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安順縣、織金縣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惡劣環境中,這裏的居民逐漸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蠟染技藝得以保留。按照苗族習俗,所有女性都有傳承蠟染技藝的義務,每個母親都要教女兒制作蠟染。所以苗女從小就學會了這壹手。他們種靛棉,紡紗織布,上蠟,浸染裁剪,代代相傳。在這種形勢下,這些苗族聚居區形成了以蠟染藝術為主導的風俗文化,如服飾、婚喪習俗、社交方式、喪葬習俗等。
苗族蠟染是為生產者自身需求而創作的藝術,產品以生活用品為主,包括女裝、床單、被子、裹布、頭巾、背包、包、背帶、殯儀床單等。壹般來說,染色材料的利用和染色技術的發明與應用應該早於蠟染工藝。也就是說,蠟染工藝的產生必然要經歷壹個漫長的認識和應用染色材料的過程。這壹不可或缺的環節和過程為蠟防染色工藝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追溯歷史,中國的穴居人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使用礦物顏料進行著色。據《中國百科全書》記載,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國就已經使用茜草、靛藍、靛藍、紅花等植物染料進行著色。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才使用茜草和靛藍,比中國晚了500年。公元前2000年,埃及開始使用菘藍和紅花,比中國晚1000年。可見我國紡織印染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這裏,我們研究中國染色的萌芽和發展,只是為了討論蠟染之前的壹些基本情況。
探究蠟染的起源是非常困難的。這項研究所依據的材料不僅僅是文字記錄,還有實物的發現。可惜古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蠟染物品都是窮人用的,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簡樸。所以古代蠟染的實物真的是少之又少,跟皇宮貴族死後留下的最大最豪華的紡織品根本沒法比。這種情況勢必給我國的蠟染研究帶來困難。那麽,如何研究這份珍貴的遺產呢?除了文字記載和出土實物,還有壹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邏輯推理進行分析判斷,這樣研究中國蠟染才有說服力。雖然這些推論可能並不完美,但也可以為進壹步的研究提供壹種思路。因此可以認為,從北京山頂洞人使用單壹礦物顏料,到後來的多種染料;從原始先民的單壹色彩繪畫,到後來的多元化色彩浸染、媒染、套印染色,壹定走過了壹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但其發生發展的總趨勢應該是這樣的:從有色材料的使用來看,古人是從使用天然有色物(直接使用有色的天然物)發展到使用天然有色物經過加工(將天然物研磨混合形成顏色),或者兩者同時發生。從色彩裝飾對象來看,古人是從用色彩發展到給物體上色(彩陶、服飾等。)在織物染色技術方面,古人從單壹的手繪色彩發展到多種方法(繪畫、刺繡、印花、防染等。),或者全部同時發生。
通過文字記載與出土實物的比較,可以進壹步證實上述推論。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人們對色彩和染料的認識和應用,要比紡織色彩早得多。人類使用色彩的行為經驗:“人類是從在自己身上著色(紋身)開始的——發展到在物體上著色。”考古資料證明,人類最早認識的顏色是紅色,北京的穴居人在5萬年前就開始使用紅色礦物顏料。“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就已經知道染色了。在北京周口店的洞穴遺址中發現了赤鐵礦(赭石)粉、紅漆石珠、魚骨和其他裝飾品。新石器時代畫得更多。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酒器和Xi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上有紅、白、黑、棕、橙等多種顏色。當時使用的顏料多為礦石制成的粉末。除了粉末狀的赭石,青海樂都劉灣墓地也發現了朱砂。陜西夏縣尹喜村遺址發現了繪畫、磨礦等工具。這些礦物的粉末曾被用來給紡織品上色。
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僅用於服裝,還廣泛使用礦物染料(石染)和植物染料(草染)。在礦物染料中,最早使用的是朱砂。朱砂是中國史書中所載的“丹”(即氧化汞)。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陜西汝家莊西周墓出土的紡織品,上面染有朱砂。當時染色技術應用廣泛,官方作坊中有專職染色官管理染色。此外,壹些染料植物是專門培育的,藍草(蓼藍)較為常見。在夏中,已有“五月,聚傘花序開”的記載。就顏色品種而言,《詩經》提到了“青綠綠,綠衣黃襯”,“素衣朱繡”,“載玄黃”。據傳說,染色工具包括染缸和染桿。根據顏料和染料的特性,分別采用粘合劑和媒染劑,建立了套色染色、媒染劑染色和“草石染色”工藝。
綜上所述,彩陶、織物染色等史實表明,蠟染有充分的條件。蠟染歌(壹種古老的歌曲)流行於苗族地區的許多地方,蠟染起源的故事代代相傳。有壹個聰明漂亮的苗族姑娘,不滿足於衣服的統壹顏色。她壹直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種各樣的花朵圖案,但是壹個壹個用手工畫出來太麻煩了,但是壹時又想不出什麽好辦法,整天悶悶不樂。有壹天,女孩看著壹簇簇的花看了很久,但她在冥想中睡著了,沒有想到它。幽暗中,壹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仙子帶她來到百花園,那裏有無數奇花異草,鳥語花香,蝴蝶飛舞,蜜蜂忙碌。姑娘在花園裏看了又看,看得入迷,醒來時甚至不知道裙子上爬滿了蜜蜂,也不知道自己剛才睡著了,但低頭壹看,花叢中的蜜蜂真的只是飛走了,裙子上留下了蜂蜜汁和蜂蠟的斑點,非常難看。她只好把裙子拿到存放靛藍的染缸裏,想把裙子再染壹遍,想把蠟痕蓋住。染色後,拿去開水漂漂色。當女孩把裙子從開水中拿出來時,奇跡出現了,原本沾了蜂蠟的深藍色裙子上出現了美麗的白花!女孩心動了,立刻找到了蜜蠟。加熱煮沸後,她用樹枝在白布上畫了蠟像,然後放入靛藍染料溶液中染色。最後,她用開水將蜂蠟融化,布上出現了各種白色的花朵。哦!染缸裏染著印花布,姑娘歡快地唱著山歌。當人們聽到女孩的歌聲時,他們紛紛來到她家,聽她講述花園裏的夢想,觀看她染的花裙子,學習她畫花的技巧。大家回到家後,都按照姑娘教的方法,染出了各種各樣的花布。從那時起,蠟染技術在苗族和他們的兄弟,如布依族和瑤族中傳播。