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壹江之隔,地域相近。長期以來,福建人民和臺灣省同胞在生活習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其中,臺灣省的城隍信仰源於福建,根植於福州冶山的城隍。因此,對兩岸民眾所擁有的城隍文化進行研究,探討城隍信仰的文化內涵和積極意義,無疑將對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起到積極作用。中華兒女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是凝聚全中國人民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壹的重要經濟基礎。城隍崇拜是中國特有的宗教信仰,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道士掌管著我國各地的城隍廟,慶生和請城隍周遊列國的儀式也由道士主持,可見城隍信仰在中國屬於道教的壹個範疇。我國的城隍廟大多是佛、道、儒三家的融合,不能排斥儒家思想,以及佛教輪回因緣論對城隍文化的滲透,如福州冶山與福建都城神的壹副對聯:“邪必滅,邪不滅,祖多德,德必滅。”這個環節的寓意是引用“三代結果”的說法來警示世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並不是時機未到。”這種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如果每個人都有愛心,不做壞事,整個社會的治安就會穩定很多,所以容易被政府接受,不會幹涉。自唐宋以來,城隍信仰壹直受到最高統治者的推崇。明朝朱元璋皇權受到限制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防止官員不厚道,引官逼民造反,多次提高城隍的地位,洪武二年(1369)正月,在京都和各地加封城隍,宣布建立郡縣城隍廟,並加以規定。洪武三年,城隍祭祀被列為國家祭祀大典,“建立廟堂制度,重視官堂”,“王國國王親自供奉。”凡在省、州、縣的,都是主命的。“後來形成了地方禮賓司壹上任就要齋戒沐浴祭拜地方城隍。這壹步壹步的封爵,壹步壹步的拜相,使人有了兩個衙門,壹陰壹陽。此外,中土地方官有不明不白的情況,或者天災非人力所能時,往往會向城隍求助。也使得在百姓眼中似乎陰官高於陽官,以至於城隍信仰遍布各地,深入人心。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完成首都城隍廟重建後,曾對國子監學士宋濂說:“我立城隍廟,使人知而畏之;如果人們害怕,他們什麽也不敢做。“他的兒子朱迪有壹道聖旨,還有壹句‘民之善惡皆受監視,使妳脫不了幹系’,都表達了封建帝王借用神來宣揚城隍信仰、鞏固統治地位的目的,這在《明史》、《禮記》、《太祖實錄》中都有記載。第二,我國的城隍信仰,是從古代皇帝祭蠟水開始的。早期城隍祭祀城樓,源於自然界萬物皆有神的觀念。查《禮記》“郊特篇”,有“天子八大蠟”。祭祀作坊、水詠也是事。”(鄭玄註:《水為雍,溝為也》)上古末年,夏稱嘉平,商稱清斯,周稱大蠟。《禮記·禮記》和《李雲篇》中有:“天子為大蠟。水勇第七。”說明春秋時期,皇帝在歲末祭祀的八種神中,第七種是水神仙。趙翼《玉琮考》卷三十五中也說:“水也是城,庸也是城。”都說明城隍神來源於水。城隍從自然神到偶像化、人格化的神,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據明代嘉靖《安溪縣誌》卷二記載:“後人以為高城深池而守外,其英氣為神,故須祭之。它的崇拜是山川的代名詞。世人不重視,往往以人道待之,奢欲加封號,是壹種損失。(1)邵鵬《興化府重建城隍碑》亦載:“龍為國,窪為池,四環深遠,是城隍之固象。“然而,人們的恐懼不在於他們的形式而在於他們的神,也就是他們的眼睛,所以他們必須思考他們的外表,思考他們的動作,聚集他們的精神,激勵柊司,並...塑畫由此而來。”②這兩部史書形象地反映了城隍神偶像化的起源。城隍神,俗稱“城隍主”,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清太時期(934-936),唐朝末年皇帝冊封城隍主。《王立彤考》載“對人民有貢獻者,當拜之,能抗災害者,當拜之。”西漢禦史周為仗義執言。當項羽攻下這座城市時,項羽封他為將軍,享受萬戶侯的引誘和投降。周珂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激怒了項羽,被煮死了。劉邦即位後,想到他的忠義,令天下郡縣都設廟祭拜。這壹事件在宋代林同的《長樂圖經》和清乾隆的《福寧府誌》中均有記載,說明人文崇拜的城隍信仰和城隍人格化來自漢代。福建最早的城隍廟建於282年,當時是金太康遷都市區。自1716開始,歷經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拓展。即使它毀於戰爭和火災,壹些官員或善良的男女捐款重建和修復它。解放後,1996年,在福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海外鄉親的熱心支持下,在原址重建了該廟。現在寺廟雄偉壯麗。除周珂外,還有唐代至明代著名烈士13人,如唐光祿博士龔凡、宋鐘公先生、直武岡軍、巡撫張公、直龍等。(三)清正廉明,忠於職守,保衛國家和人民;有的重視教學,興辦醫院,興利除弊,有突出的功績或美德,深受福州人的敬仰和愛戴。因此,他們死後希望借助這些官員和先烈的英雄氣概,繼續發揮他們保家衛國的作用,並依附於冶山都城城隍廟。三城神信仰和祭祀活動具有壹定的文化內涵。城隍廟修建時,事先請當時的名人寫對聯,鐫刻在門楣和大門兩側以及廟內的石柱上。大部分內容是對寺廟主神的贊美或警告,它們的意義不僅是哲學上的,而且是深遠的。如山東懷縣城隍廟有壹幅清代鄭板橋的對聯:“長得咬牙切齒,不過是局末。”做點好事,學學鬼神。安微城隍廟對聯:“無論妳如何無法無天,當妳的邪惡鏡子掛起來的時候,妳還有勇氣嗎?”“知道我可以原諒,放下屠刀轉身。”等壹下。除了勸世人多行善事,與人為善,也給犯了錯做了壞事的人留了退路,勸他們及時醒悟,改邪歸正。這類似於佛教宣傳的“放下屠刀,就地成佛”,是勸人正直,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其次,各地城隍廟建成後,總要請當地名人或官員寫悼詞或題字。在每年大量的小祭祀活動中,還邀請名人學者吟詩,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史料和優美的詩篇,如唐代張碩祭祀靖州鎮神、李白祭祀韓公德政治碑鄂州刺史、張九齡祭祀洪州等。宋代陸遊著有《寧德縣城隍廟》、《福州城隍祈雨》;到了元代,韓開始涉足政治,如為遊陵題詞,為城隍廟立碑等。明代葉的《記福清縣城隍廟》、信陽胡壽安的《任滿城隍》詩;清代漳州官學主任朱蓮著有《重修敖城,遷石獅城隍廟》,臺灣彰化縣知府楊桂森著有《走馬上任城隍廟》等。其中尤以唐代李商隱寫城隍的文章最多,可考的有《祭益州城隍》、《祭貴州城隍》、《賽城隍》四篇。這些代代相傳的著作,可以為後人了解歷代城隍的修建,調查地方官員的修廟行為,以及自然災害,糾正冤假錯案,抵禦外侮,明辨善惡,提供非常詳實的史料。
上一篇:濮陽名吃大全寫作作文下一篇:畫月餅幼兒園藝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