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國家和社會的界面。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機構,但它與政府的關系是血肉相連,魚水不可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自1954,1954年2月26日通過以來,政府通過居民委員會將國家的公共權力傳遞給居民。政府支持和指導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保證居民委員會依法行使自治權,而居民委員會則協助政府在民間貫徹國家的政策法規,雙方的利益是完全壹致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盡管我們的管理體制和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國家仍然把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社會管理的主渠道和國家政權的基石。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壹直堅持將居民委員會放在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五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中。目前,基層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越來越多,這是社會活力的體現。但是,居民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所不能替代的,國家離不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也離不開國家。
這個社區在城市的基層形成了壹個社會統壹體。在計劃體制下,居民委員會沒有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對象除了住在小區的老人,都是沒有單位的居民,功能很單薄。但是,經濟社會轉型後的現代社區就不壹樣了。除了原來的工作對象,單位人逐漸演變為社會人、社區人,流動人口也開始進入社區,總量大大增加。結構越來越復雜。此外,大量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職能不斷從政府和單位剝離出來,由社區來承擔,有效地增強了社區的功能,豐富了社區的內容,拓寬了社區的工作面,使其從微觀層面上擔負起創造大社會的重任,成為壹個能夠協調和凝聚各方面的中心,成為壹個功能比較齊全的“小社會”。
社區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中國現在既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凸顯期。社會轉型必然導致利益格局的變化和社會階層的變化。地位的下降會造成人們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懸殊會暴露人們的不滿,工作的緊張會增加人們的精神壓力,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適,人口流動頻率的加快會使城市管理越來越困難,社會上負面的東西會給人們帶來負面的影響。再加上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這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雖然都體現在社會上,但都發生在社區,所以社區處於所有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最前沿。只有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工作,社區才能最大限度地將各種問題消化在基層,防患於未然。
社區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練兵場。居民自治是基層直接民主的最佳形式。社區居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參與社區事務的直接管理,這是國家法律賦予居民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也是社區事業繁榮發展的體現。參與是社區建設的第壹原則和生命線。參與標誌著居民對社區的認可和關愛。參與標誌著居民不僅可以分享社區中的利益,還可以承擔社區中的責任。壹個充滿活力、創造性和高效率的社區是壹個參與率相對較高的社區。當然,我們這裏所說的參與是指居民的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居民能夠積極參與社區事務,說明他們已經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區的命運緊密聯系在壹起,把社區當成了自己的家。這是社區建設的生命力、基礎和源泉。近年來,通過推進社區建設,社區也成為基層民主自治的堅實平臺,社區也從參與社區事務成為居民參與社會事務和國家事務管理的抓手。
總之,中央領導同誌指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在社區,既是對近年來城市基層社區工作發揮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今後如何進壹步推進社區建設的重大舉措。社區工作前景無限,社區工作大有可為。作為所有關心、支持和從事社區工作的人,我們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社區工作的機遇,自覺承擔起構建和諧社區的重大歷史任務。
從社區建設開展十幾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基層建立和諧社區的條件也完全具備。首先,社區地位提高,社區工作成為全社會關註的熱點問題;其次,社區的對象增加了,功能擴大了,組織加強了,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在基層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單位和居民越來越關心社區事務,在群眾中有認同感和凝聚力;四是社區內外關系不斷理順,社區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社區工作呈現良性運行的良好態勢;五是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和結構有了很大提高,不斷向規範化、專業化、制度化發展;六是社區硬件設施不斷達標,軟件不斷完善,能力明顯增強,能為老百姓辦的事情越來越多;七是黨對社區工作的核心領導得到加強,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得到鞏固;第八,特別是黨和國家對社區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為社區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為社區事業插上了翅膀。這些都是我們貫徹落實中央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有力條件。
什麽是和諧社區?這個問題有很多版本。經過比較,我認為比較好的有三個:壹是福州的“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社區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促進各構成要素的發展和相互之間的和諧,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自我內外的統壹”;二是青島的“以人為本,註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社區全體成員各盡所能、和諧相處,社區各要素健康、充滿活力、穩定有序”;第三,無錫的“組織、文化、利益、人、環境和諧的新社區”。三種表述各有千秋,基本把握了和諧社區的內涵,各有地方特色。
但我們認為,作為定義,既要把握總體精神,又要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把宏觀變成微觀,把理論變成具體的、可操作的。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對和諧社區的定義是“健康成熟的和諧社區,應該是社區與政府、社區與企業、社區與社會、社區與生態、社區與群眾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社區”。這當然是我們的看法,但我們認為這樣解讀和諧社區是可以的:壹是突出了“社區”這個主體;第二,以社區為點來管理各方面的關系。社區是以政府、企業、社會、生態、群眾為存在基礎的。沒有這個相互依存的前提,就不會有社區,所以社區和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第三,這不僅涉及到社會結構的三個部門——政府、社會、企業,還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諸多方面。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個定義基本可行。
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為基礎,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居民自治程度高、社會秩序穩定、社會保障充足、生活環境舒適、公共服務完善、各類社會群體和諧共處的現代城市社會生活區。
構建和諧社區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明確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在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後,我們將繼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長期奮鬥。因此,我們和諧社區的建設不是兩年壹次的事情,更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而是我們黨的壹個長期目標,就像和諧社會的建設壹樣。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到“和諧社區建設是未來社區建設的中心和主題”是非常恰當的。在設定目標時,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近期可以從社區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壹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營造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便利的居住環境,促進居住環境和諧,幫助困難群眾,惠及老百姓,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和認同感,這需要3到5年的時間;第二階段的目標。通過和諧社區建設,用3至5年時間,進壹步完善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社區民主自治機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把大部分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完善、文化繁榮、公平有序、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現代化新型和諧社區。第三階段的目標。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公共利益為紐帶,以各類社會組織為支撐,以資源整合為保障,構建政府組織與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合作的社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政府、社區、居民、社會、企業、生態的和諧,營造良好的社區自治環境,增強社區民主自治能力。從時間跨度上看,這壹目標將貫徹於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過程。
構建和諧社區的基本原則。第壹,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社區的壹切工作都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居民的參與為驅動,以社區居民的滿意為導向,使社區居民在社區發展中受益,在參與和諧社區建設中實現自身發展;第二,以大局為重,以發展為中心的原則。和諧社區建設要有利於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社區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有利於激發基層社會的創造活力,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三,有序改革、循序漸進的原則。和諧社區的建設是壹個系統工程,需要壹個堅實的目標,不可能壹蹴而就。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分類指導,壹步壹步夯實基礎,鞏固成果,再紮紮實實向前推進。四、整合資源,* * *共建* * * *的原則。充分調動社區內機關、學校、部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享受社區資源,努力營造* * *住社區、* * *建社區的良好氛圍;五、註重公平,相互兼顧的原則。有了公平,社會才能和諧,說明差距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大太多。如果超過警戒線,社會可能會不平衡。但是沒有絕對的公平,有壹些差距,這是社會活力、創造力、效率的壹種體現。所以要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差距,正確對待公平,學會互助互愛,學會同舟共濟;六、發揚民主原則,健全法制。民主的第壹個目標是獲得權力,第二個目標是防止權力的濫用。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但中國的民主不同於西式民主,應該在黨的領導下,在法制範圍內逐步推進。把民主與政府、法治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這是錯誤的。我們的民主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
構建和諧社區的主要內容。關於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從國家層面來說有幾個模式:壹個是大連市西崗區模式,今年6月5438+10月,根據曾慶紅同誌在江蘇、天津考察社區工作時的講話,把建設和諧社區提上日程,把“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此後,北京的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和河南省安陽市的殷都區普遍遵循這壹思路。然而,這是不壹樣的。許多地方根據自身特點,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當地實際的和諧社區建設內容。代表:壹是青島市文明辦,將社區建設的六個方面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內容,即社區環境、社區安全、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風尚、社區管理,還制定了量化的、可操作的《和諧社區示範點標準》;Xi北林區把“基礎設施完備、人居環境優美、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秩序良好、社區服務壹流、社區管理規範、文體生活豐富、居民行為文明、人際關系和諧、群眾滿意”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是:“建設自治社區,促進自我管理和諧,建設服務型社區,促進居民各種需求和諧,建設學習型社區,促進創新發展和諧,建設生態社區,促進人與環境和諧,建設平安社區,促進社會秩序和諧,建設充分就業社區,促進就業結構和諧。建設富裕社區、促進社會群體和諧、建設文明社區、促進居民素質與時代要求相協調、建設誠信社區、促進人際關系和諧、建設先鋒社區、促進黨群關系和諧”要求非常細致,措施非常嚴格;沈陽市委書記張行湘提出的和諧社區建設標準是:“平安穩定、環境優美、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管理有序”;特別是為了建設和諧社區,南京市玄武區城區和街道會同南京市技術質量監督局的同誌,用專業的術語和標準,編寫了《和諧社區建設質量手冊》。在這本手冊中,他們把胡錦濤總書記對和諧社區特征的描述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為了便於操作,他們還把它分解的很詳細,有幾萬字,相當於寫了壹本書,算是和諧社區建設模式的壹種創新。
這些模式各有特點。建設初期,大家反應迅速,百花齊放,難能可貴。而且直到現在,因為全國沒有統壹的標準,為什麽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和諧社區的理念;更何況這些模式都是有特色的,符合大方向的,所以總體上應該說是好的,這種開拓創新的精神值得提倡。
但現在的問題是,要想在全國推開建設和諧社區的偉大工程,就必須制定壹個統壹的標準,作為大家認同的基礎。有了統壹的標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是可以的,但主要是內容和主要標準不能變。否則很難操作和評估。國家標準應該是* * *;第二,必須具有權威性;第三,要容易操作;第四,要會評價。按照這樣的精神,我們認為大連市西崗區、北京市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確定的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大連市西崗區的內容過於簡單,北京市宣武區的內容過於復雜。現在我們集眾人之力,整合了壹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國家標準,那就是:
第壹,社區服務。街道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有社區服務設施,基本可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便民服務熱線實現了街道、居委會聯網,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70%以上。符合低保標準的得到了保障,殘疾人覆蓋率達到9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80%以上。區域內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無違法生育、違法建設、擅自施工。小區有保潔隊伍,門前“三包”簽約率90%以上,垃圾收集50%,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0%。95%以上的居民對社區提供的服務感到滿意。
第二,社區文化。有社區圖書館,藏書65,438+0,000余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動站和社區體育場地。社區參加全民健身運動的人口超過50%,參加市民文明學校和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人數超過本居住區居民的10%。文明建築、文明家庭、衛生家園分別占總面積。
第三,社區穩定。社區有警務室,治安組織健全,社區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社區矯正人員檔案,幫教刑滿釋放人員和改造人員率達到90%,社區無“黃、賭、毒”現象,無邪教組織,治安應急預案建立健全, 沒有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有弱勢群體法律援助機制,社區沒有發生嚴重和特大火災。
第四,居民自治。居委會組織有序,能主動接受社區黨委的領導,及時接受居民的意見和訴求。有《居民公約》和《社區自治條例》,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居民參與率達到60%以上,社區組織誌願者和居民誌願服務活動參與率達到8%以上。建立了社區事務聽證制度和社區事務告知制度,堅持戶務公開、公示欄公開,與轄區80%以上的單位簽訂了* * *建設協議,建立了* *建設機制。社區內單位公益性設施和場地向社區開放比例達到50%以上,居委會辦公用房不低於60平方米,並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辦公設施,保證居委會辦公經費。
動詞 (verb的縮寫)黨的領導。社區黨的領導是健全的,有能認真開展活動的建設黨組織,黨的社區工作協調委員會已經建立和完善。社區退休黨員組織70%以上轉入社區黨組織,有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模範在和諧社區建設中起著帶頭作用,可以為居民樹立榜樣。
構建和諧社區的保障措施。壹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和諧社區建設是關系城市基層全局的壹項重要工作。要按照中央關於“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要求,認真實施。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區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主導作用。民政部門是各級政府主管這項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謀劃、部署、落實好這項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工作納入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的大局,結合自身實際,找到進入這項工作的突破口。社區居委會和基層各類社會組織要與社區廣大群眾壹道,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組織者和執行者,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先行者,站在和諧社區建設的前列,為和諧社區建設乃至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二要做好規劃。做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發展規劃,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壹項重要基礎工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要服從全黨的大局,按照國家的“十年計劃”來辦。明年通過的五年計劃和十壹五規劃綱要?要根據“五年規劃”和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認真制定本地區和諧社區建設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只有這樣,和諧社區建設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當地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三要做好分類指導。要針對不同的社區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社區都有壹個具體的、明確的、努力的目標,紮實有序地推進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經常抓典型,通過典型以點帶面。要根據自身條件,發揮現有優勢,力爭在構建和諧社區的某些方面和領域有所突破,創造和總結方向性、指導性經驗。西部地區社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紮紮實實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群眾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做起,把構建和諧社區的工作壹項壹項落實下去,壹步步實現構建和諧社區的目標;在東部地區的社區,構建和諧社區的起點壹定要高,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全國構建和諧社區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