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藝術中,陶瓷藝術作為壹個獨特的藝術門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和重視。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現代陶藝都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極具價值的藝術創作過程,開辟了現代藝術的新天地。它不同於繪畫和雕塑。它來源於傳統,但人們更註重它的現代品質。
自古以來,陶瓷就以日用品的形式存在。隨著後現代主義畫家視野的拓寬,繪畫的媒介變得越來越豐富,從單壹的畫布和畫筆到多樣材料的運用。許多藝術家著迷於所謂的“質感”:壹種物質感,光滑或粗糙,透明或致密,於是他們在普通的顏料中加入其他材料,如泥、鋸末或沙子,繪畫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形成了壹種介於繪畫和雕塑之間的產品。陶土因其具有雕塑和繪畫的能力,在與火結合的過程中表現出華麗、樸素、沈郁或張揚的多邊性格,這使得繪畫大師畢加索和米羅也參與到陶器的創作中。米羅強調陶瓷材料美感的發展,運用肌理效果的對比,加上與造型和諧的裝飾圖案,讓人感受到壹種樸實無華的親切感,難以忘懷。畢加索在壹些盤子上巧妙地使用了化妝土、撲粉或淺浮雕裝飾,並巧妙地利用陶瓷材料的自然之美與人工繪制的裝飾之美相比較。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在現代藝術史上占有壹席之地的藝術家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陶瓷藝術的創作。他們的參與為傳統陶瓷藝術註入了新鮮的血液,將現代藝術創作的思維帶入了陶瓷藝術的創作中,使傳統陶瓷藝術擺脫了使用功能的局限,走向了純藝術創作和實用陶瓷藝術並重的道路,由於陶瓷材料中的非理性和不規則成分,恰好滿足了當時人們從工業化的生活環境之外尋求壓抑情感的需要。因此,現代陶藝在世界各國發展迅速。
直到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皮塔?隨著以日本沃克斯和八木壹雄為首的先鋒派陶藝家的出現,真正產生了現代陶藝。1948年7月,八木壹夫、山田宏、葉哲夫、松井美介等人發起成立了著名的日本近代陶瓷學會“走泥社”。八木壹雄開創了非實用性純造型陶瓷藝術的先河,展現了黏土的多樣表現力,極大地拓寬了陶瓷藝術創作的視野。這壹系列的實踐證明,陶瓷藝術的創作能夠使陶藝家的個人情感在泥與火中得到充分的展現,或者說體現出藝術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修養技巧。所以它具備了現代藝術的所有功能,也具備了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和風格,80年代後現代藝術出現,藝術從“為藝術而藝術”的爭論中走出來,成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領域。陶瓷藝術又壹次以金、木、水、火、土這些最基本的元素組成的善良、質樸贏得了大眾的喜愛,成為壹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風靡全球。各國紛紛在中小學開設陶瓷課,成立業余陶瓷組織,舉辦國際陶瓷研討會和展覽。
中國現代陶藝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現代陶藝才開始在中國萌芽。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觀念迅速更新,傳統陶藝不再滿足於現狀,尋求與時俱進。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多,中國陶藝不僅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幾乎同時也受到後現代想象的沖擊。所以中國所謂的“現代陶藝”從壹開始就是以多元化的狀態發展的,而不是純粹的“現代派”陶藝。現代陶瓷藝術是具有現代藝術特征的陶瓷藝術,即“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引起的現代視覺體驗,最終主導了人們的審美意識,導致了現代藝術形式的革命,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價值的重新審視。”新人格對人性的要求和反思的藝術反映,擺脫了傳統宗教和文化的束縛,是個人主觀意誌和情感的表達。
如何發展中國本土的現代陶瓷藝術,取決於如何看待傳統陶瓷藝術在現代陶瓷藝術創作中的影響,五千年的陶瓷歷史所體現的豐富文化積澱是我們豐厚的遺產。現代陶瓷藝術不是無源之水,它是傳統陶瓷藝術發展變化的新的當代形態,是陶瓷藝術發展明顯的階段性產物,雖然部分淡化或取消了陶瓷的實用功能和價值,但在藝術表現上與傳統陶瓷藝術相似,即表達了壹種在社會上既* * *又前衛的審美追求。從整個歷史發展和陶瓷藝術的所有基本特征來看,現代陶瓷藝術是傳統陶瓷藝術的個體發展,在變化中有連續性,在連續性中有創造和突變。值得指出的是,雖然我們看到了現代陶瓷藝術與傳統陶瓷藝術之間不可否認的內在聯系,但這並不是要否認現代陶瓷藝術與舊陶瓷藝術在存在方式、藝術形式和整體創作理念上的區別。現代藝術和社會思潮的推動和影響,現代主義藝術家的進入,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賦予了陶瓷藝術新的質的壹面。
眾所周知,現代陶瓷藝術與傳統陶瓷藝術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從實用性和審美性原則走向純粹的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它拓展了傳統陶瓷藝術的審美範疇,將粗糙、殘缺、怪異的概念引入陶瓷藝術,將特殊的燒制方法和個性化的材料把握演變而來的個人視覺符號的特征引入陶瓷藝術,在此前提下,陶瓷藝術的技術性不會因為實用功能的消失而減弱,反而會因為個性化技術的推動而變得復雜和多樣化。即從單壹的被美學廣泛認可的通用技術,變成了帶有個人符號的個性化技術。
現代陶瓷藝術創作的過程包括三個方面:造型、裝飾和燒制。這三個方面在現代陶瓷藝術生產中有突破性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現代陶瓷藝術不拘泥於某個朝代的傳統,而是批判地繼承歷史傳統,以包容的態度對待西方文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在造型上,由於粘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穩定性,易於造型,使得陶瓷藝術的造型具有相當的自由度和結構性。陶瓷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手捏、泥條卷制、拼板、鏤空、拉坯、印坯等。無論采用什麽工藝和造型,陶藝家所追求的往往是將陶土充分表現出來:陶土條的變形、陶土板的自然塌陷、陶土體的自然開裂;即使是手繪毛坯,也能充分表現出泥料的質量。壹個手印,壹個指紋,都記錄了人的利益意誌,同時也表達了泥巴本身。這些特性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如美國陶藝家彼得·沃克,受當時抽象表現主義和行為畫派的影響,嘗試和實踐了壹種完全拋棄傳統制陶方式和審美的新風格,充分體現了泥土的自發表現,以壹種放任、偶然、自由的形式表現藝術家的情感觀念。沃克作品中留下的瑕疵、裂縫、孔洞清晰地記錄了作品的創作過程,是沃克表達、隱喻和記錄人與水、火與土的交流與接觸的重要手段。
在裝飾上,各種自然版畫和各種機制的應用,包括琉璃的綜合表現,甚至各種材料的融合,為現代陶藝家表達審美感受和理念提供了可能。傳統裝飾技法在現代陶瓷藝術中被重新使用和演繹,不是用來服務於傳統陶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而是承載著陶藝家對現代藝術的理解和追求。
在燒制方面,主要體現在氧化還原氣氛的改變和利用,鹽燒、樂燒、窖燒、熏燒等新燒制方式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現代陶瓷藝術的內涵和表現,如西班牙陶藝家薩諾維斯·科拉迪的作品《窯燒之夜》,生動地詮釋了“火”的藝術,藝術家對燒制溫度和還原氣氛掌握得恰到好處。同時出現冒煙、針孔、橘色釉、氣泡、縮釉等現象。在傳統陶瓷藝術中被視為“次品”的陶藝,在現代陶藝家手中被解讀為壹種全新的藝術語言。
現代陶藝是藝術家個人行為、經歷和情感在創作層面的物化,是人類在文化層面的思想和態度。沒有藝術家的熱情和虔誠,土壤不可能充滿生機,沒有藝術家對陶瓷藝術實用與審美關系的超越,陶瓷藝術不可能有許多超越審美範疇的精神意義和思想語言。陶瓷藝術的語言是人類情感的語言。有真摯的獨白和宣泄,也有深刻的隱喻和啟發。
中國陶瓷的悠久歷史和大壹統壹直是中國陶瓷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陶瓷教育把中國陶瓷史作為他人效仿的榜樣。與中國古典繪畫、書法、文學密切相關的民間藝術和美學思想也對中國陶瓷教育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年來,中國的陶瓷藝術教育主要關註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尊重和對解決設計問題的興趣,但普遍很少關註個人個性的表達。
今天的陶藝教學應該把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結合起來,在了解傳統陶藝的基礎上正確理解現代陶藝的內涵,同時不要忘記審美的重要性。學生要培養解決問題的“創優”態度。即使“生產過程”是教學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概念的重要性仍然是第壹位的。作為老師的職責,是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怎麽做。事實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無論在任何年齡階段如何培養陶瓷人才,都要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性,與時俱進,開朗有趣,勇於實踐,勇於創新。對於初學者來說,要收集陶瓷藝術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發展的資料,參觀各種陶瓷展覽,在附近的民俗鄉村參觀體驗各種民俗陶瓷制作方法,學習當地的手工燒制技術。民間藝人的作品呈現的是來自生活本身的藝術,他們不追求流暢、成熟、精致、細膩的工藝,而是追求簡單、舒適、自然美。這些感受和工藝可以對學生以後的藝術創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創作中保留壹些地域文化。收集材料、工具、工藝、技法、流派等關於陶瓷的知識,分體驗、臨摹、創意三個階段進行陶瓷創作。
目前,陶藝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