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接觸過論文。論文是我們深入研究某個問題的文章。為了讓妳的寫作更加輕松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會計和企業價值創造論文。歡迎閱讀收藏。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1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廣泛的競爭已經難以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建立以現代管理會計為核心的新型財務管理體系迫在眉睫。為此,財政部、國資委在國有企業大力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反復強調中央企業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精細化轉變,將管理會計列為今後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點方向,要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相關管理會計制度建設,加快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目前,管理會計在發展和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認知是影響管理會計應用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其次是管理會計的構建問題。如果認識正確,可能會加速管理會計的發展,進而為價值創造和可持續競爭力的形成做出積極貢獻;否則,如果認知不到位,就會有意無意地阻礙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鑒於此,筆者擬從本質特征、歷史沿革、理論與方法三個方面探討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的關系,試圖揭示管理會計發展的源泉和基礎,更清晰地勾勒出管理會計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功能和作用,最終提升管理會計的效用價值。

壹,管理會計:創造企業價值的信息系統

關於管理會計,我國著名會計師於教授指出,管理會計是壹門有助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學科(1983),他將管理會計定位為對企業經營目標實現情況的計量和評價。美國管理會計權威人物卡普蘭教授認為,管理會計是創造企業價值的系統(2007)。管理會計側重於決策、方案實施和控制計劃實施過程,是決策和戰略實施的信息系統。兩位專家對“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價值”的理解是壹樣的。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下屬的財務與管理會計委員會(1988)對管理會計的解釋是,管理當局為確保壹個組織內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履行相應的經濟責任,對(財務和經營)信息進行確認、計量、報告、分析、解釋和傳遞的過程。管理會計的定義是:管理會計是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責任考核和評價等職能的會計分支。通過對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財務信息進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國內外大多數教材對管理會計的定義是:管理會計是壹套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通過財務方法和統計方法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使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能夠有效地計劃、控制和評價整個企業及其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從而幫助企業領導進行各種專項決策。盡管國內外權威人士和機構對管理會計的描述不盡相同,但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壹致的:

(1)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可以說,價值創造是管理會計的使命。

(2)管理會計是壹個信息系統。信息經濟學已經有壹個結論,信息可以創造價值。本文旨在進壹步闡明管理會計如何創造企業價值。

(3)決策支持、執行控制、評價和激勵是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定位。企業價值創造需要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並執行,這就要求管理者了解生產、經營和管理流程,管理會計人員提供這些方面的相關信息,從而幫助管理者優化和改進運營和流程方法,實現正確決策,了解和控制業務流程,實現價值增值。

二,歷史沿革:影響管理會計的重要因素

按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因此,筆者將管理會計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成本計算與管理階段、成本計劃與控制階段、運營管理與財務控制階段、價值鏈管理與戰略控制階段。

(1)成本計算與管理階段(19-20世紀初)。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了人力,大型機械工廠取代了個體手工作坊。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這壹階段的資本家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經驗進行經營管理,以維護和擴大資本家利潤為管理目標,形成了以準確計算產品成本為基礎,進而控制和管理各種費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體系。

(2)成本計劃和控制階段(20世紀初和5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要求專業化管理,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企業會計突破了單壹事後核算的模式。通過采取預先計劃和運行過程中控制的技術方法,可以更好地促進業務目標的實現。壹系列成本控制技術和方法應運而生。以確定定額為目的的時間與行動研究技術、差別工資制和專業化職能管理解決了生產經營的效率問題,從而使會計學科從整個企業延伸到組織內部的責任單位,會計學科體系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3)管理和財務控制階段(50-80年代)。二戰後,國際國內競爭激烈,資本利潤率下降。在這種新形勢下,單純依靠提高生產效率,理順企業內部運作,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客觀經濟環境的要求。重視經濟預測和決策,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等財務管控手段能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4)價值鏈和戰略控制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20世紀80年代以後,高新技術蓬勃發展,世界經濟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變,企業的價值創造由依靠實物資產的投資轉變為依靠無形資產的開發利用。管理和財務控制越來越顯示出其局限性和不適應性。管理會計需要引入戰略思想,通過對顧客價值和股東價值驅動因素的確認、計量和管理來實現價值創造。

從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管理會計是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管理的需要而逐漸深化和拓寬的。管理會計和控制的對象依次是成本、利潤和戰略企業價值。管理會計發展中的以下幾個方面是重要的相關因素:

首先是企業管理的目標。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取決於企業管理的目標導向,是實現目標和創造企業價值的工具和手段。企業管理的目標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目標定位不同,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也不同。也可以說,管理會計具有目標導向的屬性。

第二是組織架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作用於企業價值創造過程,通過記錄、計量、分析和控制組織內部的責任單位、業務流程和經營活動,幫助實現價值增值。

第三是企業價值的驅動因素。就價值的概念而言,雖然有多種表述(如經濟增加值、資本回報率、利潤等。),它們都是以財務指標的形式表達的,那麽價值創造的問題就是提高財務績效的水平(余增標,2004)。與傳統財務管理不同,管理會計提供了價值創造的途徑和方法,它關註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包括成本動因、利潤動因和行為動因。管理會計致力於清晰地描述價值和動機之間的關系,是企業戰略、業務和財務最有效的整合工具。可以說‘管理會計不僅衡量價值’而且註重價值創造。

三,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

關於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壹般稱之為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傳統管理會計階段和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現代管理會計階段。在傳統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管理和預算控制,著眼於既定決策計劃的實施和經營計劃的執行,以“會計控制”為核心的職能特征,通過計劃執行和計劃實施的“控制”行為,達到促進和提高企業效率的目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為管理會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本按習慣分類,區分組織投入的固定資源和柔性資源。利潤的形成過程分為貢獻創造和資本保全兩個階段,揭示產品的盈利能力和經營風險,進而形成經營計劃的決策支持系統。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變,管理會計信息化向內部深化和外部拓展兩個方向發展(於,1999)。在介紹“信息經濟學”和“代理理論”的基礎上,管理會計主要關註如何為企業“價值鏈”優化和價值增值提供相關信息。管理會計的控制指標由滯後的財務指標向領先的指標轉變,出現了平衡計分卡、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等戰略管理會計工具。

我們可以把管理會計的發展軌跡描述為以管理會計實踐和組織管理目標為基礎,逐步構建和完善管理會計框架體系的過程。利潤實現方式是決定管理會計技術和方法的重要因素。從利潤目標及其實現來看,在生產者市場背景下,企業管理的關鍵是提高勞動效率,標準成本制度很好地解決了這壹問題。其中,標準成本控制的要點包括:

壹是在企業內部結構上,根據工作性質和責任主體劃分組織單元,使管理控制對象明確;

二是為各組織單元制定標準的“每日工作量”,明確規劃目標;

第三,對目標執行過程進行核算和控制,在保證按計劃實施的基礎上,提供管理決策支持信息;

四、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和獎懲,借助激勵手段,使控制到位,進而實現目標。其他管理會計方法(如全面預算管理、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也有這樣的特點。

從理論基礎看,管理會計是隨著生產經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管理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為管理會計方法奠定了基礎。經濟學理論、組織行為學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對管理會計方法的形成和完善起著指導作用,管理控制理論和契約理論為管理會計內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框架支持。具體來說,通過預算和分解,

管理會計將企業戰略目標所定義的各種契約(資源)的功能和責任具體化。責任會計將這些職能和責任進壹步分解為具體代理人的可執行契約,形成績效機制,通過績效評價和獎懲來保證績效(林萬祥,2008)。

第四,啟示: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

基於以上分析,本文對管理會計的發展和應用有以下啟示:

1.企業管理目標、組織結構、內外部環境和管理會計方法是相互作用的。管理會計與企業的組織結構(責任單位)及其面臨的環境密切相關。以企業管理目標為導向追根溯源,確定形成相應的技術方法體系’。因此,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應從確定經營目標和管理關鍵人員入手,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相應的管控技術和方法,從而有效實現目標,進而實現價值創造的終極任務。

2.基於系統控制的理念,規範管理會計的工作程序和標準。管理會計的作用體現在組織管理的全過程中。首先,管理會計參與組織決策的制定過程。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管理層的決策目標,收集和整理有效信息,選擇科學的方法對決策方案進行衡量和分析,通過權衡利弊(成本和收益分析等)確定組織目標和最優方案。);其次,通過建立責任會計制度,對組織目標進行分解和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核算和控制,記錄測量目標實施的進度和結果;再次,對目標的執行情況和結果進行分析和反饋,壹方面作為績效評估和考核的依據,另壹方面在對目標執行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預測新的規劃方案的效果,為下壹輪決策提供依據。

3.構建基於組織層級的管理會計內容體系。目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及率較低,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與企業實際運作聯系薄弱是其應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壹。根據企業是層級化、結構化組織的邏輯,可以將企業簡化為高層、中層、基層三個層次,進而構建相應的層級管理會計內容體系,包括為高層公司提供戰略控制信息,為中層公司提供運營控制信息,為基層單位提供運營控制信息。這也符合哈佛大學安東尼教授對管理控制功能和邊界的定義。

4.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與行為科學的結合是管理會計應用和發展中應註意的兩個方面。新世紀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使得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問題越來越復雜。壹方面,會計作為壹個日益發展的信息系統,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另壹方面,會計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行為問題,經濟利益驅動人的行為,進而影響會計控制的對象和結果。行為問題和信息技術的支持應該是管理會計系統的重要內容。

管理會計與企業價值創造論文2摘要: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財務活動也是圍繞這壹目標進行的。通過簡要分析財務管理與企業價值創造的內在聯系,進壹步明確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企業價值財務管理,經濟增加值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價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產生未來現金流入是其主要特征。用壹定的折現方法將產生的現金流量折現為現值就是企業價值。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因為它與其他目標相比有幾個優勢:考慮獲得報酬的時間,考慮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等等。

壹,財務戰略:企業價值創造的定位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為公司股東創造最大的財富,也是財務管理的根本目的。可以用經濟增加值EVA這個指標來衡量,EVA=(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總資本。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提高資產收益率或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可以提高經濟的附加值,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財務戰略是指籌集必要的資本以適應公司整體競爭戰略,並在組織內部有效管理和使用這些資本的戰略。財務戰略和企業戰略密不可分。財務戰略可分為擴張性、穩健性和防禦性財務戰略。不同的財務戰略有不同的資本結構,不同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和不同的經濟增加值。

二,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平臺

預算管理是國內外大多數企業普遍采用的壹種管理模式。全面預算包括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財務預算。全面預算管理之所以成為企業價值管理的平臺,是因為它的管理成本最低,也是因為它是協調各方利益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是壹種基於戰略的企業管理機制,與企業價值管理高度融合。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權責明確,極大地調動了各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進壹步優化了資源配置,最終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觀點認為,預算管理只是預算編制、執行、考核中形成的最大數據和表格的組合,其功能與傳統規劃無異。現在,權威觀點認為,預算管理是優化企業內部各種經濟活動的決策目標及其資源配置計劃並控制其實施的內部計劃活動和過程。它是以量化形式表示的計劃,反映壹定時期內經營活動的指標和資源配置情況。它是經營決策的具體化,是控制經營活動的基礎。企業最高管理層在做出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決策後,通常會通過預算來管理其價值的實現過程,從而管理各項業務的預算,使結果與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目標相壹致。

三、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保證

內部控制是指由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以合理地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運營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它是壹個用於戰略制定的過程,貫穿於整個企業的各個層面和單位,旨在識別影響組織的事件,在組織的風險偏好範圍內管理風險,合理保證各種目標的實現。控制活動確保執行管理層的指示,包括授權和批準、職責分工、適當的憑證和記錄、對資產和記錄的實際控制以及獨立檢查和評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整個過程也必須通過監督活動得到適當的監督和修正。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是壹種管理理念和文化,是完善決策機制的必然選擇。通過明確業務流程中的控制點、監管方法和風險管理措施,為企業防範戰略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監管風險提供制度約束,是企業減少和消除影響財務報告的不利事項,確保股東權益不受侵害,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四、成本管理:企業價值創造的基礎

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策略之壹是實現成本領先。企業的產品成本包括產品開發設計成本、產品生產成本、銷售和消費成本。成本管理是企業價值管理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基礎成本信息為企業建立成本利潤模型,從而識別有效產品、有效客戶和有效競爭領域,使各項業務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較分析更加匹配和科學,也使整體投資回報率和資本加權成本的比較更有價值,最終實現成本領先等競爭戰略。要實現這些成本管理目標,很難依靠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管理和差異分析法已成為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理想選擇。它以企業業務流程分析為基礎,根據成本動因區分增值和非增值活動,通過完善企業現行成本核算體系,確定不同作業環節和作業過程中的成本,有利於企業經營決策、流程改進和成本控制。

動詞 (verb的縮寫)企業價值創造業績的衡量。

如何評價企業價值管理的結果,評價過程實際上是對企業戰略和管理過程的重新審視。傳統的業績評價側重於財務,而基於戰略的業績評價強調公司價值的增值,不僅考慮短期財務成果,更註重長期競爭優勢的培育。因此,戰略績效評價不是壹個事實,而是壹個以價值管理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目前,世界上領先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大致可分為三類:

(1)基於傳統財務管理指標的評價體系現在大多采用預算管理。

(2)以EVA為代表的評價體系,

(3)以平衡計分卡為代表的績效評價體系。這三個系統各有所長,如果能取長補短,對提高企業績效管理是最好的結果。

在企業的薪酬體系中采用EVA,通過對該指標的動態觀察,分析企業價值創造的貢獻程度;平衡計分卡用於企業的日常業績評價,平衡計分卡中的財務指標主要使用EVA預算強調績效管理的過程控制和從EVA出發對企業績效的全面控制。最終建立以創造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核心,以預算管理為績效控制平臺,兼顧企業財務、客戶、內部管理和學習成長四大因素的全面績效管理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價值應該包括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目前只能估算經濟價值,計算社會價值的研究方法有待深化,但這個目標無疑更科學。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不僅考慮了企業所有者的利益,也考慮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企業價值最大化應該是財務管理乃至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

參考資料:

1.經濟增加值與企業價值管理研究

2.企業價值管理模型綜述。

  • 上一篇:1980年後中國所有傳入日本的動畫
  • 下一篇:中國金融保險資產比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