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成壹個目標任務,用戶必須有足夠的動機、執行能力和觸發點。
01
—
用戶行為-動機
動機是行為的基礎,是我們在設計產品和分析用戶行為時需要考慮的第壹點。
所謂動機,就是產生壹個預期的目的,達到預期的結果,並為達到這個結果做準備。但是每個人的準備都不壹樣,百花齊放的方式方法。所以用戶會做好完成動機的準備,讓自己的目標快速達到理想的結果。
分享自己的壹個賺錢方法的主要動機是快速賺錢,讓自己脫貧,所以想了很多方法。我想過開個淘寶店,從自媒體做起,迎合時代潮流。短視頻直播和帶貨直播給趕上時代福利的用戶帶來了很多機會,也讓他們在這波浪潮中收獲了不少實惠。看著短視頻浪潮的誘惑,我想了很多辦法趕上這個潮流。我試過了。我相信,在我艱難的日子裏,未來可期。
從以上個人經驗來看,當用戶覺得需要滿足欲望時,就會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完成,直到達到目的。
02
—
用戶行為能力
用戶是否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是判斷用戶是否會執行這個任務的重要因素。
結合我以上迎合短視頻潮流的努力,因為每個人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方式都不壹樣,我當然也有自己的行為,那就是為了開壹個淘寶店,我會攢錢交1000的押金。最後如願開了壹家淘寶店,在淘寶裝修、上架、找供應商等方面花了壹些時間。當時我想像打了雞血壹樣專心淘寶開店。最終店鋪運營正常,顧客數量還可以,不考慮之前的收入,但是看到了壹點點數據的變化,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所以,當用戶無法完成某個任務或目標時,他們並沒有把握開始,但當他們有計劃、有目標、有信心開始為某個目標奮鬥時,他們就必須有決心去嘗試這個過程,結果對用戶來說只是壹種嘗試。
03
—
用戶行為-觸發點
我覺得觸發點是壹把雙刃劍。用得好的話,用戶粘性會大大提高。如果用不好,會惹惱用戶。好的觸發點要充分考慮用戶的動機、能力、當前環境等因素。
簡單來說,觸發點就是提醒用戶這壹點的提醒機制。比如早上鬧鐘起床就是壹個觸發點;微信提示也是壹個觸發點。這個世界上,觸發點太多了。用戶如何反應,如何生活工作,其實是觸發點和前兩個因素的結合。
結合我的經歷,對於我來說,是什麽觸發了整個過程?我想說,觸發我的,可能是時代和環境的因素,讓我有動力去完成某個目標。
現在我們來了解壹下三要素對用戶行為的影響,那麽我們在產品設計中如何運用這三要素呢?
第壹步,我覺得是在他們獨立的時候,盡力去提高他們。
我們要深入了解用戶的動機,通過行業分析、用戶測試、大數據分析、核心用戶場景分析,了解用戶的核心訴求,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能給用戶帶來最相關的答案。
同時,要準確把握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能力和狀態,設身處地,壹步壹步深入下去,確保每壹步產品設計都有理有據,沒有產品設計師想象的用戶操作流程,壹步壹步到位。每壹類用戶的能力分析要精準,產品設計要覆蓋95%的主力用戶,同時盡量照顧5%的邊緣用戶。
最後,我們應該使用友好溫和的觸發點。雖然目的是讓用戶回到產品上,形成長期規律使用產品的習慣,但是觸發點要讓用戶感覺像是朋友在提醒,說,嘿,朋友,該回來晃了!這時候大數據分析、社交動機、用戶心理模型分析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靈活運用三者。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三個因素都要優秀,但往往不是這樣。區分用戶的難度,業務需求的滿足,技術能力的限制,行業條件的影響,這三個因素都會阻礙我們做到精益求精。
這時候就要在有限的成本內找到最有效的改善方法。
比如壹個視頻App,很難提高觸發點。可能我們發現用戶對視頻App跳出的任何提示都很反感。這時候再花時間去完善觸發點的設計,可能作用不大。這個時候,重點關註動機這個因素,給用戶更多使用這個產品的理由。比如App的付費內容正在推廣。比如《權力的遊戲》只有4K質量的來源,讓用戶可以通過本能使用這個視頻App,而不需要接收外部觸發點。這時候我們的精力就花在了動機這個因素上,帶來了用戶內在觸發點的收益,最終贏得了用戶。
此外,如果壹個產品在開始時很差,並且這三個因素都是初步的,那麽我們需要壹個因素非常光明,然後我們才能將產品整合在壹起。這樣專註於某壹個因素,短期內可能會大大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壹個不相關的例子,如果壹個演員沒有優秀的作品(觀眾對他的動力較弱),沒有好的經紀公司(觀眾知道他的渠道很少,意味著他對產品的接觸能力較弱),但如果他通過壹些正面話題在微博和新聞中長時間曝光(觸發點持續時間較長),那麽這個演員很可能會走紅,獲得更多的表演機會,獲得更大的物質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