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媒體概念辨析
草根媒體的含義是指普通人利用當時當地可獲得的簡單通訊工具,搭建自己的交流平臺,討論個人問題,相互交流觀點,發出自己的聲音,甚至與集體聯手,發起集體行動。其重要的技術特征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科技手段構建壹個大眾可以參與的媒體。今天,最簡單的手段就是應用互聯網的各種技術和功能。草根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是對傳統大眾媒體新聞傳播的顛覆。它打破了“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從根本上改變了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基層媒體的建立、基層記者的活躍和基層新聞的多元化,使新聞傳播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草根媒體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包容性、平等性和參與性。2006年5月3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將“博客”比作“參與式媒體”。他說:“信息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隨著所謂的新媒體、新技術和新內容分發渠道的傳播,獲取信息變得容易得多。信息也越來越多樣化,博客等‘參與式媒體’正在成為主流媒體報道的補充。”①
草根媒體之所以具有私人媒體和自媒體的特征,是因為個人擁有傳播手段,就像擁有自己的媒體壹樣,可以向不特定的多數人或特定群體傳遞信息。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通訊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壹人壹媒體”和“所有人傳播給所有人”的情況得以實現。在概念的運用上,草根媒體是最接近公民媒體的。公民媒體概念的提出和在實踐中的應用,在於公民社會概念的普及和深化,而草根媒體則強調普通民眾容易掌握和使用的傳播方式和手段。
在草根媒體的傳播理論中,著名的代表是美國著名專欄作家丹·吉爾莫(Dan Guilmault)。2001年9月28日,他在博客上首次提出了“新聞3.0”的概念,即新聞媒體1.0是指大家所熟悉的傳統大眾媒體,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2.0是指互聯網出現後,新聞呈現形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受眾接受新聞的界面逐漸向電腦等新科技工具轉移。但此時的新聞傳播模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維持著少數媒體向廣大受眾傳播新聞的模式;新聞媒體3.0是指點對點的傳播方式,憑借分享和鏈接兩大特性,造就了博客這樣的工具,也產生了無數的“草根發布者”。受眾不僅被動地、單向地接受媒體反饋的新聞,而且主動地成為新聞傳播者。2002年底,丹·吉爾莫終於為他的想法決定了壹個新名字:“自媒體”。他在2003年6月5438+10月出版的著名雙月刊《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上寫了壹篇題為“給下壹代的新聞:我們來了”的文章。2004年7月,他寫了《我們媒體:草根旅遊靠人民,為人民》。2005年3月,繁體中文版《We the Media》在臺灣省出版,書名翻譯為《草根媒體——博客傳奇》(註:臺灣省將Blog翻譯為“博客”)。序言寫道:“多虧了互聯網,媒體集團再也不能壟斷新聞。新興的草根記者掌握了服務權。向全球觀眾即時廣播新聞已經成為可能。有了筆記本電腦、手機、數碼相機,讀者變成了記者,他們把新聞的形式從演講變成了對話。”②2005年8月,We the Media被翻譯成日文出版,書名為《博客——改變世界的個人媒體》。
草根媒體的特征
1.草根媒體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