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現代武器有哪些?他們做了什麽

現代武器有哪些?他們做了什麽

武術中對十八般兵器的解釋是刀、槍、劍、戟、斧、鈸、鉤、叉、鞭、鐧、錘、搶、鏜、棍、矛、拐杖、流星。

古人也說是矛、鏜、刀、劍、鞭、鐧、劍、錘、爪、戟、弓、鈸、斧、卡。棍子,槍,叉子。坦克、核潛艇、航母、激光武器、生化武器等。有槍,有炮,有核武器。對強國來說,是用來擊退國家的,對小國來說,是防禦。......

迪克是壹種履帶式裝甲戰車,直接火力強,越野機動性高,防護性強。是地面作戰中的主要突擊武器,也是裝甲部隊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抗擊敵方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也可壓制和摧毀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坦克的發展始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當時為了突破敵人由壕溝、鐵絲網、機槍掩體等組成的防禦陣地。壹種集火力、機械動力和防護為壹體的新武器,是迫切需要的。因此,英國於1915年開始研制坦克,並於次年投入生產,並於2006年9月1915日參與對德作戰。這款坦克名為流浪兒I,能在履帶上奔跑,能穿越戰場,能穿越障礙物和壕溝,不怕子彈。它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線,從而開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此後,世界上共制造了10多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戰武器。

集火力、機械力、防護為壹體的新型武器。因此,英國於1915年開始研制坦克,並於次年投入生產,並於2006年9月1915日參與對德作戰。這款坦克名為流浪兒I,能在履帶上奔跑,能穿越戰場,能穿越障礙物和壕溝,不怕子彈。它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線,從而開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此後,世界上共制造了超過10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

空降兵的主戰武器。

過去人們習慣將坦克按重量分為重、中、輕三類。最重的坦克是二戰時德國造的鼠坦克。比現代坦克重三四倍,達到188噸,長9米,高3.66米,寬3.67米,前裝甲厚200毫米。它可以爬30度的斜坡,跨越4.5米的海溝,爬072米的垂直障礙,可以在2米深的水中涉水,乘員8人。坦克裝備150毫米火炮和兩挺機槍。輕型坦克只有10-20噸,多為兩棲坦克,裝備85毫米口徑火炮,主要用於空降或海軍陸戰隊。20世紀60年代後,由於二戰期間坦克逐漸退役,新造坦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因此習慣上將其投放戰場。

世界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克統稱為主戰坦克。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有俄羅斯T-80、美國MIAI、德國豹11、英國挑戰者、以色列梅卡瓦和日本微型坦克。這些坦克的戰鬥總重量壹般為40-60噸,越野時速35-55公裏,最大時速72公裏,搭載3-4名乘員。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5-125mm口徑火炮,直射距離約2,000m,射速每分鐘6-9發,彈藥基數39-60發。

火力、發動機功率和防護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瞄準系統、火炮的威力和彈藥的威力。現代坦克壹般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觀察、瞄準和射擊目標。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彈、穿甲彈、榴彈等各種類型的炮彈,也可以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傷害程度不同。壹般在2000米距離可以擊穿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可以擊穿660毫米厚的裝甲,穿甲厚度可以達到700毫米,除了破壞力大,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對固定目標射擊80%,1500米對移動目標射擊60%以上。如果配合激光半生動制導炮彈使用,命中精度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與導彈相差不大,穿甲彈、破甲彈和破甲彈的威力都比導彈好得多,所以火炮仍然是各國主戰坦克的主要攻擊武器。

形式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坦克通信設備、坦克電氣設備等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

整體結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和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根據主要部件的安裝位置,通常分為控制、戰鬥、傳力和動作四個部分。

控制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包含操縱機構、測試儀器、駕駛椅等。戰鬥部(戰鬥室)位於坦克中部,壹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內部空間,內含坦克武器、火控系統、通信設備、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和乘員座椅。炮塔配有防空機槍和拋射煙幕裝置。動力傳動部分(動力室)通常位於坦克後部,包含發動機及其輔助系統、傳動裝置及其操縱機構、進排氣百葉窗等。移動部分位於車體兩翼板下方,有履帶推進裝置和懸掛裝置。

在總體布置上,大多數坦克的駕駛室在前面,作戰室在中間,動力傳動室在車體後面,發動機垂直布置。有些坦克的發動機水平放置,有些坦克的動力傳動裝置安裝在車體的前部。

坦克乘員共4人,分別負責指揮、射擊、裝填和駕駛。有些坦克的坦克炮用的是自動裝彈機,所以不需要裝手,壹般是三名乘員。

武器系統主戰武器多采用1.20 mm或1.25 mm高壓滑膛槍。炮彈基數壹般為40 ~ 50發。炮彈的主要類型有尾翼穩定的長桿穿甲彈和多用途彈。穿甲彈采用高密度鎢合金或貧鈾合金彈芯,初速達到1.650 ~ 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擊距離內,可擊穿500毫米以上厚的均質鋼裝甲。多用途彈可穿透鋼裝甲約600毫米深度,具有殺傷爆破彈的功能。鋼背半可燃彈殼多用於各種彈殼。有的坦克炮有自動裝彈機,有的坦克炮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也稱炮射導彈)。

輔助武器多為7.62毫米並列機槍、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機槍,部分配有榴彈發射器。

現代坦克普遍裝備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火控系統,包括數字火控計算機和各種傳感器、指揮儀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微光夜視儀或熱像儀、火炮雙向穩定器和瞄準線穩定器、指揮員和指揮員控制裝置等。火控計算機使用微處理器作為中央處理裝置;測距儀采用摻釹釔鋁石榴石或釹玻璃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傳感器能自動輸入各種信息,用於計算火炮的瞄準角和方位提前角;炮手的主瞄準鏡多為可晝夜測距瞄準的組合裝置,並配有視線穩定器。炮手的主要瞄準鏡壹般是潛望鏡。

現代新型主戰坦克,火炮俯仰範圍-6° ~+20°,火炮和炮塔采用電液驅動或全電驅動,炮塔最大轉速0.393 ~ 0.995弧度/秒,射擊反應時間6 ~ 12秒,首發命中率65% ~ 90%。

推進系統

多采用廢氣渦輪增壓、中冷、多燃料發動機,部分采用電控技術。M1和T-80坦克裝有燃氣輪機。發動機功率多為883 ~ 1103kW,轉速2300 ~ 2600rpm,單位容積功率543 ~ 794kW/m,油耗率231 ~ 271g/kwh。

傳動裝置多采用電液控制、靜液壓轉向的雙動力流體行星式,集成了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箱、靜液壓或靜液壓轉向機構、減速制動器等部件。,有些功率密度高達865,438+065,438+0 kW/m..T-72和T-80坦克傳動裝置采用兩個機械行星變速箱結合側傳動。

坦克行動裝置多采用帶液壓減震器的扭桿懸掛裝置、帶支撐滑輪的小直徑承重輪和帶銷耳膠的橡膠金屬履帶推進裝置。90式、挑戰者等坦克采用液氣懸掛或液氣扭桿混合懸掛裝置。

坦克單位功率約20千瓦/噸,最大速度55 ~ 72公裏/小時,越野速度30 ~ 55公裏/小時,最大行程300 ~ 650公裏。

罐容:最大爬坡度30°左右,溝寬2.7 ~ 3.15m,立壁高度0.9 ~ 1.2m,涉水深度1 ~ 1.4m..大多數坦克都裝有導航裝置,並裝有可拆卸的潛水裝置。

保護系統

車體前部和炮塔多為金屬非金屬復合裝甲,車體兩側掛有屏蔽裝甲。有些坦克在鋼裝甲表面掛有反應裝甲,有效提高了抗子彈能力,尤其是抗穿甲彈的侵徹能力。坦克前部通常可以防禦500 ~ 600毫米垂直穿甲能力的反坦克炮彈攻擊。

為了撲滅車內火災,防止穿甲彈引起車內油氣混合物爆炸,往往在車內安裝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為了減少核生化武器的傷害,車內安裝了三防裝置,有的在客室裝甲內表面有防護內襯,以減少中子流的穿透。此外,還配備了煙幕裝置、其他偽裝設備和光電對抗設備,並采取了進壹步降低車高、合理布置油料彈藥、設置車廂等措施,顯著提高了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

通信設備

壹般在罐車內配備壹個短波或超短波調頻電臺和壹套對講機,在車外有壹個通話箱,用於分步通話。指揮坦克通常配備兩個無線電臺。現代坦克電臺多采用集成電路,配有保密機、抗幹擾裝置和微處理器控制器,最大通信距離可達25 ~ 35公裏。

電氣設備

電源采用低壓DC供電系統,配備壹臺功率為10 ~ 20 kW的矽整流交流發電機和容量為300 ~ 600安時的4 ~ 10蓄電池。T-72坦克采用DC起動發電機兩用電機。坦克的控制系統中引入了大量的電氣電子元件,部分電氣設備采用了自動程序控制,信息傳輸、動力控制、數據處理和故障自檢的統壹控制系統開始形成。

分類

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戰鬥總重量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通常輕型坦克重10 ~ 20噸,火炮口徑不超過85毫米,主要用於偵察和警戒,也可用於特定條件下的作戰。中型坦克重20 ~ 40噸,火炮最大口徑105毫米,用於執行裝甲部隊的主要作戰任務。重型坦克重40 ~ 60噸,火炮最大口徑122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鬥。英國曾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遠洋巡邏坦克。步兵坦克裝甲厚,機動性差,用於與步兵作戰。遠洋巡邏坦克裝甲薄,機動性強,用於機動作戰。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大多數國家都把坦克按照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現在,主戰坦克已經取代了傳統的中重型坦克,是現代裝甲部隊的主要作戰武器,用來完成多種作戰任務。特種坦克是具有特殊裝備和特殊任務的坦克,如偵察坦克、空降坦克、兩棲坦克、噴火坦克等。,多為輕型坦克。

簡史

汽車打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夏朝,中國就有了由野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用於狩獵。但是,坦克的誕生是現代戰爭的要求,是科技發展的結果。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突破由戰壕、鐵絲網和機槍掩體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壹種將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有機結合的新型武器。1915年,英國政府采納了E.D .斯溫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械制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壹種原型坦克。I型坦克(圖2)生產於1916,菱形外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的履帶架上有凸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上方繞過車體,車後凸出壹對方向盤。坦克有8名乘員,包括“男性”和“女性”。“公”號裝備了兩門57毫米火炮和四挺機槍,“母”號只裝備了五挺機槍。1965438+2006年9月15日,49輛I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武器描述為向前線送水的“坦克”。於是,這個名字壹直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詞的音譯。

壹戰期間,英法德* * *制造了近萬輛坦克,主要包括:英國IV和A,法國“聖沙蒙”,“雷諾”FT-17(圖3),德國A7V坦克等等。其中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數量最多(3000多輛),性能良好,裝備單轉炮塔和彈性懸掛裝置,戰後被其他國家仿制。

這些早期坦克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固定式頂置炮塔或側炮架、旋轉式炮塔或無炮塔結構,裝備37 ~ 75毫米短炮管、低初速火炮和數挺機槍,或者只裝備機槍。坦克轉向,有的依靠離合器和制動系統,有的依靠分別與兩條履帶聯動的輔助變速箱或電機,有的依靠兩套發動機變速箱組分別驅動兩條履帶,通過改變兩條履帶的速比來轉向。坦克總戰鬥重量7 ~ 28噸,單位功率2.6 ~ 4.8千瓦/噸,最大行進距離35 ~ 64公裏,裝甲厚度5 ~ 30毫米..

由於當時技術水平和簡陋生產設備的限制,坦克性能低下,火力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裝甲只能防禦子彈和炮彈碎片,沒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和光學觀察瞄準儀,導致行駛顛簸,速度緩慢,機械故障頻繁,乘客工作條件惡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來引導步兵完成戰術突破,無法向縱深拓展戰果。然而,坦克的問世開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對軍事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發展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坦克戰術技術發展思想的探索和實驗期,各國研制裝備了各型坦克。輕型和超輕型坦克流行了壹段時間,在結構上,也出現了可以與履帶和車輪互換驅動的輪胎——履帶式輕型坦克、兩棲超輕型坦克和有多個炮塔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這壹時期的坦克主要有:英國馬蒂爾達步兵坦克和十字軍巡邏坦克,法國雷諾R-35輕型和索瑪S-35中型坦克,蘇т-26輕型和т-28中型坦克,德國PzKpfw型輕型和ⅳ型中型坦克等。

與早期坦克相比,這些坦克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顯著提高。戰鬥總重量9 ~ 28噸,單位功率5.1 ~ 13.2 kW/噸,最大速度20 ~ 43 km/h,最大裝甲厚度25 ~ 90 mm..火炮口徑多為37 ~ 47 mm,炮彈初速為610 ~ 850 m/s,穿甲彈可穿透40 ~ 50 mm厚的鋼裝甲;為了增強支援火力,有的坦克安裝了75或76毫米短管榴彈炮,直到發展成小口徑加農炮、中口徑榴彈炮、壹車數挺機槍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望遠鏡和潛望鏡光學觀察瞄準儀器、炮塔電動或液壓驅動裝置和坦克電臺開始使用,火炮高低穩定器出現;推進系統多采用民用或航空汽油機、定軸機械變速箱、轉向離合器或簡單的差速轉向機構和平衡懸掛裝置。反坦克炮出現後,壹些國家設計了傾斜裝甲來增強坦克的裝甲防護,並根據各部位被擊中的概率來分配裝甲厚度。

成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生產了大約30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戰爭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閃電戰。大戰中後期,蘇德戰場上有很多上千輛坦克參加的壹般戰役。在北非、諾曼底和遠東戰場,也有大量坦克參戰。對抗坦克已經成為坦克的首要任務。

坦克與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對抗,推動了中重型坦克技術的快速發展,坦克的結構形式日趨成熟,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全面提升。這壹時期的坦克主要有:蘇聯T-34中型坦克(圖4)、IS-2重型坦克、德國PZKPFW V型黑豹、PZKPFW VI型虎式重型坦克、美國M4中型坦克、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克、克倫威爾巡邏坦克、日本97型中型坦克。這些坦克通常使用壹個裝有火炮的旋轉炮塔。

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徑分別為57 ~ 85 mm和88 ~ 122 mm,炮彈初速為781 ~ 935 m/s,彈種主要為尖頭或鈍頭穿甲彈和手榴彈,還有次口徑穿甲彈和空心裝藥穿甲彈,射擊距離500 m時最大穿甲厚度約為150 .裝備機槍與並列白天使用的光學觀察瞄準儀,坦克內的坦克電臺和對講機壹般都有安裝,部分坦克采用火炮高低穩定器;發動機多為257 ~ 515 kW的汽油機,蘇聯坦克采用高速柴油機。采用雙功率流傳動裝置和扭桿獨立懸架裝置;為了提高車體和炮塔的防彈能力,對外形進行了改進,增加了裝甲傾角(裝甲板與垂直面的夾角)。炮塔和車體分別用裝甲鋼整體鑄造,用軋制裝甲鋼板焊接而成。車頭裝甲厚度多為45 ~ 100 mm,部分達到152 mm,炮塔最厚處達到185mm;車內有手提式滅火器,車外裝有拋射式煙幕裝置或煙幕管。坦克總戰鬥重量27 ~ 55噸(德國PzKpfwⅵⅵ“虎”II重型坦克達到69.4噸),單位功率6.4 ~ 15 kW/噸,最大速度25 ~ 64 km/h,最大行程100 ~ 300 km。

輕型坦克只是在戰爭前期才發展起來的,主要作為應急裝備,在特殊作戰條件下使用。

在戰爭的後半段,蘇聯和德國都利用坦克底盤生產了大量自行火炮(本質上沒有旋轉炮塔的坦克)。與同樣底盤的坦克相比,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結構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但由於其定向射程小,火力機動受限,僅用於伴隨坦克作戰,以火力支援坦克作戰。在二戰中,坦克經受住了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戰鬥考驗,成為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武器。

戰後發展

戰後至50年代,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設計制造了新壹代坦克,主要有蘇т-54中型坦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兩棲坦克、美制M48中型坦克和M41中型坦克。英國“百隊長”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國AMX-13輕型坦克等。

這壹時期中重型坦克總戰鬥重量為36 ~ 65噸,火炮口徑分別為90 ~ 105和120 ~ 122毫米,車頭裝甲厚度為76 ~ 127毫米,傾角為55 ~ 60度,鑄造炮塔多為半球形,車頭裝甲厚度為60。發動機功率382 ~ 596 kW,機組功率9 ~ 13 kW/噸,最大速度34 ~ 50 km/h,最大行程100 ~ 500 km。部分坦克裝備了旋轉穩定的超速穿甲彈、穿甲彈和穿甲彈,並采用了火炮雙向穩定器、紅外夜視裝置、綜合或立體光學測距儀、機械模擬彈道計算機、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潛艇穿越裝置。

輕型坦克重14 ~ 23.5噸,乘員3 ~ 4人,火炮口徑75或76毫米,炮塔裝甲最大厚度20 ~ 40毫米,發動機功率176 ~ 368千瓦,單位功率12.6 ~ 16千瓦/噸,最大速度44。PT-76坦克采用噴水推進裝置,其最大航行速度為10.2km/h..AMX-13坦克采用結構新穎的“擺式”炮塔,首次安裝坦克炮自動裝彈機。炮塔裝有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可發射4枚反坦克導彈。

現代坦克

60年代出現了壹批主戰坦克,其火力和綜合防護能力達到或超過了以前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時克服了重型坦克機動性差的弱點,從而停止了傳統意義上重型坦克的發展,形成了具有現代特征的主戰坦克,即主戰坦克。主要有:美國M60A1、蘇聯T-62、英國酋長、法國AMX-30、聯邦德國豹I、瑞典Strv103B(簡稱“S”)坦克(圖5)等。

這些主戰坦克戰鬥總重36-54噸,火炮口徑105-120毫米,發動機功率427-610千瓦,單位功率9-15.4千瓦/噸,最大速度48-65公裏/小時,最大行程300-0。主要技術特點是:穿甲彈、空心裝藥穿甲彈和破甲彈、火炮雙向穩定器、光學測距儀、紅外夜視夜視儀、大功率柴油機或多燃料發動機、雙動力流傳動裝置、扭桿獨立懸掛裝置、三防裝置、潛艇穿越裝置廣泛應用;降低了車高,提高了防彈外觀;有的配有激光測距儀和機電模擬彈道計算機。T-62坦克開始使用滑膛炮發射尾翼穩定彈;為了控制“謝赫”坦克的高度,駕駛員以半臥狀態操作車輛;“S”坦克去掉了傳統的旋轉炮塔,火炮與車體剛性固定,采用了自動裝彈機和自動拋殼機,以及柴油機和燃氣輪機相結合的動力裝置和可以調節車體高度和姿態的液壓懸掛裝置。

各國研制的主戰坦克以增強火力為主,但操控機動性和防護性能的關系體現了設計思路的差異。例如,AMX-30坦克側重於提高機動性;英國“謝赫”坦克註重提高防護性能;蘇聯、美國等國的坦克也相應提高了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

這壹時期新出現的輕型坦克主要是美制M551型,裝備短炮身兩用炮,口徑152毫米,可發射普通炮彈和“橡樹棍”反坦克導彈,采用鋁合金裝甲車,戰鬥總重量16噸,可空投、空運和折疊圍擋漂浮。

狀態

20世紀70年代以來,現代光學、計算機、自動控制、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坦克的設計和制造,顯著提高了坦克的整體性能,使其更加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主要新型主戰坦克有:蘇聯T-72、T-80、德國豹II、美國M1A2、英國挑戰者2、法國AMX勒克萊爾、日本74、90和以色列梅卡瓦3、韓國88、巴西奧索裏奧和意大利。這些坦克仍然以增強火力為主,同時以更平衡的方式提高機動性和防護性能。

雖然主戰坦克的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能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有了顯著提高,但其重量和寬度已接近鐵路運輸和橋梁承載的允許極限,且受地形條件限制較大,使其更加依賴工程、技術和後勤保障。由於新部件越來越多,坦克的結構越來越復雜,成本和保障費用也大大增加。為了充分發揮坦克的戰鬥力,降低成本,越來越重視用系統工程方法進行設計,努力控制坦克重量,提高整車的可靠性、有效性、維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坦克在壹些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許多國家的軍事演習表明,坦克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從50年代末開始生產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投產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兩棲坦克,70年代開始研制生產69式、80式和88式主戰坦克。88式坦克總戰鬥重量38噸,裝備由105毫米口徑的線膛炮、火炮雙向穩定器、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及晝夜觀察瞄準裝置、滅火抑爆裝置、三防及潛渡裝置和新型無線電臺組成的新型火控系統。采用復合裝甲和功率537 kW的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單位功率14438+0kw/年。

前景

坦克仍然是未來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武器。許多國家都在積極利用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研制20世紀初使用的新型主戰坦克。坦克的整體結構可能會有突破性的變化,比如外掛火炮、無人炮塔等布局形式。火炮口徑趨於進壹步增大,火控系統將更加先進和完善。功率傳輸裝置的功率密度將進壹步提高;各種主被動防護技術、光電對抗技術、自動化戰場信息管理技術將逐步在坦克上推廣應用。在研發中,各國都非常重視減輕坦克的重量,縮小尺寸,控制成本的增加。可以預計,新型主戰坦克的破壞力、生存能力和適應性都將有很大提高。

  • 上一篇:海南故鄉傳統節日與習俗的構成
  • 下一篇:端午節社區慶祝活動策劃活動綜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