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壹本上古神話經典,也是神話傳說最古老的奇書,《神異經》是古代神話誌怪小說集,相傳為漢東方朔撰,兩本書中記載著許許多多的上古神獸兇獸,非常令人著迷。下面小編整理出書中出現的十大兇獸,個個來頭不小,實力強悍。排名不分先後,僅代表個人觀點,書友們有不同看法,歡迎書評區留言互動交流。
梼杌(táowù)
在《神異經·西荒經》中有記載:“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壹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梼杌。”意思大概是:在遙遠西方的荒原中有壹頭異獸,其外形巨大,體型像老虎,毛發約有六十六厘米厚,面部像人臉,腳卻像虎爪,長有獠牙,尾巴有六米長,經常在荒原中行兇作亂,它的名字叫做梼杌。
根據此描述,梼杌有點像劍齒虎,又有點像長著獠牙的野豬,但是不管是哪種形象,都暗示著梼杌的性格特征:兇惡殘暴,頑固執拗。於是後人延伸出梼杌是比喻那種頑固不冥,性格暴戾的兇惡之人。這個最早出現在《左傳》中。
在《左傳·文容公十八年》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大概意思就是:梼杌這小子油鹽不進,好賴話不聽,老百姓就喊他“梼杌”。但是由此也得知,梼杌是皇族,是三皇五帝之壹顓頊的兒子,但是此子生性冷酷且不聽顓頊的教化,遂被放逐到遙遠的西方。
饕餮(tāo tiè)
饕餮是上古神話中有名的兇獸,在各種文學作品,甚至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其中在張藝謀導演的《長城》中,其醜陋兇暴,貪婪嗜殺的形象,更為大眾所熟知。
在《神異經·西荒經》中有記載:“饕餮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意思是饕餮有著牛壹樣的身體,人臉壹樣的面部,眼睛長在腋下,尖牙利爪,聲音像嬰兒,喜歡吃人。
《長城》中饕餮形象
《長城》中饕餮王形象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鸮,是食人。”這裏的麅鸮就是饕餮。山海經中,饕餮的形象是羊身人面。
後來饕餮延伸比喻人的貪而不厭,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記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大概意思是:春秋時期,縉雲氏有壹個逆子,非常貪吃,而且喜歡錢,喜歡奢靡的生活。貪得無厭還不知悔改,天下的百姓都將他比作兇獸,他的名字就叫饕餮。
窮奇也是古代神話中的兇獸之壹,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在《山海經》中,窮奇竟然有兩種不太壹樣的形象。壹種形象在《山海經·西山經》中這樣描寫的:“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意思大概就是:在邽(guī)山上,生活著壹頭妖獸,它的身形跟牛壹樣,渾身長滿了像刺猬毛壹樣的尖刺,名字叫“窮奇”,它發出的叫聲就像是狗在嚎叫,以吃人為食。
窮奇的另外壹種形象記載在《山海經·海內北經》中:''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在犬北。''大概意思是:窮奇外形像老虎,背上長有壹雙翅膀,喜歡吃人,且喜歡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而正被吃的人是披散著頭發的。可見窮奇是壹頭兇惡殘忍的兇獸。
窮奇在《神異經·西北荒經》也有記載:“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形象差不多,只不過《神異經》中的窮奇比《山海經》中的窮奇,更聰明壹些,那就是知人言語,是有靈智的狡猾的兇獸。
混沌在古代神話中,是出現最早的兇獸之壹,而混沌這個名字,也容易讓人想到:“鴻蒙初起,混沌初開,盤古開天辟地。”於是把混沌的出現,與盤古大神開天辟地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混沌可能在天地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因此說,混沌是神話中遠古而神秘的兇獸。
在國漫《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混沌是最大的反派,造型驚艷,在影視中,混沌是五行山中大妖王,變身之前是書生面相的道人,常年指派手下,到處抓童男童女供其修煉,變身之後像壹條巨蟲,狡猾狠毒,大嘴可以吞噬世間壹切,妖力非常了得,是壹個與大聖大打出手的強大妖怪。
在昆侖西面有壹種異獸,外貌如同狗壹樣,長著長毛,四只腳,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無法移動,有兩只耳朵卻無法聽見,知人性,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高尚的人走向它,它會抵觸他;惡人便會聽從他的指揮,名叫混沌。
諸懷在《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北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日諸懷,其音如嗚雁,是食人。”大意為:在北嶽山中,有壹只上古兇獸諸懷,長得形狀像牛,有四只角,有壹雙人的眼睛,壹對豬耳朵,叫起來的聲音像飛雁,是壹種吃人的兇獸。
由此可見,諸懷集人、牛、豬、雁四牲的特征於壹身,非常特別。諸懷力大無窮,破壞力極強,凡是被擊中者,九死壹生,就算當場不死,也是殘廢,生活無法自理,生不如死。不過諸懷的技能刷新時間較長,壹擊之後,數年無法行走,因此極少主動襲擊。
傳聞,在上古神話時代,神魔混戰,諸懷隨妖王入侵人間,由於體型巨大,威力無窮,擁有極強的毀滅力,人間戰神無法抵抗諸懷的肆虐,紛紛戰死。在諸懷入侵人間期間,人界生靈塗炭。
相柳是大神***工的下屬,蛇身九頭,兇惡無比,食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在它嘔吐時,發出的惡臭味,能把所有路過的飛禽走獸殺死。日本神話中的八岐大蛇形象,與之神似,有可能是日本人借鑒了也說不定。
《山海經·海外北經》中載:“***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
大意為:相柳,***工的臣屬,長有九顆腦袋,體型巨大,能同時在九座山上進食。它所到之處,土地便淪陷成沼澤。因為禍害巨大,被大禹所殺。它的血液含有劇毒,所流之處,腥氣熏天,土地盡被汙染,無法再播種五谷。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體型可以達到30米,體重超過50噸,它的身體是黑色的,頭是青色的,主要以大象為食,這裏的大象,可不是現實中的大象,這裏的大象也是古代神話中的大象,也是巨大無比。進食後,三年才吐出骨頭,被巴蛇吃掉的動物,骨頭堆積如山。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傳聞如果人吃到巴蛇肉,便可終生不生心腹部疾病,雖不比唐僧肉,讓人長生不老,但是其效果也很驚人。相傳巴蛇被殺死後,身體化為山陵,也就是現在的巴陵山。
蠱雕是壹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大意是:鹿吳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多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流出,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壹種妖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但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以吃人為食。
燭九陰又名燭龍,號稱龍神之祖,所有龍神都由其進化而來。在《山海經·大荒經》中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大意是說:燭九陰生活在北方極寒之地,人臉蛇身,紅色皮膚,它的本領通天,只要它的眼睛壹張開,黑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壹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
在《山海經·海外經》又記載:“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晵之東。”就是說它吹口氣,天空馬上烏雲密布,大雪紛飛,成為冬天;呼口氣又馬上赤日炎炎,流金鑠石,成為夏天。它可以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不呼吸,身長千裏,神力能燭照九泉。
猰貐(yàyǔ)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猰貐,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傳聞猰貐是燭九陰的兒子,本是老實人,後被壹位天神誤殺,天帝擔心燭九陰傷心(其實是忌憚燭九陰的實力),從而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誰知猰貐復活了之後,竟神智迷亂,性情大變,後不慎掉進了昆侖山下的弱水裏,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兇殘食人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