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有意識地吸收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有益成果,拓寬了文學的生存空間,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力,賦予了傳統文學新的生命。然而,由於缺乏深度和審美追求,網絡文學的生存和發展陷入了深刻的危機。本文試圖從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關系的角度來探討其內涵和特征,為推動網絡文學的發展做出壹些努力。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學的興起將猛烈沖擊傳統文學的話語權。因為網絡時代是開放的時代,網絡文學是大眾參與的文學。網絡文學不僅會吸引大量傳統文學讀者的關註,更重要的是,它會通過網絡的特性,侵蝕傳統文學話語權的形成和分化過程。在網絡上,發表作品不需要當官,甚至任何人都需要壹支高明的筆、名人推薦或者編輯部的熟人。只要妳有壹臺不算太差的電腦,再加上電話和解調器,妳就可以在網上自由發表妳的文學作品和評論。雖然網站上有編輯和管理人員,他們擁有壹些類似於傳統文學話語權擁有者的權利,但壹方面,他們應該更加寬容,網站的種類足以讓不同的網絡文學作家找到發表作品的地方。
在網絡文學中,傳統文學中的編輯和評論者在很大程度上被剝奪了話語權。編輯沒有能力阻止別人在網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專職評論員也無法讓自己在網上評論時比普通讀者更自信。不管是騾子還是馬出來散步,在這裏,人們都不太相信和服從所謂的權威。人不僅有了更多為自己說話的權力,也有了更多判斷和欣賞自己的能力。在這裏,壹部作品能有多大的價值和多高的地位,與傳統文學的編輯或專職評論家的評論無關。話語權的平等會讓網絡文學少壹些話語權,多壹些民主。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無疑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網絡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文學實驗,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和寫作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傳統文學話語權缺失的情況下,網絡文學將更有利於文學發展的多元化和繁榮化。應該說這是壹個時代的進步。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進壹步發展,網絡文學無疑會發展壯大。以圖書、期刊、報紙為主要媒介的傳統文學,失去的不僅僅是壹部分讀者,還有話語權。這個過程的演變可能是緩慢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會越來越清晰。
信息的傳播需要媒介,網絡被稱為傳統報紙、電視、廣播之外的“第四媒體”。網絡文學看似只是改變了寫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實際上是寫作領域正在進行的壹場革命。傳統文學必須面對網絡文學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首批兩種“網絡文學系列”《告別維安》和《舊同居時代》在2000年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上大受歡迎,引起了文學評論家和讀者的關註。有評論甚至指出,圖書市場將從“讀圖時代”進入“網絡閱讀時代”。於是作家們普遍感到壹種危機,認為在當今時代如果不懂得利用第四媒體進行創作,過幾年就會被淘汰出文壇。也有人認為,網絡文學只能稱之為“文學卡拉ok”,永遠無法取代傳統文學。網絡作品沒有文學的味道,第壹次寫作就能進入網絡。充其量,它只能是壹種交換,甚至是廉文學所沒有的交換。
換筆的意義
換筆的意義不僅僅是寫作風格的改變,更是主體能力的新飛躍。人的思維具有模式化的特征。當人們在電腦上寫作時,隨性的寫作風格更容易擺脫大腦的思維模式,增強思維的發散性和跳躍性,使創作主體在寫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精神,始終處於寫作的沖動之中。因此,計算機自然賦予了網絡文學靈動流暢的審美特征。而傳統的紙筆書寫只是把事先記在腦子裏的草稿抄在紙上,書寫的沖動很容易受阻。
超文本寫作成品載體
傳統的書寫產品以文字為主要形式,以紙張為載體。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成品文字的載體已經從紙張遷移到計算機內存中,以超文本為主要形式。超文本本質上是相互聯系的數據。它使用非線性網絡結構來組織海量信息。沒有固定的順序,也不要求人們按照壹定的順序閱讀。如果說網絡瓦解了意識形態的信息霸權,那麽網絡文學則打破了文學精英對話語權的壟斷。任何人上網後都可以找到發表自己文學作品的空間,網絡可以暢通無阻地傳遞文本。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寫作,如果他想發表,他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人看到。在文學領域,霸權的消除和自由的確立是人類社會的壹種進步。基於傳統文本的版權觀念已經不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會從享受的高度倡導“自由文學”。
自由開放的創作心態
文學的本質是真實。文學創作是壹種個性化的精神勞動。網絡創作更能反映人的真實狀態。在屏幕前暢所欲言,在網上自由發布,不受相關部門審查把關。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主體“我”主導的壹切都擺脫了其他媒介的束縛,消除了更多的功利色彩,使主體的創作心態更加自由、開放、奔放、絕對。閱讀網絡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壹種個體生命的自由。在這裏,沒有刻意策劃的版面,而是真實生動的“我”的人生體驗,對愛情、迷茫、生存、困惑的淋漓盡致的宣泄。少婦安妮寶貝的《告別維安,溫暖與七年》在網上被轉發並廣為流傳。張健的《舊同居時代》描寫了新壹代年輕人面對時代劇變的迷茫、悲傷和困惑。《我的愛在漓江煙雨中漂過妳的網》是壹個美麗動人的網絡愛情故事。小說中描述的網絡的純愛和網絡與現實不可逾越的距離所帶來的悲涼之美,讓人潸然淚下。
與傳統文學相比,現階段的網絡文學還是比較幼稚的,它們的最高主題並沒有對社會生活的深入思考,而大多是對生活的本能沖動。但正是這種本能的創作形式,能夠滿足人們對交流、抒情、創作、表達的欲望,所以越來越多的網友樂此不疲。這無疑擴大了文學愛好者和業余創作者的隊伍,擴大了文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預測在作者和網站的努力下,在網絡中開創壹個時代,甚至產生魯迅、郭沫若、巴金也不是不可能。
互動文學欣賞
在整個文學創作過程中,觀眾的欣賞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文學創作起著升華和導向的作用。傳統文學作品中的寫作是壹種非常神秘的特權,讀者只能被動地接受和認可作品。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學欣賞已經從靜觀轉向互動。交互性是指計算機作為第四媒體,實現了創作者與受眾的雙向互動交流,也實現了受眾對受眾的交流。妳的作品壹旦發布到網上,觀眾的欣賞評論會隨時反饋給妳,與妳進行審美交流。觀眾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愛好,對妳的作品進行修改和補充,創造出適合自己審美經驗、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新文本。總之,互動性讓電腦真正成為大眾共同發聲的媒介。寫作變成了作者和受眾的共創,寫作和閱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和平等。所以人們的參與熱情是前所未有的,文學所能產生的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人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們這個時代:壹旦壹張“網”用完了,就沒有可以被打敗的“網”了。文風的革命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筆和電腦可能要保留很久。目前網絡文學還不能終結傳統文學,也不能終結傳統文學。然而,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確實給傳統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自稱“精神貴族”的作家,如果還因為不知道什麽是電腦,更別說有網站而自戀,這是不是有點“自負”的悲哀?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文學的悲哀。
以電腦文本為紙媒寫作,在網站社區論壇bbs發帖的文學模式統稱為網絡文學(紅樓夢等留在金色書屋的不在此列),以社區註冊形式登錄bbs,自我感覺良好的家夥統稱為網絡作家(以曹雪芹為註冊網名的不在此列);在沙灘、巖石、磚塊、竹片、布、紙等上面寫字。被統稱為傳統文學(這裏古典文學、當代文學、當代文學都屬於這個範疇)。不管是不付稿費的古人,還是膏梁謀的當代人,都叫傳統作家(古人請後人評論,後人合作評論)。
網絡文學搬到了互聯網上,這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對當下文壇的挑戰。當網絡真正形成後,必然會在壹定程度上解除對文學時空的壹些限制,在壹定程度上消除“出版”、“非出版”、“出版”、“非出版”的界限,減少文學交流之間的流通環節,使創作者和讀者獲得相對最大、最自由的雙向交流和選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知名作家不需要和雜誌打交道,也不需要雜誌和出版社的“隆重推出”,可以有意識地和壹些評論家“炒作”。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網站與讀者交流,賺取自己的收入,真正實現了作家作品與讀者的直接見面(省去了櫃臺服務),新作家也不用找關系,委托朋友發布自己的作品。這是文學體系的革命。
“網絡文學表達了年輕人最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思想。”天津市作家協會職業作家、《雙驢記》的作者王松說:“傳統小說主要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這麽多年來,大多數中國小說家只註重自己的敘事語言,甚至窮盡壹生去追求。網絡文學的語言是如此睿智生動,很多作品都是以壹種極其輕松輕松的心態完成的。”互聯網為每個渴望成為作家的人提供了比傳統寫作更多的便利和機會。對於壹個作家來說,出生在互聯網上並不是壹件丟人的事。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網絡作家的特殊才能。
與傳統作家相比,網絡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傳統作家用筆,網絡作家用電腦和網絡。傳統作家用郵件和電話聯系編輯,網絡作家用QQ和郵箱。相比傳統作家,網絡作家更“e”,工作效率遠高於傳統作家。
紙媒中的作品和作者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證,他們的付出是有壹定代價的。在紙媒上發表自己的作品有這樣壹個程序——申請審批、刪改、繁瑣編輯.....太復雜了。壹個有才華的作者在紙媒上可能不受重視,這很正常。對於紙媒來說,他們更願意培養有資質、有內在素質的寫手。對於大多數普通作者來說,不像互聯網,因為資金和人力的原因,只能謹慎選擇,用作品的質量來保證和維持媒體的發展。正因為如此嚴格的要求和限制,紙媒才會以實力和權威的形象在社會上發展。多年來,這似乎是不可替代的。紙媒可以給作者應有的報酬、待遇和認可,這是文學追求者獲得認可的必由之路。但是網絡不行。網絡文學裏出現的都是小資調情,風流韻事,情話細語。由於網絡原因,目前還是以短片為主。作為壹個作家或者網絡文學發展中的作家,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是有文學基礎和追求的。然而,面對自己文學追求的失敗,作者的創作熱情枯萎並大大下降。因為不被社會認可,他們甚至失去了對文學的熱愛。但是,在他們的骨子裏,還是對文學抱有希望的,是想贏得社會認可的。網絡文學出現後,這些失意的作家們似乎又找到了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他們的作品可以不受紙媒的嚴格限制發表,他們的創作激情和文采得到了再次展示,他們有了創作空間,所以他們的心靈得到了補償,他們的才華得到了發揮。網絡文學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而出現的新生事物。我們不應該把這個新生事物當成壹雙新鞋,只是為了走老路。由於傳統知識或歷史慣性的影響,傳統文學無法像網絡文學壹樣在發展的道路上表現出如此大的活躍度和冒險性。網絡文學就像手中的熱兵器,傳統文學就像手中的冷兵器。如果把熱武器當冷武器用,無疑是對新事物使用的倒退。
影響傳統文學中違背傳統內容或形式的文章發表的因素很多,但網絡文學中沒有那麽多限制。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網絡文學呈現給作家的舞臺是傳統文學無法比擬的。另壹個階段,另壹種人生人格。
陳村指出“文學的全部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有壹個高峰,而在於許多人在文學中活躍並有所收獲,這難道不是另壹個偉大的意義嗎?”
壹般來說,網絡原創文學的作者多為業余作家。作者的業余性極大地拓展了文學題材的覆蓋面,非人文專業人士活躍發散的思維方式也為文學增添了誘人的活力,而非功利的創作出發點更符合文學最原始的功能,更能展現靈魂的真實。
來自海外的旅行者渴望中國傳播的自發結合;去以風險投資為主的商業網站“悅榕莊”、“網易”大張旗鼓地舉辦網絡文學比賽,讓傳統文學居高臨下地批判原作者;如今,傳統媒體的編輯們都在論壇的邊上等著,希望找到能夠引起更大出版熱點的新生力量。11年,網絡文學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翅膀。雖然並不健壯,但也不容忽視。
優秀的網絡原創文學作為文學的壹個分支,具有和傳統文學壹樣的品質:流暢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樸實的情感、深刻的哲學思考。然而,這種全新的載體也賦予了網絡文學壹些不同於傳統文學的特征,為文學註入了新的魅力和活力。本文將討論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並總結網絡文學的壹些獨特風格。
首先,由於輸入方式的改變,作者修改文章更加方便,但也要求作者熟悉鍵盤輸入或至少具備壹定的計算機和網絡知識。這使得壹些傳統作家,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作家,很難輕易適應這種新的創作方式。由於個人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壹些作家有意識地加入到互聯網大眾化的進程中,參與論壇創作,比如80年代著名的現代派作家徐行。有的作家通過個人網站或常駐作家在網上推廣作品,設立論壇或留言板與讀者交流,如王朔;但是大部分作品還是與網絡相對隔絕的。總之,網絡時代能進入真正網絡文學創作的傳統作家鳳毛麟角,網絡文學的作者大多是中國文化體系之外的業余作家。
其次,網絡文學的創作具有互動性的特點:作者可以壹邊寫作壹邊發帖,隨時得到讀者的反饋,從而對後面的寫作進行調整和修改——這種互動性使得網絡文學最大限度地黏住了讀者,從而充滿了生命力。傳統文學基本上是壹個可以發表或者完成後才發表的地方,發表後不太可能得到普通讀者的反饋。換句話說,中國作家,尤其是那些在文化系統內有固定工資和穩定生活來源的職業作家,關起門來創作是很常見的。
第三,本文將重點討論網絡文學對文學主題的發展:網絡寫作和出版的簡單性使許多業余作者找到了讀者,得到了反饋,並被鼓勵繼續創作。壹些在傳統媒體上不被編輯看好的題材和文筆獲得了生存空間。然而,在過去,它們往往最終成為抽屜文學,甚至可能因為主人預見到這壹後果而胎死腹中。
比如科幻小說,過去由於出版版面的短缺——相當長壹段時間,全國只有壹本專門的雜誌《科幻世界》,以及中國職業作家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於是,需要作者具備深厚科學素養和豐富想象力的科幻小說在中國轟然倒塌,幾乎成了科普童書,名存實亡。
然而,事實上,科幻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隨著互聯網在中國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壹些科幻主題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壹些質量不錯,如“迷失的星星”和“騰飛科幻集團”。這些網站所附帶的文學論壇等綜合性網站,為科幻小說的網絡出版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讀者。很多理工科出身、從小熱愛科幻小說的業余作家,能夠繞過投稿審核的瓶頸,將自己的奇思妙想直接發布到各大論壇,迅速獲得科幻愛好者的支持。他們的寫作技巧隨著讀者的反饋和建議逐漸成熟,最終成為網絡原創領域的熱門作家。
互聯網熱點反過來影響市場化後的出版領域,讓這個之前被忽視的文學門類成為各大書店的暢銷書。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劉的成功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這壹事實反過來刺激更多的人投身於網絡原創科幻小說的創作。科幻期刊也紛紛創辦,依托網絡,經營紅火。
其他的,如“同人性”小說,取材於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如江南的《此間的少年》、潘陽的《小兵物語》;根據《西遊記》甚至電影《大話西遊》改編的《悟空傳》、《沙僧日記》;網絡上出名的羅森的小說《魅力的故事》和老豬的《子川》等玄幻小說,都是遵循上述過程成為網絡文學中的重要類別並進入傳統出版領域,獲得了更廣泛的受眾。
需要指出的是,壹部原創的網絡作品是否被傳統媒體看到,是否發表,並不能成為判斷壹部作品優秀與否的依據:由於市場化運作和好賣的欲望,編輯往往會把目光放在那些在大型論壇上點擊率特別高的作品上,掀起閱讀熱點;但由於網絡上的讀者年齡分布明顯偏低——根據2003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對網民年齡構成的調查,絕大多數網民是30歲以下的青少年,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在本科以上用戶只有3.1%的情況下——壹些話題煽情、主題相對膚淺的作品更容易被創作出來(比如早期的《第壹次親密接觸》和近期的《成都》)然而,壹些嚴肅深刻的作品可能會淹沒在文學的海洋中,讓喜歡看這類作品的讀者沒有機會看到。
這種情況要求對文學原創網站的主題和讀者層次進行細分,期望大而全就不容易深刻。而細分出來的高水平主題網站往往吸引不了人氣,很難進行商業融資,是需要扶植的公益性網站。而我國目前實行的網站登記制度,要求非事業單位所屬的網站必須持衛生業務部門批準的營業執照申請經營或非經營登記審批,否則將被視為非法,這使得現有的個人公益網站處於兩難境地,極大地遏制了我國互聯網資源的生產和利用。
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2003年中國網民和電腦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48%,發展速度驚人——這種年齡分布將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變,網絡文學的不良影響將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