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人口480684.9萬(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其中雲南有1.3萬人,居住在通海縣孟新鄉,分為中村、下村、白鴿、焦壹灣、陶家嘴五個自然村。他們是元初與忽必烈戰爭時留在雲南的蒙古人後裔。通海蒙古族從祖國西北的大草原來到岐狐腳下的湖畔和雲南高原的鳳山腳下,距今已有740多年。700多年來,我們同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以自力更生、民族團結的精神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把齊魯湖畔、鳳凰山腳下建設成了魚米之鄉。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依賴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目前以養殖為主。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長調和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歡摔跤。蒙古蒙古包和樂樂車是他們遊牧生活中的伴侶。
語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衛拉特、巴爾胡布裏亞特三種方言。目前常用的文字是13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的。14世紀初,原始文字經蒙古學者查格依·沃斯爾改造,成為通用的蒙古語。雲南的蒙古族會說彜語和漢語,他們的蒙古語大致可以和北方的蒙古語溝通。
蒙古語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和電影事業也有了長足發展。《蒙古秘史》等經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壹;“喝好東西”被列為對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貢獻的重要醫學發明之壹。
主要分布地區:內蒙古、遼寧、新疆、黑龍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歷史
蒙古人是來自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他們是勇猛的戰士,打敗了牧場上的每壹個敵人,入侵了東部和南部的發達文明。從13世紀開始,蒙古各部落在統壹後不斷進行對外戰爭。沿著祖先匈奴人的足跡,幾千年前,蒙古人開辟了壹個前所未有的帝國。因為它到處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壞,被視為“魔鬼的騎兵”。
蒙古人生活在今天蒙古境內的貝加爾湖南部平原。鼎盛時期,他們的帝國東起韓國,越過亞洲邊境,直接入侵歐洲的俄羅斯土地,遠至波羅的海沿岸。他們占據了小亞細亞的大部分,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藏,印度和緬甸的壹部分,整個中國和越南的壹部分。
13世紀初,蒙古各部落被鐵木真統壹。鐵木真也被稱為成吉思汗(意思是最強大的統治者)。他的野心是統治海洋中的所有陸地(太平洋和大西洋),這個目標幾乎已經實現。起初,他只有大約25000名戰士。後來通過征服其他遊牧民族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在1211年進攻中國北方。他在1215年攻占了北平,殺死了中國3000萬人。後來蒙古人轉向西方,在1220年奪取了絲綢之路上最大的貿易城市布哈拉。整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居民遭到屠殺。
成吉思汗死於1227年,他的兒子闊實魯完成了對中國北方的征服,並繼續向歐洲推進。1240進攻基輔,進攻匈牙利。闊實魯於1241年死於旅途中,迫使軍隊立即折返以解決繼承問題。當蒙古統治者將他們的軍事力量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可以休息壹下。成吉思汗的孫子徐烈武,消滅了穆斯林“刺客”,於1258年攻占了穆斯林首都巴格達,殺死了城內10萬間房屋。1260年,埃及阿拉伯奴隸兵(高級奴隸兵,穆斯林軍隊的壹種)在今天的以色列打敗了蒙古人,結束了蒙古人對伊斯蘭教和聖城的威脅。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壹個孫子。1279年完全占領中國,建立元朝。1274和1281兩次試圖入侵日本,但艦隊被季風掀翻,損失慘重。1294年,忽必烈死於中國。此後,蒙古政權在亞洲和其他地區衰落。1368年,中國的元朝被明朝推翻。
在公元1370年,壹個土耳其和蒙古血統的武士聲稱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為蒙古在中亞的領導權而戰,企圖恢復蒙古帝國。這個人的名字叫蒂姆·穆倫(意思是“腫瘤”蒂姆·穆,歐洲人叫他帖木兒,亞洲人叫他破壞王子)。他帶著10萬騎兵的軍隊橫掃俄羅斯和波斯,以穆斯林為主要目標。1398年,掠奪德裏,屠殺當地居民10萬人。然後他去了西方,在敘利亞打敗了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士兵。1402年在今安卡拉附近擊潰大量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但隨後折返。1405年,他發動軍隊侵略中國,但同年戰死。他喜歡掠奪財富,發動大規模屠殺,但在位期間,他沒有考慮建立壹個穩定的政府。所以他死後,兒子們繼承和分割的大片土地很快分崩離析。
蒙古歷史悠久,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唐代,當時只是蒙古眾多部落中的壹個部落的名稱。這個部落的發源地在埃爾貢河東岸,後來逐漸向西遷移。部落競相掠奪人口、牲畜和財富,形成了無休止的部落戰爭。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壹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統壹的蒙古貴族政權。1219西征,疆域擴大到中亞和俄羅斯南部。1271,蒙古號改為元。1279年,南宋滅亡,中國統壹。元朝滅亡於1368年。元朝以來,蒙古人民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天文歷法、文化、藝術、醫學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在中國* * *生產黨領導下成立,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自治區。後來,9個自治州、縣相繼建立:
甘肅省北部蒙古族自治縣(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 7月13)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1954 9月10)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縣(1954 65438+10月16)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1956 9月1)
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956 65438+2月5日)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1958 4月1)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958年4月7日)
禁忌
蒙古族騎馬和駕車靠近蒙古包時應避免騎得太快,以免驚擾畜群;如果門前有火或掛有紅布條之類的牌子,說明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禁止入內;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忌紅白,辦喜事忌黑黃;避免在火盆上烤腳、鞋子、襪子、褲子;參觀寺廟時禁止吸煙、吐痰和觸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聲喧嘩,不得在寺廟附近狩獵。
習俗
見面時互相問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打招呼;同行和熟人見面,壹般都會問“賽白奴”(妳好)。如果遇到長輩或初次見面的人,要問“何賽拜努”(妳好)。招待路人(不管認識不認識)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在蒙古族家裏做客壹定要尊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坐在地毯上圍著火爐,但火爐的西面是主人的住處,主人不坐的時候不能隨便坐。客人壹般喝主人送的奶茶,不喝是不禮貌的;主人要求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了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壹點。
獻哈達也是蒙古人的高貴禮節。獻哈達時,送禮者遞下,遞給對方,受禮者也要雙手接過或讓送禮者把哈達掛在脖子上,表示感謝。
蒙古人在招待客人時非常註重禮儀和規則。比如吃羊肉,壹般是把羊的琵琶骨帶肉,四根長排骨給客人。如果用牛肉招待客人,給他們壹根帶肉的脊骨,半根肋骨和壹根肥腸。對客人來說最盛大的宴會是羊肉宴。全羊的盛宴包括骨頭、四肢、肋骨、胸椎、羊頭,有些地區還加入了羊的心臟、肝臟、直腸和肚子。制作方法是將全羊各部分倒入大鍋。水溫升高後,加入壹定量的熟酸奶輕輕煮沸,並經常翻動。腸、肚、心、肝、焦羊頭另起鍋煮。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開酒席時,將煮好的部位放入大盤子裏,尾部朝外,羊頭上要刻壹個象征吉祥的“十”。吃的時候,主人要讓客人切羊的推薦骨,或者是老人先切,然後大家壹起吃。姑娘出嫁前,家裏壹定要煮羊胸給姑娘吃,作為告別。烤全羊過去用於祭祀儀式或敖包,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日或歡迎貴賓的特色菜。
蒙古族命名習俗: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蒙古族越來越意識到名字的象征作用。他們男性命名的特點如下:1。根據民族心理習慣命名,如帖木兒、格色爾、巴特爾;二是根據長輩的期望,如:吉亞賽音(好運)、巴賈德(喜悅)白音(豐裕)吉日格勒(幸福)等。第三,按照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如:賓塔(50)吉仁臺(60)大冷(70)等。四是以猛獸命名,如邵。等等。5.根據自然事物的名稱來命名,如魯超(石頭)、阿格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女:1。給明亮的星星命名,如那仁(太陽),薩仁(月亮),奧頓(星星),那仁高娃(美麗如太陽),薩仁高娃(美麗如月亮)。以美麗的花草樹木命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奇奇格(花)那布其(葉)海棠等。第三,以珠寶玉器命名,如:哈斯(玉)塔納(珍珠),阿拉坦高娃(美如黃金)等。以理想為名,如秦絲(聰明)、烏雲(聰明)、高娃(漂亮)、斯琴高娃(漂亮聰明)等。按照這種方法,蒙古族婦女的名字有很多種。現代蒙古語名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名字前綴,所以只是名字,不應該理解為名字。姓前綴的人很少,只是個別現象。
宗教
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朝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
連衣裙
首飾、長袍、腰帶、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四大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品多由瑪瑙、珍珠、金銀制成。男人穿長袍束腰,女人在袖子和高領上繡花邊圖案,還是和蒙古人差不多。女人喜歡穿三種不同長度的衣服。第壹件是袖子長到手腕的貼身連衣裙,第二件是袖子長到手肘的大衣,第三件是無領雙排扣背心,直排閃光紐扣,特別搶眼。蒙古族人民有團結互助的風尚,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等。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長調和短調兩種。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曲”,大家圍成壹個圈,邊跳邊拍手唱歌。近年來,與內蒙古親戚聯系增多,舉辦“那達慕”盛會,吸引各地賓客。
假日和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色節”、祭祀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者的遊戲:豬鬃節等。
蒙古族壹年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壹年壹度的節日,也稱為“百越”。傳說與牛奶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好運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大致與春節壹致。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吃手抓肉,還包餃子和煎餅。初壹早上,晚輩會給長輩敬上“送別酒”。
在錫林郭勒盟,人們除了慶祝新年節日,每年夏天還要慶祝“馬奶節”。節日前,家家戶戶都要宰羊做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榨馬奶釀酒。節日當天,每個牧民家庭都會拿出最好的奶粉、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放在盤子裏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壹種神聖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放牧閑暇時舉行。“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內容包括摔跤、賽馬、射箭、舞蹈、物資交換等。此外,解放後還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如田徑、球類運動、文藝演出、圖片展覽、電影放映、交流生產經驗等。這已成為蒙古人民最喜愛的活動。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壹天。住在這裏的蒙古人從其他兄弟那裏學到了建築技術。他們建造的房屋不僅造型獨特美觀,而且經久耐用,受到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民用建築的成就,他們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當天,外出施工的泥工、木工、泥瓦匠,無論遠近,都會趕回家過節。每個村子都要殺豬宰羊,還要辦戲曲。人們還拿起檀香木雕成的魯班雕像,敲鑼打鼓,直遊到各村。然後,大家聚集在球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做“舞曲”。跳躍時,男青年第壹個領先。他們抱著領頭的尤克裏裏,邊玩邊跳。他們身後的人群分成兩排,時而圍成壹圈,時而相互穿插。隊形多變,場面十分活躍。
節日過後,村子裏都在忙著收割小麥和油菜籽,犁地和插秧。完成這些農活後,工匠們成群結隊地出去承包施工。
飲食習俗
有許多有特色的蒙古食物,如烤羊、帶皮烤全羊、手拉羊肉、油炸羊、烤羊腿、牛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等。還有:稀奶油、蒙古常備乳制品;奶皮;全羊宴是蒙古族傳統的宴席菜肴,也常用於祭祀活動;內蒙古鄂爾多斯風味菜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蒙古族傳統民間糕點新蘇糕;幹飯,蒙古小吃。
蒙古牧民視羊為生命的保障和財富的來源。壹日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和肉。用牛奶制成的食物在蒙古語中稱為“查幹伊德”,意為聖潔純凈的食物,即“免費食物”;用肉類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語中稱為“烏蘭壹德”,意為“紅色食品”。
除了最常見的牛奶,蒙古族還吃羊奶、馬奶、鹿奶、駱駝奶。其中壹部分作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乳制品,如酸奶幹、奶豆腐、奶皮、奶油、稀奶油、奶油渣、芝士酥、奶粉等,可以在正餐時食用,也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乳制品壹直被認為是極好的珍品。如果有訪客,應該先介紹。如果孩子來了,也要在頭上抹上奶皮或乳霜,以示良好的祝願。
蒙古肉類以牛羊肉為主,其次是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馬肉,狩獵季節也獵取黃羊肉。羊肉的傳統吃法有全羊宴、嫩皮全羊宴、全羊宴、烤羊、烤羊心、炸羊肚、羊腦燴菜品等70多種。最有特色的有蒙古烤全羊(剝皮烤)、烤箱烤全羊帶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蒙古人註重羊肉的清煮,煮好後立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尤其是煮羊肉時,切忌煮過頭。而內蒙古東部蒙漢雜居區的蒙古族也喜歡在烹飪時加入調料,把肉熬成脆皮羊肉。在壹些地區,蒙古人還喜歡把羊裏脊上的肉切成大塊,煎成炸肉片,民間稱之為“大炸羊”。牛肉大多在冬天吃。全是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成湯。駱駝肉和馬肉也吃,炸駝峰片蘸糖吃,算是壹道菜。經驗豐富的廚師還擅長將牛筋、鹿筋、牛鞭、牛尾等烹飪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了保存方便,牛羊肉常被制成肉幹和臘肉。
炒飯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在日常飲食中占有與紅白食品同等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區的蒙古族也有用炒飯“撞人”的習俗。加入羊油、紅棗、紅糖、白糖做成炒飯,拌勻,揉成小塊,當茶當飯。蒸熟的小米多用來煮粥配肉丁,面粉碎可以用來做煎餅;各種由面粉制成的食物在蒙古族日常飲食中也越來越多,最常見的是面條和煎餅,他們擅長制作有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餡餅和帶餡的蒙古蛋糕。西部阿拉善和鄂爾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制作“張茹”的習慣。東部的哲裏木盟盛產蕎麥,用蕎麥粉烤的煎餅是壹種比較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蒙古族人每天離不開茶。除了喝紅茶,幾乎都有喝奶茶的習慣。早上第壹件事就是煮奶茶。奶茶最好用清水煮。煮沸後,沖入幹凈的鍋或裝有茶粉的壺中,用文火煮2-3分鐘,然後將鮮奶和鹽混合煮沸。蒙古奶茶有時會加入黃油,或奶皮,或炒飯等。,清香鹹鮮,是壹種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品。甚至有人認為三天不吃飯可以,壹天不喝奶茶不行。蒙古人也喜歡用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來煮奶茶。煮出來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蒙古族大多能飲酒,多為白酒和啤酒,部分地區也喝奶酒和馬奶酒。蒙古族釀造奶酒時,先將鮮奶裝入桶中,再加入少量愛酸奶的果汁(比普通酸奶更酸)作為發酵劑,每天攪拌。3-4天牛奶全部變酸後,他們就可以放進鍋裏加熱了。鍋上蓋著壹個無底的木桶,桶內側掛著幾口大口朝下的小鍋。然後,在無底的木桶上放壹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加熱後蒸發,冷卻後凝結成液體,滴入小盆中。每逢節假日或親朋好友聚會時,都有大量飲酒的習慣。馬奶酒是由新鮮的馬奶酒發酵而成,不經過蒸餾。
婚俗
蒙古人壹般在秋天和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年輕人的父母委托他們信任的親戚選擇壹個好日子帶著兒子去見他在中國的姑姑。如果姑娘和父母看中了小夥子,就收下哈達和壹盤蛋糕,這件事就塵埃落定了。冬天是舉行婚禮的好日子。雙方選定日期後,新郎家會在晚上去女孩家見親戚。此時,婚禮已經開始,各種民族風格濃郁、趣味橫生的婚禮節目不斷上演,直到東方發白。婚禮隊伍剛跨上戰馬,就和婚禮隊伍壹起去了新郎家。當離新郎家不遠時,送別新娘的隊伍停下來,到家時,送別新娘的隊伍第二次帶著新郎的父母和親戚回來。婆婆為媳婦掀開面紗後,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婚禮儀式、親戚磕頭敬酒。大家也會唱著祝酒詞,興奮地跳著舞,歡樂在草原上蕩漾。
平民住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滿語名稱。“寶”在滿語中是“家”、“宅”的意思。在古代,蒙古包被稱為“拱頂”、“氈帳”或“氈屋”。
蒙古包有圓形的,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容納20多人休息;小人也可以容納10人。蒙古包的搭建很簡單。壹般在適合水草的地方,根據袋子的大小畫壹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豎起哈娜(用2.5米長的柳條做成),再在頂端豎起烏尼(壹根長約3.2米的柳條),將哈娜和烏尼壹起綁架成壹個圓圈。即使壹個牧民定居在草原上。
蒙古包搭好之後,人們裝飾它。鋪上厚厚的地毯,擺放家具,在周圍掛上畫框和海報。現在壹些家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很舒適很幸福。
蒙古包最大的優點就是拆裝方便。便於移動。架設時,“漢娜”號將被打開,形成壹個圓形圍欄。拆卸時,將漢娜折回來會減小體積,還可以當牛和馬車的板子。壹個蒙古包,只有雙峰駱駝或者雙輪牛車才能扛走,兩三個小時就能蓋好。
蒙古包雖然看起來很小,但使用面積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雨,非常適合牧民經常居住和使用。
由於巴裏坤的蒙古族長期與漢族雜居在壹起,服飾與漢族接近。只有少數老年人穿著傳統的蒙古族服飾,包括藍色的頭巾、藍色的大胸長袍、腰間的絲帶和皮靴。但在重大節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帶花邊的蒙古袍,彩色的絲綢腰帶,蒙古皮靴,英姿颯爽,威武雄壯。
以前蒙古人以遊牧為主,所以住的都是蒙古包。現在,除了遊牧,相當壹部分蒙古族從事農業生產或農牧業,在村鎮定居。
巴裏坤蒙古族的傳統飲食主要是面食、牛奶、肉類和夏天吃野韭菜、洋蔥、蘑菇。後來由於長期混居在漢族中,從事半農半牧的生活,現在普遍吃蔬菜。蒙古人民熱情、慷慨、真誠待客。招待客人時,他們必須敬酒並唱“敬酒歌”,以營造熱烈的氣氛,表達對客人的歡迎、祝福和尊重。蒙古人特別提倡尊敬長輩,關心晚輩。如果家裏來了年長的長輩,壹定要迎上來,拴好馬。長輩要走的時候,也要扶著馬上鞍。
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春節和敖包節,還有壹些元宵節(祖魯節)和麥爾節。送冬迎春的第壹天,即春節,稱為“查幹紗麗”。蒙古人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春節的方式。農歷5月13日是敖包節,是蒙古族最常見的祭祀活動。敖包是草原上常見的供人們祭祀用的山堆。頂上要插柳枝成簇,立竿成柱。“以石造山”和“視其為神”,是山神、土地神和遊牧保護神的體現,是薩滿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祀敖包的那天,人們興高采烈地聚集在敖包前進行祭祀。首先,喇嘛們燒香念經。獻完供品,人們從左到右繞著敖包的手掌,邊走邊磕頭三次,祈求上帝保佑。敖包節之後,會有賽馬、摔跤、射箭、歌舞等娛樂活動。因此,祭祀敖包不僅是壹項宗教活動,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施展才華、技藝和情感交流的機會。
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英雄三藝”,是草原騎馬人的特長。蒙古人,無論男女,從小就學會騎馬,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在馬如飛騎馬。他們可以彎腰撿起馬奔跑時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和其他東西。摔跤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競技活動,摔跤場面精彩刺激。射箭是蒙古族的強項,也是流傳至今的壹項技藝精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