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美國夢的源泉——清教精神

美國夢的源泉——清教精神

就在昨天,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終於宣誓就職。這個被中國人稱為川普的家夥,從選舉開始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事實上,我們關註特朗普和他的當選,不是因為他有多偉大,而是因為他背後的國家。

美國是強大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事實擺在那裏。對於這個國家,我們內心有很多不滿和無奈,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學習和超越。為什麽壹個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能有這麽大的成就?如果把美國比作壹顆洋蔥,我們會發現,無論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管理,都繞不開壹個詞,那就是清教精神。可以說,沒有清教徒就沒有現在的美國,清教徒精神是美國夢的源泉。

那麽,清教徒是如何形成的呢?清教徒為什麽去美國?清教精神到底是什麽?

要說清教徒的歷史,首先要說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兩位是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

關於清教徒的最初起源有兩種理論。壹種認為是從加爾文開始的,所以加爾文的追隨者是最早的清教徒。其他人認為宗教改革中的所有新教徒都是清教徒。

我覺得沒有必要去追究這兩種說法的對錯,因為無論是達爾文主義還是其他新教派,改革的對象都是壹樣的,可以說這些不同的新教核心教義都是相似的。即他們都認為《聖經》是所有基督徒的《聖經》,都認為“人人都是牧師,人人都有呼召”,都認為每個個體都可以與上帝直接溝通,都反對天主教會主導的政教合壹制度,都反對牧師集團的暴政、腐敗、繁文縟節和形式主義。他們提倡信徒在上帝面前過簡單、實際、平等的生活。

綜上所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後來的歷史學家認為清教徒不是壹個宗教派別,而是壹種宗教態度和價值觀。是對信徒的統稱。清教徒認為他們是最虔誠的新教徒,過著最神聖的生活。歷史上,清教徒攻擊教皇神權的神話,讓每個信徒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

哪裏有反抗,哪裏就有壓迫。中世紀歐洲教皇的權力非常大。面對壹群異教徒的宗教改革,他們不會有任何善心。16年底,英國的清教徒開始成型,有組織地攻擊國教天主教。針對這種異教行為,英國議會通過了信仰國家的宗教,對清教徒進行大規模的逮捕、折磨和迫害。信仰堅定的清教徒只能投靠荷蘭等歐洲鄰國,但仍難逃宗教迫害。

為了徹底逃離宗教迫害的魔掌,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國。當時的“新大陸”幅員遼闊,物產豐富,還是壹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松地生活,自由地信仰和傳播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建立他們的“山頂之城”。

1620年9月23日,第壹批102名清教徒在牧師Blest的帶領下,帶著五月花來到了北美。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航行,我們於6月165438+10月21日到達科德角。從此開啟了新大陸的輝煌歷史。

美國管理學家霍博在他的經典著作《清教徒的禮物》中說,清教徒具有四種典型的品質:宗教教義、實踐能力、集體觀念和組織能力。

宗教教義,清教徒雖然不是固定的宗教教派,但畢竟是壹個因宗教而生的群體,而這個群體對自己的教義有著執拗的追求,那就是把美洲新大陸建成聖經中的“山頂之城”。1611年,清教徒牧師約翰·溫思羅普(john winthrop)在橫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船只阿貝拉(Abela)上發表宣言,稱“這壹次,目的是通過與上帝的默契,完成在山頂建立城市的使命。......我們與上帝約定完成這項使命,我們奉命前來。主委托我們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如果主樂意聽到我們的聲音,讓我們安全到達我們的‘應許之地’,那麽主就批準了公約,把這個神聖的使命交給了我們……”。這份宣言引用馬修的話說,“我們要成為壹座建在山上的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會關註我們”。清教徒要建造的“山頂之城”是要成為世界之光的城市,也就是說,清教徒要把新大陸建成世界之光,帶領世界走向光明。裏根很喜歡這句話,稱美國為自由世界的燈塔,經常在演講中用它來鼓勵美國人民;後繼者,如競選美國副總統的佩林,谷歌創始人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都以此為己任。這種對信仰的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清教徒的傳承,逐漸表現為對社會不可動搖的樂觀,堅信“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為了解決。”

動手能力,美國人更願意稱之為技師精神,類似於中國近年來提倡的工匠精神。清教徒到達的新世界荒蕪壹片,任何生產資料都要從零開始,這就要求每個人都是多種工作的多面手。沒有動手能力,無異於等死,沒有人會把自己的財物免費給妳。慢慢地,美國社會形成了對體力勞動充滿熱情的傳統。清教徒認為體力勞動可以作為榮耀傳給上帝。例如,在中國,霍博說,在20世紀60年代,壹位首席執行官親自修理了他自己的水管,他會自豪地在他的傳記中記錄這些,以顯示他是壹個多麽純粹的美國人。當我們看美國電視時,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美國人有大型車庫,裏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有些美國人幹脆把它們變成車間或制作室,在業余時間,他們自己打磨和制造各種電器,而把汽車放在外面。孩子從小在這種積極進取、動手能力強的文化氛圍中長大,動手能力很強。

集體觀念,準確地說,應該叫基於合作的集體觀念。這也是清教徒在新大陸生存的關鍵。最早的清教徒培根說:“愛是要和共同體捆綁在壹起的”。這種精神延續至今。例如,美國童子軍是壹個全國性組織,但它也是社區中的壹個重要組織。它的口號是“向前向上”。但與中國的少先隊不同,它的管理並不是從教育部到學校的垂直管理,而是壹個橫向的組織,依靠家長的參與和自我管理。其活動包括野外露營、培養山野兒童戶外生存能力、提高健康和耐力、學習急救和救生、培養騎士精神、提高愛國主義和公民權利與責任。這種大規模協作成為了現代大規模制造的基礎,並延續至今。Linux、臉書等社區協作文化的形成可能與這種精神有關,而匿名BBS論壇在美國並沒有中國那麽火。

組織能力是根據大大小小的目的,協調各種財力、物力、人力的能力。溫思羅普牧師主張:“我們壹起快樂,壹起悲傷,壹起工作,壹起承擔。”當清教徒建立早期殖民地時,他們必須“團結壹致,以系統的力量組織起來工作,開墾土地,建造房屋和種植園。”正如華爾街日報在感恩節的社論(我總是讀三遍):當時的美洲大陸對這些清教徒來說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不是今天豐富的資源。美國人應該永遠感激這些登上五月花號的先驅者留下的奮鬥精神。霍博兄弟認為,當時英國也有水力磨坊、蒸汽機和機床,但美國人更擅長系統化,將創新技能、冒險精神、遠見和營銷能力結合在壹起,成為清教徒增加經濟和財富的巨大引擎。

當然,清教徒的品質遠不止這些。Hobo只是從管理史的角度對它們進行分析總結,但僅僅這四點就足以讓壹個國家發展強大。

清教徒的精神本質上是壹種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精神。清教徒的創始人加爾文說,“世界是我們的修道院”。在世界上工作是他們修道的方式,認識和改變世界是清教徒的責任。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成就的差別只取決於妳的努力。只要妳願意,妳可以過上妳想要的生活。

  • 上一篇:2008-2009賽季火箭能否晉級季後賽第二輪?
  • 下一篇:臘八節作文小學生200字(精選10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