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荒野裏,沒有早壹步,也沒有晚壹步,剛巧趕上了妳...讀錢文忠《門徒》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剛剛趕上”。如果不是今年春天偶然看到這本書,恐怕早就淺嘗輒止,對弟子的規矩也不會有太多的洞察,甚至會錯過經典。
今年春天,老公在新疆支教,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和這本書結下了緣分。回家習慣壹個人,不習慣安靜。我經常打開手機聽書。當我遇到這本書時,我不能離開它。從春天到秋天,從夏天到冬天,我從來沒有放下過。邊走邊聽,上班路上聽,晚上休息前聽,早上醒來還在聽。有壹次,我準備拿手機去廚房,老公說,妳別動,我也在聽,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開始偷聽我了!
《弟子規》原名《荀孟文》,是清代康熙年間學者李毓秀所撰。後來在乾隆年間被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全文共360句,1080字。作為古代兒童啟蒙讀物,註重道德養成教育和生活教育,培養兒童和學生在生活中應有的品質。詳細闡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以物待人、修身養性、學習等做人的基本理念和禮儀規範,可謂中華道德文化之瑰寶。
《弟子規》是根據《弟子規》進論語是孝,出論語是孝。他們真誠守信,無時無刻不愛著人,卻又善良。有余力的話就從“學文”這句話開始,這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善、愛。
如果只是閱讀《弟子規》,甚至背誦這360句話,1080個單詞,我覺得對我們來說不難,但理解可能不會太深刻。當我遇到錢文忠的《釋〈弟子〉》時,我不能把這本書丟下。讀了幾遍之後,我對這本書有壹種很深的感覺,錢文忠教授是在用經典來詮釋經典。
這本書的作者錢文忠先生很幽默。他以全新的視角,借助大量經典的故事和案例,對現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為我們解讀了經典的《弟子規》,使表達的思想更加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精妙的推理,引人入勝的故事,詮釋了《弟子規》中蘊含的深刻道理,讓人如醉如癡,讀之不厭,學之不厭。
這本書按照《弟子規》的大致順序,讓我們對《弟子規》有了壹個深入的了解,詳細講解了七個部分,分別是:進則孝,出則孝,誠則信,兼愛,善則善,不遺余力地學文學。
《弟子規》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做人到走路站立,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雖然有些部分已經過時,但從中衍生出的思想精華仍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錢文忠教授喜歡引用許多典故來解釋古文,以便讀者能夠有趣地閱讀並容易接受教育。比如在孝道方面,臥冰求鯉,鹿奶奉親,暖席,懷菊遺風,毛毅扶慰母心,個人嘗湯,的哭喪棒,孝感的遷天,賣身埋父,的哭喪墓,的接棒,和姐姐煮粥,的弟弟,鄭煉的破梨,陳芳柏的狗。這些故事有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有些是第壹次聽說,但無論哪個故事看似得心應手,都是出自經典文選。鯉魚臥冰,鹿奶親,黃翔暖席,給親戚留橘,嘗湯藥,孝感移天,鄭煉破梨,勒溫哭墓等典故,出自《二十四孝》全稱。於波的《哭泣的棍子》出自韓柳翔的《說袁劍本》。不要騙暗房從韓柳翔的《列女傳》和《淩薇夫人》。煮粥的姐姐選自隋唐嘉華,也可稱為李記煮粥,《子同治簡》也有記載。吳旭的弟弟是出自《後漢書》卷76,《百官傳》第66條。孟子欲與妻子離婚出自《韓詩傳》。《宋史》中的《侯子雅言》和《師洋傳》中有對的記載。我想我們不需要更多的例子就能明白,這些經典的故事都是有出處的。這些經典故事來源裏提到的這些古籍,都是經典讀本。這就是我說的以經典詮釋經典的意思。
我相信“吃”的人看人,經得起“有名”和“好辯”,不求人,壹諾千金,以誠待人,見思奇,愛大人之美,以德報德,善心接近,壹元太守,不遺余力學紙上文學,不學無術,與魏編三絕。這些數不勝數的典故教導人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待人謙虛謹慎,講信用;學習壹定要勤奮不遺余力,理論聯系實際。
錢文忠教授解釋得很好。他不簡單解釋意思,幾乎每句話都有壹個小故事,生動形象,特別適合年輕的“弟子”聽。
我喜歡《百家講壇》裏的錢文忠教授,不僅因為他是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的門生,還因為他學識淵博,謙虛謹慎。更重要的是,在教枯燥的古文的時候,可以玩得很開心,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這是人生的幸事。
錢教授在談到“唯德之學,唯才之學,不如人,自磨利”時,引用了南夏子不吃鯢魚的故事:南夏子當年遇書,書為烹鯢魚。南夏子道:“聽說君子不吃鯢魚。”程本子道:“妳是君子嗎?怎麽了?”南潯子曰:“吾聞君子優於他人,所以德之寬厚;低於,故窄行也。與善相比,自我進步的順序;相惡,自退之原也。這個故事摘自《說苑》卷十七雜話。子曰:“見賢思齊焉,見賢而自省。“它的意思和這段話是壹樣的。這也是以經典詮釋經典的壹個方面。
《孝》第壹講,錢教授從釋詞的角度給我們解釋了“孝”字。孝道的結構是“老少鹹宜”,意思是強調血脈延續的重要性。在中國,傳統說法是“壹個老師也是壹個孝順的作家”。教育教什麽?從孝順開始。中國傳統文化以孝為基礎,認為壹切美德以孝為先。每個人,無論活多久,都只是人類生命長河中極其微小的壹環。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晚輩,今天的晚輩是未來的長輩。妳當了長輩,怎麽能指望晚輩孝順妳?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孩子實際上是被父母的所作所為影響的。
這讓我對“孝”有了新的理解。錢文忠教授還說,為什麽父母死了,孩子還要孝順三年?這個三年期其實是二十七個月,九個月算壹年。所以在這個喪期之前,要守孝二十七個月。按照傳統的葬禮,妳不能再住在原來的房子裏了。過去,精致的家庭要陪伴已故的長輩,住在墓地旁邊的茅草屋裏。住的時候不能用枕頭或床,鋪壹點稻草睡覺,拿個土塊當枕頭。這是中國傳統喪禮的標準要求。
想到父母生病的時候照顧了幾天,感覺身體疲憊,筋疲力盡,真的很丟人。
“兄弟為友,兄弟相敬,兄弟相和,孝在中。”聽到這句話,我立刻原諒了無知的弟弟。去年母親節,我和弟弟因為壹點小事大吵了壹架,我們都說了很多傷人的話。我很難過,再也沒有和他說過話。為此我媽很郁悶,多次介入。我也找了很多親戚來勸我,但我不為所動。看到這句話,我就知道我錯了。我和我哥鬧得不歡而散,我爸媽最難過。為了媽媽的安心,我原諒了我的傻弟弟。
沒想到讀書會有這樣的效果。我被錢文忠對《弟子規》的解讀深深打動,讓我們凈化了心靈。
最近也聽到了壹些關於《弟子規》的不同聲音。說這本書對青少年有毒,我不想找太多借口。我就想問問他們有沒有認真看過這本書。
我只想告訴他們,《弟子規》是給孩子讀的經典之壹,是古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著人們在茫茫歷史中前進,是教育孩子養成忠誠家風的最佳讀物。如果妳能仔細閱讀弟子規則,並真正理解弟子規則中的含義,將會讓妳受益匪淺。
從暑假開始到現在,我壹直在利用早讀時間帶領孩子們學習弟子規則。當我向他們解釋弟子規則的時候,是他們聽得最專心的時候。他們壹個個擡起臉,瞪大眼睛,豎起耳朵,生怕漏掉壹個字。我堅信我所做的是有意的,我會堅持下去。我正在編寫校本教材《弟子規則》。說不定明年學校的孩子都能學會弟子規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