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苦艾青年團的實踐

苦艾青年團的實踐

苦艾青年團的實踐

清明節吃青丸子是中國南方的傳統習俗。艾草是壹種野草。做出來的綠丸子有壹種特殊的香味,外觀翠綠無瑕。現在正是艾草鮮嫩的生長期,也是吃青丸子的最好時機。

材料

糯米粉100g,熟面粉30g,艾草汁75g,開水15g,花生芝麻餡適量。

工作方法

1.將適量艾草洗凈,放入水鍋中焯壹分鐘,取出後放入料理機中,加入少許水,打成漿狀,過濾成汁。

2.在面團中加入15g開水,將糯米粉和75g艾草汁混合,然後加入澄清的面團反復揉搓成面團。

3.分成五份,將餡料包成圓形。將紙杯刷上油,放入綠球中,放在蒸格上的沸騰鍋中蒸8分鐘。

艾草的藥用價值

種名艾蒿

其他名稱有冰臺、草停、艾草、艾葉、艾草、艾草、艾灸草、藥草、黃草、艾草、艾葉、綠。

拉丁學名艾蒿

英文名Argy蒿草

菊科蒿屬植物科和屬的分類

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出處:“墨子讓耕田柱摻了玉米粉,自己卻用火石和艾絨生火,點燃枯枝燒水。”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略呈半灌木狀的植物有強烈的芳香。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65438±0.5cm,側根多;通常有平臥的地下根莖和營養枝。莖單生或很少,高80-150 (250) cm,縱棱明顯,褐色或灰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有少數短枝,枝長3-5cm;莖和枝都是灰色的蜘蛛絲狀。葉厚紙質,頂部有灰白色短柔毛,有白色腺點和小凹坑,背面密被灰白色蜘蛛狀絨毛;基生葉柄長,花期枯萎;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全裂,每邊有2-3個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每裂片有2-3個小齒。幹燥後,背面主脈和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跡,葉柄長0.5-0.8厘米。中間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羽狀半裂至半裂壹(至二)枚,每側2-3枚裂片。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上部葉和苞片葉為羽狀半裂,淺半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裂,但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呈橢圓形,直徑2.5-3 (1.5)毫米,無柄或近無柄。每隔幾至65,438+00穗在枝頭上排列成小穗狀或復穗狀,通常在莖上形成狹窄的、尖塔狀的圓錐花序。開花後,頭部向下傾斜。總苞片為3-4層,呈帶狀排列。外部總苞片小,草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背面密被灰色蜘蛛狀毛,邊緣膜質。中間的總苞片比外面的長,呈橢圓形,背面覆蓋著蜘蛛狀的毛。內部總苞片薄並且幾乎無毛。花序托葉小;雌花6-1O,花冠窄管狀,檐2齒,紫色,花柱細長,在花冠外很長,先端2叉;有8-12兩性花,花冠管狀或杯狀,外面有腺點,檐紫色,花藥狹長,頂端有尖的附屬物,長江三角洲狀,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花柱幾乎等長於或稍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開後,叉端被截斷,有睫毛。瘦果長圓形或長方形。開花結果期為9月-65438+10月。

藥用價值

艾草與中國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到端午節,人們總會在家裏放上艾草“辟邪”,曬幹的植物浸泡在水中消毒止癢。媽媽們經常用艾草水洗澡或熏蒸。艾草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清陽,通十二經脈,回陽,調氣血,祛濕散寒,止血安胎等。它也常用於針灸。因此,它也被稱為“草藥”。現在臺灣省流行的“草藥浴”多使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質,本草上說:“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中說:“艾葉味苦而苦,性溫,熟而熱,精於陽,能恢復失陽,疏通十二經脈,攝三陰,調理氣血,驅寒除濕,溫子宮,...用火灸可通經絡,除百病。”說明艾葉作為艾灸材料具有疏通經絡、祛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艾葉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其中1.8-案葉素(占50%以上),其他還有α-胭脂樹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類。風幹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25.85%,維生素A、B1、B2、C等。艾葉灸,壹般越老越好,所以有“七年病,三年艾”的說法(《孟子》)。全草具有調經、止血、安胎、散寒除濕的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腹痛、流產、子宮出血,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因為它能削冰使其變圓,能治百病,是醫生最常用的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和祛痰作用;止血和抗凝血作用;鎮靜和抗過敏作用;保肝利膽等。艾草可以作為“艾草茶”、“艾草湯”、“艾草粥”等食譜,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艾草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有驅蚊驅蟲的作用。所以古人常常在門前掛艾草,壹是辟邪,二是驅蚊。艾葉長期使用的副作用:揮發油(香氣成分)使用過多,會抑制神經。

  • 上一篇:短篇小說寫作
  • 下一篇:足部反射區示意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