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本文結合中國近十年的發展和當前的實際,論述了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本文結合中國近十年的發展和當前的實際,論述了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其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既管當下,又管長遠;這不僅是壹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壹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我們要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並認真貫徹落實。

(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是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壹要務是發展,第壹要務是發展經濟。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所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我們所說的經濟快速發展,是以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為基礎,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壹。因此,必須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這就要求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如果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經濟就難以實現持續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顯著進步,但總體上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存在“壹條腿長,壹條腿短”的問題。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秩序、社會管理和社會和諧,還有社會結構和社會領域體制機制的完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自然包括這些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黨歷來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城鄉差距、工農差距仍在擴大。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實行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更加註重加快農村發展。關鍵是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壹是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進壹步落實農業“多予少取放活”政策;二是農業和農村要加快發展,推進城鎮化;第三,城市發展要與農村發展相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四是統籌推進城鄉改革,消除體制障礙。

(4)堅持區域協調發展。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在不斷擴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不僅是壹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壹個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而且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繼續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共同發展。國家應該從宏觀政策上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根據當前我國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全面推進現代化的要求,中央明確提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西部互動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這是把握規律、顧全大局的重大決策。

(5)堅持可持續發展。要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全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力弱,這是基本國情。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壹,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六)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下決心推進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註重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堅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五個統籌”。要整體推進各方面改革,努力使宏觀經濟改革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改革與社會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與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相協調,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我們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

(七)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的各種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是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是創造壹個人人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正在從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自然要堅持以人為本,壹切為了人民,壹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是貫徹“三個代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進壹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具體體現。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高度。是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只有全面準確理解其重大意義,才能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 上一篇: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
  • 下一篇:網絡課堂體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