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438+2008年5月23日)
楊行泉,四川興文縣大壩鎮人,著名畫家。現居成都眉山。
用潑墨書寫人生!這是2018年4月8日,著名畫家楊行泉回到家鄉,應邀參加在興文縣象山中學舉辦的“弘揚國學傳承文明書畫研討會”時的生動壹幕。
象山中學交流書畫。
這本書被贈送給象山中學副校長萬啟榮。
這本書被贈送給象山中學書記張天才。
象山中學照片
楊行泉(左後二)仔細觀察吳忠義(前壹)的行書書寫技巧。
楊行泉師從著名書法家吳忠義先生。
楊行泉(右壹)和導師吳忠義(右三)在四川書畫展上合影。
吳忠義藝術簡介
吳忠義,嶽明,杜佐號。中國詩詞書法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省楹聯學會顧問。1985受聘於樂山大佛、峨眉山文物管理局,主持碑林建設工作。
吳老出了幾本字帖,多次重印。其中暢銷書《歷代名人文選》《歷代名人峨眉賦》被日本書圈壹次性購買5000冊,《湄洲樓的願景》《吳忠義墨跡》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著名書法家楊行泉手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該網站的目的是廣泛種植福田和* * *浸泡雨。書法家臨摹的不僅僅是經文,更是對佛教的虔誠和修養。如果妳能參與,妳會很高興有壹場禪露;流在紙上的都是慈悲。
四川書法家用8小時手書心經(圖)
中新社發夏進攝
鮑靜。com 2012 10 11 15:33。
6月10,10,四川著名書法家楊行泉手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捐贈給峨眉大佛寺。書法作品書法用紙38張,總長45.6米,高2.4米。寫260個字需要8個小時。
從小學習漢字,很難找。
楊行泉在四歲的時候進入學校去畫紅色。看他理解的很快,楊老師特意給他寫了壹個《積少成多》的臨摹模型,讓他每天學習寫24個字。王先生審核的時候,經常會加壹個雙紅圈,表示認可。楊的父親看到他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不時地對他進行誘導。從長遠來看,楊行泉對寫作情有獨鐘,他每天都很忙。
六歲時,楊行泉就能為他的父親寫川劇的劇本和故事,七歲時,他就能寫春聯了。從小學到初中,各種文科作業都是用毛筆寫的,漂亮工整,經常展出,很受師生贊賞。楊行泉對寫作的興趣越強烈,他就越變得。
當時因為家裏窮,沒錢買紙,楊行泉就用米湯在草紙上寫字,水濕字形躍出紙外,晾幹後不留痕跡,可以反復使用。就這樣,他寫了10次關於顏真卿的《麻姑仙壇》,有點混亂。
1963年,楊行泉當兵,軍營生活緊張,寫作中斷。1968年復員到眉山車輛廠工作,但因工作繁忙中斷了五年。直到1973,我才偶然在朋友處看到壹幅正書公司印制的石版畫。書中晉、唐、清三代大書法家的代表作品非常吸引人,引起了他學習書籍的興趣。
在很長壹段時間沒有寫作之後,楊行泉遇到了第壹個障礙:他寫作時手腕顫抖。他做了壹支長300毫米,重約壹公斤的鐵筆。他每天刮沙子刮了半年。雖然很痛苦,但他終於熬過了穩筆的難關。他以水為墨,以地為紙,所以修行了10多年,把家中粗糙的水泥地面寫成了鏡子,很有啟發性。
學習小楷書是壹本很長的書。
1984年,楊行泉有幸與著名書法家、詩人、四川文史館會員吳忠結緣,被傳授筆法、水墨畫、書寫的秘訣,書法開始初露曙光。從那以後,他從寫作變成了寫作。
楊行泉草書《桃花源記》(陶淵明)
其間,吳老師為興全講解歷代書法理論,帶領他壹步壹步走進書法殿堂。因此,楊行泉明白書寫者的思想意誌、道德情感、知識和美學觀點都可以用書法來表達。
楊行泉草書《桃花源記》(陶淵明)
楊行泉草書詩《千赤壁賦》(蘇東坡)
書法家楊行泉應永壽大師的邀請來到樂山大佛寺。在峨眉大講堂的地板上,38張八尺大字報早已擺開等著他。楊行泉先生脫下鞋子披掛上陣,左手托著壹盆硯臺,右手拿著壹根狼毫,彎腰蹲在地上,壹舉寫出了中國最大的心經,令圍觀者驚嘆不已。永壽和尚欣喜地說:這是樂山大佛寺的寶貝!
著名書法家楊行泉巨幅書法卷軸《心經》捐贈儀式
本卷《心經》長45.6米,鋪展至109.4平方米,宣紙38張,是楊行泉先生的《心經》100卷。《心經》全卷完成後,楊行泉先生將這部作品捐贈給大佛寺,實現了他多年的夙願。
“書就是人品!”明白這個道理後,楊行泉用“慎獨”二字規範了自己的言行,培養了自己的工作作風。從王羲之的書法中,楊行泉感受到了陰陽四季之美,寒熱調節之順,氣韻之靜,渾圓生動,陰陽相遇之靜樸;從余士南的《孔廟碑》中,我們可以讀到含蓄的剛直之美、耿直之美、崇高之意蘊美、赤子之心美。從張黑女的墓誌銘中,我們可以讀到美的優雅,質樸,沈靜,境界深遠,回味無窮。40多年來,楊行泉把讀書、讀後、臨床作為壹項系統工程,壹絲不茍,先後撰寫了《蘭亭集序》20卷、喪葬劄記65438000余冊、書譜8卷、《石門頌》40余篇。其間,他還在先生的指導下學習小楷,並從《林經》、《汲黯傳》、《玉版十三行》中吸取營養,先後撰寫了《唐詩三百首》壹卷、《孫子兵法》四卷、《金剛經》壹卷、《前後師表》。
“在取其精華、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壹定要寫出有自己個性的文字。”楊行泉下定決心。1994年4月至16年4月,1998年至18年10月24日,他撰寫了壹部寬四尺、長500米、74萬余字的經典文學巨著《三國演義》全集。
腰帶變寬了我也不後悔。在書的世界裏壹路走來,誰能知道其中的孤獨和辛酸?幸運的是,通過學習和練習書法,他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鞏固了書法基本功,還磨練了自己的意誌,培養了自己在書法作品創作中的毅力。
淡泊名利啟迪後人
"了解藝術和性格是值得的."楊行泉體會到了人生的哲理。吳忠義先生,曾贈先生,還有他的三方筆記:“不要羨慕別人”,“穿破鐵硯”,“花好了也不晚”。楊行泉從中受益匪淺。他以李賀的詩“踏空磨刀斬紫雲”為座右銘,遵循規律,不按習俗“踏空”;勤練、深藏、厚修來“磨刀”;繼承傳統,沖出傳統,以筆為字寫出自己的風格,剪下半片紫雲。
據我所知,楊行泉學習書法多年,從未參加過全國性展覽。“我從來不後悔我的書法作品不能在國內出版!”謝天謝地,國內外喜歡書法的朋友經常寫信來求字。對此,他有求必應,其書籍和作品流入日本、韓國、新加坡、港澳臺等地,獲得極大好評。最近,楊行泉為日本學者朱蓓先生寫了壹首四尺相隔的詩《赤壁賦前後》,在日本引起了壹股小旋風,有時也在海外呼籲著書。
楊行泉書畫雙璧
楊行泉的繪畫得益於他深厚紮實的書法功底,他的筆墨線條蒼勁柔美。
比如這幅《蘭生谷》,用純墨色的莖、葉、花瓣書寫,筆畫與書法題字融為壹體,可謂相得益彰。
中國畫“高質量就是自然”
國畫《壹枝壹葉總關情》
這是書法家楊行泉應著名書法家、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要求,用小楷書寫的壹部長卷《金剛經》。(部分顯示)
楊行泉先生是壹位擅長詩歌和書法的藝術家。他的書法功底很紮實,學了60多年書法,尤其是小楷。他的書繼承了小楷的書寫藝術,結構寬平,橫畫長,直畫短,筆法傳神如飛於海之中。
盡管楊行泉身體虛弱,但他精神矍鑠,性格直爽,健談。很難想象,這個60多歲的老人,以頑強的毅力,用四年半的時間,用傳統的小楷,寫出了寬四尺、長500多米、74萬字的經典文學巨著《三國演義》。
楊行泉詩歌欣賞
畢比唐載庸■楊行泉
八首詩
首先,珍惜這個詞
我的筆墨裏有很多血漬,塗鴉不會改變鵝。
如果青果真的是羽客的話,問我要黃婷也不過分。
第二,睡覺時唱歌
有半個房間臨街,墻上都是雲龍。
突然想起昨晚留下醉墨,沒想到是漏痕。
第三,硯臺邊緣平整
生活是壹種罕見的墨水邊緣,綁在夕陽書的邊緣。
有龍蛇不時動,有鳳凰偶爾睡在紙上。
第四,學古
書法之枝不可輕,誌在上山陰路。
胸中有山有谷,腕底有雲。
五、自嘲
翁曄山總是覆蓋著霜,他的筆禿了幾千字。
不要在人迷茫的時候責怪人,只因為王先生太普通了。
第六,讀莊子。
閑在書房讀南國,沒有虛名。
無憂無慮,壹無所用,是最奢侈的事。
七、嘆劉墉
不小心弄丟了領銜金榜,我給屈六郎作詞。
馮曉殘月在楊柳岸,王子可能不會贏得宮殿業務。
八、題梅
我以天空為榮,我學會了孤山和處士風格。
不要和眾人較勁,獨立斷橋,讓鳥兒飛翔。
兩首詞
先發消息給贛州峨眉金頂,巴生。
把男秀鎖在瘦瘦的秋嵐身上,拿著棍子和藜麥爬樓梯。喜歡絳草迷宮,翠樹執路,白練飛。雲有昏谷底,寒枝戲猴。鳥鳴如弦,蟬鳴金秋。
百轉登頂,笑對趙周為千佛萬佛。時光飛逝把人拋,把年輕人的頭都白了。別聽那個,山僧;不要寂寞血腥。從崛起,七尺男兒,再來示愛。
二、“望江南問梅”
過了許久,我擡頭問梅花。有三個流派,即在空中用鐵骨鑄造冰雪,用靈氣洗滌夏秋和松竹。
想想過去,回憶過去的日子。程懷名義上沒有錯,只是忘了要杯茶,和梅在壹起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