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是給觀眾看的,所以語言壹定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朗朗上口”是指語言能流利地表達意思;“悅耳”是指人們壹聽就能明白。
這就要求相聲的語言必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語。語言可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供人們閱讀的詩歌、散文、小說大多使用書面語言,使人們領略到文字運用的美,獲得壹種文學美的享受。但是相聲是給人聽的。無論單口相聲還是對口相聲,如果表演者好像在讀壹篇文章,觀眾肯定不喜歡。只有說壹些大家熟悉的口語,像聊天,才能有朗朗上口,幽默風趣的效果。
看,相聲《夜行》裏的壹段話:
a(“我”旁白)穿上鞋回來上車?嘿,還有八個人站在那裏。
哦!公共汽車站有八個人!然後就可以按順序下去了。
a排第九?
b是的。
a:我白追了這雙鞋?
b誰讓妳追鞋的?
壹個排也排不到第九。
b那麽妳在哪裏?
第壹個。
那家人答應了嗎?
a必須向他解釋。
妳怎麽解釋B?
a“同誌,妳在這裏等車嗎?”
b!
答:“哦,妳很幸運。首先,公共汽車來了。妳……先走。”
怎麽了?
“因為妳來得早。其實我還不算太晚。並不是說我只是追鞋。公交車來了,妳應該讓我第壹個。”
這太過分了。
a我說完,那人給了我壹個微笑:嘿!嘿嘿!
b同意?
a(等車,不耐煩)“後面去!”
b,我們去排隊吧!
這壹段的語言聽起來像聊天。是大家熟悉的口語,通俗易懂,流暢簡潔,生活氣息濃厚。當然,相聲中口語的運用不是得心應手,而是經過藝術加工的。
另外,為了讓相聲的語言通俗易懂,壹定要說普通話。相聲起源於北京,屬於北京本土的民間藝術,所以在普通話的基礎上,再帶壹點北京的鄉土氣息(比如《華二吟》)就更有意思了。
例如,單口喜劇《蠟錢》中的壹段話:
.....老人去世後,我老婆苦不堪言!因為老太太放不下,兒子管,哪個兒子管?所有人都必須負責。嫂子天天吵架,廚房的火壹直開著。爺爺要吃餃子,二爺要吃米飯,三爺爺要吃餡糕。奶奶吵著要饅頭,吃完飯坐在屋裏罵孩子,卻沒有孩子罵貓。這三個男孩像敵人壹樣。他們壹見面就紅了眼睛。幾次住不到壹起,只好分了。
分別的那天,邀請所有的親戚朋友吃餞行,房子分了好幾間。銀行裏的存款平分,房子裏的陳設,廚房裏的家具。兄弟犯了錯,比敵人還慘。吃飯的筷子留了壹根筋,分成三段,都分了。沒有人能拿它去買壹分錢。連雞鴨貓狗都分了,卻沒人管這個媽媽。
這是壹位劉寶瑞老先生表演的單口相聲。具有濃郁的京味,語言形象生動,文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2.簡潔、明快、短小精悍
相聲語言不僅要像生活中的語言壹樣,還要經過藝術加工和提煉,使之簡潔、短小、精練。
我們知道口語很復雜,有的很粗俗,有的很啰嗦。必須在相聲中提煉加工。只有經過提煉,才能做到言簡意賅,短小精悍。只有言簡意賅,短小精悍,才能達到“說起來容易,聽起來好聽”的藝術效果。
侯先生被譽為語言大師。他生前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客座教授。他對相聲語言的研究很有見地。請看他對幾種相聲語言中拖延、重復、繁瑣問題的糾正:
示例1:
“絕不能有特殊情況和例外!”——相聲《會範》裏的壹句話。
“有壹天,我從外面出差回來。”——相聲《買只猴子》裏的壹句話。
侯先生認為第壹句中的“特殊情況”和“例外”意思相同,應予刪除。第二句中的“出差”是去外面的意思,啰嗦,應該改成“有壹天,我出差了才回來。”
示例2:
“別太窮了!這可不好!太光榮了!”——相聲《飛油鍋》裏的壹句話。
侯老先生認為以上三個短語是用來表示喜劇演員不同意喜劇演員所描述的內容,但這三個短句互相重復,用“這樣不太好吧!”壹句話就夠了。
示例3:
“我必須知道它不敢打人。壹轉身,離我不遠了。因為小時候練過武術,腰腿靈活,壹只燕子拿著弓向我撲來。嘿!嘿!嘿!終於……”——相聲《夜遊》裏的壹句話。
侯老先生認為:這壹段用來形容非常緊張的場面。車“嗶”的壹聲已經到了,所以在這個緊急的時刻,來不及“回頭看,它離我不遠!”而且由於“我小時候練過武術”“我來壹只燕子抄了三次水”的長篇描述,會影響當時緊張的環境,也顯得語言累贅無力。他改成“我肯定知道它不敢打我,我就用我靈活的腰腿把腰扭了,所以……”
從以上侯老先生糾正的例子可以看出,相聲的語言越短越簡潔越好。這些都需要相聲的創作者和表演者對人民群眾的口語進行反復提煉和加工。
3.形象生動,色彩豐富
相聲以“說”為主,表演為輔,要求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實:說龍和龍,說鳳舞,感覺像聽到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的人。要達到這種效果,相聲的語言要豐富多彩,生動形象。
(1)善於抓住事物的鮮明個性,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具體地表達出來;比如單口相聲《詠馬詩》中的壹段話:
“城門外,有人牽來了馬。大家壹看這匹馬,從頭到尾八尺,細蹄大蹄,竹棍耳。它全身都是紫色的,但是它的前額上有壹片白色的毛。這匹馬名叫丁於·華子。”
聽到這裏,人們仿佛真的看到了壹匹紫色的馬。
(2)用壹些擬聲詞,用聲音詳細描述景物的活動和形態。例如,在夜間旅行結束時:
壹、下來?他沒看見我,就轉身“吱吱”叫了壹聲,卻再也找不到我了。
妳在家嗎?
我掉進溝裏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擬聲詞“劉彘”清楚地使人意識到壹個動作的發生,所以它在這篇文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觀眾以為他跑得快,但他搖了搖“袋子”才知道自己掉進了下水道!這有壹個意想不到的和有趣的效果。
(3)相聲語言中常用形容詞重疊。比如“辣”、“好吃”、“紅”、“綠”、“黑”。這種重疊式形容詞可以具體生動地描述事物的壹些外部特征,使語言更具感染力。比如相聲《保鏢》中,重疊形容詞“黃澄澄”被用來制造“包袱”:
後來,高級官員讓我們檢查後面的飛鏢。我壹看,沒人敢保護。我丟不起!這麽大的家夥,黃澄澄,幾十個...
b金元寶?
賈老窩瓜
“妳丟不起!”這句話涵蓋的範圍很廣,重疊形容詞“黃澄澄”專門規定這是貴重物品的外在形象特征,讓人意識到這個貴重的東西壹定是金元寶,但“寶寶兒”壹抖,就是壹個不值錢的老瓜。這和前面提到的擬聲詞“劉彘”壹樣,有壹種“意想不到”的強烈效果,讓人聽後會心壹笑。
(4)大量運用壹些民間活躍的口頭的、富有表現力的成語、諺語、歌後短語,也能達到幽默、簡練、生動的語言效果。
例如,單口喜劇《蠟錢》中的壹段話:
第二天,我早上起來泡茶。老太太壹坐下,我媳婦就點了根煙,我兒子站在壹邊。“妳坐下!”“對,我不能坐,雖然妳愛我,親戚朋友來了不好看。還有壹件事要和妳商量。妳不喜歡我就不說了。”“什麽事?”“妳讓我說,我就告訴妳!”“妳說”“要我露臉嗎?要不要我秀壹下眼睛?”“這是什麽!十個手指頭,哪個疼,我要妳們都露臉!”“外貌?不容易秀哇!同居,不理,不灑湯不露。這種分離,八仙漂洋過海,各顯神通,不得不從牙縫裏刮下來。妳壹個月只在這裏住十天,所以我可以給妳做點好吃的,夠妳吃的。不要把它給孩子們。不用擔心我們吃棒子面,哪怕吃半頓飯也不要介意。”
上述對話中的“十指,咬任何壹個都疼”“無湯不露”“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等句子,都是常用的口語成語和名句,用起來形象生動,朗朗上口,非常有利於刻畫人物性格。
再比如兒童相聲《煮雞蛋》中的壹段話:
a我這次剛學理發,遇到了大胡子——
B是什麽意思?
壹個問題(刮胡子)!
b讓我說這是被茶館開除的服務員--
A怎麽說?
b、哪壺不開提哪壺!
a叫我說,這是土地神的耳朵——
B是什麽意思?
泥濘不堪!
我們是在開玩笑嗎?
在這段話中,甲乙雙方做了三個歇後語,既表達了敘事內容,又給人以幽默風趣的感覺。
因為相聲的語言具有上述的壹些特點,幽默風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難忘。其中有些至今仍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比如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相聲《買只猴子》,被諷刺的主人公因為平時馬馬虎虎,大大咧咧,談笑風生,所以被稱為“馬大哈”。經過這次相聲表演,影響很大。直到今天,凡是對待工作漫不經心,不負責任的人,都會被稱為“馬大哈”。可見相聲語言的魅力是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