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膠州梅陽歌節的歷史

膠州梅陽歌節的歷史

膠州秧歌的文化背景膠州秧歌又叫“地秧歌”、“跑秧歌”;民間稱之為“扭腰”“三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壹。膠州秧歌已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寶堰屯的趙、馬於1764逃往關東,沿途乞討、唱歌,逐漸形成了壹種歌舞形式。回到家鄉後,經過多年的傳說和不斷的完善,在1863基本成型,有壹定的舞蹈、歌唱、伴奏的節目。這65,438+00名演員分為五個行業,如鼓,木棍,翠花和粉絲女孩。表演節目有《十字梅花》、《大回轉隊》、《挖心》、《挖心》、《兩扇門》等。除嗩吶外,還有鑼、鼓、鈸、小鈸、手鑼等。1860後,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辦了秧歌小戲,劇本35個。65438年至0957年,膠州秧歌在北京演出,贏得好評。後來,全國有150個文藝團體來到膠州市學習膠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學院也把膠州秧歌列為必修課。1991年,膠州秧歌榮獲“中國首屆秧歌大賽”優秀獎。

“膠州秧歌”以其燦爛的藝術魅力聞名全國,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膠州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壹,其舞蹈、音樂、情景劇在全國秧歌群體中獨樹壹幟。然而,膠州秧歌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

膠東秧歌的起源,吉焦洲秧歌是膠東秧歌的代表。

膠州秧歌發展至今已有300多年,主要分布在即墨、黃島、膠南、高密等地。方圓,距離交縣五英裏,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尤其是在大沽河地區。

關於膠州秧歌的起源,有這樣壹個傳說:很久以前,膠州有李、王兩家(也有人說是馮、趙),他們是非常親密的親戚。在災難的時候,這兩對夫婦,各自帶著壹個女孩,兒子和兒媳,出去乞討食物,打鼓。膠州秧歌是從他們乞討食物時的服裝表演開始的。傳說他們的表演總是從壹個人的幾句話開始,然後跳完舞再表演壹些小戲。

直到今天,這位“膠州秧歌”女演員的舞蹈仍然保留著負重的動作。膠州秧歌過去叫“地秧歌”、“跑秧歌”、“三彎”、“扭腰”。建國後,因主要活動於膠州郊區,故稱“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的演員基本都是24人。人數增加的話,必須是偶數,秧歌隊需要壹兩個組織領導負責隊裏的事務,俗稱“秧歌主”。還有壹種是秧歌隊的教練或者老演員,叫“傘頭”。

傘頭必須目光敏銳,靈活,口齒伶俐。表演前讀壹些順口溜或者說壹些吉祥話,語言壹定要幽默。另外,秧歌隊要有3-5名專門訓練和表演演員的教練。

秧歌的角色可以分為五種類型:翠花、扇女、蕭炎、鼓子和棍棒。壹般每個角色兩到四個人,不能單數。少婦少女翠花,表演時大方舒展,表現了女性剛健、開朗、大方、溫柔嫻靜的性格。

曼迪是壹個年輕的女孩,她的演技是天真,活潑,漂亮。鼓和木棍是中年和青年男子。鼓靈動幽默,木棒豪邁蒼勁。

膠州秧歌的音樂伴奏壹般為羽調民間打擊樂,旋律優美,音調多變,節奏明快,地方氣息濃厚。秧歌的音樂與舞蹈動作緊密配合。用於表達秧歌“慢做快收”動態特征的八度是恰當的、典型的,音樂根據舞蹈情緒靈活運用,力度與速度高度和諧統壹。

如今,膠州秧歌的獨特風格更加熠熠生輝。許多外國人來膠州學習秧歌,許多當地的老藝術家被邀請出來傳授他們的技能。更可喜的是,膠州秧歌已被編為藝術院校的舞蹈教材,成為全國藝術院校的民間舞必修課。

膠州秧歌的文化背景是歌和舞。膠州秧歌又叫“地秧歌”、“跑秧歌”。民間稱之為“扭腰”“三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壹。

膠州秧歌已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寶堰屯的趙、馬於1764逃往關東,沿途乞討、唱歌,逐漸形成了壹種歌舞形式。回到家鄉後,經過多年的傳說和不斷的完善,在1863基本成型,有壹定的舞蹈、歌唱、伴奏的節目。

這65,438+00名演員分為五個行業,如鼓,木棍,翠花和粉絲女孩。表演節目有《十字梅花》、《大回轉隊》、《挖心》、《挖心》、《兩扇門》等。除嗩吶外,還有鑼、鼓、鈸、小鈸、手鑼等。1860後,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辦了秧歌小戲,劇本35個。

65438年至0957年,膠州秧歌在北京演出,贏得好評。後來,全國有150個文藝團體來到膠州市學習膠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學院也把膠州秧歌列為必修課。

1991年,膠州秧歌榮獲“中國首屆秧歌大賽”優秀獎。“膠州秧歌”以其燦爛的藝術魅力聞名全國,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膠州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壹,其舞蹈、音樂、情景劇在全國秧歌群體中獨樹壹幟。然而,膠州秧歌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

【編輯此段】青島文化探源記載說,膠州秧歌的發源地是馬甸東的小屯,是西遊記的產物。它形成於清末民初。作者曾經對這個記錄的貢獻者提出異議。後來筆者告訴我,在為編纂《膠州文化誌》收集資料時,發現有宋九年(1859)所作詩12首。本文對膠州秧歌的六位表演者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後來《膠州文化誌》將膠州秧歌的形成年代修正為鹹豐三年(1853),其確切年代應在1854~1858之間。筆者生長在膠州大沽河畔的秧歌之鄉,對秧歌的熱愛促使我對近20年來膠州秧歌的起源、發展、形式、內容做了詳細的考證和研究,並提出以下建議供大家討論。

1.宋的《十二首》的詩歌時代,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例證。第二,據乾隆版《交州誌》,“上元、、陳雜劇,夜鬧”。

這本書的編年史寫於1752。根據各種資料,1752之前膠州沒有戲劇。編年史中的“雜劇”應該是指膠州秧歌劇。

三、《膠州市文化誌》載董小屯姓馬、姓趙,曾棄家東遊。在逃離大漠的途中,他們從乞討到唱歌,再到載歌載舞,逐漸形成了壹些簡單的舞蹈節目和具有膠州地方色彩的小調。他們回到家鄉後,代代相傳,經過提煉加工,逐漸成為清代中期固定的舞蹈秧歌。”這種說法忽略了關鍵問題“秧歌”的由來。

秧歌起源於農業勞動,是南方勞動人民唱的勞動小調。膠州有南秧歌是因為唐宋時期膠州是北方最大的港口。

北宋時期,作為北方唯壹擁有船公司的碼頭,與江南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與南方的商貿交流,南方的文化藝術如秧歌等勞動歌曲也傳到了北方。

膠州秧歌應該是引入江南地方曲調,吸收北方雜劇精華而形成的新藝術形式。膠州秧歌從藝術形式和範疇上來說是壹種戲劇,而不僅僅是舞蹈和歌唱。

它有劇本,有道具,有曲牌,有演員,有職業,是壹部活靈活現的音樂劇。這樣壹個形式多樣、文化內涵豐富的地方戲,不可能在壹個不足百戶的偏僻村落形成,而應該是圍繞膠州海洋文化產生的。

從其藝術因素如曲牌、商業等方面分析。膠州秧歌的形成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這與南宋以來的雜劇和曲牌唱腔有關。根據曲牌、角色、表演形式、地域文化特征等因素,筆者推斷膠州秧歌與元雜劇關系密切,其淵源至少應在宋末元初。膠州秧歌與雜劇有關的壹個重要證據是膠州秧歌的表演形式。

膠州秧歌是在廣場(街)上連續可見的壹種表演形式,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演員叫周。據考證,這種表演形式來源於早期戲劇。

顧寫元明雜劇:“近年在晉、陜、豫交界地區發現的宋遼金元戲臺遺址有十幾處。最早的叫‘舞亭’,是建在露臺上的亭子,可以讓四面八方的觀眾觀看。”

這說明中國戲劇的前身是從民間廣場的表演藝術發展而來的。膠州秧歌直到解放初期壹直保持著廣場藝術(街頭藝術)的形式。後來文藝工作者在借鑒其表演藝術形式的同時,從戲劇部分刪除了內容完整的表演部分,於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就被遺忘了,而唯壹能窺見其古老形式的就是表演前的舞蹈部分。

關於膠州秧歌和雜劇的第二個重要證據是角色交易。元雜劇演員的角色可分為端、旦、精(含醜)、雜四類,以端、旦為主色,每壹類又分為許多細節(顧元雜劇)

膠州秧歌戲的演員也有角色(行當),他們的角色有:(花旦)、範(花旦和青衣)、(青衣和)、木槌(最後壹個,也就是現在的大三、武術家)、鼓(老醜)、泥水匠(雜)。元雜劇的演員角色與膠州秧歌的劇目有著驚人的相似,也符合那個時代的特點。這不是巧合,而是那個時代的直接信息。

王國維在《余論》中有壹個大概的解釋:“漢魏以來,中國戲劇結合了幾百種戲曲。到了唐代,分為音樂劇和滑稽戲兩種。到了宋代,滑稽戲特別興盛,逐漸借用歌舞來裝點故事,於是有唱有跳,沒有。

膠州市革命歷史事件膠州事件。

也被稱為“拳匪的罪魁禍首”。寫於民國初年的徐若。

壹本書作者早年生活在膠州,這本書是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寫成的。

本文詳細敘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曹州教案”(又稱“巨野教案”)的發生、德帝國主義強行出兵占領膠州灣的具體過程以及隨後德軍的暴行,並指出“...對膠州的劫掠,是我國建國五千年以來史無前例的災難,是我國滅亡危險的起點”;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我們的父母和孩子責怪膠州,他們都痛恨德國人的選擇”,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緒。此外,這本書還涉及義和團的活動。

對研究“曹州宗教計劃”、德占膠澳和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有壹定的參考價值。收入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信息專刊》《義和團運動史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膠州秧歌簡介膠州秧歌又名地秧歌、跑秧歌,是山東省漢族民間舞蹈之壹,屬於三大秧歌之壹。膠州秧歌已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寶堰屯的趙、馬於1764逃往關東,沿途乞討、唱歌,逐漸形成了壹種歌舞形式。回到家鄉後,經過多年改進,1863初具規模。舞蹈、歌唱、伴奏都有壹定的形式。

秧歌的歷史發展起源於古代農業勞動。漢族勞動人民辛勤插秧耕田,敲鑼打鼓娛樂。其實早在宋代就有農耕時唱秧歌的記載。後來人們不斷豐富發展,把農民工作之余自娛自樂的形式——歌舞,統稱為秧歌。今天廣義的秧歌大致有三種:

唱歌跳舞。狹義的秧歌僅指秧歌。此後,秧歌發展成為壹種歌舞,但由於地理環境和群眾感情的差異,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比如陜北秧歌粗獷明朗,自由奔放,東北秧歌活潑幽默,山東秧歌豪放粗獷豪放。

現在的秧歌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扭秧歌、高蹺、腰鼓、花棍和旱船,還增加了現代舞、滑雪舞、扇子舞和花燈舞。秧歌的音樂已經從傳統的民間音樂,如嗩吶、鑼、鼓和鈸,發展到電子音樂和各種高科技樂器。音樂的旋律不僅僅是原來的秧歌曲調,還有民樂合奏和搖滾音樂。

膠州秧歌節2012什麽時候舉行?妳好!第三屆中國秧歌節將於5月初在我市隆重開幕。本次秧歌節以“龍騰盛世舞秧歌”為主題,活動時間將由前兩屆的3天延長至1個月。期間將舉辦大型主題晚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展演、全國精品秧歌展演、中老年人全民健身秧歌大賽等十大活動。

其中,5月25日將在膠州三裏河公園舉辦大型主題晚會。屆時將邀請著名歌手譚晶演唱中國秧歌節主題曲,多支國家級代表秧歌隊將登臺表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將在膠州少海中國秧歌城舉行。天津泥人張傳仁、北京內畫壺藝人、蘇繡藝人、浙江烙畫藝人、景德鎮公孫窯傳承人等20余位民間藝人將在現場壹展絕技。將邀請壹批優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秧歌隊和我市優秀秧歌隊在全國精品秧歌展上集中亮相。中老年人全民健身秧歌比賽將吸引全國30個省市的隊伍參賽,並參加大型街頭遊行表演。此外,還將舉辦中國秧歌攝影展、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飲食文化周、頒獎典禮等活動。

為進壹步挖掘膠州秧歌深厚的文化底蘊,擴大影響力,豐富第二屆中國秧歌節的內涵,我和秧歌決定舉辦“瀛海杯我和膠州秧歌”有獎征文活動。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1.主辦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新聞中心、教體局、文化局、瀛海街道辦。2.征文時間為即日起至5月31,2010。3.征文要求緊緊圍繞膠州秧歌這壹積極向上的主題,突出膠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展現膠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沒有體裁和詞的限制。

四。獎勵措施本文將頒發壹、二、三等獎。其中500元獲得壹等獎,300元獲得二等獎,200元獲得三等獎,並頒發了若幹紀念獎。

參賽作品發送至電子郵箱(jzxcb8070@sina),註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單位、通訊地址、電話、郵政編碼,以便聯系。紙質復印件請郵寄至北京路1號市級機關辦公樓449室。

聯系人:張連業電話:82288160。

  • 上一篇:舊傳統錢包手稿
  • 下一篇:船舶主機安裝應註意哪些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