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發展歷程和主要經驗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經濟界的廣泛關註。溫州的經濟真的很值得研究。這裏說壹下我個人的學習經歷。
自發的秩序
溫州經濟是民有、民治、民有、民享。它是壹種自發的、穩定的、可持續的經濟秩序。
以前社會上有兩種意見:壹種認為可以設計出改造社會的藍圖。未來的社會生產和分配是什麽樣的,文化是什麽樣的,政治組織是什麽樣的,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是什麽樣的,都可以在藍圖中設計得非常具體。很多持這種觀點,做過這種設計的人,都是大學者。另壹種觀點認為,可以為社會發展指明大方向和基本規律,但不主張制定壹個非常具體的設計藍圖,讓群眾為自己的利益而鬥爭,共同努力增加社會福利,形成自發的擴張秩序。歷史證明,在社會發展領域,藍圖和現實往往有很大差距。前期設計越具體,越難符合現實,最終陷入幻想。比如過去有空想社會主義,但是沒有成功。結果被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取而代之,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盡管如此,社會主義事業還在實踐中,由於信息供給的限制,人們總是難免犯唯心主義的錯誤。比如我們已經要求全社會只能與按勞分配這壹種形式共存,其他任何所有制和分配形式都不能共存。這種設計至少不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結果,在實施了20年之後,不得不進行改革。
歷史表明,在自發秩序下,先行者的實踐模式出現,產生誘導效應,通過相互博弈,不斷擴大完善,形成新體系、新制度。這是壹般規律。
溫州經濟就是壹個例子。上世紀50年代,永嘉縣農民自發搞家庭包產到戶,得到了中國永嘉縣委的支持,溫州上千個村紛紛效仿。沒想到,他遭遇挫折,壹度被打倒。永嘉縣委多名領導被處分。但是,溫州人從此不滿足。他們繼續走永嘉縣的路,搞壹些家庭包產到戶,把這種自發的機制引入城市,另辟蹊徑。
浙江地少人多。溫州人從明清開始就在外地經營,有的還漂洋過海到國外創業。新中國成立後,他們被限制外出,只能就地尋找農業以外的就業機會。從此開始生產小商品,如服裝、鞋帽、低壓電器、眼鏡、商標牌等等。“小商品,大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改革開放後,實現了市場化取向,家族式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大發展,產生了壹大批中小企業。就其特征而言,它是壹種高於個體經濟的自發的、不斷擴張的經濟秩序。這個訂單從永嘉的農業開始,發展到整個溫州,從溫州、臺州到全省,把浙江從壹個資源小省變成了經濟大省。現在浙江和廣東並駕齊驅,GDP 700多億。
我覺得今天溫州最值得註意的是地方政府職能的簡化。政府從不直接幹預微觀經濟及其日常運行,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宏觀環境、搞好建設規劃、制定遊戲規則、依法實施社會監督、興辦公益事業、提供公共服務、完善稅收制度、充實財政實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之前看到的那種荒涼淩亂的景象已經沒有了。現在道路寬敞,市場幹凈衛生,交通發達,電力電信供應充足。這實現了中央所說的,真正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
浙江省委明確提出“三個放手”:放手發展市場經濟,放手發展多種經營,放手發展比較優勢。“三放開”從宏觀政策高度肯定了自發發展秩序,使之成為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導向。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浙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以及個人經濟效益協調平衡發展的新格局。可以說市場繁榮,社會穩定,前景廣闊。
城市化與集聚效應
商品生產是有成本的,有壹種成本叫交易成本。理論上,只要是自由市場經濟,交易成本為零。然而,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其實市場經濟總是有摩擦的,有很多不協調的阻滯因素。人們在交換商品時,為了避免不公平競爭,協調彼此的行為,必須制定遊戲規則。討論、開會、談判需要時間和費用,這意味著他們要支付交易成本。實行經濟核算還必須節約交易成本。對此,溫州人首先把個體經濟組合成各種形式的聯合體,包括股份制、合作制、聯營制。聯合體的出現壹方面反映了生產力發展導致的生產關系社會化,另壹方面也是為了體現節約而將交易成本內部化。另外,適應小商品交換規模擴大的趨勢,進而建立集散地:小商品專業市場。
過去,中國社會有壹種流行的習俗,叫做“聚壹聚”。方便客戶找到商務人士與同行捆綁的地方。溫州有壹個享譽海內外的紐扣市場,是從紮堆成長起來的。這些市場帶動了壹村壹品壹鄉壹業,紛紛發展小規模制造業。在此基礎上,它進壹步自發擴張,建立了壹些小城鎮。龍崗鎮是壹個傑作。按溫州的建制,原來是18鎮,現在是144鎮,1999鎮。全市城鎮人口比重達到40%,比全國30%的平均城鎮化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在浙江省,建制鎮的數量從1978年的200個增加到1000多個。
小城鎮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小”,還表現在它是城市網絡的節點。城市作為壹種網絡結構,發展出了壹種不同於農村的新型人際關系。對於參與者來說,有利於獲得自己所缺乏的壹些生產要素,更容易學會經營、生產和服務。有了農民的參與,農民的地位迅速改變。第二產業進入城鎮,可以壹起利用服務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全國其他地方的鄉鎮企業分散在農村田間地頭,不利於服務業的成長。在農村不可能到處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交通通訊機構。如果企業自己設立這些機構,小而全,大而全,會增加成本。所以在城鎮聚集,不僅方便購買服務,也方便收集信息,從而安排自己的生產和分工。他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發布信息,爭取社會對我們公司業績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合作。
僅靠家庭分工,沒有社會分工,經濟很難充分發展。城鎮可以促進生產的社會化,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生產關系的社會化。城市化、工業化、社會化是壹個事物的多維表現,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
人們聚集在城鎮,實現了集聚效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產生輻射作用,從而帶動周邊農村經濟,實現城鄉壹體化。溫州人到處聚會。當他們到達北京時,他們創造了浙江村。當他們有了壹個,他們就會引出很多。當他們到達意大利時,他們創造了許多浙江村莊。溫州現在全國1多萬人,國外30多萬人,形成了壹個龐大的網絡。為溫州人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協調對外交往、在國外經營企業提供了許多便利。同壹個人如果離開網絡,就失去了所有既得利益和機會。這證明網絡有很強的凝聚力。
混合經濟:結構與功能
溫州的主要經濟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屬於鄉鎮所有制、個人所有制、合夥所有制、個人所有制,是混合所有制。他們占了這個城市GDP的最大份額。工業革命興起時,人們說企業“大而好”。在信息革命興起的今天,應該說“小也是好的”。小企業把物質勞動和經濟決策統壹起來,有利於創新意識的萌發;並且創新機制貼近生產單元,有利於提高技術升級速度,爭取市場機會。在溫州,50萬可以用來創辦壹個小企業,有利於吸引分散在全社會的人才和資本。小企業很多,每個企業就是壹個小學校,可以培養大量的創業者。這樣既能實現經濟增長,又能實現充分就業。
大企業有規模經濟,不可或缺。溫州還成長了壹批大型民營企業。鑒於國內大企業條條框框多,等級森嚴,行動僵化,工作緩慢,很難改變。為了避免這些弱點,溫州正在探索建立現代企業的新途徑。如天正集團調整了股權結構,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和企業管理委員會,形成了公司治理秩序。浙江其他地方的鄉鎮企業也有“小人物”的負面影響。前幾年也實行了體制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員工可以自由持股,幹部可以持有更大的股份。據調查,改革後,經濟效果明顯提高。在全國市場不景氣時期,浙江鄉鎮企業仍能保持穩定增長。
浙江大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增加,在全省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由於資本密集型的生產機制,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少,目前需要精簡人員以提高效率。此時,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為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的機會,減輕就業壓力,並有助於政府利用這壹機會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所以,正如這個省的領導所說,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是國企改革的外部條件。
創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溫州的經濟是老百姓的經濟,老百姓自力更生求生存求發展。多做少說,或者幹脆什麽都不做,以平常心去努力。遺憾的是,這種努力壹度遭遇了資姓社姓、私姓公姓之爭的幹擾。溫州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是壹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初,有人向中央投訴溫州。在這種情況下,溫州人仍然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努力工作,這是溫州的優良傳統。好的傳統不能丟,但要多記住: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現有的成功只是創造了壹個新的起點,絕不能是發展的終點。需要註意的是,自我滿足發生的那壹天,就是落後的開始。
溫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必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不僅要參與國內市場競爭,還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入世後,中國將關稅從31.5%降至14.5%,壹般工業品從24.6%降至9.4%,兩位數降至壹位數,信息技術降至零。將來會有更多的外國商品被允許進入中國。中國也可以利用同樣的優惠條件向100多個WTO成員出口商品。這表明我們將從現在開始走向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
溫州過去在國內競爭中很強,將來也要接受國際競爭的考驗。我們必須采取主動,準備接受這個考驗。入世既不是陷阱,也不是免費的午餐,而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面對現實,我們必須加緊工作,我們工作的總目標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因此,我建議:
首先,更新產品質量。現有產品的現有技術需要進壹步改進,以提升質量,降低成本,創造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因此,需要建立壹個技術服務中心,開辟壹個產品目錄和更新生產技術,通過上壹層樓梯。
第二,樹立創新意識,更新生產技術。為此,我們必須大量引進和培養人力資本。溫州產業,從個體經濟起步,以家族經營為主,有利有弊。其優點是經濟啟動能力廣;弱點是被血緣關系束縛,阻止多方引用新人才。為了引進人才,必須向五湖四海開放。未來,經濟將演變為知識經濟。知識經濟不是消滅物質,而是提高生產投入比例,不斷提高產品中的知識含量,把人力資本作為主要生產要素。為此,我們必須把教育建設放在應有的位置上。政府辦學校,老百姓也辦學校。鄭泰集團和東方集團是很有見地的辦學舉措。
第三,知識經濟需要風險資本和高科技發展。美國的新經濟以矽谷為代表。企業都是小企業,但是創新能力很強。矽谷也有許多風險資本組織,它們支持正在研究和開發的科技項目。目前,那裏的風險資本超過6543.8+02億美元,而且還在增加。溫州市政府和企業界都應該考慮設立風險投資來支持壹些創新項目,為知識經濟時代做準備。
溫州人不會自滿,自滿就不會有今天。但是除了謙虛,還要加強壹點,就是創新意識,走創新之路。鞏固已有成果,必須創新;創造未來需要更多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