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羅平的地域文化特色

羅平的地域文化特色

羅平縣隸屬於雲南省曲靖市,位於東經103 57′~ 104 43′和北緯24 31′~ 25 25′之間。境內東西寬75公裏,南北長99公裏,陸地面積3025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占78%;東臨黃泥,與貴州省興義市接壤;東南以南盤江、清水江為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隔江相望;西南毗鄰世宗;自西向北分別與陸良、麒麟、撫遠三縣(區)毗鄰。西距省會昆明207公裏,北距曲靖市120公裏,東距貴州省興義市86公裏,南距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156公裏。

羅平縣地質地貌

羅平縣地處滇東高原向黔西高原過渡斜坡上,西北部地勢高,地勢低,地質構造復雜。羅平縣西部和北部在滇東高原中較為完整,中部為湖狀盆地,有巖溶斷層。東部和南部被河流侵蝕切割,形成中低山峽谷相間的地貌。最高海拔距白臘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距魯布革鄉三江口722米,相對高差65438。

歷史和文化

羅平地處西南,但自秦漢以來,多與中原文化融合。元明時期,大量漢人進入雲南,文化交融發展。形成了中國傳統習俗,也形成了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傳統的腌制技藝和釀造技術也在這裏傳承下來。如今已發展成為以漢族為主,布依族、彜族、回族等民族和諧交融的文化。羅平人傑地靈,特別是明清以來,文化教育日益發展,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人物,如哲、竇瑤、胡若愚、尹、等,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還有王明輝、黃敏和傅潤民。

羅平縣方言

羅平方言屬於北方方言系統的西南官話系統,和普通話差不多,語法和詞匯沒有本質區別。在發音上,除了少數幾組,母語基本和普通話壹樣,元音普遍不組合,鼻韻和實際發音沒有區別。

羅平縣的民族文化

彜族

在整個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羅平土著彜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了3000年,800年左右處於主導地位,創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現存的《宣彤大書》和《神童大書》是壹部集哲學、宗教、天文、地理、星象、醫學、歷法、氣象、道德於壹體的少數民族百科全書。彜族的節日從農歷6月23日到25日持續三天。這時,各村彜族青年男女會聚集在歌詠場唱歌、摔跤、賽馬、打火把、跳傳統歌舞。彜族舞蹈中主要有祭祀舞蹈,如邪之舞、兵器之舞,也稱雜耍。兵器舞還是壹種祭祀舞蹈,主要由大刀、三尖叉、棍、雙節棍、金錢棍組成。

布衣(BY)

布依族在中國古代的壹本百越漢文書中被稱為沙人、仲家,但布依族對這個稱呼很反感。他們自稱布依或布依饒。羅平布依族有語言無文字,占全省布依族的80%,所以羅平有“布依族之鄉”的美譽。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性情溫和儒雅,對人謙和睿智。他們的服裝主要是藍色、黑色和藍色。傳統的民間節日主要有農歷二月二、三月三的二人轉節和“老人房”。主要舞蹈有蝙蝠舞和高蹺舞。

苗族

羅平苗族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稱自己為“白種人”。據《羅平縣誌》記載,“服飾與漢人相同,只是風俗不同,苗家女子有壹部分是讀書做官的”,而苗族婦女的服飾則保存完好,白色苗族白折麻裙,腿裹白麻布,衣服短小無扣。左右翻領交叉綁在胸前,系上紅線,放在頭頂,禮服如藍色。花苗不壹樣,從發髻就能區分已婚未婚的女人。苗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最有特色的是正月十五的“花山節”,舞蹈是蘆笙舞。

回族

羅平回民中有回民和回文,但不是通俗語言,只供回民主(阿訇)祭祀和記錄自己民族史實使用。回族聚居的地區都有清真寺,禮拜是信眾的必修課。信教的人要踐行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即讀書、儀式、齋戒、上課、朝聖。由於歷史原因,羅平回族沒有民間舞蹈,但更多地融入漢族藝術。

羅平縣節

羅平燈會

羅平是雲南省六大燈籠產地之壹。唱花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據民國二十壹年編纂的《羅平縣誌》記載:“土改以來,風俗相繼變化,文化也隨之變化”。65438年至0956年,羅平花燈歌舞《破四門》參加全省優秀地方戲演出,並被推薦到北京演出,獲得好評。1950年2月2日至14年2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陳賡、宋任窮、周寶忠、張沖將軍率部進入羅平。羅平解放區的人民沿著40多公裏的道路載歌載舞,歡迎人民子弟兵。四兵團戰士說:“到了羅平,就進入了歌舞之鄉。”

羅平國際油菜花節

“中國雲南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遊節”是由曲靖市人民政府、雲南省旅遊局主辦,羅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集農業生態旅遊、喀斯特地貌欣賞、景點推介、布依族風情展示、投資洽談為壹體的大型節慶活動。活動每年舉辦壹次,每屆持續兩個半月,每年臘月二十開幕。從1999年春到2011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三屆。

2007年,羅平油菜花文化旅遊節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旅遊節”;2007年,羅平油菜花文化旅遊節被評為“中國十大花節”;2010羅平油菜花文化旅遊節在上海世博會中國節慶高峰論壇上榮獲“中國最具魅力七大節慶”稱號。

  • 上一篇:紫砂的造型美
  • 下一篇:媒體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