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公布湖北省第壹批非遺特色村鎮名單的通知》,確定以下10個村鎮為湖北省第壹批非遺特色村鎮:
武漢市江岸區慶忌民俗街1
慶忌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大支路和江漢路之間。毗鄰漢口豆皮王老字號老桐城酒樓,東起大支路,西至江漢路。說到慶忌街,我不得不提到壹個人。他叫齊追航,武漢音樂人,影視及大型活動導演,是對慶忌街頭文化創作貢獻最大的人。
慶忌街夜市大排檔十幾米寬,路面坑坑窪窪。白天無人居住。到了晚上,它的魅力就凸顯出來了。上百張賣花、唱歌、彈琴、吃飯、上菜的桌子座無虛席,非常熱鬧。午夜過後,整個氣氛達到高潮。就像武漢女作家池莉寫的生活秀,有壹個不平凡的女人,在霓虹閃爍、人來人往的慶忌街頭,優雅地賣著自己珍藏已久的鴨脖...
2009年3月,慶忌街開始重建。改造後於10月23日2011165438開街,2月28日試營業。慶忌民俗街升級改造後,涵蓋餐飲、休閑、商業、文化體驗、文化創意五大功能,包括以非遺美食、特色夜宵為主的餐飲功能,以中國民俗、非遺傳統技藝為主的文化體驗功能。
慶忌民俗街聚集了壹大批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漢代傳承人,如楚劇、漢劇、湖北大鼓、湖北評書、湖北小曲、武漢雜技、木偶戲、熱幹面制作技藝和老桐城豆皮制作技藝,包括漢繡、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漁鼓、湖北道情、湖北皮影戲、武漢相聲、武漢剪紙等。
如今,“湖北大鼓”、“揚琴”等非遺表演融入街頭,民間手工藝花車、中庭非遺互動展也成為重要景觀,深受武漢市民和遊客喜愛。
2.襄陽市棗陽市富灣非物質文化遺產鎮
聚灣鎮建於清順治年間,因聚氏而得名。琚灣鎮之所以叫琚家灣,是因為琚姓人住在沙河和槍河交匯的地方。
這裏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名吃“二碗酸面”的發源地。2013年,二碗酸面制作工藝入選襄陽市、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傳統民間工藝,如舞龍燈、鑼鼓、花鼓戲、蚌殼舞、秧歌、講故事、打蓮花圈、踩高蹺、劃船等,至今深受群眾喜愛。
通過“舌尖上的祖灣古皇帝鄉——棗陽祖灣酸面美食文化節”等壹系列活動,祖灣鎮組織民間文學傳承人進行傳統文化表演,壹批傳統文化節目受到當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愛。
隨著無形物品、無形產品和無形原材料的生產深深紮根於海灣。努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探索文化與建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先後建成非物質美食街、非物質文化展覽館、非物質文化廣場、非物質文化美麗鄉村,為全鎮人民增添了壹份精神食糧。
3.宜昌市秭歸縣屈原故裏的非遺胡同
屈原故裏位於秭歸縣主城區秭歸縣文化館,占地1.500平方米。可以有30個展廳,從規劃建設到正式開市,歷時3個月。
秭歸縣文化館館長梅說,“在屈原故裏建設非物質胡同,目的是打造壹個能在區域內發揮引領作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培育和支持開發互動性強、體驗性好的非物質文化商品和旅遊體驗產品,拓展非物質文化旅遊產品的研發、孵化和銷售功能,促進全縣非物質文化旅遊產品的創意轉化和創新發展。”
曲谷美食、秭歸草鑼鼓、三閭刺繡、九面絲茶、古釀酒等20余個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遺項目,以及屈原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帶來的670余件非遺手工制品和商品正式入駐非遺巷,開展了展覽、展銷、R&D及文創作品展銷、沈浸式體驗等各類非遺體驗活動。
生態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境內,毗鄰直線距離600米的三峽大壩,占地約500畝,高峽平湖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廟、江都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被移至此處,並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激發屈原文化,追溯峽江神韻,體味天道情懷,突出屈原故裏文化底蘊,增加文化內涵,結合秭歸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屈原文化資源,培育和發展具有馮跋神韻的文學、戲劇、表演、飲食,拓展和探索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娛樂活動和旅遊服務;同時,開發具有三峽地方特色的歷史遺跡、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產品。
有屈原故裏八怪之說。端午節家家掛香燭,牛不用繩聽人,紅棺喪事,古井梳妝臺,洞內書聲千古,男女老少爭詩,屈原拜為仙,鑼鼓不響天。
4.荊州市荊州開發區幸福村(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
荊州開發區成立於1992,201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轄聯合街道辦事處、譚喬鎮、沙市農場、岑河農場,面積約209平方公裏,人口約18萬。國家級荊州開發區是國家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是湖北省實施“強腰工程”的主戰場,是荊州“工業興市”的主平臺。
20111 2月,隨著荊州成為全國第五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荊州開發區成為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
2012年4月,靖州開發區再次擴建,托管江陵縣譚喬鎮、岑河種子場、沙市區岑河鎮4個村、紫市鎮3個村,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位於湖北省荊州開發區幸福村。是民間藝術技藝傳承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有大齊文化展、涇河劇院、荊楚文化體驗館等12場館。有楚漆器裝飾技藝、荊楚刺繡、雕花剪紙等非遺項目。技能傳承學院也有很多技能體驗館,可以親自體驗非遺項目。
荊州開發區堅持“四大區”的理念,即工業區、環境區、文化區和清潔區。
工業區:工業區就是要真正轉變模式,做底盤,提速,搶項目,淘汰壹批落後企業,提升壹批優質企業,培育壹批潛力企業,打造壹批標誌性企業。
環境區:環境是品牌,是比較優勢。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把營商環境作為培育產業和項目的最大紅利。真正建成全省環境最好的開發區,實現開發區的功能化和人文化。
廉潔區:廉潔是壹個地方最大的優勢,也是招商引資的最佳環境。開發區幹部要時時刻刻擔心他們的後顧之憂,時刻想著振興的責任,樹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文化形象、能力形象、廉潔形象,展現開發區的純正風範。
文化建制:文化是開發區的翅膀,荊州開發區應該是發展文化最繁榮,思想最解放的地方。建立開放包容的文化、以商為本的文化、負責任的文化、負責任的文化、開拓進取的文化、節儉的文化、嚴肅的文化、學習的文化、共贏的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的經濟助推作用。
5.鄂州市梁子湖區趙山鎮
趙山鎮,隸屬於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位於梁子湖區北部,東鄰大冶市保安鎮,南接太和鎮,西與亮子鎮隔湖相望,北與亮子鎮、東溝鎮相鄰。鎮人民政府距梁子湖區政府18公裏,總面積64.6公裏..趙山鎮屬於丘陵湖濱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主要山脈有沼澤山、東山和馬鞍山。
最高峰淩霄峰位於沼澤山脈,海拔418.5米,是該市最高的山峰之壹。最低點位於東京大圍排水港,海拔14.5米。
昭山鎮的歷史文化古跡還有關帝廟、鵝王臺、龍鳳寺、藏經洞、明香居等。
傳說在壹千多年前,還沒有名字的時候,在海拔418.5米的山峰深處,隱藏著壹座古老的寺廟,被當地人稱為“大寺廟”。在大廟的佛堂中央,坐著壹尊金漆大佛。他身材魁梧,貴氣逼人,尤其是壹雙濃眉,眼睛閃著耀眼的金光。據說這種火眼可以看透人心,識別清廉貪官。這菩薩脾氣怪怪的。如果有貪官來到這裏,他直接看著貪官,好像在說:“妳這個貪官走開,不要玷汙我的佛教聖地。”如果壹個正直的官員來了,他的大腳會輕輕地左右搖晃,這是在對正直的官員說:“歡迎來到我們的寺廟。”當朝聖者和人們來到寺廟時,他的大腳停止了移動。
人們把行金菩薩稱為“行山菩薩”,寺廟稱為“行山寺”,無名山稱為“行山”。新知縣說:“走山是個好聽的名字,但不雅觀。菩薩能走,山不能走。改諧音,叫‘沼山’。”知縣的意見得到了老方丈的認可,小和尚馬上來到文房四寶,知縣寫下了“沼山寺”四個大字。從此,“沼山”的山名和“沼山寺”的寺名正式取下來,壹直沿用至今。
2021,11 10月,怒馬山鎮(張體書法、穿花龍舟)被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2021至2023年“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6.鹹寧市赤壁市羊樓洞明清石板街
2010 12、楊樓洞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羊樓洞明清石板街位於湖北省鹹寧市赤壁市,距市區26公裏。羊樓洞位於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交界處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北有北山,南有松峰山,東有馬鞍山。它位於山頂,鳥瞰古鎮。
婁東古街位於宋風港西部,由廟場街、復興街和觀音街組成。廟場街和復興街按松風崗走向彎曲。古鎮上的大多數商業店鋪都集中在這條街上。街道兩側建築的規模和風格統壹又分散。復興街前段是整個街區的轉彎處,這裏整個街區有壹個向西的偏轉,路的兩端各有壹個丁字路口。復興街後段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部分燒毀,戰爭平定後重建。不同時期建造的建築保留在街上。
楊樓洞古鎮,素有“青磚茶鄉”之稱,是馳名中外的“洞茶”之鄉。
古鎮依平原而建,地勢平坦,略高於附近的崇陽、桐城、胡林等茶葉產區,有利於茶葉的儲存。
明清羊樓東石板街整體分布:壹松楓港南北走向。現存古街長約1000米,最寬處6米,有三條丁字巷,整體保存完好。
街道路面采用堅硬的青石板鋪設,街道路面中間設置下水道,寬度約1.2米。它們用青石板水平鋪設,下水道通向古街東側的宋風港。下水道兩側垂直鋪設石條,石條之間留有縫隙,便於排水。
廟場街和復興街道路以道路中心橫鋪壹塊石板作為道路中心線,石板兩側縱向對稱排列,縱向石條尺寸相對較短。這種鋪裝方式是為了適應街道的曲度。
明清時期,獨輪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青石板上多處留下壹寸多深的車轍印。
街道兩旁有300多棟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房屋和店鋪。建築都是磚木結構,壹個入口,兩層,三層。下層是店鋪,前店後屋。墻壁是磚結構,中間是天井,上層是閣樓,梁式木結構。
7.黃岡市黃梅縣五祖鎮
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所屬的五祖鎮,位於黃梅縣北部,東臨董倩鎮,南有杉木鄉,西有苦竹鄉,北有柳林鄉。鎮人民政府距黃梅縣城13公裏,行政區域面積89.6公裏..
五祖鎮因轄區內著名的佛寺五祖寺而得名。五祖寺建於唐永徽五年(654),歷史悠久。它是中國第五代禪師弘仁的道場,也是六祖慧能主持正義的聖地。它被賦予了“天下祖庭”的稱號。
五祖鎮在這裏孕育傳承著黃梅小調、黃梅燈會、太極拳、對聯習俗、黃梅戲、黃梅采花、禪宗祖師傳說、嶽家拳、采茶戲、文曲戲等十余種非物質文化在這裏廣為流傳。
隋開帝十八年(598),五祖鎮屬黃梅縣。1987年,建五祖鎮。隋開帝十八年(598),五祖鎮屬黃梅縣。東山鎮成立於1912;1945轉張琳鄉;1949屬於土橋區;百勝之後反復改名。成立於1958;198654變更為彩田公社。2020年6月,五祖鎮被評為湖北旅遊名鎮。2020年7月29日,五祖鎮被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周期為2017-2019的國家衛生鄉(縣)。
據說這種古老而稀有的青檀,俗稱油樸樹,有六株* * *,其中最大的壹株,周長粗,高28米,占地近1畝。
8.黃岡市紅安縣七裏坪鎮昌盛街
長生街是七裏坪的壹條主要街道,原名鄭捷,也叫“養陰街”,是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裏坪鎮。
1930年命名為養陰街,全長400米(解放後290米)。南北有城門樓,用花崗巖條砌成。街道兩旁的房子都是青磚黑瓦,木窗木門。每棟房子的山墻或防火墻上都裝飾著龍、蛇、鳥和動物。街道寬約7米,地面鋪花崗巖條。
在巍峨的天臺山腳下,清水河旁,有壹條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明清古街。它因厚重的歷史和洶湧的革命浪潮而聞名於世,因是鄂東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而吸引遊客。
長生街不僅是革命文物街,也是傳統教育和旅遊的好景點。每年有上萬人前來接受旅遊理念教育,也是革命題材和影視劇的好去處。近年來在長勝街拍攝了《五更暖》《大別山上飄紅旗》《黃麻驚雷》《大進攻序曲》《鐵血紅保安》等65,438+08。堪稱“鄂東第壹”、“湖北第壹”,名副其實的“鄂東第壹街”、“荊楚第壹街”。
1926年,“七裏坪工會”在潘氏祠堂成立,隨後成立了我黨歷史上最早的勞動保障組織——黃安縣及鄂豫皖蘇區政府勞動委員會。
1927年,長勝街南廟成立革命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為第壹法庭。1930年,鄂豫皖邊區特委將七裏坪革命大本營建成“列寧城”,將長勝街命名為“養陰街”,在長勝街48號建“鄂豫皖蘇區銀行”。
1927 165438+10月13 * *黃麻特委在文昌宮召開了黃麻兩縣黨團積極分子會議,成立了黃麻起義指揮部,從而使七裏坪成為起義隊伍的重要集結地。轟轟烈烈的黃麻暴動在七裏坪拉開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最早的武裝暴動之壹,載入中國革命史冊。
革命戰爭年代,七裏坪是“黃麻起義”的發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的誕生地,是早期鄂豫皖蘇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9.恩施州恩施市土家族女兒城是非遺街區。
恩施土家族女兒城,位於湖北省恩施市七裏坪,是中國土家族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武陵地區的城市娛樂消費中心和遊客集散地。作為中國第八大人造古鎮,土家女兒鎮對整體建築風格進行了合理細致的規劃,仿古與土家吊腳樓的結合完美體現了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壹句話:“男人不忠,女兒天下第壹城!”在當地廣為流傳。
街道依山而建,隨水而行,用灰色角礫巖鋪成。
女兒街是女兒城的代表,位於古城核心。是全市最繁華的街道,也是恩施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壹。土家女兒城整體布局為南北向,光線得到充分利用,城內各街區相互連接,交通便利,非常方便遊客遊玩。涵蓋了恩施州八個縣市的土家族民俗,是中國土家族文化的雛形。
他們的摔碗酒、搖擺舞、土家族女兒會、土家族十大碗、土家族哭嫁等民俗文化在當地很受歡迎。土家族的女兒會被稱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族情人節。
最引人入勝的是土家族十大碗。
土家族十碗:在土家族流傳了幾百年。起源於當地民間節日和通常的餐飲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半葷半素,壹菜兩味,油而不膩,餐桌上看不到盤子,所有的飯菜和菜肴都是藍邊大碗。都說土家族人好客愛面子,但由於過去生活貧困,無法安排足夠的菜肴。不過我們也想讓餐桌上的菜數多壹些,所以壹般每桌都會安排十碗菜,素菜放在最下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當地婚喪嫁娶的固定菜式。
過去,土家族的餐桌上沒有盤子。桌上的菜都是藍邊大碗,桌上的菜都是十碗。久而久之,土家人就把宴席命名為“土家十大碗”。
潛江市浩口鎮10
浩口鎮,隸屬於湖北省潛江市,位於潛江市西部,東與後湖農場接壤,東南與龍灣鎮、南與張金鎮、西南與胡雲良農場接壤,西與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曾鎮接壤,西北、北與積玉口鎮接壤,東北與廣化寺街為鄰。
浩口鎮明代盛產青蒿,靠近渡口,故稱浩子口,後逐漸演變為浩口。
浩口鎮人民政府駐地在潛江市東23.6公裏處。區域總面積170.9平方公裏。
1954年3月,原屬江陵縣龍灣區的方嘴、昌松、常磊、艾橋、紅場、永興、同心、蓮子園八個村劃入黔江縣,歸浩口區管轄。浩口公社成立於1958。1984年5月撤銷公社,成立浩口區辦事處。1987年9月設鎮,正式改為浩口鎮。
2019年10月9日,19秉承活態傳承的母性屬性,先後成立了壹批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牌的黔江民歌、高泰舞獅、江漢皮影戲等重點非物質文化項目傳承基地。有書法、花龍舟、采蓮船、玉器連載、木雕等非物質資源,有村牌鑼隊、同遊村龍舟隊、洞井村復興藝術團、鄂州青年楚劇團、湖春雷楚劇團等13藝術團隊和32支打擊樂隊。浩口鎮以其民歌入選2065 438+08-2020“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21,奴馬山鎮榮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每年舉辦舞龍舞獅表演、“非遺傳承人鬧元宵”、“百科知識大講堂”等活動,成功申報浩口年貨、凹年糕、鱔魚炒飯等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傳統美食市級非遺項目,建立非遺展廳和體驗館,逐步打造“浩口非遺小鎮”。通過“非遺+旅遊+活動”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湖北省第壹批10非遺特色村鎮的壹些簡要介紹。
請隨意在下面評論妳對妳去過或聽說過或生活過的地方的感受。歡迎分享妳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