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

端午節的起源和傳說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民間節日。雖然端午節的真正起源已經在歷史的風煙中變得模糊不清,但它留下的豐富習俗在今天仍然讓我們心存感激。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舟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節,黑龍在天空中度過七夜,這是龍飛的日子,正如《易經·甘瓜》第五首詩所說,“飛龍在天”。中午,龍星既是“贏”又是“對”,是好運的象征。

端午節,最初是南方先民創立的,是祭拜龍的祖先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龍升天”作為祭拜龍族祖先的吉日,並註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端午節被認為是“月亮的邪惡的壹天”,起源於中原北部,它是為了紀念屈原和其他歷史人物而附加的。

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端午”壹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地方誌中:“仲夏端午亦稱五月五日,與夏季的至日相同。”

段,古漢語有始、初之意,稱為“端午”,即“第五日”。《說文解字》:“段也是萬物誕生之題”,意思是“段”的意思是開始,所以五月初五稱為“端午”。《歲時廣濟》說:“都城塵民以五月初壹為第壹端,初二為第二端,數為偶數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稱為首尾相連。因此,五月的第壹個下午被稱為端午節。

但是端午節的習俗早就有了,比如賽龍舟和祭祀的習俗。古人以天幹地支為載體,天幹載天之道,地支載地之道,設置天幹地支,承包天地命運。古代人用天幹地支來表示日歷年、日歷月、日歷日和日歷時間。根據歷法,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五月稱為“午月”,午日稱為“重午”,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

端午之初,主要流傳於吳越南部,以“圖騰祭祀”的形式出現。古代先民以“龍”為圖騰,選擇在端午節祭祀,其實是當時祭拜龍族祖先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午節、午節、夏節。它原本是夏季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和艾葉、熏蒼術和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因為如此,解放後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壹,也是中國最早為人所知的著名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開創了“楚辭”的風格和“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到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當時下著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百姓怕河裏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帶飯團扔到河裏,防止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吃粽子成了習俗。

?紀念伍子胥?

江浙壹帶廣為流傳的端午節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始祖伍舉,以正直諫而聲名大噪,所以他的後代在楚國也名聲大噪。伍子胥壹家在楚被迫害,去了吳國。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打敗楚國,北遷齊晉,南服越人,拜項國公。

吳王夫差繼位後,伍子胥認為應該壹舉消滅越國,但夫差被艾博壓服,不聽“聯齊抗越”的主張。前484年,給伍子胥壹劍,自殺。子胥憤而自殺,留下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挖出他的眼睛,掛在東門上,看著越軍滅了吳國。

吳王夫差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棄於錢塘江中。後來吳國被越王勾踐滅了,夫差羞於在陰間見伍子胥。他舉起劍自殺前用白布蒙住了眼睛。

由於伍子胥的遺體沈入錢塘江的時間早於屈原,所以壹些文獻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與屈原無關。

?紀念孝順的女兒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孝順的女兒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親。

曹娥(130—143),東漢上虞人,五月五日受其父曹旭迎接(韓丹春所撰《曹娥碑》中說:“五月五日,我隨時迎接吳郡。”“吳郡”就是“伍子胥”的意思)淹死在順江裏,屍體好幾天不見蹤影。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

17天後,他也於5月22日投河自盡。五天後,曹娥的屍體浮出水面,懷裏抱著他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後來,他居住的村莊改名為曹娥,悼念他父親的河流是曹娥河,並修建了寺廟來安慰他的孝心。

還有壹個傳說是,曹娥在5月5日投河自盡,沒有調查他父親的溺水時間。

端午節的習俗:

?龍舟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因楚人不忍與賢臣屈原分離,死於江中,許多人劃船追趕相救。他們爭先恐後地追趕,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人們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吃布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角粟”、“筒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在端午節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壹般都是前壹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

?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佩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古代人們認為自己的病是妖魔鬼怪所致),其實是用於內頭的裝飾。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綢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繩,做成各種形狀的細繩,各種形狀,小巧可愛。

?掛ai?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掃庭院,把菖蒲和艾條放在門眉裏,掛在堂屋裏。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端午節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節”。這壹天,人們掃院,掛艾葉,掛菖蒲,灑雄黃酒,飲雄黃酒,攪濁,除腐,殺菌,防病。

?紮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彩絲縛臂,名為長生繩.....,又動員兵鬼救人治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五行的五種顏色“藍、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節的淩晨,成年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五色線。

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扔進河裏。

據說小孩穿五色線可以避免蛇和蠍子的傷害;扔到河裏就是讓河水沖走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平安健康。

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精神。在這個節日裏,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自古以來,人們壹直在這個時候唱歌跳舞來表達他們的祝福。端午節來臨,也要以各種方式表達祝福和敬意,祈求祖國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 上一篇:福州有哪些小吃?
  • 下一篇:紫色英語的含義和象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