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王與鴿子的情緣

王與鴿子的情緣

近年來,王老關於搶救傳統觀賞鴿的文章寫得最多。他最大的夢想是多活幾年,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看到北京放飛的中國觀賞鴿。

2003年秋天,王的妻子,與他相戀近60年的袁泉,在他之前去世了。這兩年,每當想起老伴,王老就忍不住去摸老伴留下的壹個寶貝——大樹圖。這是袁全友的雕花紙作品,樹幹粗壯,冠部圓潤。老公壹生摯愛的15物品玩的很好,像水果壹樣藏在皇冠裏。這幅鑲了框的大樹照片掛在大廳的墻上。

談起很多趣事,王老如數家珍:“我十幾歲就開始養鴿子了。然後養蛐蛐,不僅買,還在郊區抓。我也喜歡聽冬鳴蟲,就是野生的或者人工孵化的蛞蝓,油葫蘆之類的。宋蟲養在葫蘆裏,於是又對葫蘆感興趣。尤其是中國特有的模型葫蘆,幼時內壁覆有陰模花紋。長大後拆模,葫蘆形和花紋人物都令人滿意。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工藝。太棒了,我已經試過了。16、17歲學會摔跤,從清朝的機器人營裏學來當老師。受他們的影響和教導,他們玩得更多的是野炊鷹和獵兔,訓狗和捉獾。由於以上經歷,我獲得了‘玩家’的稱號。”

王老把養鴿和研究鴿子視為重中之重,自稱是“吃剩飯踩屎”的壹代人:“以前養鴿的人都把它們當孩子。自己吃不好吃。撿兩個剩菜餵鴿子。他們還有壹個習慣,出門不看地,看天,所以經常踩到屎。”他還饒有興致地描述了自己小時候的鴿市:“以前幾乎每個胡同都有兩三組鴿子飛過。悅耳的哨聲,忽遠忽近,響個不停。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鴿子市場,買家賣家和遊客熙熙攘攘長達200到300米。城裏至少有幾百人靠賣鴿子或做哨子為生,雖然很難統計。”

王出生於書香門第,曾就讀於梅橋小學。每次回憶起自己的青春,都有壹個經常掛在嘴邊的笑話:“寫了幾個星期的英語,壹直在說鴿子。”

王老太愛鴿子了,他壹結束下放的工作回到北京,就在通州郊區買了壹個小院子,舒舒服服地養著鴿子。後來想換個大壹點的院子,多養些鴿子,但老婆最後覺得住郊區不方便,只好作罷。

近幾十年來,王老第壹次住進了大院,這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但他對鴿子的喜愛卻壹直在增長。有壹次,他去鄭州參加國家文史館工作會議,他發現了很多失傳已久的鴿種。雖然鴿子的主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他們很快發現老人和鴿子之間有壹種天然的親密關系。壹個年輕人指著壹對黑中帶紫的鴿子問王:“妳認識它們嗎?”“鐵牛!”王對脫口而出。小夥子很激動,堅持要給他那種幾乎滅絕的鴿子品種。

後來,不能養鴿的王改變了愛鴿的方式,即研究鴿子,出版鴿書。去外地開會,不忘去鴿市拜訪鴿友,也看故宮書畫館裏沈睡的宮廷畫師畫的鴿譜。經過多年積累,編著了《北京鴿哨》《明代鴿經》《清宮鴿書》等鴿書。開封的壹個養鴿愛好者受此啟發,還寫了壹本鴿書。

王老曾經問過很多年輕人,“鴿子都有哪些種類?”大多數年輕人回答說:“有兩種,灰色的信鴿和白色的和平鴿。”這讓王老很失望:“他們談論的都是外國的鴿子,卻對我國高貴典雅的傳統觀賞鴿毫無概念。”王老認為,這與電影、電視劇、廣告、公共場合只能看到信鴿和白色食用鴿,而看不到觀賞鴿的形象有重要關系。除了對觀賞鴿不了解,制作方很難找到也是壹個原因。他們在購買或借用觀賞鴿子方面有困難。吃白鴿太容易了,鴿子廠壹個電話就能送貨上門。

據王老初步計算,觀賞鴿有數百種,如黑斑、紫點子、虎頭帽、灰玉翼、噴射翼、紫玉翼、鐵翅鳥、銅翅鳥、斑灰、鉤灰等...這些名字很美的觀賞鴿,是幾代人精心培育出來的,它們在頭型、口型、眼睛、眼瞼、眼睛、顏色、色彩。尾部還可以縫上帶扣,掛上鴿哨。懸停時,氣流穿過鴿哨,發出悅耳的哨聲。中國觀賞鴿的這些特點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完全是中國文化。

“我真的希望這只傳統的觀賞鴿能飛過20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王老說:“它不是壹放出來就跑,而是成群結隊地圍著窩轉圈。可以養壹盤白,壹盤灰,壹盤紫。鴿子哨將會傳播美妙的音樂和和平的聲音,這壹定會為‘人文奧運’增添最亮麗、最生動的壹筆。”

他提出了壹系列搶救觀賞鴿的設想:壹是成立觀賞鴿協會,聯系鴿友,定期舉行活動;第二,在中山公園或工人文化宮、奧運會主會場搭建鴿舍。鴿子可以在天安門廣場和體育場館盤旋,成為北京的壹道風景,鴿舍也可以供人參觀。養殖後還可以出口創匯。三是建立網站,宣傳保護觀賞鴿的意義,讓廣大網民了解和愛護觀賞鴿;四是舉辦全國或地方觀賞鴿頒獎大會,提高觀賞鴿的價值...他寫了幾十封關於這些想法的公開信,寄給省市公園局,但沒有收到回復。

早在2003年,王老就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提出了放飛中國信鴿的提議。因為非典、禽流感等意外,壹直經營困難。王老說那就來不及了。因為很多鴿子已經退化,不會飛了,所以從購買,育雛到飛起來需要三年時間。但歸根結底,奧運會飛鴿並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他希望借此機會拯救中國的觀賞鴿和鴿子文化。

  • 上一篇:愛爾蘭歷史的內容安排
  • 下一篇:理論視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