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點,支持和反對的證據很多,是目前最有爭議的投資理論之壹。盡管如此,這壹假說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
2013 10 14瑞典學院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和羅伯特·J·席勒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研究資產市場發展趨勢的新方法。
英國皇家科學瑞典學院指出,這三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很少有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和債市的走勢,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預測三年以上的價格。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和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分析的工作,”皇家科學瑞典學院說。
值得壹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後者堅信市場是有缺陷的。這也從另壹個側面證明,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相當膚淺,距離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還很遙遠!
65438-0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等人發表了題為《預期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裏程碑。
行為金融學是結合金融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的綜合理論,試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根據這壹理論,股票價格不僅由企業內在價值決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策及其變化有很大影響。它是與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理論,其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尼曼等人創造了“前景理論”的分析範式,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創者,2002年6月,英國皇家瑞典學院科學委員會宣布授予丹尼爾·卡內曼等人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的傑出貢獻。
目前行為金融模型並不多,研究側重於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以及對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產生系統性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的識別。
總的來說,到1980,經典投資理論的構建已經基本完成。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壹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因素的進壹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質性”的實證和理論分析,對期權定價假設的修正等。2010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佳俊在其專著《股票市場的真實面貌》及壹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和演化規律的復雜適應系統”的理論體系,首次確立了演化證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理論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全面系統地解釋了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據。
作為壹種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證券演化分析理論(EAS)摒棄了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流行的數學和物理範式,突破了線性思維模式和機械理論的各種理想化假設,重視“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票市場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認為股市波動本質上是壹種特殊、復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中的線性、鐘擺式的“機械運動”。其典型特征包括新陳代謝、逐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多變性和節律性。這是股市波動有壹定規律可循,難以定量描述和準確預測的根本原因。
常用的演化證券模型有: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目前,除了學科內的深入發展之外,金融領域跨學科、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演化證券科學作為生物學和證券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已經成為證券投資領域的壹個新的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的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促進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