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寫榮明的恥辱和建立新文體的體會

寫榮明的恥辱和建立新文體的體會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同誌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NLD、民盟委員時,精辟闡述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壹時間,“八榮八恥”不脛而走,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從城市到農村,從山區到草原,從車間到礦山,從軍營到校園...人們正在認真學習“八榮八恥”,熱烈討論“八榮八恥”,自覺踐行“八榮八恥”,積極推動社會風氣的不斷好轉。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辟概括,是對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只有分清是非、榮辱、善惡、美醜,壹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壹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對榮辱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奴隸社會,奴隸主以出身榮辱標準,特權大小,擁有奴隸數量;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把特權和等級作為劃分榮譽的標誌。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每個社會群體都有自己的榮辱觀。

在社會主義社會,樹立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對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告訴人們什麽是真、善、美,什麽是假、惡、醜,什麽是恥於何榮威,從而在引領社會風尚、提高道德素質、引導人們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胡錦濤同誌提出的“八榮八恥”是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系統闡述。概括精辟,內涵深刻。它有機融合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傳承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觀念,為人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進行道德選擇提供了基本規範。“八榮八恥”涵蓋了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涉及人生態度、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方略,對當前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充滿道德追求,歷來十分重視榮辱問題。從孔子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到孟子的“恥無惡,荀子的“榮辱”等論述。,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豐富的榮辱觀思想,塑造了明辨榮辱、知禮義、尊德等可貴的民族品格。”“八榮八恥”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榮辱觀和傳統民族精神中的優秀成分,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我們黨優秀革命道德傳統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光榮與恥辱為己任。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等寶貴的革命道德傳統。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從倡導“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物”的道德規範,到廣泛開展“學雷鋒”活動;從“五講四美三愛”的號召到“四有”的提出;從踐行公民“二十十字”基本道德規範,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部署,無不講述著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優良傳統和實踐歷程。“八榮八恥”在繼承這些優良傳統和思想的同時,又在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和提煉。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時代精神是現代文明的精神成果。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拼搏,鍛造了具有時代烙印的優秀精神品質,培育形成了立足國情、面向世界、銳意改革、致力發展、發揚民主、依法辦事等時代新風尚。“八榮八恥”充分吸收了時代精神的內涵,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因此,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吸收、繼承和發展了人類歷史上各種榮辱觀思想的精華,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何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現實意義?

2006年3月,人民日報報道了清華大學學生正在討論“八榮八恥”,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大學生們在討論中壹致表示,“八榮八恥”是在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十壹五”規劃、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提出的,抓住了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確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準則,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可見,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僅在全校師生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也在全社會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們中引起了廣泛的罵聲。那麽,為什麽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呢?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發展以人為本,立德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主體,人們應該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以及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以人為本與道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可以通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全民族的道德情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構建和諧社會確立了價值尺度。壹個社會是否和諧,壹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社會所遵循的道德規範。沒有良好的道德標準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實現社會和諧。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和幫助人們自律,提高境界,寬容理解,用同壹價值尺度協調各種利益,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迫切要求。在我國社會,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文化相互激蕩,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總的來說,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友愛是當代社會精神面貌的主流。但同時也要看到,社會上確實有壹些人,他們不分是非、榮辱、善惡、美醜,視腐朽為神奇,視庸俗為高尚,視謬誤為真理,這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格格不入,與文明社會的風氣極不相容。產生這些錯誤思想和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源上說,缺乏正確的榮辱觀引導無疑是壹個重要原因。“八榮八恥”明確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社會,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決不能混淆,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什麽、反對什麽、提倡什麽、抵制什麽。因此,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十分現實的緊迫性。

可以說,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紐帶,是當前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因此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衷心擁護。

如何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胡錦濤同誌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後,各地區、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作出了具體部署。在全黨全社會廣泛掀起了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新高潮,並不斷發展。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壹項社會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廣泛的宣傳教育,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大力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離不開輿論的倡導和推動。要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主題,以促進社會風氣好轉為宗旨,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獨特優勢,運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八榮八恥”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宣傳廣大幹部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動實踐和鮮活經驗,使“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知識。

官場規矩,民風清明。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需要領導幹部發揮表率和示範作用。領導是帶路的,幹部是第壹步。領導幹部的行為舉止及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壹個地方和單位風氣的形成,是社會行為規範的風向標,對社會道德風尚起著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作用。每壹個領導幹部都要以“八榮八恥”為鏡,活在陽光節約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常懷從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揚榮抑恥的積極踐行者,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和人格力量為群眾作出表率。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重點在青少年。要堅持以學校為主陣地,把榮辱觀教育融入學校德育全過程,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體現在大中小學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教材中。根據青少年的認知水平、行為能力和心理特點,科學規劃教育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天下,以自己的模範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

古人雲:“知之難,行之更難。”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知其然”,又要“真其然”,特別是要用制度約束和規範人們的行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要貫穿於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之中,滲透於社會管理之中。廣泛發動群眾,對照“八榮八恥”,修改完善公民公約、村規民約、職業規範、學生守則等具體行為規範,使人們在參與中得到教育和提高。註重道德建設的法律法規保障,依法懲處那些敗壞道德的違法行為,用法律手段引導和規範社會道德生活。

“榮辱之責,在乎自己不在乎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明辨榮辱,做光榮的事,拒絕屈辱之旅,聚沙成塔,聚力量知榮辱,樹新風,壹個更加正氣的社會就不會離我們太遠。

  • 上一篇:電影分類簡介
  • 下一篇:稀土永磁的龍頭股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