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居基,原名曼居因,位於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它是上海西南角的壹座千年古剎。據當地史書記載,它原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所建。相傳孫權的母親吳龍珍,小時候失去了父母,因此無法忍受姑姑的冷嘲熱諷。她便攜弟妹去了康城(金山市)姑姑家,受到姑姑家的喜愛,所以能夠學習詩詞禮儀經典。武黃龍元年(229),太陽升起,武龍珍被尊為皇太後。
為了報答姑姑父母在戛納闖禍時的恩情,孫女讓兒子派人去戛納見父母,伺候他們。沒想到,寡居已久的姑姑讀了佛學,不願意離開家鄉北上。於是孫權命令當地官員把他的老房子改成壹座佛寺。
吳嘉和元年(232),佛院落成。孫權給我舅媽起名叫“萬壽夫人”,並用禦書寫了“萬壽”二字,做了壹個巨大的牌匾,掛在院內的長生殿上,讓我舅媽在院內修身養性。此後,孫權多次派弟妹到曼珠因祝福。護國公夫人死後,曼珠茵成為佛教信徒朝拜朝聖的聖地。
曼陀羅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輝煌壹時。很多皇帝來廟裏香火,留下痕跡。地方史書記載有:東吳惠濟王孫良;東晉元朝皇帝司馬睿;南朝宋武帝的劉玉與陳璇:五代吳越國王錢繆;南宋皇帝趙構;還有元末吳王張士誠。
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曼珠吉大雄寶像,釋迦牟尼佛左右分別是阿難和葉佳。應時牟尼有十個弟子,其中葉佳和阿難是最著名的。妳不能在佛寺裏拍照。大雄寶殿後面是三座寺廟,供奉的是“西方三聖”。中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創始人阿彌陀佛,左邊是觀音菩薩,右邊是大趨勢菩薩,又稱“阿彌陀佛三”。佛教說世界分汙穢,凡人住的地方,凈土,聖人住的地方。三座寺廟的右側是五觀堂,是佛教弟子齋戒的地方。室內正殿有大佛字,也有香案,是齋戒前念經用的。上了香之後才能用齋戒。用過齋戒後,碗筷要洗幹凈,整齊地放在桌上。觀景大廳後面是加拉太神廟,加拉太神是神廟的守護神。住在裏面的都是支持佛教的善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曼居因幾經升遷和廢除,名字也隨時變更。曾被稱為“護國母廟”、“萬安寺”、“滿居士”、“祈福道場”。歷史上有過幾次大起大落,比如:
569年,南朝宣帝元年,小關鎮(明朝以前,金山曾叫小關鎮),壹個非常富有的罪犯官員,閬中魏榮慶,傾家蕩產,四處集資,重建曼居因。三年後完成,滿堂紅發展到巔峰。據記載,在當時的曼菊吉,* * *寺分為前後六個入口。山門前,九層寶塔高聳入雲,從地面直抵塔尖,奇高約十六尺。全寺共有208個大殿,300多名僧人。
宋太祖劍龍元年(960年),錢繆之孫錢朝佐出巨款裝飾曼居吉,重新用黃金裝飾佛像,並對天王廟的彌勒佛像進行了重大改動,將他的叔祖浙江奉化“布袋和尚”陳啟來的形象塑造成彌勒佛,並親筆為像題詞:“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物;當妳打開妳的臉,妳嘲笑世界上有趣的事情。”橫向的認可是:“微笑,永遠歡迎新的客人”。如今,曼居吉的對聯和彌勒佛像已成為代代相傳的經典,勸人樂觀豁達,寬容大度地與人交往。
1861年,滿洲裏在清軍與太平軍的戰爭中再次被毀。1865,曼居吉重修。修復後三進寺,進山門、正殿、方丈房、廚房,各入口兩側由廂房相連。這種模式壹直保持到民國初年。
生老病死是世間普遍現象,曼菊吉的興衰也是如此。千百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滿洲寺幾經興廢,卻始終沒有保存下來。1958年,滿居集金威農業中學成立。1960,金威中學、農業中學搬遷,大部分寺廟建築拆除。僅存的正殿也在1973拆除。
向善過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實。廣大信教群眾要求修復千年古剎曼珠吉的呼聲越來越強烈。1993 65438+2月3日,原金山縣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恢復開放金山漫居集。
1994,修復工程正式啟動,修復工程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也得到了廣大信眾的大力支持。
2000年6月5438+2月12日至6月5438+08日,曼居吉舉行了恢復後的第壹次水陸會議,祈求世界和平穩定,國家繁榮昌盛,風調雨順。至此,曼居吉正式對外開放,歡迎十位信徒前來朝覲。
如今的曼居吉殿,氣勢恢宏,結構嚴謹。寺廟占地38畝,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寺廟建築從前到後依次為山門、客廳、僧剎、鐘鼓樓、大雄寶殿、三廟、功德殿、齋堂、客房、伽羅殿、放生池。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寺廟融合了中國古代建築和現代建築的風格。雖然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卻不失中國佛寺的傳統建築特色。飛檐翹角、黃色墻壁的露瓦顯示了其獨特的簡單和莊嚴,這壹切都再現了中華民族真誠和簡單的文化內涵。寺內環境幽雅,樹木蔥郁。花木錯落有致,四季芬芳。走在其中,妳不僅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領略到建築藝術之美,如畫的園林風景簡直讓人難以忘懷。
寺廟地址:上海市金山區韋鎮金威村11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