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感冒解表藥、通便下藥因煎煮時間短,宜用猛火煎;治療虛癥的滋補藥和治療慢性病的調理藥,因煎煮時間較長,宜用文火慢煎。很多時候都是采用猛火和文火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用猛火煎,等藥液煮沸後,再改為文火。在煎藥的過程中,最好每隔7-8分鐘用筷子攪拌壹下藥物,這樣更有利於煎藥均勻。
臨床上經常聽到患者問醫生:中藥要熬多久?。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回答,因為煎藥時間的長短要看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三種常見情況下的煎煮時間如下:
1,壹般治療藥物
中醫以治療各種疾病為主,稱為壹般治療醫學。這類藥物涉及面廣,功能多,如活血化瘀、益氣消腫、止咳平喘等。所以煎煮時間是第壹次煎煮開始沸騰後30分鐘,第二次煎煮沸騰後20分鐘。
2、發汗解表藥物
所有治療感冒、發燒、中暑等外感疾病的藥物都稱為止汗藥。這些藥物多為花、葉及全草,如麻黃、桂枝、薄荷、藿香、飛機草等。性香,含揮發油較多。所以煎的時間要短,煎久了有效成分會消失。因此煎煮時間為第壹次煎煮後10-15分鐘,第二次煎煮後5-10分鐘。
3.滋補和調理藥物
滋養身體,調理氣血陰陽兩虛的藥物稱為滋補調理藥。多線植物的根、果實和動物的殼。如熟地黃、龜板、黨參和黃芪。它的特點是又硬又厚,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煎服的目的就是為了攝取這些有效成分。因此,煎煮時間為第壹次煎煮開始後60分鐘,第二次煎煮後30分鐘。
煎藥的正確方法
壹、煎藥器具的選擇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所選用的煎藥器具密切相關。用砂鍋比較好,因為砂鍋的材質比較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且傳熱均勻溫和,這也是它自古以來就被使用的原因之壹。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玻璃煎鍋也可選擇。但鐵鍋和鋁鍋不能用,因為鐵鍋和鋁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被氧化。煎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
二、煎藥中存在的問題
1.煎藥前先泡:藥物煎藥前壹定要泡,因為大部分來自植物的中藥都是幹品。用水浸泡可使藥材軟化,組織細胞腫脹後會恢復自然狀態,煎煮時容易浸出有效成分。壹般以花、葉、莖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主要包括根、種子、根莖和果實的藥物的浸泡時間為2-3小時。可以用熱水來縮短浸泡時間。
2、煎藥次數:多次煎藥的效果比長時間煎藥的效果好。實踐證明,煎劑兩次可煎出其成分的80%左右,故煎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中醫所說的煎藥的溫度是多少?溫度?俗稱?慢火?還是?吳火?。壹般煮前用猛火,煮後再用文火,這樣可以減緩水分的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服時間:主要看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壹般來說,第壹次煎需要20-30分鐘,第二次煎需要30-40分鐘。治療感冒的藥物,第壹次煎藥10-15分鐘,第二次煎藥15-20分鐘。滋補藥物第壹次煎30-40分鐘,第二次煎40-50分鐘。
5.藥液留存量:壹般指壹劑藥煎兩次後的藥液量。成人每日兩次,每次400-600毫升。兒童服用200 ml,分兩次或三次服用,每天壹次。
6、服藥方法:壹般壹劑藥煎兩次後與藥液合並,分兩次服用。兒童可以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燒、腸炎、腹瀉的藥物也可勤服,即每4小時服壹次,每次30-40毫升,待痊愈後再服,每日2-3次,小兒多服幾次為好。
7.特殊藥物的熬制: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有腳註的藥物。
(1)先煎藥:壹般來說,壹些礦物質、貝殼、甲殼類的藥物,由於質地較硬,很難煎藥。壹般要熬30-40分鐘才能和其他藥物混合。常見的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外,有毒的藥物可先煎,久煎,達到減毒或解毒的目的。比如烏頭堿,長期煎煮烏頭堿可以分解成烏頭堿,毒性只有1/2000。比如長期服用附子水煎劑,不僅能減毒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服藥後:壹般有芳香氣味和揮發油或難久煎的藥物,應在藥物煎出前10-15分鐘放入鍋內。常見的有廣藿香、鉤藤、大黃等。比如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鉤藤所含的降壓成分就容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為大黃酸,但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
(3)煎煮:壹般將種子和單味花粉藥裝入紗布袋中,放入群藥中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覆花等。比如車前子容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要油炸。旋覆花保健可以防止絨毛脫落,混入湯中刺激咽喉。
(4)溶服:用熱藥液將藥物溶解後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硫酸鈉和芒硝。
(5)融服:主要是壹些牙齦類藥物,用熱藥水溶化後服用。如果混煎,藥液粘度高,會影響其他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會有壹定損失,所以采用溶化的方法。常見的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加其他湯劑:壹些貴重的藥要分開煎,然後將藥液混合在壹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某些名貴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同煎,常采用沖服,即將粉末溶於藥液中。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又能節約藥材。三七很常見。
當然,中藥的標準煎煮方法要遵循國家權威部門頒布的《中藥炮制規範》和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