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疫情之後:論中醫發展!法金清博士怎麽看?

疫情之後:論中醫發展!法金清博士怎麽看?

從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回憶抗擊疫情的歷程,到政協委員王傑介紹中醫藥抗擊疫情的方案,再到政府工作報告中“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醫藥成為近兩會的熱門話題。

中醫如何保持正氣,創新?疫情發生後,公眾對中醫的看法有所改變嗎?為了了解網友對中醫藥發展的看法和建議,思客、新華網健康頻道、新華網客戶端發起了“這次“疫情”之後,我們再來看中醫”的調查問卷,* * *回收有效樣本94190份。其中36-50歲受訪者占41.78%,51-65歲受訪者占25.70%。

大多數受訪者對中醫藥有很強的認同感,了解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並將繼續支持中醫藥的發展。

也有受訪者認為,中醫藥的推廣還面臨壹些困難,在全社會形成“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氛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傳統文化的瑰寶

絕大多數受訪者對中醫持肯定態度。超八成受訪者認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有優勢,是壹種整體健康理念。

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內涵。在幾千年與疫病的鬥爭中,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醫防疫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中醫藥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健康,也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貢獻。

那麽,普通大眾會經常使用中藥嗎?

從解表濕到治冬病夏治,超過壹半的受訪者每天都會用中醫思維指導養生。“我家壹直留著雙黃連口服液”、“按太陽穴輪刮眼睛”、“眼保健操蘊含中醫思維”、“藿香正氣水,雖然味道不好,但很有用”、“艾灸後父親的慢性支氣管炎好了很多”等,受訪者在留言中表達了對中醫的認可。

從年齡上看,中老年人對中醫的接受程度高於年輕人。2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有27.50%的人很少或根本不接觸中醫,西醫是主要的看病途徑。65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只有10.25%的人選擇了這個選項。有中醫專業的同學留言說,學中醫之前對中醫知之甚少,學了之後卻愛上了中醫,但身邊還是有壹些同行覺得中醫“太老了”。

中醫,“流行病”的英雄

80%以上的被調查者知道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作用,79.04%聽說過“三藥三方”。數據顯示,武漢16方倉醫院共收治11740人。每個方倉醫院配備4至8名中醫專家,中藥湯劑、金華清肝顆粒等4種中成藥同步配送。中藥使用率為99.93%。

武漢壹組102臨床對照研究表明,金花清肝顆粒與對照組相比,使新冠肺炎輕癥和常見病患者比例降低2/3,退熱時間縮短1.5天。受訪者認為,從方倉醫院運用“三藥三方”等有效方劑到太極拳、八段錦,中醫“組合拳”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過這次“疫情”,大家對中醫的看法有沒有改變?

在疫情期間,88.68%的受訪者加深了對中醫藥的認同感,將繼續支持中醫藥發展。有專家表示,歷史上很多中醫經典都是在大疫之後形成的,比如《傷寒論》、《溫病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於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借此機會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中醫是“當歸”

78.84%的被調查者認為中醫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下壹步應該推進中西醫結合提高臨床療效。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西醫互補互促的優勢。疫情發生後,要深入挖掘中醫“理、法、方、藥”並將其融入現代醫學防控體系,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

也有18.62%的受訪者認為中醫藥未來仍面臨壹定困難。16.96%的受訪者表示疫情過後,中醫藥會恢復到以前的發展速度,9.32%的受訪者表示中醫藥很難成為主流。

中醫太玄學,療效因人而異,無法摸清癥狀和副作用,是受訪者對中醫持懷疑態度的主要原因。也有受訪者不滿“老江湖”打著中醫旗號招搖撞騙,或者電視廣告故意誇大療效。這也導致了中醫被誤解和攻擊。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收到了9420條關於中醫藥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其中,“重視教育傳承、加強創新發展、中西醫結合、國家政策支持”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大多數受訪者期待中醫藥用中國方法在保護中國人民健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傳承精華,正氣,創新,應該成為中醫辨證論治的新風尚。

看完調查報告,來測測妳的中醫氣質吧!點擊下面的海報進入測試。

來源:新華網思科新華網產銷中心總策劃:郭本生策劃:段監制:李穎作者:黃潔欣謝問卷設計:王坤碩問卷推廣:李琳制圖:劉海東校對:王欣榮

  • 上一篇:回答多看英文書的好處
  • 下一篇:R&D模型中瀑布模型和叠代模型的優缺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