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杯公仔教案設計背景1
結合美術領域的《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制作玩具、工藝品等。通過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物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進行其他活動。”所以我們想通過這個活動,啟發孩子用熟悉的材料做出壹些漂亮的作品,培養孩子的手工技能和對手工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學會簡單的手工技能。
2.訓練孩子的粘貼技巧。
3.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對手工藝的興趣。
4.讓孩子體驗獨立、自主、創造的能力。
5.培養孩子的技能和藝術氣質。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孩子學習簡單的手工技能。
難點:訓練孩子的粘貼技巧。
要準備的活動
1,壹些紙杯和膠棒。
2、廢紙板切條和各種圖形。
活動過程
(壹)進口部分。
老師出示紙杯:“這是什麽?它能做什麽?”介紹紙杯玩偶的主題。
(2)基礎部分。
1,老師拿出紙杯等手工材料。
2.老師把長長的卡片紙卷成壹個圈,展開。
3、把卷紙貼在紙杯上,當紙杯娃娃的頭發,紙杯口朝下。
4.老師選擇深色紙板做紙杯娃娃的眼睛。
5.老師選擇紅色紙板做紙杯娃娃的鼻子。
6.紙杯娃娃被成功地制作出來供孩子們欣賞。
7.老師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制作。
8.教師巡邏指導。
(3)結尾部分。
老師評價孩子做的紙杯娃娃,讓他們互相欣賞。
活動擴展:
老師把孩子們的名字寫在作品上,陳列在藝術角。
教學反思
1.這節課是兒童手工的初步嘗試。
2.這節課結合實際,讓孩子輕松理解學習,與老師配合好,互動好。
3.在這個班裏,有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弱,但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紙杯娃娃教案2紙杯娃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獨立嘗試、探索、合作”的方式進行制作;
2.培養學生在制作中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3.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享受創造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掌握紙杯玩偶制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創作。
材料準備:幾個廢棄的壹次性紙杯、剪刀、雙面膠、彩筆等。
教學過程:
(壹)重視進口:
1.展示幾個簡單的紙杯作品,導入;
2.談論調查結果;
(2)努力使:
分組完成壹個紙杯娃娃。
(3)方法指導:
1,展覽與傳播,技術指導:
(1)妳覺得哪部作品好?好消息在哪裏?
(2)小組談經驗。
(3)妳認為哪個部分更難做?
(4)還有什麽需要提醒同學的?
2.總結。
3.欣賞作品,拓展思維。
(4)創新生產:
1,說明要求;
2.開始生產;
(5)展示與評價:
1,組織測評
2.團體投票。
3.宣布結果。
(6)擴展和延伸:
1.還有哪些廢料可以做娃娃?
2.欣賞不同材質的娃娃圖片。
3.說情懷。
紙杯娃娃教案3活動目標:
1.了解紙杯娃娃的基本構造。
2.會做紙杯娃娃,能簡單設計制作。
3.在活動中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
4.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在同齡人中大膽交流。
5.讓孩子體驗獨立、自主、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壹些壹次性紙杯,剪刀,彩筆,雙面膠,彩紙,籃子。
活動流程:
1.交流信息,引入話題。
壹次性紙杯的使用和處理。
2.創設情境揭示話題。
1.老師出示紙杯:紙杯傷心地哭了。原來主人用它喝茶,說沒用就扔了。孩子們,快來幫它做點什麽吧!
2.孩子討論,開闊思路。
3.揭示題目,讓孩子讀課件《紙杯娃娃》。
3.表達和交流,獨立設計。
1.老師展示了壹個例子——“紙杯娃娃”,並講解了制作方法。
2.孩子們獨立設計和裝飾紙杯娃娃。
(1)提醒孩子使用剪刀時註意安全。
(2)讓孩子自覺把垃圾放進籃子裏。
4.小朋友展示作品,老師點評。
活動擴展:
“找朋友”遊戲——引導孩子幫自己的紙杯娃娃找朋友,伴著歡快的音樂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映:
這次藝術活動提供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老師為幼兒準備的。藝術活動中材料的提供與兒童的生產行為密切相關。材料越多樣,孩子的發散思維越好。
孩子們在制作時可以利用材料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操作,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讓每個孩子的創造力都不壹樣,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充分體現教育的民主性。
紙杯娃娃教案4活動目標
1,讓孩子學會簡單的手工技能。
2.訓練孩子的粘貼技巧。
3.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對手工藝的興趣。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孩子學習簡單的手工技能。
難點:訓練孩子的粘貼技巧。
要準備的活動
1,壹些紙杯和膠棒。
2、廢紙板切條和各種圖形。
活動過程
(壹)進口部分。
老師出示紙杯:“這是什麽?它能做什麽?”介紹紙杯玩偶的主題。
(2)基礎部分。
1,老師拿出紙杯等手工材料。
2.老師把長長的卡片紙卷成壹個圈,展開。
3、把卷紙貼在紙杯上,當紙杯娃娃的頭發,紙杯口朝下。
4.老師選擇深色紙板做紙杯娃娃的眼睛。
5.老師選擇紅色紙板做紙杯娃娃的鼻子。
6.紙杯娃娃被成功地制作出來供孩子們欣賞。
7.老師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制作。
8.教師巡邏指導。
(3)結尾部分。
老師評價孩子做的紙杯娃娃,讓他們互相欣賞。
活動擴展:
老師把孩子們的名字寫在作品上,陳列在藝術角。
幼兒園紙杯手工教案:紙杯音樂
活動目標:
1,用紙杯制作各種物品,比如:高樓、有趣的玩具、有趣的動物、可愛的娃娃、漂亮的菊花等。,讓孩子體驗制作的樂趣。
2.鼓勵孩子大膽創造和表達。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各種紙板、廢KT板、紙杯若幹、雙面膠、剪刀。
3、飲料瓶、筷子、蠶豆。
活動流程:
首先展示壹次性紙杯,引導孩子看和說。
小朋友,這是什麽?它是用來做什麽的?
老師總結:紙杯不僅可以用來喝水、飲料,還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它還可以和小朋友玩遊戲!
二、PPT情境體驗多種玩法紙杯。
1,展示PPT (1)紙杯花
這是什麽?它是如何制作的?小朋友回答,老師總結。(切花瓣-顏色)
2.展示PPT (2)紙杯娃娃
這個紙杯娃娃是誰做的?妳想和每個人談談嗎?
小朋友回答,老師總結。(剪貼五官-彩紙裝飾)
3.展示PPT (3)紙杯動物
這只兔子可愛嗎?誰來做?
小朋友回答,老師總結。(查找匹配的面部特征-粘貼和形狀)
4、展示PPT (4)紙杯秤
這是什麽?如何制作?誰來介紹壹下這個遊戲?
小朋友回答,老師總結。(生產規模-遊戲平衡)
5.展示PPT (5)紙杯屋
紙杯真的很好玩。這是壹個妳們都喜歡的遊戲。妳能用紙杯做什麽?(中國館、建築、城堡等。)
紙杯塔:紙杯口,向下,壹排壹排;上層放在中間,層層疊疊。
紙杯房:紙杯口,下擺,四角立起;KT板,放在上面,壹層壹層搭建。
小朋友用童謠展示搭建步驟,老師總結。
第三,孩子自主選擇紙杯
孩子們真的很能幹,知道怎麽玩這麽多紙杯。讓我們用紙杯做遊戲,好嗎?然後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玩的開心!(背景音樂)
老師根據孩子的能力和遊覽指導來分配。
第四,結果顯示
1,小朋友分享交流紙杯作品。
2,老師總結,評價。
3.拍照。
紙杯娃娃教案5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了解紙杯娃娃的基本構造;
2.掌握除法、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夠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娃娃,按照設想制作出來。
流程和方法:
能夠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互相評價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並做出適當的改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設計和制作,享受制作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樂趣,體驗創作的魅力;
2.通過廢棄紙杯的再利用,滲透環保意識和能力;
3.通過作品的評價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紙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除法、組合等基礎制作技能創新。
教學準備:問卷,幾個壹次性紙杯,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交流信息,引入話題
1,老師:上周老師安排大家收集廢棄紙杯,調查了壹周家裏使用壹次性杯子的情況和處理方法。現在請交流。
2、學生交流、隨機評價、補充資料(課件)
3.創設情境,揭示話題。
(1)老師:我也帶了壹個大紙杯。(展示實物)它哭了,好傷心。為什麽?原來,它的主人用它喝完茶就把它扔了,說它沒用。同學們,只能扔掉還是賣掉?真的沒用嗎?趕緊想辦法幫它!
(2)學生出主意,拓寬思路,老師隨機評價。
(3)揭示話題:
老師:原來紙杯只要動動腦筋,動動手,就能做出這麽多東西!在這節課中,我們將學習用紙杯制作壹個洋娃娃。老師從書上和網上找了壹些紙杯娃娃。看:(展示課件)
第二,表達與交流,自主設計
1.老師示範:看完這些圖,老師也想用這些紙杯做個超級改變。仔細看,我要換了。
2.獨立設計娃娃。
4.表達和交流
第三,討論生產和合作加工
老師:(過渡)接下來,請發揮妳們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力,用這些廢紙杯創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但是做之前先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設計後制造;
2、集團內部合理分工;
3.完成後,給作品起個名字,寫在評價表上;
4.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時壹定要註意安全,註意不要弄斷手;
5.老師,這裏有個廢品回收站。妳不用的材料可以分類放入回收站。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去回收站享受資源。
2.小組活動:
(1),教師要關註以下群體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引導,提醒學生多註意交流,積極嘗試,及時鼓勵敢於創新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當老師看到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完成時,他組織了壹次參觀作品的活動。
第四,反思與評價,延伸與拓展
老師:學生的手真靈巧。他們都準備好了。
1,組織學生評價
師:接下來,我們請各組派代表介紹作品。在介紹作品時,要明確作品的名稱和特點。其他同學應該是評委點評:設計,制作等等。
相機鼓勵:還不錯!妳的作品很有創意!妳們合作得很好!相信妳下次會有更好的作品。妳的作品真的很精致!妳說得多好啊!以後繼續努力!
2.收拾桌子,回收廢品
給我看壹個大大的紙杯,滿臉笑容:妳看,這個紙杯有什麽變化?為什麽?(可重復使用)
3.組織學生評價。
老師:(過渡)剛才大家在制作過程中表現都很好。現在,請填寫評估表。
4.擴展和延伸
1.這些娃娃做好之後怎麽美化改進?
2.小結:在今天的這節課上,同學們用壹些用過的紙杯和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了壹個漂亮的小制作。事實上,我們周圍有許多廢物隱藏在被重塑的狀態中。只要大家聰明,都可以化為驕橫。(展示廢舊物品制作的作品圖片),課後嘗試,用作品裝飾家居。
5.組織大家課後互相參觀作品。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交流信息、引入話題——表達思想、自主設計——討論制作、合作加工——反思評價、延伸拓展”等教學環節,試圖突出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與評價,實現互動學習,促進技術思維。
具體包括:
(1)設計圖紙交換審查
(2)作品交流與評價
(3)交流和評論問題、經驗和發現
3.多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通過課前調查和作品展示,拓展學生思維。
(4)鼓勵設計過程中的創新。
(5)作品交流註重特色介紹。
(4)課後延伸
我覺得這堂課很好的完成了教學思路,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很高。從小組交流環節可以看出,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小組之間的合作互助非常好,交流方案和展示的結果質量很高。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學習熱情,願意接受不同的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1,交流信息,介紹項目環節通過調查家裏使用杯子的情況和處理,收集信息分析利弊,讓學生了解制作作品的意義,激發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拓展學生的設計制作思路,為整個技術活動做鋪墊。同時,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境,我創造了大家壹起幫助哭鬧的紙杯娃娃的情境。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境,從對問題的興趣到對問題的探究。在第壹個環節,我也註意滲透廢物利用的意識。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
2.獨立表達想法和設計。把全班分成10組,每組4人。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分組大膽設計。有的是可愛的女孩,有的是威武的將軍,有的是稚嫩的小兵。小組內討論交流的氛圍非常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但由於老師的演示很有趣,學生對演示作品印象太深,仍然無法擺脫思維定勢,很可惜。
3.討論制作和合作加工,小組內互助的氛圍比較高,各個小組都很團結,從頭到尾都體現了團隊精神,同學們在協作學習中有了新的收獲。但是學生時間太少,做不出來,要趕時間,影響質量。
4.反思評價,延伸延伸環節,學生們發現在作品的介紹和評價上還有壹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同時擴大到利用其他廢品進行小規模制作,從而達到“深化學生的學習內容,給他們更廣闊的思考空間,讓我們的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的目的。
總之,我在教學中註重學生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以作品設計制作為活動載體,學生參與調查、設計、制作、評價等技術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技術思維。同時我感覺過程評價和自始至終滲透環保意識的做法是比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