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酸的食物
先將玉米或高粱米浸泡、發酵後磨成水,用蘆葦剝皮等粗糙的東西沈澱汁液,俗稱湯面。煮的時候,把錫制的湯管伸進大拇指,用力擠壓面條,把管裏的面條擠壓成條狀放在鍋裏煮,俗稱煲湯。本溪、新賓等地也有類似的吃法,但在岫巖等地吃時,滿族人通常會加入蔬菜和鹵作為調料,俗稱蠍子。
其次,秋末冬初家家戶戶都要淹酸菜(新賓、本溪、鳳城、岫巖等地都是這樣,方法相同)。就本溪而言,不僅僅是農村人習慣捧著湯和酸菜,那些搬到城鎮的人也是如此。此外,還有幾種取自山上的酸味食物,如酸漿、山楂、野葡萄、山楂等。《獨區簡史》記載寧古塔“有栗子般大的酸梨,貯於木中,使其爛而啜之。”布縮結,滿語指酸菜。這是滿族的主要素菜。滿族人生活在冬天寒冷的東北,半年都要靠地窖裏儲存的剝好的蔬菜過活。腌制酸菜是秋天用新鮮蔬菜在壇子裏發酵而成,吃起來酸酸的。燉,炒,拌生冷菜,做湯,做餡。酸菜燉肉是北方滿族的常見菜肴。農村人過年喜歡吃白肉血腸酸菜。在東北滿族聚居區,每張炕桌中央都有壹個圓形的窯洞;正好可以放下馬勺,在炕桌上放下壹個火盆,享受馬勺裏的酸菜。在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可以吃到熱飯。
火鍋
滿族的傳統飲食。通常以豬羊肉為原料。東北農村的滿族人喜歡先在火鍋裏放酸賴、香菇、粉條、蝦米,再在酸菜上鋪上肉片、羊肉。放入熱鍋中煮熟,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除了羊和豬肉,麅子、鹿、野雞、羚羊、飛龍的肉都可以做火鍋。火鍋現在已經成為內地大眾的冬季美食。
窯菜
每年深秋初冬,農村每家每戶都要在自家房前或房後挖壹個近兩米深的坑。根據洞的大小,在上面橫放若幹根圓木,上面鋪上玉米或高粱稈,再蓋上土。這是蔬菜窯。
窯內儲存大白菜、土豆、蘿蔔、大蔥等新鮮蔬菜,可保存至明年4月。菜窯上有壹口,只能壹個人進出。拿菜的時候,爬梯子上下。它的風格就像滿族祖先冬天居住的地穴。如今滿族人的窯藏菜、春采山菜、秋采山貨野果、冬獵野生動物等生活習慣,與滿族先民的窯洞生活有著天然和諧的聯系。
滿族飲食禁忌
滿族不吃狗肉。滿族人是滅明建清的民族。勇敢的滿族人不吃狗肉。過去,滿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民族以漁獵為主要經濟生產。狗作為獵狗,曾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除非萬不得已,不能宰殺,否則會影響狩獵、山林采育等生產活動。以前滿族人如果誰殺了狗,就會被認為是害群之馬,久而久之就習慣不吃了。
滿族的特色小吃
1,慈溪小窩頭
窩頭是小米粉、糯米粉、玉米粉、栗子粉的混合物。做成錐形,每個底部都有圓孔,小巧玲瓏,蒸熟後呈金黃色。傳說這是清朝慈禧太後愛吃的壹種宮廷美食。普通人吃的主要是玉面(有的摻了點黃豆),而且也大。
2、豆面紙
滿族人有壹種傳統面食叫豆面紙,也叫豆面餅。祭祀神的時候經常用它作為供品。豆粉卷的制作方法:將黃米用水浸泡後磨成面粉,攪拌均勻,卷成薄片,入鍋蒸熟,然後將黃豆炒熟磨成面粉,攤勻,卷起來用刀切成1-2寸長的卷,色澤金黃,粘粘的,吃起來很香。
3、紫蘇子餅(粘鼠)
蘇鼠,又名“粘鼠”、“蘇葉缽缽”,又稱“蘇葉幹糧”。蘇老鼠是滿族的風味面食。方法如下:將粘高粱米或糯米用水浸泡後磨成粘米粉,紅小豆煮熟搗碎制成豆餡,用粘米粉做成的圓餅包裹,用紫蘇葉包裹外用,放入蒸籠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