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遊。眉山東鄰內江、自貢、資陽,南接樂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撤銷眉山地區,設立眉山市,管理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單玲縣、青神縣。
眉山,古稱梅州,早在1000年前就是州縣行政。宋代,* * *有886人考中進士,史稱“八百進士”,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
眉山也是成樂山黃金走廊中段的關鍵區域,是“成都平原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星火計劃農村信息化試點城市和“四川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7%,城市綠化率達到37%。
組織系統演化
眉山府的建立始於南齊建武三年(496),通奇左軍在犍為縣舞陽縣南部建立。南梁平定年間(520-527),通奇左軍更名為通奇郡,設立通奇郡,郡治同城。
泰慶二年(548)設青州,轄通奇縣,州治通奇縣。
553年,西魏第二年,青州改為梅州,轄通奇、慶城兩縣,州治通奇縣。
北周明帝二年(558),廢通奇縣,新設安樂縣,轄今東坡鎮,仍屬梅州。建德元年(572),改梅州為青州。大成元年(579),青州改史。
隋開帝三年(583),廢郡救州。大業二年(606),改史稱梅州,州遷至依桐縣(今東坡鎮)。撤州後建眉山郡,郡治隴右,即現在的樂山市中心城區。
唐武德元年(618),改眉山郡為歷史。次年,梅州脫離嘉州,轄依桐、單玲、洪雅、南安(今夾江)、青神五縣。它屬於建南路,依桐縣由國家管轄。天寶元年(742),撤銷梅州,改置依桐縣。甘源元年(758),廢依桐郡,復梅州,屬建南淅川。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依桐縣更名為眉山縣,隸屬眉州,淅川道。該州領導眉山、彭山、單玲和青神縣。
元十四年(1277),梅州屬嘉定道。民國20年,眉山縣撤銷,歸州管轄,單玲縣並入梅州。
明洪武九年(1376),梅州降為梅縣,隸屬嘉定。次年,彭山、單玲並入眉縣,青神並入歷史。13年,眉縣復升為梅州,直屬四川公共事務部,眉山縣仍歸州管,統領單玲、彭山、青神三縣。
民國2年,撤銷梅州,恢復眉山縣,屬四川南路。次年,改為建昌路。17至18取消道統。24年,設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眉山縣,轄眉山、彭山、單玲、青神、夾江、洪雅、大邑、邛崍、蒲江、名山10縣。
解放後,1950設立眉山專區,眉山縣設專員公署,隸屬川西行署,轄10縣,與解放前第四行政督察區所轄縣相同。後來大邑被擱置,新津被納入。3月5日1953,眉山地區撤銷,眉山縣劃歸樂山地區管轄。彭山、青神、眉山於1959年合並為1縣,稱為眉山縣。1962,11恢復縣制。
1968眉山縣屬樂山地區,1985屬樂山市(樂山地區重建)。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國函41號”文件批復:
1.設立眉山地區,轄原樂山市劃出的眉山、洪雅、單玲、彭山、仁壽、青神六縣,地區行政公署設在眉山縣東坡鎮。
2.調整後,樂山市轄市中、五通橋、沙灣、金口河4個區和夾江、犍為、沐川、井研、馬邊、峨邊6個縣(自治縣),管理峨眉山(縣級)。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國函60號”文件批復:
1,撤銷眉山地區及縣級眉山縣,設立地級眉山市。市政府設在新成立的東坡區。
2.眉山縣設立東坡區,原眉山縣行政區域為東坡區行政區域。東坡鎮人民政府。3.眉山市轄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單玲縣、青神縣和原眉山地區新設立的東坡區。
2014 10 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調整四川省眉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140號):同意撤銷彭山縣,設立眉山市彭山區,原彭山縣行政區域為彭山區行政區域,彭山區人民政府駐馮明鎮西街98號。
行政區劃
眉山市人民政府位於東坡區,轄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單玲縣、青神縣。面積7186平方公裏,人口349.85萬。眉山* * *下轄69個鎮,59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158個社區,982個居民小組,1186個村委會,9072個村民小組。
地名、郵政編碼、區號(k_)行政區域及代碼常住人口(萬人)眉山市6200200287139511400東坡區350東坡區620101331565448。
彭山區620860465511403馮明鎮33
仁壽縣6205002606511421林文鎮160。
洪雅縣6203601896511422洪川鎮35
單玲縣620200449511423單玲鎮16
青神縣620460387511424青城鎮20
旅遊資源
眉山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市政府所在地梅縣,有1505年歷史。是著名的蘇三文化之鄉,擁有蘇三廟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彭山已有2300年的歷史,有彭祖、江口(省級)東漢崖墓等名勝古跡,市、縣級文物多達40處,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
青神是第壹代蜀王蠶叢的出生地,有著名的中巖寺、平羌三峽和中國唯壹的竹編藝術之鄉。洪雅始建於隋朝,古建築、古民居城鎮眾多,瓦屋山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此外,還有單玲的龍鷗山和仁壽的牛叫村等石雕。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眉山旅遊業的寶貴財富。在文物分布上,有壹條從古至今壹脈相承的閩江文化帶,是眉山文化旅遊建設最具特色的發展區域和支撐點。
折疊蘇三神廟
蘇三博物館蘇三博物館是北宋時期(960-1127)三位著名作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位於四川省眉山市西南角。到了元代,這座房子變成了供奉蘇三的神龕。
明朝洪武年間擴建,但明末毀於大火,只留下五碑壹鐘。清康熙四年(1665)按明代規模在原址重建,後由歷代增益修繕。現在占地面積56800平方米。
7月7日1980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4月,眉山蘇三博物館成立,1997年6月,眉山重新設立地委、行署。2000年,眉山撤地設市,成為地級市。
6月,蘇三寺被省文物局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2001年7月,蘇三博物館實行市級管理,隸屬眉山市文體局。2003年6月,更名為“蘇三廟博物館”。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蘇三寺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折疊瓦屋山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重點生態旅遊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景區。距成都160公裏,距峨眉山36公裏,距樂山大佛98公裏。與樂山大佛、峨眉山共同構成川西南旅遊“金三角”,位於大相格拉旅遊圈外圍。壹直是自駕遊愛好者和旅遊團體休閑觀光的理想去處。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在1997被評為“全國十佳森林公園”,在1999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旅遊景區”,是國家林業局指定的三大國家森林公園之壹。
景區日接待能力為1.5萬人。隨著連接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的“三山環線”的開通,相信瓦屋山將成為人們開展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科普研究、探險考察、攝影寫生、舉辦會議的理想場所。
折疊老峨山
老峨山,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於單玲縣西部的張敞鎮、王場鄉、順龍山轄區內,海拔1142m,面積11。
. 8平方公裏。其中森林面積1.3萬畝,矗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邊緣,時而有炊煙在半山腰飄過,蔚為壯觀。山形酷似峨眉,雄偉險峻,頗有峨眉山之姿。山中的名勝古跡如金頂、蛇神崖、九老洞、萬年寺、福和寺、壹線天等都與峨眉山同名。
據民間傳說,此山先有,後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據地方誌記載,老鵝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寺廟建於隋朝,盛於唐、宋、元、明、清。山上有72座寺廟,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名僧人。
唐朝開元年間,道教傳入老峨山,先人在山中建36安堂,近400名道士在山中修煉。道教著名人物杜光庭、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等名人曾遊覽此山,留下了許多贊美詩。
老峨山著名的自然景觀和景點有堪比峨眉山的日出、雲海、佛光,還有中國特有的空中掛花、美人曬羞、摩崖石刻等,並有豐富的文物和神秘的傳說故事。
折疊黑龍灘
黑龍潭旅遊風景區黑龍潭旅遊風景區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北距成都64公裏,南距樂山、峨眉山83公裏,西距蘇三故裏眉山30公裏。它位於川西旅遊熱線中間的最佳位置。
沿國道213成仁段、高速公路樂騁線、成渝線,可從南、北、東、西經仁壽、清水、鄭龍直接投入倉儲區。
庫區面積186.4平方公裏,湖面23.6平方公裏,南北長25公裏,東西寬13公裏,湖濱長310公裏。
湖中有七峽七壩,15個島嶼,形成北、西、東、中四個景區。“雄偉的大壩”、“滿溢的瀑布”、“龍巖古跡”、“盤龍綠島”、“報恩寺”、“八仙島”、“三灣美食”、“雙燕湖光”、“青龍花木”、“山王果園”等十大景區40余處景觀。
庫區的水上娛樂特色突出。大小遊船83艘,還有水上滑翔傘、龍湖潛水、遊泳池、垂釣區等體育娛樂項目。五裏橋和三大灣有劃槳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