壹座孤獨的新城,但它有“根”。讓城市文化的過去與現在,復古與時尚相互碰撞,從而賦予歷史老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尚基因,讓區域的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雙贏。

五、雙山地域變化帶給我的思考。

?我不是農民,但我和很多農民談過。我覺得他們心裏有兩個標準:壹是不能種地,二是不能住平房。以前普通人可能覺得不需要種地,不需要住樓房,所以不是農村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價值觀的逐漸改變,在壹些人的心目中,這兩個標準可能還是壹樣的,只是評價的結果變了。有空閑的時間和心情去種壹塊地,住低層公寓或別墅,已經成為判斷生活是否自由的標準。其實這兩種狀態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選擇的權利。人在判斷生活狀態的時候,肯定會先和自己的過去做比較。從農民變成市民壹定是進步,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社會發展的紅利。從住在“鴿籠”裏,回到田園般的家,這壹定也是進步,因為每個人都會自然而然地對土地和空間產生熱愛。

?我不是雙山人,但我和雙山也有很多緣分。我的叔祖父是家裏的長兄。在雙山村與我的姑姥姥結婚後,我的祖母壹起來到了這裏。因此,雙山村是我母親家庭的壹半。作為青島第壹代移民,爺爺奶奶應該也認同自己有壹些“雙山人”的基因。畢竟雙山村是他們來到青島後的壹個落腳點。小時候去舅舅家過年。他們住在二樓的平房裏。壹樓大概是倉庫,堆滿了幹草等雜物。我們必須爬壹個又窄又長的樓梯才能上二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上去後是並排的三個房間。壹個房間有桌子,壹個是倉庫,壹個是臥室。臥室裏壹半的空間是炕。2010左右,舅舅住在壹棟樓裏。後來才知道是拆遷。

?其實我更喜歡寫小村莊的變化,或者上下四方村的變化,因為在個人認知上,我更喜歡做“四方”。我爺爺和我曾祖母在我小時候逃到了那個時候的小村子,我也在海雲安度過了大部分的童年時光。小村莊在90年代前後被改造成了棚戶區,原來村民的農房也變成了高樓大廈。小村莊和海雲安是青島比較早的建成區。爺爺奶奶很小的時候就不種地了,去工廠打工。農村的記憶可能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再寫這個調研報告可能就無關緊要了。

?在壹個熟悉的地方,我們常常感覺恍如隔世。我腳下的這片土地,50年前到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變化,足以讓見證了這種進步的人陶醉,但我不知道50年後我是否還有機會體驗這種感覺。也許時代的進步會讓我們失去壹些快樂。比如移動支付的普及,讓我感受了很久從衣服裏掏出錢的快樂,但現代和進步永遠是時代和大多數人向往的。

?時光飛逝,歲月變遷。年輪刻畫著滄桑,留下刀斧劈的時光輪廓。今天的雙山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雙山村已經成為歷史的印記。無數豪華筆直的高樓拔地而起,取代了低矮老舊的小平房,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取代了坑坑窪窪的小街小巷。車輛在308國道和復興臺柳路上不斷飛馳。就連雙山村裏兩座緊密相連的山也幾乎看不見了,被淹沒在浩浩蕩蕩的城市化進程中。不知道西邊山上的鋼字“新心臟”是不是在模仿“好萊塢”。願它的未來更加迷人,更加輝煌。

  • 上一篇:七夕手抄報簡潔美觀。
  • 下一篇:清邁的旅遊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