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1.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日益壯大。

近十年來,工業生產性服務業是世界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以OECD國家為例,服務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量明顯高於制造業,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務服務和工業信息服務業。根據《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 2006年美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中,1/3投向了金融保險領域;歐盟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的所有者應該是公共服務、媒體和金融領域。超過50%的日本跨國公司在英國的投資集中在金融和保險領域。幾乎在所有國家,服務業的表現都會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由於其廣泛的關聯效應,更有效的服務業(金融、通信、國內運輸和專業服務)可以提高整體經濟績效。這些行業共同發揮作用,對提高國內生產率非常重要。發達國家的經濟主體已經從原來的制造業轉變為服務業,其工業生產者服務業的增長遠遠超過服務業的平均增長水平,發展速度非常顯著。在經合組織國家,金融、保險、房地產和商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壹以上。

業內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以信息服務業為例。2001年,普華永道的信息技術咨詢和服務收入超過90億美元。德勤咨詢業務總收入中,1/5來自信息技術咨詢業務;在畢馬威咨詢,信息技術咨詢業務產生的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50%。新匯總的《世界信息服務業銷售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世界信息服務業銷售總額為536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6%,這是世界信息服務業銷售調查實施以來的首次下降。然而,根據美國高科技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表的市場研究報告,世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2002年陷入低谷後,預計將於2003年開始緩慢復蘇。該公司預測,2003年世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仍將增長3.5%,達到5550億美元。北美仍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市場,收入將達到2665438美元+0.5億,占全球市場的47%;西歐市場將達到6543.8+060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9%;日本的信息技術服務市場為701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12.6%;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08億美元,占5.5%。報告還指出,2004年全球信息技術服務業將繼續復蘇,市場規模將進壹步擴大到5840億美元。同時,根據IDC的統計報告,到2005年,全球信息技術服務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億美元,其中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將占50%。

2.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制造業國際營銷網絡的形成是營銷人才的聚集、產品的開發、產品的運輸和儲存、廣告、保險、會計和法律服務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每壹個環節都伴隨著服務需求。換句話說,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主要表現為制造業中間投入中服務投入的大量增加。近10年來,大多數OECD國家產品生產中的投入發生了變化:服務投入的增長速度快於實物投入,同時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與部分經濟活動尤其是制造業的界限日益模糊,經濟活動從以制造業為中心轉向以服務業為中心,最明顯的是通訊產品。同時,壹些信息產品也可以像制造業壹樣批量生產。另壹方面,制造業部門的職能越來越服務化,主要表現為:壹是生產制造業部門的產品是為了提供壹定的服務,如通訊、家用電器等;二是有隨產品出售的知識和技術服務;第三,服務引導制造業的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難像過去那樣通過提供某種產品來主動在市場上獲取大量利潤。許多跨國公司已經意識到,保持原有高利潤率的唯壹途徑就是向服務型企業轉型。近年來,許多原有的制造企業通過大規模進入或並購工業生產性服務業來整合原有業務。例如,通用電氣通過進入金融業向客戶提供貸款,以刺激其產品的銷售;通過合並服務企業,惠普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從銷售到咨詢的全套服務;IBM在20世紀90年代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的成功轉型,有力地說明了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的關系。

3.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服務模式呈現虛擬化、網絡化和外包化的趨勢。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虛擬化、網絡化成為可能,這種服務模式也日益凸顯其優勢,促進企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在壹個虛擬化的框架中,傳統的“內力”和“外力”資源被高效地“整合”或“疏散”,這些相關的結構要素被發揮出來,以充分體現企業的現有優勢。

此外,企業要想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外包出去,以便更專註於核心業務,而相關的專業外包公司也可以提供更專業、更優秀的服務,降低企業的成本,這是壹個雙贏的局面。比如美國著名公司耐克,只生產耐克鞋最關鍵的氣墊系統,其余業務幾乎全部由外部公司制造和提供。憑借其獨特的設計能力,耐克將專註於新產品的研發和營銷,在世界各地制造和銷售耐克品牌運動鞋。它的產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在過去的7-8年裏,耐克為股東賺取了超過30%的利潤。

柯達公司在1989年將IT部門出售給IBM的決定啟動了巨頭公司IT部門的外包,雙方簽訂的10年合同似乎暗示著服務商的持久生命力和強勢品牌的穩定表現對客戶外包決策的影響。不久前,惠普發布了寶潔的IT外包訂單和諾基亞的外包訂單,合同金額高達30億美元,這也表明服務外包的趨勢日益流行。2002年IBM成功收購普華永道,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同時,IBM也是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外包業務從1993的“0”增長到現在差不多200億美元。

美國采購協會(APS)在1997的調查顯示,年收入8000萬美元以上公司的外部采購服務增長了26%,信息技術服務的外部采購占總外包費用的30%,人力資源服務占16%,營銷和銷售服務占14%,金融服務占165433。在歐洲,信息技術服務的外部采購也是增長最快的,主要國家是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在日本,MITI 1997的調查顯示,工作培訓(占20.1%)、信息系統(占19.7%)、生產方法(占17.4%)、會計和稅務(占1%)。

同時,根據IDC的預測,2006年包括人力資源、物流、采購、工程、營銷和銷售職能在內的業務流程外包市場的收入將達到1.2萬億美元,2002年該市場的收入為71.2億美元。由於美國在該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將占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市場的60%。

4.工業生產性服務業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

近幾十年來,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充分發展,並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能夠為企業提供從產品立項到產品營銷和服務的全方位支持。無論是IBM、HP等大公司的成功轉型,還是小企業的異軍突起,都要在這個產業鏈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定位。工業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商品生產或其他服務的投入,發揮中間作用,在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提高產值和運行效率。它們被定義為包括上遊(如可行性研究、風險投資、產品概念設計、市場調研等。)、中遊(如品控、會計、人事管理、法律、保險等。)和下遊活動(如廣告、物流、銷售、人員培訓等。).換句話說,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貫穿於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社會再生產環節。壹個生產企業要在世界市場上保持競爭地位,關鍵是要在“上遊”、“中遊”和“下遊”三個階段保持服務優勢,因為貫穿生產三個階段的服務開始超越產品價值鏈中的物質生產階段。生產性服務,無論是“內部化”服務(即企業內部提供的服務)還是“獨立”服務(從企業外部購買的服務),都是生產者生產的產品的差異和附加值的主要來源。這條完整的產業鏈成為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非常必要的軟環境,工業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市場資源的有力配置者。

  • 上一篇:浙江旅行記憶
  • 下一篇:平陽水口村:溫州的“小香格裏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