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物流作為壹種經濟行為系統,通過廣泛的信息支持實現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因此物流系統的功能可分為運營子系統和信息子系統。前者包括運輸、裝卸、倉儲、配送加工、包裝等功能,力求省力高效。後者包括訂貨發貨、入庫、發貨管理等功能。,力求完成商品流通全過程的信息活動。這兩個子系統的功能不是相互分離、互不聯系的,而是壹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六大要素的組合,利用必要的資源開展物流服務,促進商流的有效合理發展。系統是指為實現壹個共同目標,由各種要素相互聯系、有效作用而形成的整體[1]。
壹個系統的關鍵要素是:1?系統的目的;2?該系統由許多要素組成;3?這些要素是相互關聯的。物流系統的內在特征是:目的是實現物流的效率和效果,以較低的成本和優良的客戶服務完成商品實體從供應地到消費地的移動,原則上體現為7R。也就是說,正確的質量,正確的數量,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良好的印象,正確的價格和正確的商品。就要素及其運行而言,物流系統的目的是通過上述運行子系統和信息子系統的有機聯系和相互運行來實現的。顯然,為了實現物流系統的有效運作,實現這壹目標,需要對物流進行系統化管理。所謂物流系統化管理,是指為了實現既定的物流系統目標,提高向消費者和用戶供應商品的效率,對物流系統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的活動。物流系統管理的高水平發展可以有效地促進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深入發展。否則,物流管理的滯後不僅無助於物流系統目的的實現,還會對生產和營銷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二、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特點物流是從物理分配到物流的重要變革,是將物流活動從被動的、從屬的職能活動上升到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環節,因此要求把物流活動作為壹個整體系統來管理和運作。換句話說,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經從對活動的概述和總結上升到了管理層面。具體來說,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內涵具有以下特征。
(壹)顧客滿意為第壹目標。現代物流以企業的經營戰略為基礎,以客戶服務為目標,追求客戶服務的差異化戰略。在現代物流中,客戶服務的設置優先於其他活動,而為了有效地開展物流客戶服務,物流系統的基礎建設需要物流中心、信息系統、運營系統和組織結構的配備和完善。具體來說,物流系統必須是:壹是物流中心網絡的優化,即工廠、倉庫、集中配送和加工中心的建設(規模、地理位置等。)應符合分散化和集約化的原則,使物流活動能夠有利於客戶服務的充分發展;其次,物流主體的合理化,從生產階段到消費階段的物流活動主體往往分為單個主體和多個主體。另外,自營物流和委托物流也有區別。物流主體的選擇直接影響物流活動的效果或客戶服務的程度;第三,物流信息系統的提升可以及時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和客戶對物流的期望;第四,物流運作的效率是指在配送、裝卸、加工等過程中應該采用什麽方法和手段才能使企業最有效地實現商品的價值。
(B)註重商品流動的整個物流渠道。過去,我們認為物流是商品從生產階段到消費階段的物質運動;換句話說,物流管理的主要對象是“銷售物流”和“企業物流”。現代物流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銷售物流和企業物流,還包括配送物流、退貨物流和廢棄物物流。這裏需要註意的是,現代物流管理中的銷售物流(如從制造商到批發商、批發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費者的相對獨立的物流活動)是壹種整體的銷售物流活動,即把消費渠道的所有參與者(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結合起來,保證銷售物流行為的合理化。
(3)以企業整體利益為最優目的。當今商品市場的創新和變化,如商品生產周期的縮短、顧客對高效經濟運輸的需求、商品流通領域的擴大等。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企業物流只追求“局部優化”或“部門優化”,將無法在日益激烈的企業競爭中取勝。各種活動,從原材料的調度計劃到物流運動再到最終消費者,不僅僅是零件和部門的活動,而且是所有零件和部門的有效結合。換句話說,現代物流所追求的成本效益理念,是以調度、生產、銷售、物流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的。在企業組織中,以低價采購為基礎的調度理論,以增加和合理化生產為基礎的生產理論,以追求低成本為基礎的物流理論,以增加銷售和擴大市場份額為基礎的銷售理論,仍然存在著差異和差別。正是現代物流理論試圖克服這些差異和差別,追求最優。例如,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海外本地生產的集約化造成了運輸成本的增加,但這種生產策略是可取的,因為它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需要註意的是,追求壹切最優不能忽視物流的效率。物流部門要在充分了解調度、生產、銷售理論的基礎上,在強調壹切最優的同時,充分實現物流部門的效率[4]。
(D)兼顧效率和效果。首先,在物流手段上,從原來的強調物流機械、機械等硬件要素轉向強調信息等軟件要素;在物流活動領域,從以前以運輸、倉儲為主的活動,發展到整個物流部門,即生產、銷售或批發零售領域包括調度;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現代物流已經從原來的操作層面向管理層面轉變,進而向管理層面發展。另外,在物流需求方面,原來強調的是運輸能力的保證和成本的降低,而現代物流強調的是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市場需求,進壹步發展到重視環境、公害、交通、能源等社會需求。以上的討論都說明,原始物流重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現代物流不僅重視效率因素,更強調物流效果。也就是說,從結果來看,如果能夠有利於企業戰略的實現,那麽這個物流活動還是可取的。
(五)用信息技術支持商品的實時供應和需求。現代物流活動不是單個生產銷售部門或企業的業務,而是包括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相關企業在內的整體統壹活動,所以現代物流通過這條供應鏈加強了企業之間的聯系。具體來說,這種供應鏈通過企業計劃、企業信息和倉庫風險承擔的結合,將流通過程中的所有企業都包括在內,從而使物流管理成為供應鏈管理的壹種。所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TSCM),就是對商品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整個運動過程的綜合管理。如果說部門之間的生產、營銷、物料的組合追求的是企業內部的最佳運作,那麽供應鏈管理追求的是通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聯盟來提高流通生產全過程的效率,帶來的是企業運作模式的改變,即從原來的投機運作(基於市場預測進行生產的運作行為)到實需運作(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生產),同時伴隨著各自運作模式的改變。在管理要素方面,信息已經成為物流管理的核心,因為沒有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和信息的支持,就無法實現實時需求的管理[6]。
(6)商品流動的統壹管理。現代物流從供應商到最終客戶的整個流通階段所產生的商品運動被視為壹個整體;因此,這對管理活動本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具體來說,隨著商品實體的運動,必然會出現“場所運動”和“時間推移”兩種物理現象,其中“時間推移”已經成為產銷緊密聯系、綜合流通、網絡化過程中的重要商業資源。實際上,現代管理以需求為導向的發展只要求物流活動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和客戶服務,還需要及時了解和反映市場需求,並反饋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以保證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因此,縮短物流時間不僅決定了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商品成本和顧客滿意度,而且通過有效的商品運動為生產提供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這樣才能創造流通網絡或供應鏈的價值,保證業務的源源不斷。需要註意的是,這也是現在提倡的產銷貨結合的精髓。如何縮短物流時間,比如倉庫的天數,物料工程的滯留時間,計劃變更的允許日期,新產品的開發時間,汽車的滯留時間等。,任何局部問題的解決都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時間的效率。只有把相關因素和生產經營行為作為壹個整體來全面把握和控制,並有效地聯系起來,才能達到縮短時間的目的。顯然,這就要求對後勤活動的管理要超越部門和地方的層次,實現高度的統壹管理。現代物流強調的是如何有效地實現集中管理,真正把供應鏈思想和企業理念落實到管理行為中。
第三,結論
現代物流系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以滿足用戶的物流服務需求和追求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益為目的,對物流活動進行統壹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中國物流正處於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過渡階段。物流發展的歷史實踐表明,物流固有的基本屬性從古至今從未改變,但為了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人們從未停止過對物流非固有屬性的選擇和改變,這些屬性都體現在物流服務、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物流經濟等從量變到質變的智能活動中,從而造就了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別。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壹個重要區別是其管理的系統化[7]。企業物流系統管理的有效發展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