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環山旅遊,采訪山村老人,探尋地名由來,感受人文情懷。

環山旅遊,采訪山村老人,探尋地名由來,感受人文情懷。

從縣城雙石鋪到黃牛鋪鎮,地勢逐漸升高,山上白雪皚皚。到了石腰鋪村委會下車,突然覺得涼颼颼的,寧靜的鄉村仿佛在白雪的覆蓋下沈睡。

村委會院子裏的積雪有半尺厚。雖然今年冬天並不罕見,但看到這麽厚的雪還是讓人興奮。村委會的院子角落裏有壹個雪堆。我開玩笑的叫它巨型雪人,沒什麽意思。

借著鎮村幹部和村裏老人的間隙,我和同事楊東麗去了河對面半山腰上的寺廟。河水結冰了,白茫茫壹片。在沒有結冰的地方,清澈的水還在流動。幾個女人在洗衣服,真佩服她們的忍耐力。水是冰冷的,但他們像往常壹樣笑著。

到了山腳下,突然聽到嘩嘩的流水聲,擡頭看蒼山。沒有懸泉瀑布,突然我豁然開朗:這水聲,是風穿過山谷,吹動樹木枯葉的聲音。因為樹葉黃了還長在樹上,褐色的樹林把山染成了褐色。

踩著厚厚的落葉,我到了山神廟。寺廟的門關著,沒有人在裏面。廟裏的松樹挺拔,陰森肅穆。從寺廟俯瞰這座山。堆子村沿著公路壹字排開。“暖暖人村,伊壹墟煙。

“看著安靜的村子,我突然很奇怪,為什麽山腳下的村子叫堆子村。我想了很久,心裏無果。

回村的時候,我們采訪了很多老人,才知道石腰鋪村和堆子村的來歷。原來這裏是南宋抗金時期的古戰場。著名的抗金將領吳軍、吳麟擊敗金兵,當地村民獎勵三軍。吳軍、吳林說要向聖家匯報,獎勵村民抗金期間的貢獻。村民們說,這個村子不為人知。吳林看見村子旁邊有壹座石窯,笑著稱之為石爻村。

至於堆子村,也有歷史典故。原來,這裏也是戰場。1949年6月,10年,豐縣解放前夕,胡宗南在這裏苦心經營秦嶺防線。國民黨(國民黨)黨軍構築的工事,壹個個都是大土堆。10年底,解放軍突破國民黨黨軍秦嶺防線,奉賢宣布解放。國民黨(國民黨)黨軍戰敗後,土堆工事猶存,故名堆子村。

聽說青峰寺村歷史悠久,我們就開車去了。壹路走來,過去三線企業留下的廠房都是壹個接壹個的堆放。農民們利用廢棄的廠房建起了食用菌種植基地,工廠前的空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三線工廠落戶豐縣,給荒涼的山溝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小鎮的文明。隨著三線工廠陸續遷出,山溝裏又恢復了寧靜。路邊的野雞開始向遠處飛去,調皮的松鼠沿著馬路飛來飛去。山是白色的,路上的雪沒有融化,就像壹條玉帶伸向遠方。

青峰寺村,白墻黑瓦,飛檐翹角,壹排排斑駁的老房子如煙熏般矗立在山腳,更顯真實與滄桑,像壹幅淡雅的水墨畫。淡黑色的樹已經掉光了葉子,樹枝像是蒼勁的筆畫。下車後,雪花在天空中飛舞。我才知道這裏的雪不融化的原因。也許每天都下雪。縣城裏很難看到飛雪。

因為人口少,每次有人進村,村裏的老人都循著聲音看熱鬧。他們三三兩兩地從家裏出來,領著我們參觀青風寺遺跡。從地基來看,寺廟的規模應該很大。可惜文革時毀於壹場大火。寺前有刻有銘文的大石碑,是清朝同治年間的遺物。聽說寺廟興盛的時候,有三十多個和尚,遠道而來的善男信女來燒香拜佛,香火徹夜不絕。

在古村落裏,隨處可見做辣椒面的大石頭窩,還有盛水的石缸。數米長的石槽倒掛在地上,據說是給馬用的。當地村民告訴我,這裏有滾油的石器,也有造紙的大型石器。這裏的造紙作坊可以生產高質量的麻紙,專門印經書。村裏少不了石磨和滾筒,見證了寺廟興盛時的繁華。

老師的同事說,有個老中醫叫李。陳老師小時候她媽媽帶她來這裏看病,說老中醫很聰明,醫術高超。古村老人講了壹個更傳奇的故事,是關於壹個老中醫的父親李永元。解放戰爭前,將軍王(1863年)率領359旅突破中原,來到豐縣。他路過慶豐寺,李永元聯系鄉公所,利用他的威望對付解放軍,迫使地方武裝同意走這條路,讓解放軍不開壹槍就安全通過。據說王()將軍還寫了壹封感謝信給李永元,李永元終於帶著信到了。

這次對地名故事的采訪,讓我感觸頗深。當地地名主要有三個來源:壹是歷史故事,如長生坡,如點將臺,如堆子村,如石爻村。壹是古跡,比如東河橋村,比如青峰寺村。第三,名字來源於民間傳說,比如五龍山風景名勝區,比如紅花鋪。如果妳有時間,這些都值得寫壹寫。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把地名的故事挖掘出來。在山村裏,我們遇到年輕人,問及村名的由來。大部分都搖頭,不知道村名的來歷。隨著老人的去世,村名的由來也在無情的歲月中失傳了。

這次對壹個傳統村落的探訪,讓我們看到了家鄉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延續,也讓我們保留了壹段美好的記憶,我們的鄉愁,我們的青山,還有我們對家鄉傳統文化的所有向往。

  • 上一篇:七夕傳統活動計劃
  • 下一篇:玄幻小說中,訓練水平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