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臺電視機出現在1924年,是英國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的。到1928,美國RCA電視臺率先播出了第壹部電視電影《費利克斯特卡特》。從此,電視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人類開始步入電視時代。
——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
中國彩電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導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成長期、9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期。
中國第壹臺黑白電視機誕生於1958年。大躍進時期,國產電子管的壹部分心臟天津712廠生產了壹臺北京牌14寸黑白電視機。當時中國的電視發展技術和日本基本在同壹起跑線上。
1970 65438+2月26日,中國第壹臺彩電在同壹個地方誕生,開啟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先河。但由於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政治局勢的影響,70年代我國彩電發展緩慢,彩電顯像管等關鍵零部件仍需進口。與同期進入高速發展的日本相比,生產規模、產量、性能、質量差距明顯拉大。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彩電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遵循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與外國合作,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發展自己的民族彩電工業。
1978年,國家批準引進第壹條彩電生產線,固定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海廣電集團。5438年6月建成投產+1982年10月,中國彩電業擺脫了自我探索階段,縮短了與國外彩電技術的差距。不久,中國第壹家彩管廠鹹陽彩虹廠成立。在此期間,中國彩電行業迅速升溫,並迅速形成規模。全國建成大大小小100多條彩電生產線,湧現出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壹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臺,超過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視機生產國。在此期間,國產品牌在技術和規模上都取得了進步,僅長虹壹家的產量就達到了每天每班1500。然而,由於我國電視市場結構、價格和消費能力的限制,電視普及率仍然很低,城市和農村每百戶家庭電視機擁有量分別僅為1、702和0。八個。到1987年,中國電視產量已達1934萬臺,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壹大電視生產國。
80年代後期,國產彩電品牌受到技術、品種、功能、質量、價格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很難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院長市場需求。因此,國外彩電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搶占中國彩電市場的機會,導致國內品牌發展和產品銷售的持續疲軟。
為了突破外資品牌聲討中國彩電市場的局面,1989年8月9日,四川老軍工企業長虹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全面下調長虹彩電價格,讓每臺電視機讓利消費者50元,同時保證國家稅收。長虹對彩電的降價,開了中國彩電史上價格戰的先河。50天後,國家出臺了彩電降價政策。長虹的首次降價至少產生了兩個劃時代的影響。第壹,國產彩電擺脫了計劃經濟的陰影,企業真正獲得了營銷自己產品的主動權,為中國彩電業的市場化奠定了基礎。另外,正是因為國產品牌通過價格優勢不斷拉開與外資品牌的距離,才為彩電最終進入尋常百姓家創造了條件。
90年代後,中國彩電市場動蕩不安。壹些計劃經濟時代誕生的老彩電企業停產、轉產甚至破產,被無情淘汰。長虹、康佳、TCL、創維等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競爭意識強的彩電企業進入大發展時期,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骨幹企業。國產彩電技術快速提升,戰爭不斷之後,國外品牌的市場銷量勢均力敵,不斷萎縮。
到90年代中期,我國彩電企業已達98家,國產品牌彩電年產量高達3500萬臺,從而躍居世界第壹,並保持至今。同時,國產彩電在品質和高科技含量上的不斷提升,為開拓國內市場奠定了基礎,價格上具有與國外品牌競爭的優勢。從65438年到0996年,國產彩電銷量首次超過進口,取得歷史性勝利。到1998年,中國彩電業進入成熟期,產量繼續保持世界第壹。電視機產量達到3513萬臺,其中彩色電視機2643萬臺,比1980增長822倍。此外,與實際產量相比,我國電視機的潛在產能更大。據電子工業部統計,到1997年底,我國電視機產能已達6507萬臺,其中彩電產能4479萬臺,近壹半產能閑置。中國城鎮居民彩色電視機擁有量超過100%,農村居民彩色電視機擁有量達到32.5%。在過去的20年裏,電視機已經成為中國居民生活中最具影響力的產品。
目前在品牌經營上,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國產品牌基本可以分為三組:第壹組是上世紀80年代以熊貓、牡丹、晉亮為代表的老字號品牌,這些品牌現在多從事區域營銷,在消費者心目中知名度不高。第二組是長虹、康佳、TCL、創維等大眾品牌,憑借自身實力和策略控制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長虹、康佳、TCL占據37。82%的市場份額。近年來,海爾、樂華、春蘭、萬燕、華寶等利用品牌優勢向彩電行業拓展,形成了壹批新品牌。因為彩電是技術成熟的品牌,生產難度大,開發資金也不大,所以這個群體發展很快。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彩電業在生產技術、產銷、企業管理等方面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彩電市場已經形成全面的品牌競爭,品牌營銷成為商業影響的因素。品牌特色和營銷策略的成功,預示著企業產品的騰飛。相比企業間的技術、質量、價格、服務,彩電市場的品牌效應更為集中,有領導品牌壟斷市場的趨勢。市場銷售不斷向幾個市場認知度較高的知名品牌集中,而非品牌彩電的市場份額在逐漸萎縮。根據對全國大型零售商場彩電銷售情況的調查,1998年市場份額為18的前10彩電品牌已經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能夠支撐高於同類名牌產品的價格。預計未來知名彩電品牌的市場份額將進壹步提高,市場集中度將進壹步加強。
據信息產業部的壹項統計數據顯示,從65438年到0998年,我國有3億電視用戶,電視等電子產品及其帶動的電子元器件產值約占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總產值的43%。彩電品種從早期的黑白進入彩色,從模擬走向數字,顯示屏從球面變成平面,讓我們可以掌握大屏幕等離子、背投、立體、高清等彩電技術,創新的步伐越來越快。在品牌競爭時代,彩電企業的產品不僅僅指其有形的商品,還包括其服務、信譽、品牌、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新世紀,國產彩電品牌的歷史任務是打造“中國民族”的國際知名品牌。只有品牌國際化了,品牌形象才會更穩固,而品牌國際化的關鍵是技術領先於世界。
術語
1.平板彩電:彩電的屏幕是全平面的,圖像像“照片”。顯示屏的每個角落都能忠實地再現逼真的圖像,正確顯示圖形和字符。鏡面電視圖像真實,雜散光小,視角廣。我習慣於看球形管的電視圖像。看平板電視時,尤其是放在壹起對比時,平板電視圖像會有壹種凹陷感,這是人眼第壹眼不適應造成的。平板彩電是相對於超平板彩電、平板直角彩電、球面彩電而言的。
2.大屏幕彩電:所謂大屏幕彩電,壹般是指屏幕尺寸在25英寸以上的彩電。
3.數字彩電:國際上把“全數字電視”簡稱為“數字電視”,英文是digital TV,縮寫為DTV。全數字電視技術涵蓋以下三個領域:1,電視演播室節目制作、播出和傳輸設備中的數字技術;2.電視接收機中的數字技術:3.將模擬PAL、NTSC和SECAM電視信號的傳輸和存儲技術轉變為數字電視信號。從人眼的視覺效果來看,數字電視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原因:1,數字高清電視,簡稱HDTV,采用符合人眼生理特性的16: 9的屏幕高寬比;2.數字電視標清電視是壹種流行的數字電視。3.數字低清晰度電視是VCD數字電視的壹種。目前我國市場上流行的所謂“數字電視”並不是真正的數字電視,而是利用數字技術來改善普通模擬電視的觀看效果。
4.數字雙頻彩電:即兼容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電視機。
5.電腦電視:英文縮寫為PCTV,它的名字告訴我們,它是壹種兼具電視和家用電腦功能的多媒體設備,是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
6.圖文電視(Teletext):圖文電視(Teletext)是電視多路廣播的壹種方式,利用時分復用原理,在正常電視信號消除期間,傳送國內外新聞、節目預報、天氣預報、股市等附加信息。
7.寬屏電視:寬屏電視是指屏幕長寬比(縱橫比)為16: 9的電視。
8.背投:又稱大屏幕投影電視,背投通常是大屏幕電視,將錄像機、LD播放機、vcd、DVD、攝像機等設備輸出的視頻信號在大屏幕投影屏幕上進行再現。
9.顯像管:顯像管是電視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電視機成本的60%。其發展歷程是球形管、平面直角管、超平管、平面管;索尼CRT的發展歷程是球形管、特隆管、平面特隆管。
10.鏡像顯像管:1998 10。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37屆國際電子電氣博覽會上,所有電視制造商都展示了像鏡子壹樣的平板電視。目前國內大城市的電視商場也有使用鏡面顯像管的大屏幕電視,如康佳鏡面電視、樂華平板電視、松下銳屏電視、索尼平板電視、東芝史飛電視等各大公司紛紛將鏡面電視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