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享三篇關於端午節習俗的範文,供大家參考:
端午節的習俗構成1
端午節就要到了。妳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讓我告訴妳!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也稱為中秋節。還有壹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初五,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歡天喜地下水了。”
但今天的端午節更多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傳說,賽龍舟是為了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丟進河裏,是為了防止魚、餃子、蝦蟹吃掉屈原的身體。在這裏,我將告訴妳壹個關於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以齊、楚、燕、漢、趙、魏、秦為主體,相互之間為爭奪土地而戰,成就了中原大戰。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派官員。他勸楚懷王仁政,不要聽信讒言,但王懷不但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把屈原貶了。悲痛欲絕的屈原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田文。公元前278年,楚國遭到秦國的襲擊,屈原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家的毀滅和人民的苦難,他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他投江東汨羅江。楚人聞訊,紛紛劃船在河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帶來粽子餵河裏的魚、餃子、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們心中。如今,在農歷五月初五,人們會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習俗不同,但都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賽龍舟。除了以上,我們還有送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因為它可以吃粽子和綠豆糕,還因為它是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
端午節的習俗構成2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由於5月恰逢春夏交替,雨季來臨,濕度大,蚊子和病菌容易滋生。以前人們都是這麽想的,導致名字之間出現了各種習俗。掛艾草、菖蒲,喝雄黃酒,身上帶香囊,可以達到驅蟲辟邪的目的。
屈原死於汨羅江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壹位大臣。他充滿愛國熱情,總是為國家擔憂。但是楚王不同意他的變法政策,屈原被奸臣流放。最後我去河邊自殺了!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老百姓怕他的屍體被海裏的魚蝦吃掉,就把大米用竹葉包起來扔進河裏餵魚蝦。從現在開始,每年的5月5日,大家都會去河邊紀念他。當年劃船鑼鼓喧天的緊張局面,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會做什麽?除了在家包粽子,爸媽還會準備艾草和菖蒲,這樣可以避毒驅邪。在門內插艾草、菖蒲,形成端午節的特殊景觀;還有就是喝雄黃酒,但是小孩子不能喝。爸爸媽媽會用手蘸酒在額頭上寫壹個“王”字,同樣有排毒的作用;端午節中午,我們也會試著下蛋。據說端午節中午能把雞蛋直立起來的人今年會有好運!
端午節的習俗構成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每個人都吃粽子。妳知道為什麽嗎?現在我將和妳談談端午節的起源。
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後來被小人陷害,流放到邊疆寒冷刺骨的地方。公元前278年,秦軍入侵了楚國的首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5月5日,他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夫劃著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和雞蛋扔到河裏,說吃飽了就不回去咬屈博士的屍體。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是要把龍水獸弄暈,免得傷到屈大夫。
從現在開始,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技巧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同地區的節日習俗可能會有壹些差異。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采藥、掛艾草菖蒲、祭祖、放飛紙鳶、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打馬球、跳鐘馗、鬥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