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後,高科技浪潮正以強勁的勢頭席卷全球,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最強的先行者。在全球信息化時代,電子計算機的應用正在引發會計領域的壹場深刻變革。壹、對“電算化”概念的理解會計電算化是指電子計算機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是壹門集系統工程、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多門學科於壹體的邊緣科學。其目的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用現代電子計算機工作代替傳統的手工記賬、核算、報銷,代替人腦完成會計信息的分析判斷,實現會計工作方法的改革。它是規範和規範會計工作、提高會計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會計發展史上的壹次革命。目前我國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只是對手工會計系統記賬、核算、報銷全過程的模仿,只是壹個表面的模擬系統。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將逐步實現,這是會計電算化的高級階段——會計信息化。所謂會計信息化,是指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進行重組,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壹個開放的會計信息系統。這種會計信息系統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處理將高度自動化,信息將高度享受,會計信息將主動和實時報告。從而彌補了單機工作中數據傳輸時間長、資源無法享受、信息交流不暢、信息使用者查閱數據資料不方便等諸多問題。二、電算化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任何理論都有其生存的客觀環境條件,會計理論也不例外。傳統會計理論是在工業時代發展起來的,這與工業時代的會計環境密切相關。今天,隨著人類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技術時代的進步,隨著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出現和發展,會計工作所面臨的環境與工業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能不引起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會計理論體系,預見其對會計工作可能產生的影響。在會計基礎理論中,會計假設是最重要的。由於信息技術的推動和發展,會計所依賴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基於工業時代背景的會計環境假說目前面臨著挑戰和改革壓力。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所謂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的特定空間範圍,為確定特定企業所開展的經濟資源和業務提供依據。它還為定義相關記錄和報表的範圍提供了基礎。傳統會計主體的選擇有兩個依據:壹是以能夠控制經濟資源、承擔義務和經營的經濟單位為基礎;二是根據特定個人、團體或機構的經濟利益範圍來確定。這個基礎隱含著壹個前提,就是公司結構和職能的相對穩定。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出現,90年代後網絡公司應運而生。它是壹種暫時的聯盟,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確定的空間範圍。網絡公司屬於“虛擬公司”,可以通過獨立公司劃分緊密相關的業務,整合重組而成。同時,他們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或業務發展不斷調整聯盟的成員公司,甚至經常解散或重建。由於其生產設施多為臨時租用或與其他生產組織實行短期聯盟,且經濟利益相同的群體在生產某壹產品時是壹次性的、不可靠的,因此產生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得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即單個、獨立的經營主體已不能適應獨立法人主體在計算機網絡上形成臨時聯盟的新形勢,這種傳統假設已不能為網絡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範圍提供基本支持。因此,將“有圍墻的”會計主體理論應用於無邊界的現代企業似乎不再合適。由於對會計主體的理解不同,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會計處理和會計報告方法。因此,我們應該深化對會計主體假設的認識,確保會計工作適應和服務於經濟發展。會計主體假設應由過去強調單壹絕對實體的信息使用觀轉變為網絡時代的相對主體信息使用觀,使之成為開放的主體假設。只要是為了相同的經濟利益而相互合作的聯合體,無論由多少個部門或獨立企業組成,都可以視為壹個會計主體。網絡公司的企業之間也有不同的職能分工,就像單個非聯盟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為了同壹個利益目標而高效運作,所以被視為壹個會計主體。因為根據重要性原則,會計主體所控制的資源應當理解為公司中的主要資源——智力資源,所承擔的義務應當是其主要義務——智力資源的充分運用和合法運用。這都是因為知識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虛擬公司中表現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成為貫穿虛擬公司生產過程的主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虛擬公司是不確定的,但是選擇它作為會計主體也無可厚非。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所謂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經營,不會被清算或破產的假設。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持有的資產會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被消耗、出售或轉換,承擔的債務也會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得到清償。在傳統財務會計理論中,持續經營假設壹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反映了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意願和目的,旨在解決企業的資產評估和費用分配問題。會計計量的許多基本原則都與持續經營假設有關,如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等。,都是基於並適應了這個假設。在互聯網非常普及的環境下,由於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網絡公司作為存在於計算機網絡中的臨時聯盟,有時可能擴大,有時可能縮小,也可能馬上解散。會計主體非常靈活,其存在時間的長短極不確定。這使得資產的歷史成本計價和費用收入配比原則不切實際,不能正確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上都挑戰了相對穩定主體的持續經營假設,挑戰了企業自身和外部關聯企業的持續經營估計和假設。特別是基於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配比原則等基本會計原則披露的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使財務報告成為壹種常規形式,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師提供的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企業的合並或分立、資產重組或剝離將變得更加頻繁,這意味著很難按照傳統的假設來判斷壹個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可持續管理的靜態觀點受到動蕩和不確定因素的挑戰。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所謂會計分期假設,是指在會計主體終止前,及時向會議信息需求者提供有關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人為地將會議主體的連續經營過程按照壹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壹個又壹個會計期間。在以前的手工核算環境下,核算周期的每壹步都需要消耗壹定的人力物力。所以步驟越多,流程越長,次數越頻繁,信息提供的成本就越高。然而,在計算機化的情況下,情況會非常不同。會計人員只需要將各種詳細的信息收集並輸入計算機,形成具體完整的基礎數據庫,然後由計算機按照壹定的指令從基礎數據庫中自動收集、分類、匯總各種報表,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在形成基礎庫的過程中所花費的成本構成了會計信息系統的沈沒成本。基本庫中的數據庫使用越頻繁,基於它生成的報表和報表就越多,單位報表和報表的成本就越低。這樣就有可能降低信息成本,縮短會計周期,提高信息的及時性。采用計算機網絡,壹筆交易可以瞬間完成,壹筆交易完成後網絡公司可能馬上解散。換句話說,網絡公司是因為某項業務或交易而成立,又因為該項業務或交易的完成而終止。它的存續期非常靈活,可能和普通企業壹樣長達多年甚至更長,也可能只是很短的時間。在會計主體存在時間不確定的情況下,尤其是存在時間很短的情況下,對會計主體進行人為劃分,不僅非常困難,而且實際意義不大。因此,應將會計分期假設納入持續經營假設,改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總結和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傳統做法,使會計信息真正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4.對貨幣計量假說的影響所謂貨幣計量假說,是指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最佳會計形式。雖然會計數據不限於貨幣單位,但傳統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以貨幣計量的財務信息。貨幣計量假說有兩層含義。第壹,貨幣是眾多計量單位中最好的計量單位。第二,幣值相對穩定。以貨幣為會計信息的統壹計量單位是傳統會計的基本假設,自復式記賬法實行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貨幣作為會計信息的統壹計量單位,有利於不同企業和行業用同壹口徑衡量和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使人們可以以貨幣為工具,考察企業經營狀況的全貌。然而,在網絡時代,貨幣所反映的價值信息不再是管理者和投資者決策的主要依據,如創新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份額、虛擬企業創建速度等顯示企業競爭力的指標,更能代表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而且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上交易越來越頻繁。為了方便結算,出現了電子貨幣,並且正在不斷推廣使用。無紙化趨勢將成為未來貨幣發展的壹個主流,這將對以部分紙幣為主要計量手段的傳統方式產生巨大沖擊。可見,會計計量方法不應該局限於貨幣,而應該多樣化。會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經營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只要是有利於輔助決策的,都應該被會計工作所采納,而不應該局限於用貨幣作為反映企業情況的工具。我們不能因為手段選擇的單壹帶來的便利而影響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實用性,使會計偏離了原來的目的和宗旨。因此,在信息時代,社會經濟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商業行為也日益多樣化。會計工作應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上一篇:煎餅怎麽做最好吃。下一篇: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