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滿族吳姓家族史

滿族吳姓家族史

滿族吳姓的歷史

【吳】滿族最早使用的中國姓氏,是渤海國的姓氏。

舊姓有:烏紮拉、吳佳、烏素、烏素占、烏雅士、烏紮庫、烏、烏淩阿、烏木、烏胡吉、烏、烏色、烏爾古陳、烏漢,以及加入滿清的烏傈僳族(達斡爾族)和烏紮(烏紮)。

附:滿族吳姓隸屬香柏旗。

吳紮拉家(吳家)

烏紮拉壹家也被寫成“烏拉拉壹家”,取首名吳衛的姓。他的祖籍在長白山,和白旗同屬滿洲。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遷居祖特丘和兒子鄧德利,奉命駐守鳳凰,住在白旗鄉吳家堡子。後來,岔溝和子嬰村第二民主小組也是他的聚居地,還有黃驊、岫巖滿族自治縣。今天,它們分散在鳳城的寶山、蘭琪鄉蘭琪村的楊木溝和烏雞寺溝、岫巖的黃花店和關門山、東溝的黑溝和寬甸的毛甸子。按代,排版是:“容桂承天下,福清張永紅。華郭忠明治,禹衛保良。”

參考資料:

帝王誌,宗族簡史,滿族八旗姓氏

海林寧古塔滿族後裔

他們在400多年前搬到了寧古塔。在這400年的滄桑歲月裏,沒有人記得他們立下的戰功,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哪場戰役中灑過血,也沒有人記得他們有多少部隊長期守衛在蠻荒之地。400年後的今天,在寧古塔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寧古塔滿族的後裔,他們以族譜的形式記錄著祖先奮鬥的足跡。

傅國庫展示家譜。

海林鎮永安村關家的德文復制品

追溯寧古塔的歷史,要從公元1608年努爾哈赤出兵寧古塔老城(今海林市長汀鎮老街)說起。努爾哈赤用寧古塔的士兵擊退了呼爾哈路的進攻後,以寧古塔為軍事據點,征服了東海沃吉布。1610年,努爾哈赤派大將統壹寧古塔路。此後,努爾哈赤在寧古塔駐軍。

清朝入主中原後,為了鞏固東北“龍興之地”的基礎,寧古塔在不斷招募安置建功立業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寧古塔的駐防力量不斷加強,駐防官員的級別不斷提升,成為東北地區盛京(沈陽)以北的重鎮。順治初年,老城內外居民三百余人,八旗官兵近千人。1666遷入新城後,仍形成了東九街、西九街、楊木林子、哈達灣、蔔家屯、胡莎村、邋遢街等面積較大的旗村。據光緒十二年(1878)寧古塔副紡衙門記載,牡丹江、海林市、寧安等地共有2970面旗。直到今天,海林市仍然是滿族聚居地之壹。

寧古塔每個滿族家庭都有家譜。因為文革斷了“四舊經”,所以現在能看到的滿族家譜都是族人保存下來的。這次采訪只記錄了寧古塔眾多滿族姓氏中有家譜支撐的關、吳、傅、蔔、張五個姓氏,也讓我們看到了平民書寫歷史的足跡。

海林鎮永安村瓜兒家(關家)族譜:該族譜由現居海林鎮永安村村民關抄於1926。瓜爾加的祖先屬於海西女真輝發部。康熙六年(1667),下令寧古塔老黃旗第壹助理上任,賞賜鰲頭村(包括現在的永安村)兄弟二人,大的叫壽塔,小的叫胡溪塔,各有四個孩子。八個孩子中,兩個隨黑龍江將軍薩布蘇遷居黑龍江齊齊哈爾,胡希塔遷居琿春當兵。第四支現在有470戶左右的家庭居住在寧安和海林,至今已經17代。關是14代第四支的孫子。關的曾祖父(高祖)在與太平軍作戰時陣亡,獲封土地二百天(鐵嶺河鬼子溝)。他的三爺爺和四爺爺(取名為壹對壹對)在光緒26年的抗俄戰爭中陣亡,死在磨刀石上。

據史書記載:瓜爾(樂)賈氏改姓關。古代滿族是第壹滿族,在八旗滿族總宗譜中排名第壹。瓜爾加是地名,因為以地為姓。金元時期為骨裏殿和古力部,明末為骨裏甲部。後遷至長白山那音亭,屬瓜爾、瓜勒加屯部。順治初,從龍入關,後撥寧古塔。先來寧古塔的只有壹個木坤(宗族),後來分成三個支系,壹個姓瓜勒加,另外兩個姓瓜爾加,也就是今天海林長汀哈達村的關氏;沙湖屯(今海南鄉村)關家;龍將(覺羅)窪地屯關。這就是所謂的“三個層次”。覺羅娃子關氏是寧古塔將軍巴海的同宗,康熙十七年遷居吉林。後來65,438+04瓜爾、瓜勒加氏族遷到寧古塔,各與木坤,同屬壹個氏族。

長汀鎮哈達村西白旗烏蘇哈日(吳氏)族譜:本族譜編於1942,由現居海林市新安鎮的吳德鵬老人提供。據族譜記載,吳祖籍長白山,名安楚拉庫(今安圖)。吳的祖先是五雲太牛咕嚕。順治二年春(公元1645年),調至北京旗,從安圖拉庫住在寧古塔地區。他姓烏蘇哈裏,隸屬於香柏旗。

  • 上一篇:洛陽有哪些小吃?
  • 下一篇:玻璃鋼行業銷售人員的薪酬模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