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羅泉古鎮主題旅遊景點介紹羅泉古鎮介紹

羅泉古鎮主題旅遊景點介紹羅泉古鎮介紹

著名音樂家刀郎的故鄉羅泉古鎮,是四川深處壹個安靜的打卡地。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下轄的羅泉鎮,位於威遠、資中、仁壽三縣交界處。它是著名音樂家刀郎的故鄉。據說原四川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汝岱中學時也住在這裏。

羅泉又名“羅泉井”,距資中縣城50多公裏。

與仁壽、資中、威遠三縣為等邊三角形。

也許是大家都不想管了,這個古鎮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據說羅泉建於秦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如今,羅泉是中國65,438+000古鎮之壹,被列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

6月中旬,羅泉已進入烈日當空季節,稍有動靜妳就會大汗淋漓。

所以小鎮的街道上人煙稀少,很多店鋪都關著門,給人壹種淡淡的壓抑感。

只有在鎮中心的鹽廟,有很多村民來這裏打牌納涼。他們不反對我們近距離拍攝,有的還很配合,等著妳按快門。

據史料記載,洛泉的興衰與當地的鹽業有關。

晚清全盛時期,羅泉鹽井1000余口,鹽竈50余座。

有學者形容當時的洛泉是“舟楫穿梭,馬嘶驢鳴”,洛泉鹽由陸路和水路運往中國西部各地。民國初年,洛泉開始衰落,大大小小的鹽井逐漸幹涸,再也沒有鹵水可提,仿佛壹夜之間所有的繁華都成了過去式。

不到兩個小時,我在小鎮裏掃了壹圈,說風景不像風景,紀錄片也不全。我只能簡單的記錄壹下羅泉古鎮。如果這組片子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就達到目的了。

羅泉古鎮的歷史。

古鎮歷史羅泉,又名羅泉井,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據資中縣誌記載,羅泉古鎮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說與諸葛亮在羅泉“四大井”中挖水有關。羅泉的崛起,與羅泉的采鹽業密不可分。據鹽法記載,“羅圈井在子洲,古廠亦始建於秦。”由此可見,洛泉的歷史非常悠久。經過南北朝、隋朝、唐朝至宋元時期的擴張,羅泉鎮在明代洪武時期已初具規模。清雍正八年,建立子洲羅泉州府。由此,羅泉鎮的歷史也可以說是羅泉鹽業的發展史。

1992,羅泉鎮撤區擴鎮,原羅泉鎮、小橋鄉、隋家鄉、萬發鄉四個鎮(鄉)合並為羅泉鎮。羅泉場社區(光復街20號),羅泉鎮市人民政府駐地,清雍正十年(1732)位於子洲縣衙門,距資中縣城(水南鎮)56公裏。

羅泉以產鹽聞名於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到了清代,鹽業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清朝光緒年間,洛泉共有1.500多口鹽井,生產的井鹽獲得了1.925年巴黎世博會金獎。這時候,洛泉商賈雲集,馬嘶騾子叫個不停,好不熱鬧。當地的鹽廟就是最好的見證。據《鹽法誌》記載,子洲羅泉井創建於秦代,興盛於清代。鹽商集資在同治七年(1868)修建了壹座鹽廟。寺廟占地1670平方米。廟門、牌坊、戲臺、附樓、正殿、廂房、走廊、院壩等建築布局協調,結構緊湊,造型靈動。廟裏的管仲是鹽神,關羽和火神由管仲的助手陪同。整個鹽殿有三層重檐高翼角,正殿屋頂的龍族嬉戲搶藏寶圖。雖然歷經百年風雨,但依然歷歷在目。

資中旅遊景點列表

1,羅泉古鎮。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處的深山裏,被沱江支流竹溪河掩映著。以清中葉發現鹽井而聞名,當時羅泉鎮商人雲集,熱鬧非凡。現在,只剩下壹座保存完好的鹽廟,透露著古老的荒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寺,走進十彎九扭的青瓦房裏古鎮人的閑適。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樸實,淳樸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著做針線活,老人們則喝著茶,聽著歌劇,溫暖的陽光灑在他們滿足的臉上。

五裏長的老街上有十幾家茶館,生意相當紅火。走進橋邊有天井的茶館,叫上壹杯蓋茶,聽老人們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羅泉以產鹽聞名於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到了清代,鹽業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清朝光緒年間,洛泉共有1.500多口鹽井,生產的井鹽獲得了1.925年巴黎世博會金獎。

那時,羅泉商賈雲集,馬嘶騾子叫個不停,對岸的鹽廟就是最好的見證。鹽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古鎮輝煌的重要標誌。

廟裏的管仲是鹽神,關羽和火神由管仲的助手陪同。整個鹽殿有三層重檐高翼角,正殿屋頂的龍族嬉戲搶藏寶圖。雖然歷經百年風雨,但依然歷歷在目。現在鹽廟成了古鎮人的聚集地。

2、寧郭汜。

資中寧郭汜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稱為“巴蜀第壹禪林”,木棉袈裟最後的避難之地。歷史上,新羅王國(今韓國)的三王子在此修行14年。寧郭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佛教文化,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但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破壞了。

為了進壹步弘揚其悠久的歷史和佛教文化,將豐富的歷史和佛教文化資源轉化為歷史和佛教文化資本,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其宏偉的氣勢,為資中旅遊業註入新的活力,資中縣於2006年啟動了寧修復工程,歷時三年,耗資近千萬元。

初建:建於東漢建安五年,原名德春寺。繁榮:德春寺在唐代仍有其名,黃武武則天賜名“菩提道場”。唐初,禪宗分為以沈繡為首的北宗和以慧能為首的南宗。由創立的唐禪學最早將禪宗傳入四川,寧被後人尊為祖廟,被譽為“巴蜀第壹禪林”。

護唐禪派的四位創始人都來自唐代,他們對四川乃至中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是寧最為興盛的時期。到了宋代,德春寺正式改名為寧。

北宋初年,宋太宗的禦書“曹植·淩誌”懸掛在寺內。在南宋初年,寧還是很有名的。為了——,秦檜搜集了世界上的《吉祥》,其中寧的《連理》被收入其中。

3.資中德春寺。

德春寺,又名寧,位於資中以北十裏的奇神山腳下。始建於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武則天在位期間,禪僧智愚大師曾在此居住,並撰寫了許多佛教著作,如《續榮觀》、《緣起》、《般若心經》等。他成為劍南禪派的創始人,劍南禪派既不是南禪派,也不是北禪派。

武周二年(697),武則天邀其到長安,封智愚為“禪師”,將德春寺命名為“菩提道場”。知止隱退回國時,武則天“賜新抄華嚴經、彌勒繡像、贊華,達摩祖師信袈裟”,使資中德春寺成為被禪宗弟子視為“寶衣”的木棉袈裟之寶。

唐玄宗十六年(728年),新羅國太子來到德春寺,在這裏拜師於禪師智愚的弟子季大師。他學成兩年後,自己創業,到離德春寺只有十裏地的金谷山石巖峽(今稱玉河溝)修行,成為又壹代禪師。新羅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

來到資中的太子是新羅聖人王錦星光的第三子,被稱為“三太子”。他有壹個不想結婚的小妹妹,用刀割臉,獻身佛教,做了比丘尼。

4.沖龍山風景區。

資中縣沖龍山風景區占地86畝,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的資中縣東北角。屬於城市規劃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山有飛,有山景。山上樹木蔥郁,郁郁蔥蔥,名勝古跡遍布滿山。

區內保留有永慶寺、來和亭、溫明生辰牌坊、重龍閣、壽隱亭等古建築,供遊人休憩,還有君子泉、北巖摩崖造像、魚池等。自唐宋以來,它壹直是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具有簡單的自然特征和豐富的傳統文化特色。

山形蜿蜒起伏,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現在是集園林綠化、風景名勝、歷史文物、遊樂、休閑健身、觀光、考察、度假、餐飲、住宿、攝影為壹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集山、石、林、泉、景於壹體,新建遊樂園、托兒所、望江閣、君子泉園、五百羅漢堂。

景區內的莫言造像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君子泉和古北巖之間,共有162多個龕位,1600尊造像。石像列在巖石上的石窟裏,密如蜂窩。根據佛龕旁的銘文,它們是唐代雕刻的,並於當年交付,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君子泉有寬闊的凹巖腹,呈弧形展開。墻壁之間有彈簧。舊時代,泉水位置優越,四季連綿不絕。其下有壹方池,泉水入池,發出有節奏的悅耳聲音,故名“靈巖春韻”,俗稱“滴水彈琴”,是姑子洲八景之壹。

5.鹽神廟。

在人類鹽業發展史上,制鹽者和經營者都曾就地修建各種寺廟或會館,以炫耀郡縣,彰顯富貴。世界上有壹萬多座鹽業建造的寺廟和殿堂,但它們的名字都是以地名、歷史人物或主要建造者的名字命名的。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鹽會館是自貢原西秦會館,當時主要由陜西商人修建。關羽在裏面被賜皇位,所以叫陜西殿或者關帝廟。

迄今為止,世界上的寺廟中,只有羅泉鎮建有壹座鹽寺,位於自來橋東端的河東街,被譽為天下奇觀寺。早在秦代,羅泉鎮山澗底部就有許多桅桿和鹽竈,成為天府之國重要的產鹽基地之壹。其制鹽歷史比鹽都自貢早500多年。

羅泉井鹽業的發展,經歷了漢朝、三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不斷發展。到清代,羅泉鎮鹽業發展達到頂峰。清朝光緒年間,羅泉井有1515口鹽井。生產的井鹽獲得了公元1925年巴黎世博會金獎。

隨著鹽業的蓬勃發展,洛泉井陘商人雲集,馬嘶駱駝桑,逐漸成為資中、威遠、仁壽、井研、資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鹽商尤其離不開產鹽基地羅泉井,將鹽船、騾馬運往成都、重慶、雲南、貴州、西藏、新疆等地銷售。

6.資中永慶寺。

永慶寺位於四川省資中縣東北角的重龍山上。位於成渝高速公路中段,距成都142公裏,現已成為宗教活動和觀光的場所。永慶寺始建於唐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繼續修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乾隆、嘉慶多次耕種。

寺前有石牌坊,上有“重龍碑”,兩側對聯曰:“雙鶴渡江,緬仙遺蹤,百尺樓頂尋鶴架;重龍繞國,循明縣舊址,望三臺渡口龍門。”牌坊背面寫著——“西蜀名寺”。

兩邊各有壹副對聯,上書:“倚著漢靈運,便是西方法界;聞其水,可知曹溪乃勝地。”牌樓後面是“溫明生日”牌樓,後面是永慶寺天王殿,牌樓後面是重檐八角亭。據說是宋代修建的“來和亭”,亭後有壹座普陀堂。寺後有壹個取之不盡的“天池”。

天池後面是大雄寶殿,右邊是月池。青山的典故插入空間,陽臺裝飾梵蒂岡宮殿。徜徉在群山之中,如珠江。這是明代四川省按察使楊順的壹首詩,原題為《資中沖龍山》。詩中的梵宮指的是山頂上的古寺——永慶寺。

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卻生動地描繪了沖龍山和永慶寺的勝景。歷史悠久的永慶寺“西蜀名寺”位於四川省資中縣重龍山。明代禪師五雲在此講學,香火鼎盛。據史料記載,該寺建於唐代,現在永慶寺重建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7、養老在坎羅吉。

坎羅吉位於資中縣城西22公裏的甘露古鎮東郊廣濟山。據《資中縣誌》記載,該寺是為唐代高僧振德籌款而建。現存建築保持了明代的風貌,由明代刑部郎中驛人孫宏時題寫的“京城第壹禪林”的條幅保存至今。

1973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列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坎羅吉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朝沱江。寺旁西巖唐代高僧少,巖下有泉,可治病,故名寺。明朝十二年(1447),和尚益銘曾經修繕過他的寺廟,清乾隆初年和嘉慶六年兩次修繕。

明中葉全盛時期,有五堂數十間,占地8130平方米。最早的寺廟大門離古鎮很近,可見當時整個寺廟還是蠻大的。

  • 上一篇:2008北京奧運會
  • 下一篇:老益陽非法集資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