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現代保險的發展趨勢

中國現代保險的發展趨勢

趨勢之壹: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

人民幣很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穩步升值是大勢所趨。

未來10年是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將超過10%,在國際儲備和外匯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將達到15%。到2020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在4.2: 1左右,年均升值約4.5%。

未來10年,人民幣國際化將更多地受到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將促進利率和匯率改革、資本市場的擴大和貨幣監管的完善。

與中國經濟規模和對外貿易在全球總量中的比重相比,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明顯滯後,但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壹直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金融監管水平的制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和現有主要國際貨幣特別是美元的沖擊,為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預計未來1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8%。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75.7萬億元左右,按當前匯率折合人民幣約11萬億美元。考慮到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接近美國,是日本的壹倍以上,相當於全球GDP的20%。

在貿易方面,中國進出口也將年均增長8%,仍將快於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到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將達到6.4萬億美元,大大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壹,屆時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3%。中國的對外貿易將由順差轉為逆差。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將與中國對外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大致相當,人民幣在儲備資產中的比重可能更高。

人民幣國際化的羈絆依然存在。首先,中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出口和投資,貿易和投資雙順差阻礙人民幣出口,這是本幣國際化的首要條件。即使對外貿易和投資全部以人民幣結算,出口和投資的雙順差也會通過進口支付和對外投資吸收流出的人民幣,導致境外人民幣流通短缺,或者我們只能通過大幅增加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國際流通的需要,也就是用美元等外匯的流入換取人民幣輸出。

人民幣走出國門的過程將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壹步開放和擴大,為海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充足的“資產池”進行投資。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形成機制也將更加市場化,降低持有人民幣的風險。資本項下資本進出管制將放寬,以滿足人民幣資產投資者對投資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流動性要求。

這些趨勢將促進中國貨幣金融調控手段的完善。

10年內,人民幣仍難以成為自由兌換貨幣。但是,人民幣穩步升值是大勢所趨。預計到2020年,對美元升值60%以上,先慢後快,年均升值4.5%左右。

2、第二個趨勢:新能源助力中國成為汽車強國。

在低端車市場,將孕育出壹批世界知名的大眾品牌。

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仍將落後於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仍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帶來的能源和環保壓力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可能是我國汽車產業縮小與汽車強國差距的契機。

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汽車生產和市場以接近GDP增速壹倍的高速增長,私人消費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最大動力。10年後,汽車在中國城市的普及將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就像今天的彩電壹樣。大城市家庭擁有兩輛及以上汽車將非常普遍,汽車也將大規模進入農村。輕型卡車、皮卡車、越野車等壹些既能作為交通工具又能作為生產資料的車型,將在農村開辟廣闊的市場。

中國的新車消費市場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快超過美國,這壹天會在2015到來。2020年,我國汽車年產量將超過2000萬輛,比今年翻壹番。屆時,中國汽車保有量至少將達到65438+8500萬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將給能源和環保帶來巨大壓力,迫使中國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並繼續提高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技術進步將使中國汽車工業縮小與世界汽車強國的差距。

如果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以自己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中國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率先突破,實現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之壹。

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占整個國內生產的比重將從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隨著汽車的大量出口,中國將在低端汽車市場孕育出壹批世界知名的大眾品牌。

10年前,中國有110家整車生產企業,壹汽、SAIC、SAIC產量占國內整體產量的44%。2008年,雖然國內整車生產企業減少到82家,但三大集團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重僅上升了不到5個百分點,為48.7%。未來10年,三大集團在中國的地位可能面臨其他企業後來居上的挑戰。

3,第三個趨勢:能耗全球第壹。

國內能源產出和需求之間的差距擴大,能源進口在總消費中的比例進壹步增加。

未來1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壹大能源消費國,但人均能源消費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壹半,不到美國的1/3,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中國國內能源產出與需求的缺口將進壹步擴大,能源進口占總消費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提高到2020年的20%。

中國的能源政策將面臨巨大壓力,國際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多減排義務的呼聲將逐漸高漲。國內民眾的環保意識也會明顯加強。兩者都將推動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化、經濟結構向低碳化轉變。

近年來,我國節能減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從2004年的1.6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44,這在發展中國家和新經濟體中極為罕見。如果相對於發展中國家能夠保持這種超低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在未來10年GDP平均增長8%的情況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4%左右,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45億噸標準煤,相當於32億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四國之和。

國內能源產量的增加將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中國對外國能源的依賴將進壹步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近20%的能源需求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預計2020年,中國能源凈進口將超過8億噸標準煤,相當於5.6億桶油當量,約占全球能源出口總量的1/5。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將迅速推高能源價格。以石油為例。10年後,原油價格將沖擊200美元/桶(2008年不變價),至少站穩150美元/桶上方。煤炭、天然氣、液化氣和鈾的實際價格在今天會翻倍,這基本上是毫無疑問的。

能源消耗的增長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未來10年,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將超過恐怖主義成為頭號國際問題。據BP世界能源統計,從2000年到2008年,每年全球能源消耗增加約20億桶油當量,其中中國的消耗增量占壹半以上。

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乃至太陽能等非碳基能源,大力發展和普及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潔能源技術,是中國能源困境的唯壹出路。預計到2020年,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對清潔高效的油氣比重將從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重將從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4、第四個趨勢:銀行向“金融百貨公司”轉變。

銀行杠桿產品將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實體經濟投資產生積極影響。

未來10年,我國商業銀行將從傳統的“融資中介”為核心轉變為“財富管理”為核心,零售業務將成為未來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目前對銀行利潤貢獻最大的公司業務占比將大幅下降。

未來銀行將減少對存款的依賴來籌集資金,金融創新帶來的高杠桿金融衍生品將大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傳統銀行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將逐漸讓位於中間業務的盈利模式。

未來,銀行對客戶的意義不再是“存錢罐”、“貸款批發商”,而是以銀行業務為核心,輻射保險、證券、基金、產權管理等領域的“金融百貨商店”。為客戶管理財富資產將是銀行的核心業務。

未來銀行代客理財,投資領域將從股票、債券、基金等傳統領域擴展到結構性衍生品、商品甚至藝術品。

銀行將不再專註於櫃臺服務。目前,客戶在銀行網點繳費、存取款、查詢的金融終端有望“飛入尋常百姓家”,網上銀行將完成過去只能在銀行網點辦理的各類業務。銀行卡作為銀行為客戶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在功能和外觀上都會有壹個很大的飛躍。

隨著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逐漸向銀行滲透,大型銀行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和分散風險,不得不采取並購等措施來擴大規模和提高競爭力,這就催生了壹批以商業銀行為主體從事混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

銀行杠桿產品作為金融加速器,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實體經濟投資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銀行消費信貸促進了消費杠桿的增加,在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轉型戰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5、第五個趨勢:從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

創新將推動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未來10年,中國將由紡織工業大國轉變為紡織強國。在紡織服裝市場整體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家用尤其是產業用紡織品市場的擴張將尤為引人註目。就纖維消費而言,服裝、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將“三分天下”。

服裝作為時代變遷的重要標誌,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歷史的變遷。未來10年,服裝將更加多元化是不爭的趨勢,休閑生活的理念將更廣泛、更深入地滲透到服裝消費中,人們將更加追求通過服裝來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品位。

中國服裝市場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回顧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服裝企業從只有2萬家左右增加到近30萬家,從業人員從不足百萬增加到400多萬人,服裝產量從不足20億件增加到200多億件,服裝出口從約6543.8+0億美元增加到6543.8+0多億美元。中國服裝出口總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30%以上。目前我國城鎮人均服裝支出超過65438+萬元,是農村居民的5倍多。未來,城鄉服裝消費市場將呈現巨大的發展空間。

與服裝相比,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服裝、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中消費纖維的比例為53: 33: 14,與本世紀初的68: 22: 10相比,服裝的比例明顯下降。預計10年後,這壹比例將演變為40: 35: 25,與當今歐美類似。

未來1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增長點和對社會的貢獻將主要體現在產業用紡織品上。產業用紡織品的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涵蓋交通、鐵路、水利、機械、醫藥衛生、軍工等領域。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也將充分釋放裝飾用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家紡產品的市場需求。

在未來10年,紡織工業仍將在中國國民經濟實現本世紀前20年發展目標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紡織工業規模將繼續增長,但增速將放緩,產業結構將優化升級。預計到2020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將超過4000萬噸,占全球加工總量的40%。

6、第六大趨勢:文化創意產業迅速崛起

最大的潛力是文化與其他產業的深度結合,尤其是制造業。

未來10年,文化創意與傳統產業將迅速融合,形成新的經濟發展範式——文化創意經濟。文化創意要素的融合會促進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也會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互聯網等數字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極大地激發全民的創造力,加速創造力的商業化。未來10年,壹大批文化創意企業將陸續湧現,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若幹綜合性旗艦企業。2020年,這些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將從目前的3%提高到7%左右。

未來10年將是中國文化消費高度繁榮的壹年。傳統文化產業在自身升級發展的同時,會加速向其他產業滲透。文化創意會大規模作用於旅遊、制造業甚至農業等其他產業,全面催生以傳統文化產業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經濟,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未來10年,擴大內需、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政策將為文化創意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催化劑。最大的潛力是文化與其他產業的深度結合,尤其是制造業。

高科技將是文化創意經濟的加速器。數字通信技術進入千家萬戶,使得個人隨時隨地參與和發布自己的創作成為可能。億萬網民是壹個非常巨大的創作資源。

具有強烈個人屬性的數字傳播技術也將催生無數中小型文化創意個人和企業。目前,全國註冊文化企業約32萬家,從中將湧現出壹批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跨地域的文化多媒體集團,其中將產生3至5個超大型旗艦集團。

中小型文創企業會在專業化、精細化的細分市場中獨領風騷,但大量分散的創意人才和企業傾向於按領域、流派、功能向某些領域聚集。這些文化創意聚集區也將打造壹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7、第七個趨勢:網絡生活進入物聯網階段。

“物聯網”將引領電子消費進入更加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最近“物聯網”這個詞開始迅速流行起來。還有,每天壹堆所謂的“IOT概念”封在漲停板上,想想也不好。

未來10年,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將加速融合,中國消費電子產業融合創新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物聯網將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引領電子消費進入更加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消費類數碼產品的設計將呈現出更加便攜和個性化的趨勢。具有時尚、輕薄、簡約等特點的小型化、超薄數碼產品將成為消費主流。綠色技術已經成為消費電子行業的首要關註點,節能、環保、健康的產品設計理念已經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發展趨勢。

未來10年,高科技與人性化、個性化的結合將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技術追求和研究理念。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應用不斷湧現,消費電子行業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產品類別也將多種多樣。大屏幕、可接入互聯網的液晶電視、大容量快速存儲技術、高清數字圖像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終端等產品將實現持續的結構創新和相互之間的無縫連接,並趨於實現工藝設計領域人與信息的充分和完美結合。

數字家庭將成為未來消費電子產品的強勁增長點。信息技術的家庭應用實現了家用電器的高度數字化和網絡化。

數字娛樂產品的設計更加註重個性和時尚,強調用戶的情感體驗和用戶界面的設計,追求讓用戶在使用中獲得樂趣甚至驚喜。工業設計已經從產品設計轉向與商業模式的結合,從硬件設計轉向軟硬件壹體化設計。超薄產品已經進入普及時代,無數新品將以更輕更小的外觀呈現。

健康消費已經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主流創新之壹。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是家用電器的關註點已經從價格轉向產品、技術、質量和使用成本,尤其是節能降耗。

未來10年,“物聯網”這壹高科技名詞將逐步從概念走向大規模應用,掀起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它通過傳感器充分利用各行各業的新壹代IT技術,形成普遍連接的互聯網,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神奇融合。借助“物聯網”,人類可以更細微、更動態地管理生產和生活,全新的網絡體驗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活。

8.趨勢八:糧食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

推廣良種、施用化肥、提高機械化水平仍是增加糧食產量的有效手段。

未來10年,居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結構的改善將對我國人均食品消費產生壹定影響,但食品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將來自總人口的增加。到2020年,中國總人口將達到141億左右,糧食產業和出口需求預計在政策調控下保持相對穩定,糧食需求增長在10%左右,需求剛性較強。

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對保障糧食供給非常重要,科技進步對糧食產量的貢獻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10年,中國糧食產量將超過10%。但從長期來看,糧食生產受到資源、氣候、技術、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大幅增產的難度加大,我國糧食中長期仍處於緊平衡狀態。

未來10年,要著眼於糧食安全的國際視野,樹立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型糧食安全觀;圍繞我國豐富的糧食資源,樹立以糧為中心、以糧為重點的全面糧食安全觀,最終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行高效的國家糧食安全體系。

目前,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是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單產水平。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糧食總播種面積在下降,但隨著科技進步和農業投入的增加,我國糧食作物的單產水平在上升。2008年,中國糧食增產對總產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預計到2020年,糧食產量年均增長1.13%。根據糧食安全戰略目標規劃,到2020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5.5 ~ 16萬畝,糧食產量達到5.7 ~ 5.9億噸。如果在此期間,糧食單產能夠保持年均增長1.70%以上的較高水平,到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將突破6億噸大關,達到61至6.3億噸,進入新階段。

推廣良種、施用化肥、提高機械化水平仍是增加糧食產量的有效手段。良種將是提高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據預測,未來10年,小麥、玉米、水稻良種覆蓋率將接近100%,大豆將提高到95%以上。改良品種將增加糧食產量約10%。化肥利用率將繼續提高。預計未來10年化肥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在10%左右。農業機械化可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預計到2020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0%,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生產實現機械化。

生態農業和轉基因技術在未來10年不會對中國糧食生產產生太大影響。生態農業作為壹種可持續、環保的發展模式,是壹種長期趨勢,短期內不會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導模式;轉基因技術的爭議也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因此大宗作物的大規模商業化種植仍將受到嚴格限制。

確保我國未來10年的糧食安全,必須做到“四個確保”:確保糧食總產量繼續穩步上升,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超過5.5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00公斤;確保我國主糧基本自給,水稻、小麥、玉米自給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給率恢復到55%-60%,擴大豆類、蕎麥、小米等小雜糧出口;確保國家糧食儲備規模保持在相當於當年糧食消費總量25%-30%的水平,小麥和稻谷儲備分別保持在50%和25%左右;確保形成完整完善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

9、第九大趨勢:資本市場趨於國際化

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將提升中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份額和地位。

未來10年,中國資本市場將進壹步向市場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基本完成從“新興加轉軌”向成熟市場的轉變,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

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將大大拓展,股票、債券、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全面發展,市場層次更加豐富,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將不斷發展和提升,成為與中國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資本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未來10年,上海將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市場類型較為齊全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場外衍生品、產權交易在內的金融市場體系。創業板的主戰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將為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業註入活力。

2020年滬深股市市值將達到80-100萬億元,比目前翻兩番,上市公司數量有望從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機構投資者發展迅速,其中共同基金、信托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將占證券市場的90%左右。

屆時,債券市場規模將超過股票市場,可能是股票市場規模的2至4倍,債券融資占國內金融機構融資的比重將從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商品期貨品種將陸續推出,能源、金屬、農業、糧食、畜牧產品等期貨品種將日臻完善。股指期貨、利率期貨、債券期貨、外匯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也相繼推出。

在中國資本市場向廣度和深度拓展的同時,其市場化改革將於2020年基本完成。

市場主體分工更加明確。首先,市場將在產品、交易工具、籌資方式和監管要求方面有多個層次供投資者選擇。第二,監管部門的主要職能將從目前對發行人和投資者而非市場進行實質性的判斷和審批,轉變為完善各市場的監管規則,監督市場參與者的執行。第三,投資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參與哪個金融市場,而不是讓監管部門決定參與哪個市場,如何參與。

在未來的10年,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將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兩年內,外國企業有可能被允許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和融資。預計到2020年,在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例將達到15%左右,約為1,000家,其中至少包括50家世界500強公司;b股市場將可能與a股市場合並;同時,更多優秀的外國企業可以在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隨著資本流動限制的逐步放松和外匯管制的不斷改革,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將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投資機會。預計到2020年,境外機構投資者將成為滬深等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將超過2000億美元。

外國投資者將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的國債將成為外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壹部分,中國的企業債也將成為大型金融機構全球資產組合的壹部分。其次,人民幣“外國債券”,即外國政府和企業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將越來越大。第三,到2020年將會有壹個可觀的海外人民幣歐元債券市場。我們認為中國和香港最有可能成為人民幣歐洲債券的主要市場,上海也將為人民幣歐洲債券交易提供離岸市場服務。

10,第十個趨勢:城市化率將接近60%。

戶籍制度將逐步開放,中小城市將成為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主力軍。

未來1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億,城市化率接近60%。與發達國家80%的城鎮化率還有很大差距。

戶籍制度會逐步開放,尤其是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將成為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主力軍。

計劃生育政策將長期實行,所以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和過去20年壹樣,城鎮人口的增加將主要來自農村人口的轉移。

按戶籍統計,中國目前的城鎮人口不到5億,比常住人口少1億多。1億以上城鎮常住人口屬於“不完全遷移”,特點是單壹、短期流動。人在城市工作,家庭、消費、權利行使、保護都在農村進行。這部分“不完全遷移”人員如果在未來得不到制度設計的保障,將成為我國壹大社會不穩定因素。

因此,改革現有戶籍制度,完善相關配套公共服務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中國戶籍制度改革進程將加快,農民工進城落戶的體制機制障礙將進壹步清除。由此,未來10年,中國實際城市化率將從37%左右提高到42%以上。

但是,現有的戶籍制度不能完全廢除,否則,中國會出現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的城市貧民窟。

由於大城市放開戶籍制度的阻力很大,而且如果就業環境允許,農民更願意選擇離家近的城市實現永久遷移。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資源配置到中小城市,以擴大他們的就業容量,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加強他們的公共服務水平,使這些城市的戶籍制度完全對農民工放開。

城市化進程將促進中國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隨著外出務工農民的加速增加,目前非農收入占農村居民收入的比重約為40%,未來10年有望提高到50%。考慮到相當壹部分轉移勞動力實現了“完全遷移”,其收入增長將歸於城鎮部分,因此原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將快於統計中的農村居民。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 上一篇:物流運輸工作總結報告Ppt範文(7篇精選)
  • 下一篇:甕安縣旅遊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