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秋分的傳統習俗是

秋分的傳統習俗是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壹。秋分的到來,預示著秋意越來越濃,預示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隨後氣溫逐漸降低,變得更加寒冷。日期在每年公歷9月22日到24日之間。秋分時節,尤其要註意預防秋燥,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補水。飲食方面,以溫潤為主,要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等溫潤的食物。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準,自2018年起,將每年的秋分確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1,秋節到月亮

秋分曾經是傳統的“祭月節”。比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說法。現在中秋節來源於傳統的“中秋節”。據考證,最初的“月亮節”定在“秋分”這壹天,但由於每年農歷八月的日子不同,不壹定總有滿月。而沒有月亮的祭月是大煞風景。因此,“中秋節”後來從“秋分”轉移到中秋節。

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禮拜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它位於四個方向:東南和西北。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許多歷史古跡,如拜月祭壇,月亮亭和月亮塔。祭祀月亮的民俗因地區而異。

北京的“月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用於皇家祭祀月亮。《北京中國年》記載了北京祭祀月亮的習俗,說:“中秋之夜,人們立起月宮的象征物,兔子像人站在上面;陳瓜國當庭;餅面繪有月宮蟾兔;男女拜香燒之。”北京還有壹個特殊的祭月習俗,那就是“男人不祭月更拜”,也就是民間諺語所說的“男人不拜月”。

2.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開平蒼鎮謝氏,曾為四市(今以鶴山為五市),有壹個未斷的習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在野外搜索時,往往是綠瘦的,大約壹個手掌的長度。采摘下來的秋菜,壹般在家裏和魚片壹起熬制,稱為“秋湯”。有句順口溜:“秋湯臟,洗肝腸。”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從秋天開始,人們仍然在家裏祈禱和平與健康。

莧菜含有許多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效果。炒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吃了能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滋潤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癥。

其實嶺南風俗中所謂的“秋湯”也和中醫提倡的秋季滋補是壹致的,只是嶺南風俗比較典型,有點土,沒有上升到中醫理論的高度。

3.送秋牛

秋分馬上就到了,到時候會有人挨家挨戶發秋牛的圖片。畫面用紅紙或黃紙印上壹年四季的農歷節氣,還印有農民的耕田圖案,稱為“秋牛圖”。給圖的都是民謠歌手,主要說壹些不違背農時的秋耕好運之類的話。每到壹個房子,他們更是看到什麽就說什麽,直到房主高興給錢。雖然說出來的話很隨意,但是每壹句都押韻優美。俗稱“秋”,秋人被稱為“秋官”。

4.粘住麻雀的嘴

根據習俗,農民在秋分這天放假。家家都要吃湯圓,十幾二十幾三十個不需要包的湯圓煮好了,用壹根細細的竹叉放在田邊的戶外田埂上,叫粘麻雀嘴,不破壞莊稼。

當然,用湯圓粘麻雀嘴只是農民美好的想象和願望,但也說明了壹個道理,那就是湯圓比較粘,不易消化,不宜多吃。湯圓多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配料制成。糯米性溫味甜,添加的食材往往糖分和熱量都很高。春寒時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壯陽、健脾。但糯米粘稠,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積食。搭配蔥、蒜等辛辣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萎靡效果。

5.放風箏

秋分也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在秋分的時候。甚至成年人也參與其中。風箏分為王耔風箏、鰱魚風箏、糜蛾風箏、雷公蟲風箏和月兒光風箏。最大的風箏有兩米高,最小的有兩三英尺。市面上有風箏,很多都比別人的小,適合小孩子玩,但是大部分還是自己貼的,大壹點的,還要互相較勁,看哪個飛得高。

  • 上一篇:漢字“個”是什麽意思?皮字怎麽寫
  • 下一篇:請問專業碩士是怎麽考的,和學術碩士有什麽區別?碩士和碩士的政策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