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形成後,藝人編演的劇目多以《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嶽》等長篇小說為藍本。更早的有陸聖魁編的《三國誌》三十六冊,(壹說四十冊),楊龍壽編的《二心鬥法》,沈曉青等人根據史公案編的《八大名著》(即黃天霸的若幹劇本)。大約在這個時候,上海京劇藝術家王洪綬等人也編演了壹些劇目,其中有壹至十二部《鐵公雞》,據說是即時的。後來在清末民初的京劇改革運動中,更多的文藝工作者參與了新劇的編寫。在上海,王小農的《黨員紀念碑》、《瓜鐘藍音》、《新茶花》、《血淚紀念碑》、《恨海》等。都有壹定的社會意義。後來,在新的文藝工作者的幫助下,還編導和演出了周的歌曲《鮫人》和《學拳金剛》。在北京,文人齊如山、羅英公、陳墨香、金為“四大詩人”寫了許多新劇,如《霸王別姬》、《青霜劍》、《釵頭鳳》等。20世紀20年代以來,上海的尤金貴等人創作了大量的連臺劇。
京劇中有很多思想性很高的傳統劇目,比如《我的美人案》《漁父殺子》《四子》。更多的戲劇從各個角度反映古代生活,豐富人們的知識或給人健康的藝術享受。如《英雄》、《室內城計劃》、《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數宣揚封建道德、描寫情色兇殺的劇,如《九只表》、《兩個鈴鐺的故事》、《殺子》等。
京劇的傳統還是有劇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點。有些劇本可讀性強,有些只能在舞臺上展示,不具有文學性。許多戲劇都是通過演員在舞臺實踐中的不斷豐富而逐漸成熟並成為藝術精品的。
京劇中最有影響的劇作家是盧生奎(代表作《三國演義》等。)、王小農(代表作《為祠堂哭泣》、《馬前灑水》等。)、羅英公(代表作清霜劍、金鎖等。)、陳墨香(代表作《釵頭鳳》、《紅樓兩少年》等。)和齊如山(代表作)。翁偶虹(代表作有《鎖祁囊》和《蔣香河與王》等。)、馬·(代表作《破軍進京》、《宋正琦》等。)、範(代表作男姜紅和女盧瑞明)。
新中國成立後,京劇獲得了新生。編了壹大批傳統劇目,編了許多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京劇藝術得到了復興,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已整理改編的主要劇目有《白蛇傳》、《野豬林》、《和諧將軍》、《陽門女將》、《穆掛帥》、《紅娘》、《望江閣》、《李慧娘》等。他的歷史劇有《逼上梁山》、《散打朱家莊》、《滿江紅》、《武則天》、《謝瑤環》、《黑旋風李鋒》、《海瑞罷官》、《宋正琦》、《徐九經升官》等。現代歌劇包括《白毛女》、《趙壹曼》、《迪諾》、《白虎奇兵》、《解振國》、《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甫山》。京劇欣賞:舞臺與時空模式
以前京劇舞臺沒有幕布,觀眾可以壹目了然地看到整個舞臺。壹般舞臺上只有壹張“桌圍”的桌子和兩把帶“椅套”的椅子,稱為“壹桌兩椅”。桌子和椅套上有裝飾性的刺繡。有時候舞臺上什麽都沒有。後來在臺前加了幕布,在演戲前遮住舞臺。有時,在演出過程中,會換上另壹層幕布,稱為“第二層幕布”。用來保留幕後擺桌椅、演員換衣服等準備工作,演員可以同時在幕前表演,讓京劇的表演更加緊湊。
京劇舞臺的時空很自由,不受現實生活的時空限制。大幕拉開後,舞臺並不代表演員上臺前的任何時間和地點。京劇舞蹈的時空是由演員的活動決定的。比如京劇中的壹個角色進入舞臺後,通過念叨和演唱,可以表現出舞臺就是他的書房。然而他離開舞臺後,書房不存在了,然後又出現了另壹個人物。通過他的肢體表現,可以看出舞臺是壹條崎嶇的山路。壹個人在自己家裏閑坐著,想去朋友家轉轉,就在舞臺上走了壹圈(叫“馬戲”),自己的家就轉化成了朋友的家。再比如劇中的人聽到壹個意外的消息時的震驚,這應該是瞬間的心理反應,但為了刻畫人物,他們可以唱很久。相反,寫信、讀信、喝酒的過程本來要花壹些時間,但為了簡潔,只要表演壹個手勢,同時演奏壹曲嗩吶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觀眾在欣賞京劇時,需要隨著演員的誦經、唱腔、表演發揮想象力,從而了解劇中的時間、地點、環境。
角色類型
京劇的角色類型俗稱“商”,主要根據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性格、氣質來劃分。京劇的行當是從昆曲、韓暉戲等古代戲曲演變而來的。起初分為生、旦、終、洋、凈、醜、雜、入門、起步、流行等十個角色。後來由於表演藝術的發展和劇目的豐富,打破了嚴格的業務界限,整合了生命、丹、潔、醜四大業務。每壹行包含幾種不同類型的角色。
歌唱伴奏
京劇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黃兒”,簡稱“皮黃”。西皮和黃兒是兩種口音的統稱,都分幾個“盤”。這些板塊都是在壹個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變化的。西皮和黃兒有“原板”、“柔板”、“快三只眼”、“散板”、“搖板”等板,西皮還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和黃兒的相似板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區別在於節拍的強弱與分散,節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簡單。這些板塊可以單獨分割,也可以連成成套。不同的盤子表達不同的感受。在唱、讀、玩中,唱功居首位。歌唱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除了西皮和黃兒,京劇還有四聲,比如南梆子和高梆子。
京劇音樂也是風格化的,各種重音和板塊都可以重復使用(當然不是完全照搬)。比如《女人開始解》裏的蘇三唱了《西皮柔板》,《汾河灣》裏的劉迎春也唱了《西皮柔板》。這在歌劇中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欣賞京劇,需要仔細分辨唱腔的差異。
為了配合演出,描寫環境,渲染氣氛,往往會演奏壹些器樂,稱為“曲牌”。這些曲調有長有短,有嗩吶和笛子演奏的,有胡琴演奏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帥升帳奏“水龍”,以“功尺”迎客,靈堂奏“哭天”。
鑼鼓在京劇中占有重要地位,唱、讀、打都離不開它。其特點是聲音強烈,節奏鮮明,用來加強節奏感,營造氣氛。例如,如果沒有鑼鼓的伴奏,壹場戰鬥是不可想象的。京劇中有很多鑼鼓觀念,被稱為“鑼鼓經”。它有壹定的打法,但很靈活。《鑼鼓經》主要分為開篇鑼鼓和體鑼鼓。開場鑼鼓,就是唱前打好的鑼鼓,引唱。體鑼鼓是配合表演和武術的鑼鼓。
京劇鑼鼓還有壹個特殊的作用,就是統壹各種表現手段。所有唱與打的轉換,舞臺節奏的調整都是通過鑼鼓來完成的。所以,鑼鼓貫穿全劇。
京劇裏白字的念法也很有特色。它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而是壹種經過藝術加工和音樂化的舞臺語言。
京劇的唱腔主要分為“白靜”和“白蕓”。白靜是對北京話的初步處理,其節奏和聲調起伏被誇大了。花旦和京劇裏的醜角都是學京白的。白蕓用“中州韻”代替北京話,聽起來和北京話很不壹樣。它是經過進壹步加工的舞臺語言,節奏和音調更加誇張,更有節奏感和節奏感。老京劇學生,青衣,華聯,蕭聲,老聃都讀韻。念白能夠簡潔明了地表達思想內容,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欣賞京劇和欣賞歌劇是不同的。觀眾和演員可以直接交流。比如壹個演員舉手,用袖子擋住另壹個演員的視線,向觀眾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假設對方聽不到這些話,就叫“鞠躬回禮”。看京劇不像看戲曲那麽受限制,觀眾可以隨時回應對演員的評價。比如演員精湛的武藝,優美的拖腔,鋼琴師演奏的精彩的《過門花》,都能立刻博得熱烈的掌聲和響亮的掌聲。在觀眾的鼓勵下,演員們更加賣力地表演,以至於舞臺回蕩,劇場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服裝面部化妝
傳統戲曲劇目多以歷史故事為藍本,反映各個朝代的生活,人物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服飾,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迫使戲曲藝人在服飾的穿著上制定壹套規則。
服裝的風格是角色社會地位的重要標誌。就頭盔而言,可分為冠、帽、盔、巾四類。皇帝戴皇冠,文官戴紗帽,武將戴頭盔,窮書生戴方巾。同樣是冠帽,翼的樣式分為向上、直、向下三種。向上的翼稱為天翼,皇帝和高級朝臣佩戴;普通公務員的紗帽是平翼的;向下的翅膀是非官方佩戴的。同樣,戴紗帽,插金花是狀元,加翅膀是徐。服飾分為蟒(包括官服)、斜、垂、褶。壹般的規矩是皇帝和文官穿繡花袍,武將穿臥服,平民穿打褶的衣服。
服裝的顏色很講究。壹是表演級別,皇帝穿黃色,壹至四級官員穿猩紅色,五級以下官員穿藍綠色;二是示風俗,喜慶場合穿豪華色,刑場犯人穿紅色,喪服穿白色;第三是場景的表現。林沖晚上穿黑色,突出壹個“夜”;第四是表現他的精神氣質。關羽面紅耳赤,身披綠袍,顯示了他能文能武,勇猛睿智。五是展示舞臺的整體美,元帥會被提升,壹群將軍會穿著紅綠白黑的衣服。
服飾上的圖案不僅漂亮,而且具有象征意義。皇室和大臣們的衣服經常使用龍紋,這是封建權威和尊嚴的象征;武將常用虎豹紋象征勇敢;文生的褶皺刻畫了梅、蘭、竹、菊,與它們的性格氣質有關;謀士的服飾用極端的畫面和八卦來象征智慧和道術。
服裝的不同方法也反映了不同的場景。壹條束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表現出雙手撐著裙角走路時東奔西跑的淒慘狀況;文森特的毛巾背面掛著兩條飄帶,系在毛巾邊緣,左側打個結,也能顯示匆忙;元帥出征前,倚身披蟒,給人以驍勇傲骨的感覺。
臉書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息息相關。在12、13世紀元雜劇和袁媛元雜劇的表演中,出現了壹種臉部中央有壹大塊白斑的醜角臉。
為了適應露天表演,面膜壹般只有黑、紅、白三種對比色,強調五官、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廓,如濃眉、大眼、轉鼻、大嘴等。這種原始的臉譜簡單粗糙,隨著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而逐漸修飾,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了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京劇臉譜在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過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改進、創新改革,得到了充分發展。圖案和色彩越來越豐富多彩,不同人物之間的區分也越來越分明,創造了許多歷史和神話中的面孔,形成了完整的化妝譜。
臉書的作用是通過臉書的色彩和圖案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特長、外貌等等。壹般來說,表達如此豐富的內容有兩種方式:壹是色彩變化的組合,二是圖案的構成。
從色彩上看,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多種顏色,從對人物自然膚色的誇張描寫發展到對人物符號的暗示色彩。壹般來說,紅色描繪了人物的忠誠和勇敢;紫色象征智慧、勇氣和正義;黑色體現了忠誠、耿直、正直的高尚品格;水白色暗示著奸詐人物和惡毒手段的可憎;油白表現出自負霸氣的性格;藍色意味著堅強和勇敢;綠色勾勒出俠義性格;黃色代表殘忍;老紅展現更多的是尊敬和勇敢的老兵;瓷磚灰色暗示年老;金銀常用於神、佛、鬼顯現其金面金身,象征虛無縹緲的感覺。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色彩鮮艷的裝飾圖案,很容易讓人眼花繚亂,產生神秘感。其實總結起來只有十幾種。因為互為參考,互為變化,所以衍生出很多光譜公式。這些光譜形式是基於各種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即使是同類型的譜形,每個部分的線描和色彩處理也因為人物性格的不同而不同,以至於每個人物都充滿了自己的個性,從不雷同。臉書的組成大致如下:
整張臉基本都是以壹種顏色為主體畫,然後用另壹種顏色勾勒五官。
三塊瓷磚臉,眉毛,眼窩,鼻窩用線條標出,在額頭和臉頰上呈現出三種明顯的主色。
十字卷首,這種畫法多從鼻梁處畫出壹個色柱,並與左右眼窩相連,在臉的中間形成壹個十字。
花臉在前額有完整的主色,其他部位有輔色標記,色彩類型豐富,構圖形式多樣,線條復雜細密。
象形臉,這種臉譜多是神話中的神怪。它用額頭案勾上鳥、獸、魚、蟲等裝飾圖案,表示自己被改造成了什麽動物人類。
歪臉壹般代表居心不良的歹徒或面部受傷的人,所以五官扭曲變形。
有許多京劇以神話傳說為主題。這些劇中的人物多為神魔,臉譜屬於“神仙臉”或“象形臉”。最著名的角色之壹是孫悟空。他是壹只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猴子。後來成為大師,武功高強,神通廣大。他在西天保護唐僧佛經,沿途降魔,歷經磨難,終於取回真經,修成正果,位列神仙之列。他的臉譜屬於“象形臉”,圖案表現的是猴子的五官;但他後來成了神,所以有“神仙臉”的特征,就是眼窩塗了金。他額頭上的珍珠表明他是佛教弟子。
除了臉書的上述幾類,還有“太監臉”、“英雄臉”、“小妖臉”。
關於京劇臉譜有壹些特例。丹丹平時不化妝,但也不壹定。鐘離春就是壹個例子。這個女的傳說是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東平)沒有鹽,所以也叫鐘無艷。她打慣了仗,相當男性化,長得又醜,所以在劇中采用了給臉書畫像的方法。畢竟,兀顏姓是壹個女英雄,所以在她的額頭上畫壹朵蓮花以顯示她的女性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