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什人是基督教的壹個分支,其祖先是瑞士裔德國人。早在1693年,他就因為反對參軍,反對暴力,與主教分離。阿米什人在18世紀開始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在美國,他們主要定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和馬裏蘭州。
阿米什的宗教目的是通過宗教信仰和實踐,保存17世紀歐洲鄉村的淳樸文化和最樸素的生活方式。美國的阿米什人拒絕接受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試圖將自己與美國社會文化中的部落完全隔離開來。
從18世紀開始,阿米什人由於宗教原因,世世代代過著安靜、隔離、不變、超簡單的農業、畜牧業和紡織業的生活。他們拒絕使用現代設施和技術。他們沒有電、電話或電視。有些部落設立個人公用電話棚以備急用,但必須遠離民房。他們認為電是通向外界的媒介,可以導致家用電器的使用,這違背了阿米什人簡樸生活的傳統和原則。他們用馬車代替汽車。壹些部落提供個人出租車以備不時之需。他們自己織布,而不穿現代服裝。女人穿著老式的連衣裙,系著白色的圍裙,戴著小帽子;男人只能穿深色褲子,背心,戴草帽。
除了英語,阿米什人大多講德語。他們有自己的學校,通常是壹個單間的家庭學校。阿米什初中畢業,文化程度最高。他們認為初中教育足以為他們的後代提供足夠的知識,以適應阿米什人簡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阿米什人的祖先就是在這樣的宗教環境中出生長大,接受了這樣的宗教熏陶。雖然阿米什的宗教規定允許他在18歲成年後選擇離開阿米什,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但歷史上很少有阿米什人在18歲做出這樣的決定。他們習慣了自己部落裏的這種存在。他們把部落之外視為惡罪,他們把現代生活視為激烈的鬥爭。他們哪兒也不去!
阿米什宗教不允許其成員與非阿米什人接觸。他們不能參軍,不能獲得美國的社會保險,不能申請和接受美國政府的任何救濟。因為宗教原因不接受美國社會保險,國稅局決定1961對阿米什人免稅。阿米什人壹直過著依賴教會和部落的生活。他們與世界和平相處,與他人和平相處,他們不會為任何糾紛辯護,即使是在法庭上和戰時。在醫療方面,阿米什有自己的醫保和診室醫院。阿米什宗教不允許避孕,平均每個家庭有7個孩子,人口增長很快。
18世紀,美國從瑞士、德國、荷蘭等歐洲大陸國家移民過來,有壹批人仍然保持著最初18世紀的傳統,拒絕現代科技。這些人來自基督教的壹個派別,他們稱自己為阿米什人。
它們是獨立的社會組織,其結構基礎不是法律,而是宗教和道德,宗教長老會裁決它們之間的社會糾紛。家中父系長輩有絕對權威,壹切事務由父親決定。他們拒絕現代文明。他們不用電器,而是用蠟燭照明。他們的生活用品都是手工制作的,衣服和食物都是自己做的。交通工具不是汽車,而是200年前的沒有鏈條的馬車或自行車,也就是壹只腳踩在自行車上,另壹只腳踩在地上行走的汽車(這才是真正的“自行車”)。阿米什人是自給自足的農民,他們拒絕現代機械和殺蟲劑。他們還使用在中國農村將被淘汰的馬拉雪橇。這是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的美國社會的壹道“超現實景觀”。
亞米希人嚴格按照聖經的指引生活。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男人戴著黑色的帽子,穿著黑色的吊帶。男人只留下巴上的大胡子,把嘴唇上的小胡子剃掉,因為他們認為小胡子和武力有關。女人都有同樣的發型。他們都在腦後紮壹個發髻,然後用白色或黑色的頭巾包起來。女人都穿白裙子。女人沒有任何裝飾和化妝品,甚至連扣子都沒有,衣服有點像中國的文革。阿米什認為,任何超越物質本質的東西都會增加人的貪婪。比如服裝是用來遮羞保暖的,服裝的裝飾就超出了服裝本身的目的。而裝飾品往往能激發人們對奢華的渴望,從而打破阿米什人簡樸的生活。所以當妳在阿米什村的時候,妳分不清誰是富人誰是窮人,因為每個人穿的都壹樣。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家孩子的娃娃玩具都穿壹樣的款式,沒有臉,因為聖經要求人們禁止偶像崇拜,孩子的玩具不是沒有臉的偶像。
阿米什社會是壹個獨立的王國,宗教是他們每個人的精神支柱。他們之間不說英語,只會賓夕法尼亞荷蘭語(古荷蘭語)。除了聖經,他們沒有任何文學讀物,所以他們沒有作家和戲劇。他們不接受公立教育,只接受他們的阿米什學校。他們不參軍,也不投票或參與政治。阿米什人沒有社交娛樂活動,沒有音樂,人際交往也很少(有點像春秋時期中國的X家族)。阿米什人認為這些活動會讓人變得想要和貪婪,他們拒絕任何脫離生活本身的東西,也就是任何讓人做白日夢,精神上感到快樂的東西。這些人積極反抗現代文明,他們的生活還停留在18世紀。當妳置身其中,就像穿越只是參觀,回到300年前。
16世紀宗教改革之初,從瑞士蘇黎世出發,發起了壹場“再洗禮派運動”,它是新教的壹個分支,也源於對舊教會腐敗的不滿。再洗禮派壹詞是指這些人主張宗教洗禮應該在成年後進行,因為洗禮的本質應該是壹種發自內心的自願的信仰告白。他們的主要不滿來自於國家對宗教的控制,他們認為國家政治是教會腐敗的根源,因此強烈主張政教分離。在這場“再浸信會教派運動”中,最早的群體是哈特派;;接著,另壹個社團門諾派(Mennonite)發展成為最強大的壹個(門諾派來源於該教派的領袖門諾派),主張在簡單樸素的日常生活中踐行宗教信仰,拒絕任何與國家有關的活動,如服兵役、擔任公職等。
壹百六十年後,大約在十七世紀末,門諾派教徒自己經歷了壹次宗派分裂。壹群阿米什人(以雅各布·阿曼為首)離開門諾派建立了另壹個傳送門,主張與現世更大的分離,回歸更簡單的生活。這批人主要分布在瑞士、德國等中歐地區(比如在希普謝瓦納鎮賣被子的阿米什女士告訴我們,他們的方言還是以德語為主)。18世紀初,這些只想擁有壹個安靜的空間來實踐自己宗教理想的阿米什人,在歐洲遭受了嚴重的宗教迫害。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都視他們為異端,很多人被燒死淹死。
在嚴重的宗教迫害下,阿米什人逃離了歐洲,來到了新大陸。1767年,他聚在壹起,定居賓夕法尼亞。(因為威廉·佩恩在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提供了壹塊土地給阿米什人建造新家園;佩恩是賓夕法尼亞的創始人。他本人就是貴格會教徒,他的地盤也以宗教寬容聞名。我想這批移民應該也和賓夕法尼亞荷蘭人這個名詞有著密切的關系。這裏的荷蘭人不是指荷蘭人,而是指移民到賓夕法尼亞的德國人和瑞士人。這個民族以組織良好的農場和農村技能而聞名。後來,阿米什人逐漸傳播到美國中西部各州: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密歇根等州的偏遠農村都有他們社會群體的痕跡。離芝加哥不遠,北印第安納州的兩個縣(埃爾克哈特縣& amp;據說拉格蘭奇縣是美國第三大阿米什人社區。
爛字典說阿米什是“門諾教派”。其實阿米什雖然是門諾派的壹個分支,但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的。最大的不同是,門諾派並不排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現代科技的各種設施和工具,但阿米什人拒絕使用這些現代家庭長期依賴的科技產品:家裏沒有電話、電視、收音機或任何現代家用電器;出門不用車,而是乘坐傳統的馬車或自行車,不要步行;農耕生活只靠傳統動力,比如水力、風力。
大多數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選擇是基於宗教原因。18世紀初,歐洲大陸壹個名為Anabaptist的教派,因天主教和新教的迫害,從德國和瑞士遷至北美,並在此定居。這個教派的教義要求它與非該宗教的整個大社會隔絕,形成了阿米什人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
阿米什人有自己的學校,通常只有壹個教室,未婚的阿米什女性必須當老師。阿米什兒童被禁止在外部學校接受教育。阿米什學校只允許孩子上八年級,類似於我們高中壹年級。而且主要教英語,德語,聖經,還有最基礎的算術。阿米什學校禁止教授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課程,不開設其他社會科學科目。在1972相關案件中,美國最高法院裁定,阿米什人社區不受《義務教育法》中要求未成年人接受八年級以上教育的強制性條款的約束。
如果阿米什青年在成年後決定離開阿米什社區,他們需要經歷幾個月的思考期,以便他們能夠認真考慮並做出謹慎的決定。在此期間,想離開的人仍住在自己家裏,但禁止他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也沒有家人和他說話或為他準備食物。很多人在這樣的孤立考驗面前退縮了,放棄了離開自己從小所屬的集體的想法。
事實上,令人擔憂的是,那些在阿米什社區長大、只受過部分基礎教育、只知道用原始農具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如果成年後決定離開阿米什社區,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在外面的社會很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