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經濟泡沫的定義

經濟泡沫的定義

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了壹種“局部”的經濟現象;後者反映的是“全球”經濟現象,不能混為壹談。

上面提到的泡沫經濟,被壹些學者定義為“由於價格信號的作用,導致資源錯配,產生大量泡沫的經濟”。我們認為這個定義有三個缺點:

(1)似乎“價格信號的作用”是泡沫經濟的罪魁禍首;

⑵印象中似乎是局部經濟泡沫越變越大,就是泡沫經濟,沒有揭示局部經濟泡沫演變為整體泡沫經濟的主要誘因;

⑶沒有揭示資源錯配的真正原因。

我們認為,所謂泡沫經濟,是指虛假需求通過壹定的傳導機制形成的局部經濟泡沫過度刺激社會有效需求而導致的虛假繁榮現象。在這壹傳導機制中,金融管理當局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局部經濟泡沫向整體泡沫經濟演變的主要誘因。這個定義可以理解為:(1)泡沫經濟的成因是局部經濟泡沫,局部經濟泡沫的存在在於虛假的市場需求,正是由於虛假需求通過價格信號的作用造成了資源錯配,所以虛假需求是泡沫經濟的罪魁禍首;⑵局部經濟泡沫的存在或經濟泡沫的擴大和增加並不壹定意味著全國都處於泡沫經濟之中,經濟泡沫向泡沫經濟的演變需要壹定的傳導機制。在這種傳導機制中,如果金融管理當局的貨幣政策沒有失誤,局部經濟泡沫不會引發全球性泡沫經濟;(3)泡沫經濟本質上是壹種虛假的經濟繁榮現象。之所以說是虛假的經濟繁榮現象,是因為泡沫經濟時期的社會有效需求被過度刺激了,即社會有效需求中存在大量虛假成分。這樣的繁榮是不現實的,遲早會破滅。顯而易見,在2006-2007年期間,股市大幅上漲,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經濟泡沫。這導致了2008年的危機。

內涵定義

目前,關於泡沫經濟的定義有多種理論。除了很多學者把“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有些還容易和通貨膨脹、商業周期、虛擬經濟等概念混淆。因此,有必要對泡沫經濟的內涵進行界定。1978美國經濟學家C. Kindle Berger認為:“泡沫狀態(bubble state)這個術語,隨便說,就是指壹種或壹系列資產在壹個連續的過程中突然漲價,最初的漲價會使人們期望漲價,從而吸引新的買家——這些人壹般只是想通過買賣來獲利。隨著價格的上漲,往往預期反轉,接著是價格的大幅下跌,最後以金融危機或。這個定義強調泡沫是資產價格從持續上漲到價格大幅下跌的過程,強調預期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價格反轉的過程中。

Gerriets(約瑟夫。斯蒂格利茨,1990)也認為,當投資者預期某項資產在未來會以高於他們預期的價格出售時,這種資產的真實價格就會上升,從而產生泡沫。《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詞典》(1992版)持這種觀點:在市場經濟中,如果壹種或壹系列資產的價格突然上漲,而這種上漲使人們預期這種資產的遠期價格會繼續上漲並繼續買入,那麽這些資產就會出現泡沫行為。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中國學者主要從泡沫資產價格偏離經濟基礎的角度來理解泡沫的經濟含義。

王從理性預期和非均衡分析的角度,認為泡沫是壹種經濟失衡現象,並將泡沫定義為某壹價格水平相對於經濟基本條件所決定的理論價格(壹般均衡穩態價格)的非平穩上移(王,2002)。陳國利和黃明坤博士都持這種觀點。其中,黃明坤博士將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聯系起來,進壹步闡述了基本價值。他認為資產的基本價值來源於實體經濟,是實體經濟系統達到最優動態均衡時的價格(等於資本的邊際產出率)(黃明坤,2002)。對於很多日本和歐美學者來說,強調泡沫是資產價格急劇上升到迅速下降的過程,即經濟存在通貨膨脹泡沫。Philippe1990對價格下跌型泡沫進行了專題研究,從理論上證明了股票市場可能存在下跌型泡沫。王、黃明坤等中國學者也認為,經濟中既存在通貨膨脹泡沫,也存在泄漏泡沫,即這種泡沫的出現是由於理論價格下降造成的,而市場價格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甚至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小於理論價格的下降幅度,從而導致市場價格上漲高於理論價格。

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是指壹個經濟體中的壹項或壹系列資產出現嚴重的價格泡沫,泡沫資產總量已占宏觀經濟總量的相當比例。而且,泡沫資產與經濟的各個部門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壹旦泡沫破裂,就會給經濟的運行帶來困難,或者引發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具有這種特征的國民經濟被稱為泡沫經濟。

京基泡饃

經濟泡沫的本質是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是由投機資本推動的資產價格過度上漲。所謂“超值”,就是“資產增量δ A”超過“凈投資增量δ Ni”的部分的異常升值。

資產價格可分為“有形資產價格”和“金融資產價格”。不動產或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價格;股票、期貨、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價格。經濟泡沫具有與固定資產價格上漲同步的趨勢。

經濟泡沫的崩潰是資產價格在達到“臨界質量”後突然崩潰。當壹個經濟泡沫(或資產泡沫)崩潰時,總會有壹個“引爆事件”——比如1990的日本股災,或者2008年的雷曼兄弟倒閉。

資產泡沫(股票)率Bs的計算公式:

資產泡沫(流動)率Ba的計算公式:

(註:B資產泡沫;凈資產存量;Ni的凈投資;Bs資產泡沫(股票)率;Ba資產泡沫(增量)率)

到目前為止,其他所謂的關於經濟泡沫的“間接”或“直接”測試方法大多都是無關緊要的。

日本的經濟泡沫:重疊的金融和非金融泡沫

1990左右的日本是經濟泡沫破滅的典型。

戰後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將財富裝進了日本國民的口袋,同時也積累了大量遊離於實體經濟投資之外的“投機資本(熱錢)”。在資產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潤的原始沖動驅動下,投機資本會迅速走向各種可能更快獲利的投機方向——房地產、固定資產、古玩、字畫、文物、珠寶等領域。

在1990年經濟泡沫崩潰之前,日本有過三次大的資產泡沫:1978~1981年(泡沫約為437.2萬億日元)和1985~1987(約為726.9萬億日元)日本的股價都漲了三倍左右。同期,不僅是房地產等不動產,幾乎所有投機性商品的價格都大幅上漲。奢侈和炫耀在日本風靡壹時,對收入增長更好的預期讓人們的指尖對現金越來越感到麻木。人們不再吝嗇,壹根好的牙簽可以賣到654.38+0萬日元。直到1993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的消費勢頭才開始放緩。

經濟泡沫崩潰後,在1991~2005年期間,日本的資產泡沫有壹個近15年的泡沫收縮期,期間整體資產泡沫收縮約1528.1萬億日元(約13.9萬億美元)。那些最後進入賭局的人幾乎破產。因為在銀座買了壹棟樓而最終倒閉的公司比比皆是,因為金融投機而倒閉的也不再成為新聞。

經濟泡沫的存量相當於壹個國家的投機資本總量。換句話說,經濟泡沫的存量相當於同期“投機資本”的總體規模。壹個國家的資產泡沫有多大,其投機資本就有多大。投機資本每增加壹分錢,就相當於實體經濟失血。所以可以說,資產泡沫的膨脹規模,也是實體經濟投資規模的萎縮。

日本凈投資和經濟泡沫存量(1975 ~ 2010年,10億日元)

統計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出版的《日本統計年鑒》。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日本的資產泡沫壹直在膨脹。日本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余額從1985年的約17萬億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約43萬億日元,增加了1.5倍。由此,東京、大阪、名古屋經濟圈商業用地價格指數在1985年上漲53%,在1980年上漲525%。同期日本平均土地平均價格上漲了1倍以上。

熱錢湧入股市,也使得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股指從10000點左右攀升至36000點以上,金融資產的泡沫已經膨脹,不言而喻。

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起點是日本股市在1989 12 31達到頂峰後的崩潰,股市價格暴跌,從根本上動搖了日本全社會對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信心。房地產價格也從1990開始下跌。不僅僅是房地產和其他房地產,幾乎所有的投機資本都沖進了漲價後的領域,價格下跌的大潮幾乎吞噬了過去幾十年的所有“暴利”。股市和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的資產貶值,讓在日本投資獲利豐厚的外國投資者對日本和世界完全失去了信心,國際投機資本紛紛逃離日本。東京黃金地段泡沫時期高價買下的土地,不再蓋高樓,變成了壹個個停車場。

投資開始失去方向。資本開始“相當過剩(投入實體經濟的資本在中國是過剩的)”。日本的非金融企業壹直存在資金缺口。從70年代到1989年日本金融泡沫破滅,差距越來越大:從1970年的-6.6萬億日元到-11.7萬億日元和1975。尤其是1985之後,差距擴大到1987的-23.2萬億日元和1990的-47.7萬億日元。同期,日本出現了三次資本相對過剩的高潮。第壹次是在1982 ~ 1986期間,資本盈余規模累計到約15萬億日元。第二次是1990 ~ 1992,累計約11萬億日元;第三次是在1996之後,累計金額約為10萬億日元,在1998飆升至32.5萬億日元。

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非金融企業的資金需求急劇下降,從1991年的-43.0萬億下降到1994年的-0.3萬億,從1996年再次出現資金盈余。相對過剩資本的三次高峰,將日本國內資本擠入金融投機領域,或促使資本流向海外,成為“絕對過剩資本(流向海外的資本)”。日本國內資本加速向海外投資和轉移,帶來了實體經濟的萎靡和日本國內投資20年的“產業空心化”。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過程的特點:

1,資產泡沫(股票)規模巨大,是日本1989年GDP的5倍;2.金融泡沫和固定資產泡沫並存;3.雖然泡沫破滅後出現了嚴重的金融危機,許多老牌金融機構(如住友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進行了重組,金融領域內部震蕩如驚濤駭浪,但經濟泡沫的破滅並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因此沒有出現“恐慌需求萎縮”導致的經濟危機;4.經濟泡沫破滅後,資產泡沫的萎縮(金融資產價格和房地產價格同時萎縮)是壹個相對平緩的過程。整個經濟泡沫的萎縮經歷了近15年(1990-2004),所以對國民經濟沒有毀滅性的影響。

但日本經濟從1989開始20多年的持續萎縮,並不是經濟泡沫破滅導致的。經歷了泡沫破滅的國民經濟,本身應該是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好機會,不如撣去灰塵輕裝上陣。結果恰恰相反:泡沫破滅後的日本經濟就像壹個平靜的湖泊,正在慢慢幹涸。

投資是經濟增長之母。只有過剩資本,沒有過剩投資。日本經濟萎靡的根源是日本政府推行的所謂“刺激內需(如發放消費券)”等經濟政策的結果。這些政策使得日本的凈投資水平從1990年的15.8%下降到2008年的1.9%。從2009年開始,日本出現凈投資負增長——2009年——49481億日元;2010 -114740億日元。

美國經濟泡沫:金融投資型

美國從65438到0989到2008年的資產泡沫存量大概是23.2萬億美元。2008年資產泡沫(股票)率Bs為46.8%,高於我國目前水平,但遠低於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1989年Bs273%的超高水平。這或許可以證明,2008年的金融風暴並不是美國房地產泡沫造成的。

20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人均泡沫壓力為80427美元,是2008年人均GDP 49893美元的1.61倍。如果以這個數值為標準,中國目前的人均泡沫壓力水平已經遠遠超過2008年的美國。

房地產泡沫是由投機資本流入和流出房地產領域及其速度決定的。除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水平,主要取決於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投機資本進出市場的規模、進入速度和退出速度。衡量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的標準,要看是否存在壹波以投機為目的的房地產投機行為,以及熱錢對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影響。

換句話說,房地產泡沫和那些購買房地產不是為了自用,而是為了倒賣利潤或保全資產的人的購買力壹樣大。因此,克魯格曼的“房地產泡沫”是由次級貸款支撐的:壹些買家不具備通常的借款條件,但他們獲得了抵押貸款。(“美國怎麽了?壹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壹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保羅?克魯格曼,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ⅷ》),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或冰山壹角。因為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債務堆起來的買家不是炒房團,他們買房不是為了投機,而是為了那些連自己房子的按揭都付不起的低收入者。他們不可能是房地產泡沫的始作俑者,所以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無從談起。

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是1929大蕭條以來的壹次典型的經濟危機。其起因是金融危機後社會恐慌帶來的“恐慌需求萎縮”。

如果金融危機僅限於金融領域,就不會演變成經濟危機。1989的日本股災,2000年的美國納斯達克股災,2007年的中國股災,都是單純的金融危機沒有引發經濟危機的證明。1990年泡沫破滅後,日本的收入增加了23.5萬億日元,消費增加了10.6萬億日元。1991年,收入增加到14.5萬億日元,而消費增加了6.7萬億日元。到1992,收入減少到4.4萬億日元,而消費增加了6.5萬億日元。民間消費並沒有隨著收入的減少而萎縮,這就是沒有出現“恐慌性需求收縮”的證明。

早在2007年6月5438+10月,美國股市市值就從14.9萬億美元開始下滑,到2009年2月底,跌到7.5萬億美元的谷底,跌幅達52.5%。然而,在衍生品市場,早在2007年7月,也就是股市開盤前三個月,大量金融投機資本就開始離場。只是衍生品市場80%以上的交易都是在金融機構的交易專家之間進行的,公眾不可能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劇烈波動如此警惕,金融衍生品市場比股票市場和美國的GDP水平大得多(2007年北美市場的未平倉權益約為16萬億美元),就像他們對股票市場壹樣。但是,最後“紙包不住火”。當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5日倒閉時,更容易綁架整個社會,因為“不知道為什麽這些金融巨頭會在壹瞬間倒閉”而陷入“迷茫”。

“恐慌性需求萎縮”終於開始出現。美國2008年的恐慌消費需求總額約為-9070億美元,相當於2007年11.6萬億美元的國民收入GDP的-7.8%。相應地,美國儲蓄率從2008年第四季度的1.2%迅速上升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5.4%,並壹直保持在5.7%左右,直到2011。

只要危機局限在金融領域,就不會有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因此,在“兩房壞賬”發生之初,金融領袖和政治家們所表達的擔憂和恐懼,會加劇人們的警惕和疑慮,加速危機的規模。之後,即使發布任何讓人放心的建議,也無法阻擋經濟危機的洪流。因此,金融危機爆發後,對抗經濟危機的首要任務不是“刺激消費”,而是“避免和削弱恐慌”。

美國凈投資和資產泡沫增量(1989 ~ 2011年,1億美元)

美國1929大危機前,1922-1929的資產泡沫存量約為2199億美元。當時人均經濟泡沫的存量是65438美元+0787,是美國人均GDP 1929的2.68%。

美國經濟泡沫的特征:1,美國經濟泡沫的核心是“金融泡沫”,房地產泡沫只是陪襯;2.因為房地產泡沫的規模比較小,所以看起來美國經濟泡沫的整體規模沒有日本1989前後那麽大;3.金融泡沫的背後,是美國很多人的不動產被拖累,所以金融泡沫的麻煩無比凝重;4.2008年金融風暴後,美國的資產泡沫並沒有大規模收縮,很多投機資本迅速回流金融投機市場。

中國經濟泡沫:房地產泡沫型

90年代初,股票在中國的出道和瘋狂交易,開始讓中國人覺得抓住了“壹夜暴富”的韁繩。深圳特區發行原始股的時候破了頭,那次經歷至今難忘。然而,在經歷了幾次股市的大起大落之後,在2008年美國全球金融風暴到來之前,滬指完成了從6124到1624的歷史性暴跌,以至於歐美壹些學者甚至錯誤地將中國股市暴跌作為全球金融風暴的源頭。

2007年之後,中國高不可攀的股價,讓中國的投機者心寒,中國投機市場的金融泡沫比例每況愈下。無奈之下,中國人又回到了東方感覺的原點“黃金比紙幣更可靠”;投機永遠比銀行利息高,賺錢比開廠容易。玉石熱、寶石熱、古玩熱、淘寶熱這些“炒房團”就不難理解了。

於是,在股市無利可圖之後,中國的投機資本主要湧向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地產泡沫成為中國當前經濟泡沫的核心。

中國固定資產價格指數波動與資產泡沫增量(1989 ~ 2010,億元,%)

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

中國經濟泡沫的存量(從1990到2011)約為145.6萬億人民幣,是中國2012年GDP的3倍。大約是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崩潰時的2083萬億日元,是當時經濟泡沫崩潰前日本GDP 402萬億日元的5倍。

中國在1992-1993、2004、2006-2008、2010前後經歷了四次資產泡沫。當時資產泡沫的增量(流量)分別為:303.7億,2.1萬億,6.2萬億,4.4萬億人民幣。

中國凈投資與資產泡沫增量(1980 ~ 2011年,十億人民幣)

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

中國資產泡沫(股票)率Bs約為22.3%,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遠低於1989年泡沫經濟崩潰時日本資產泡沫(股票)率的273%,僅相當於當時日本的1/9。同時,泡沫率約為2008年金融風暴前美國資產泡沫率Bs46.8%的壹半。所以危險程度還不能說是瀕臨崩潰。

中國凈資產存量&;資產泡沫股票(1990 ~ 2011年,十億人民幣)

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源泉是凈投資的持續持久增長。沒有這40%以上的高積累,所有的GDP和經濟增長都是空中樓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壹個國家的剩余資本會增加,因此投機資本也會相應增加;同時,隨著固定資產的老化,折舊在總投資中的比重會不斷增加。固定資產規模越大,折舊率越高,整體折舊規模也就越大。所以,如果總投資縮水或者被“縮水”,這個國家的凈投資就會以更快的速度減少,就像1993之後的日本,2001之後的美國,陷入了今天經濟萎靡的根源。

人均泡沫承受力與經濟實力成正比。即經濟實力越強,社會對經濟泡沫壓力的容忍度就越大。根據目前中國GDP為50.5萬億元,人口為65438+3.5億元,2013年中國城鎮人口為5億元,城鎮人均GDP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中國城鎮人均GDP約為48000元(7700美元/人),經濟泡沫存量為1.45萬億元,因此城鎮人均存量人(約4.6萬美元/鎮人),相當於1989年經濟泡沫破滅時日本人均泡沫規模的40%。

日本凈投資和資產泡沫存量(1976~2010年,10億日元)

統計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出版的《日本統計年鑒》。

所以如果比較經濟泡沫承受力(人均泡沫存量/人均GDP),1989年日本人均經濟泡沫存量為15410000日元/人(114000美元/人),是當時日本人均GDP的4.6。換句話說,日本人均泡沫承受力的臨界極限大約是人均GDP的4.5 ~ 5倍。以此為基礎(經濟泡沫崩潰的臨界系數為4.5 ~ 5.0倍),中國人均經濟泡沫壓力為29萬人民幣/鎮?人,是中國城鎮人均GDP 4.7萬人民幣的6.2倍,大大超過了經濟泡沫崩潰時日本人均泡沫與人均GDP之比的臨界質量4.5 ~ 5.0倍。

不同的國家國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經濟泡沫的增量和存量的變化會對泡沫崩潰的臨界質量(δB)v有不同的支撐。因此,發達國家(如日本)經濟泡沫崩潰臨界質量的大小及其與凈資產存量和總收入水平(GDP)的比值,只能作為觀察和評價中國經濟泡沫的參考。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雖然資產規模的增加會使資產泡沫顯得相對較小,但並不會阻止經濟泡沫的破滅。

美國凈資產股票& amp;資產泡沫存量(1989 ~ 2010年,10億美元)

統計數據來源:美國統計摘要;《現代美國資料調查》)由美國商業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主編,馮譯。

中國經濟泡沫的主要特征;

1,就資產泡沫崩潰的臨界質量而言,資產泡沫(股票)率Bs的水平仍然較低;

2.泡沫的增長率低於凈投資和資產的增長率;資產泡沫的年增量壹般低於同期凈投資規模;

3.資產泡沫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縮減(收縮)”;

4.政府赤字消費助長了資產泡沫;

5、貨幣流通量的過度增量會加大等量的資產泡沫。

經濟(資產)泡沫的危害資產泡沫的快速增加會加劇人們對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憂慮,價格上漲預期會推高並加速資產價格的下壹次非正常上漲;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會加速經濟泡沫的增長,使由增值速度決定的“質量”所積累的能量在經濟泡沫的不斷出現下迅速增加,從而促成泡沫的破滅;資產價格上漲會助長“投機”心理,加速資本走向“投機市場”,進壹步影響對實體經濟的投資;資產泡沫壹旦崩潰,將極大打擊中國國內投資信心,將投資者心理陰影和投資環境惡化帶入惡性循環;如果經濟泡沫的破滅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壹旦誘發“恐慌需求萎縮”,就會引爆經濟危機;(見作者《經濟危機新論》,北京三聯出版社,2013版)經濟(資產)泡沫在崩潰(“破滅”)之前也是泡沫。經濟泡沫不能被經濟增長“消化”,泡沫的存量會繼續存在於經濟體內,就像減肥前體內多余的脂肪壹樣。當然,經濟增長將不斷擴大國家的整體經濟規模。只要當前資產泡沫存量的整體規模不繼續增加,就會相對變小,其危險性也會降低。就像壹個人的身高和體重增加,原本多余的脂肪量會顯得比較少,其危害也會減少。經濟泡沫只能在下壹輪資產泡沫收縮(價格下跌)中釋放。

(見郝壹生《經濟危機新論》,三聯書店2013版)

  • 上一篇:如何寫壹篇管理論文
  • 下一篇:老美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