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1、樂羊子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魏國有壹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有壹年,樂羊子決定外出求學,妻子壹人留在家中紡線織布。但是,有壹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說他太想家,不想求學了。妻子聽後,什麽都沒說,而是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成了兩半。

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說:“織布機上的這些布看起來很美麗,但他們都是由壹根根絲線慢慢累積起來的,現在我壹刀就把他們剪斷了,等於前功盡棄。妳在外求學,和我紡線織布壹個道理,妳這樣半途而廢,怎能學有所成?”樂羊子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繼續求學了。

2、鐘繇習書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鐘繇,他是楷書的創始人。鐘繇小時候聰穎好學,酷愛書法藝術。為了練習書法,他經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練習書法。有壹次,他與小夥伴們在壹起玩耍時,還趁玩耍的間隙蹲在地上寫字呢。

他的壹生有三十多年時間在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鐘繇終於成了壹代書法名家。後來,有人登門去向鐘繇請教書法秘訣,鐘繇笑著說:“我哪有什麽秘訣啊!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加努力壹點,付出的心血更多壹些罷了。”

3、子遊治武城

春秋末年,吳國有個叫子遊的書生拜聖賢孔子為師。孔子教導他說:“當政者要用禮樂教化老百姓,這樣他們就會聽從政令,安居樂業。”子遊學成後,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地方官。他謹遵師訓,以禮樂教化百姓,使人們遵從禮儀。

這天,孔子帶著幾個弟子來到武城,聽到城裏到處有弦樂歌聲,他非常高興。子遊見到老師後,恭敬地說::“我聽從老師的教導,用禮樂教化百姓。現在人們不再野蠻粗俗,而是懂得禮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遊學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贊賞。

4、齊己和尚壹字之師

唐朝有個叫齊己的和尚,非常喜歡梅花。有壹年冬天,他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吟了壹首《早梅》,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齊己雲遊天下時,曾拿著自己寫的這首《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

鄭谷看了以後,說:“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經過反復推敲,他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鄭谷雖然只將“數”字改為“壹”字,卻使《早梅》更貼近題意了。齊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從此,人們便稱鄭谷為齊己的“壹字之師”。

5、武丁中興

商王武丁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復興商朝。為此,他向天下招賢納士。有壹次,武丁聽說有個叫傅說的奴隸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們因為傅說出身卑賤而反對,就想出了壹個辦法。

壹天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先王昨夜托夢給我,說將派遣重臣來輔佐國事。”說完,就讓畫師按照他的描述,畫了壹張重臣的像,並派人按此畫去找來傅說。大臣們見傅說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大賢人,就不敢反對了。武丁在傅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僅用三年時間就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興”。

擴展資料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禦、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壹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中華傳統文化-百度百科

  • 上一篇:魚頭有幾種做法?
  • 下一篇:2015 CPPCC珠海專項調研報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