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4日,青島團市委邀請張瑞敏為青年人網頁作序,張瑞敏寫了壹句話:千萬不要得意忘形,千萬不要在失意時失去冷靜。這是張瑞敏深受老子影響的典型體現。
《道德經》第十三章說:“恥下問,是什麽意思?如果妳是寵物,如果妳感到驚訝,如果妳感到驚訝,妳就會感到驚訝。”
第26章說:“比起平靜,更要註意根本。所以,聖人終日行,不離壕。雖有榮觀,顏超脫。妳怎麽能成為萬物之主而輕視世界呢?輕則身敗名裂,賤則身敗名裂。”
浮躁是世界上最大的頑疾,無數人解不開榮辱、驕傲、挫敗的心結。
搞企業的人,如果帶著驕傲的驚訝和沮喪,不懂得修養的重要性,不懂得自重,不思固本,只想著榨取眼前的功利,不僅難以成功,反而可能害了自己。
張瑞敏總是在更高更深的思想文化境界中思考。香港記者訪問張瑞敏時,被問到作為壹個企業家首先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張想了想,答道:首先,他要有哲學家的素質。張瑞敏安靜的性格是基於他的哲學素養。
張瑞敏曾經去壹家日本大公司參觀,董事長喜歡討論哲學問題,尤其是琢磨壹些至理名言。他向張瑞敏介紹,自己公司生產的出發點是“真善美”,並說這是中國老子的話。張瑞敏告訴他,老子的《道德經》裏沒有“真善美”;但是,有壹句話,本質是壹樣的,那就是“世間萬物無中生有。”
張瑞敏高度贊揚老子的《道德經》,他讀過無數遍。他說,說到企業管理,有兩點他壹直記為座右銘:壹是強調無形之物重於有形之物,即“世間萬物皆無中生有。”
壹個企業最大的弊端,就是從各級領導到底層,太註重有形,太不註重無形。哪個上級領導會查利潤?產量多少?沒有人關註企業文化,很多單位沒有企業文化,壹個沒有文化的企業就沒有靈魂。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無形就是靈魂。他認為“道生壹,命生二,命生三,命生萬物”。萬物之根是道,道只是壹個很重要卻看不見的東西。
張瑞敏對《道德經》中的另壹點印象深刻,那就是“柔勝於強”。他說:“在舊版本中,對這句話的評價是負面的。它展示了壹個轉化的過程,弱可以變成強,小可以變成大,問題是妳怎麽看。作為企業,妳永遠處於弱勢。如果妳能把自己置於弱勢,妳就有了永遠前進的目標。”
日本松下的企業哲學也強調啟蒙。松下公司的花園裏有壹尊老子銅像,下面的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凡道。1997四月初,張瑞敏受邀參觀松下電器公司。在參觀松下博物館的時候,我和博物館裏的幾位“松下哲學家”聊起了松下的經營理念。大家都很感興趣,越聊越神秘。
在交談中,張瑞敏引用了唐代詩人賈島的壹首詩“遺言”:“當我在壹棵松樹下問妳的學生時,”他回答說,“我的老師去采藥了”,但在所有這些雲裏,我怎麽能知道是在山的哪個角落呢?."
然後他說:“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經營理念,就像這首詩壹樣,博大精深,卻又沒有章法。總的來說,至於效果如何,就看大家自己的理解和運用了。事實上,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穿過這些雲,我怎麽能知道是朝著山的哪個角落呢?”。"
壹句話打動了“松下哲學家”。張瑞敏回到青島不到壹周,就收到了松下公司的傳真,殷切希望來青島進行企業文化交流,希望交流是實質性的,雙方能講點道理,不做表面文章。
5月華僑日,1997,薄新興參贊率日本松下代表團拜訪海爾。交談中,博參贊感受到海爾在研究松下先生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張瑞敏校長說:“我最理解的是松下先生的水庫哲學,即要‘獲得動力’,只有‘動物勢’才能產生影響。”
他接著說:“我們中國有個哲學家叫老子。他曾經說過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老子說:‘我有三寶,壹是善良,二是節儉,三不是天下第壹’。”
代表團中的中島誠壹先生是壹位在中國呆了365,438+0年的“中國通”。他聽後非常佩服,趕緊翻譯給波參贊聽:“張總裁說的是仁義,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從而形成了今天海爾的凝聚力。比如我們去‘大嫂’面館,看到那些曾經是生產骨幹,現在是業務能手的大嫂。兩天的節儉,他不提倡奢侈;第三,不敢做世界第壹。其實我提倡老老實實的學習,積累實力,最後也能成為世界第壹!”
這種談論玄學和道家的氛圍對海爾人影響很大,海爾的很多理念和行動計劃都是在玄學的討論中浮現出來的,最終匯聚成獨特的海爾文化。
-
“意識”
張瑞敏讀書很多,管理學的新書是首選。他的辦公室就像壹個時髦的書店。除了少數需要反復咀嚼的書,大部分新上市的書都可以在書架上找到。
他高度評價了“第五項紀律”,認為21世紀的企業應該是學習型團隊,其標誌是企業領導者應該能夠超越自己,每個員工都應該不斷學習和提高。由於這幾年海爾的快速成長,張瑞敏擔心集團領導保持不了清醒的頭腦,所以特別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1995 65438+2月張瑞敏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BA。他說學習的壓力首先來自市場,現在市場需要決策者有很高的綜合素質。正如我們創造的OEC管理模式提倡“練是為了打仗,不是為了看”,只有抓緊每壹分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判斷能力進入壹個高水平,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學習無止境,管理無定法,尤其是面對國內外家電市場的霸主地位,以及進口家電降低關稅等不利因素對國有家電企業的沖擊,學習更顯重要。我覺得海爾的每壹個員工都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而不是做木桶裏最底層的壹塊,這樣海爾集團的聯合艦隊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真正高質量的戰鬥集體。
在學術經驗上,張瑞敏崇尚傳統,考慮中國的經典和歷史。子集和集合包含多種知識,尤其是管理科學,值得仔細研究。他在書房有滴水穿石的驅動力,認為滴水穿石不僅貴在堅持,更貴在目標壹致。
他把學習看成是求“悟”,能夠“悟”,這是張瑞敏非常強調的壹種境界。
-
1998春季,張瑞敏在海爾事業部長培訓班上的演講。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書本,像學管理專業壹樣學習,不認真思考,這種學習是沒有用的,也就是“學而不思”;那“想而不學是危險的”呢?妳平時可能會想壹點,但是不好好學習也是很危險的,包括案例和書本的學習。
希望大家壹定要“開悟”“徹底開悟”。面對諸多問題,如何解決?有什麽問題?“悟”很重要。
佛教徒講“開悟”。覺悟從何而來?佛經上說“菩提”,“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禪宗講“頓悟”,希望大家“頓悟”。禪宗也說“大飲”,就是給妳壹個刺激就能頓悟。
“頓悟”在禪宗中稱為“桶基”。就像壹個水桶,裏面有很多問題。現在壹下子完全想通了。就像壹個桶形基礎壹下子倒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可能通過訓練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壹個系統,聯系在壹起的。如果妳加入了這個階層,妳就不能零碎的考慮問題,不能顧此失彼。妳必須找到壹個全面的解決方案。說到底就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意識也是壹種身心修養。通過前人的媒介,消解意識的困惑,激發道德的潛能,將文本中蘊含的意誌轉化為行動,提升人格。這就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的修身養性,也就是荀子所說的君子之學“聽其言耳,顧其心,蓋其四體,動而動之”。
作為壹個企業家,妳必須在自我修養上有相當的成就,然後妳才能對社會盡妳的“義”和“利”的義務,妳才能塑造壹個負責任的、理想的企業家性格。
修身養性,怎樣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人沒有超然的修養,卻輕率地談論造福世界的大業。正是因為他們失去了體重和體重的平衡。所謂“輕者失財,急躁者失君”。
“以人為本的企業”是理想的企業,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更是為了世界各國的利益,立身為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壹個組織不僅僅是壹系列產品和服務的組合,更是壹個人文群體。
海爾人,包括壹些剛進廠的年輕人,看起來都像張瑞敏壹樣溫文爾雅。當他們深入之後,發現他們野心極大,想在海爾的旗幟下做壹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我們和日本健康福利化學公司聊到企業的“強勢”態度,他們都非常推崇,說辦企業靠的就是這種“精神”,並談到健康福利的“3s精神”,指出這3s有點像中國海爾的“追求卓越”。
第壹個s是服務,強調服務大眾;第二個s是速度,表示企業氣勢如河流沖入峽谷;第三個s是優越感,意思是凡事爭先,追求卓越。其實健康化學的企業精神也源於中國文化,這三個S集中在第二個S上,即速度,主要指“死水”,出自中國的《孫子》壹書。
張瑞敏有意識地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運用到企業管理中。
他說:“老子幫我確立了企業管理和發展的大局。《論語》把我培養成了威嚴、不屈、進取、蓬勃的人,《孫子》幫助我形成了具體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競爭策略。”
他相信“海納百川,海納百川”,早年迷戀中國傳統文化,給了他創業巨大的精神支撐;90年代以後,他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成果,給了他壹個馳騁世界市場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